2015新版高考总复习历史幻灯片(时空坐标):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提升(共26张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26816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新版高考总复习历史幻灯片(时空坐标):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提升(共26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5新版高考总复习历史幻灯片(时空坐标):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提升(共26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5新版高考总复习历史幻灯片(时空坐标):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提升(共26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5新版高考总复习历史幻灯片(时空坐标):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提升(共26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5新版高考总复习历史幻灯片(时空坐标):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提升(共26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新版高考总复习历史幻灯片(时空坐标):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提升(共26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新版高考总复习历史幻灯片(时空坐标):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提升(共26张ppt)(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 题 总 结 提 升,一、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盛行的时代,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确立并盛行于元朝,和中央政府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郡、县则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作用和影响,在西周初期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西周末年其残余势力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有效地加强了当时的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有用愈利益明显,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

2、中国省制的开端,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二、全面分析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指皇 帝个人专制独裁,皇权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一人独断。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组织形式,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的命令。地方长官只能在中央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2原因 (1)经济方面:封建经济(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其经济原因,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维护国家的统

3、一和社会的稳定。 (2)政治方面:封建统治阶级需要有一个强有力政权来维护封建土地制度,镇压农民的反抗,维护其封建统治。 (3)思想方面:主张中央集权、以法治国的法家思想和融合了法道等各家精髓的儒家思想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 (4)中国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是促成制度形成和巩固的重要因 素,也是封建统治者调整政策,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的需要。,3历程:确立于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巩固于 汉朝(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实行中朝制度);完善于隋唐(三省 六部制、科举制),加强于北宋和元(二府三司、地方收权、行 省制)、 强化于明清(明初废丞相、权归六部、设内阁、三司分 权;清朝

4、增设军机处)。,4两对基本矛盾及趋势 (1)矛盾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2)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结构,不断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三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就是典型的表现。,5特点 (1)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 (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4)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5)皇权借助于神权,宣扬“君权神授”等理论。 (6)以思想文化专制巩固政治专制。 (7)中

5、央和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 始终。 (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期登峰造极,成为阻碍社 会转型的主要因素。,6评价 (1)积极 政治:中央能够控制地方,从而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统一。 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民族关系: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民族融合加强,从而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对外关系:中央集权的加强,为抵抗侵略、维护主权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 利益。,文化: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便利了各民族、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了整个中

6、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 (2)消极 政治: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经济: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进步。 对外关系:明清实行闭关政策,阻断了与世界的联系,造成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三、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开展工业革命,向工业国家转变,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闭关锁国,殖民扩张,理学占主导,八股取士,文字狱,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7、,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近代科学产生,反思古代选官、监察制度,加强完善民主政治建设 热点材料 2014年公务员考试,通过审核的有152万人,有统计数据显示,最火职位竞争激烈程度为7 1921。当前在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中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的公务员考录制度、提高我们党和政府执政能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理解古代科举制等选官制度及监察制度的做法及思路对完善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借鉴意义,认识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惩治腐败的重要性,这也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要热点之一。,知识链接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呈现的趋势及积极作用。 2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与对其评价。,典型例题 (201

8、2高考江苏卷)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 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 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 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2: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

9、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3: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 (1)据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据材料3,说明

10、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解析 第(1)问中的第一小问,运用所学知识答出汉代的察举 制,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进步性结合材料中的关 键信息分析,如“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有司虽欲徇 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第(2)问科举制的政治功能可以结合科举制为政治服务的思路分析, 科举制的思想功能和整体的统合功能可以结合材料的第一句话 和最后一句话分析。第(3)问从材料中概括归纳,抓住关键信息 “为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机会均等”“激励了 个人的奋斗精神”等即可分析出正确答案。,答案 (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

11、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 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 文化素质。 (2)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针对训练 (2014广东江门模拟)选举制度的变迁反映了中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选举”一词早已见诸古代文献,其狭义或是指古代文献认为在三代就已存在的“乡举里选”,或是指从西汉起已确定地形成制度的察举(荐选),这种狭义的“选举”常提出来与后来的“科举”(考选)相对而言,如元代陈佑三言“今之议者互有异同,或以选举为尽美而贱

12、科第,或以科第为至公而轻选举。” 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节选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有哪些具体制度? (2)试从政治、思想、文学角度举例论证材料中“以科第为至公而轻选举”在宋代的先进性。 (3)结合所学知识,现在流行的“选举”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这一制度具体分为哪两大类型? (4)结合所学知识,自古以来西方国家的选民获得选举权有哪些限制条件?“选举”的变化在政治上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解析:第(1)问,注意关键信息“乡举里选”、 察举、“

13、科举”, 概括组织答案即可。第(2)问要结合宋代的阶段特征,注意史论结合。第(3)问中第一小问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审清问题是关键,“选举”是相关西方立法权,与议会有关,从议会形成过程和作用组织答案即可;第二小问考查问题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这一制度指“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也即西方代议制,结合所学西方代议制类型,即可得出答案。第(4)问中第一小问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结合所学英美代议制完善过程史实,总结概括,三点以上即可;第二小问考查对历史规律的认识,结合政治史发展规律即可得出。,答案:(1)“乡举里选”、察举制、科举制。 (2)通过科举考试,选派文臣任地方官,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科举过程中对儒学的推崇,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普及;重视文化的学习,有力地推动了宋词的繁荣。 (3)体现:选民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议会,议会可以行使立法 权,制约政府的行政权。 类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4)限制条件:地域、身份、财产、性别、种族、年龄等。 历史趋势:政治民主化。,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