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复习幻灯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25362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复习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说复习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说复习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小说复习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小说复习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说复习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复习幻灯片(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说阅读复习指导,复习目标:,回顾有关小说的知识点. 了解小说阅读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高考。,小说知识储备,三 要 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物,故事 情节,环境,正面描写,细节 描 写,侧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某种气氛,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通过他人的口来介绍、或者通过对比、衬托来展示任务的形象,克服畏惧心理 树立必胜信念 用心浏览全文 整体宏观感知 理清文章脉络 巧辨文章题目 结合语境释词意 紧扣内容析人物 景物描写显作用 人物心理细揣摩 调动

2、生活多积累 简洁清晰表观点,方法与技巧,小说中人称(人物形象)作用答题: 1、人称本身的作用 2、线索作用 3、衬托、烘托人物形象或某种心理作用 4、形成对比(对照) 5、揭示主题作用 人称(人物形象)作用答题样式: 人称作用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人称本身的作用,“XX”能起到线索作用,烘托、衬托形象,突出,与形成对比,具有揭示主题作用。,人称 在行文中起到的效果 第一人称 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 便于面对面地交流。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 第三人称 不受时间、空间、生理、心理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事物。,环境作用题【

3、知识储备】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A、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B、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C、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A、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 B、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铺垫。 C、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D、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E、象征、暗示或深化主旨。,环境描写的思考模式(四级概念整合法): 环境环境,即环境本身有何特点。 环境情节,环境描写对情节展开有何作用。 环境人物,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

4、作用。(提供活动背景,衬托人物性格等) 环境主题,环境描写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 环境作用答题样式: 环境本身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氛围,渲染(定下)了感情基调,烘托了人物,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题型有: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

5、章作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三、关于情节,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作用:制造悬念 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情节安排评价,小说的常用开头及作用,1.设疑法(悬念法): 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 造成悬念,引出下文情节; 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阅读; 突出人物形象; 揭示或暗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 渲染环境

6、氛围,交代主人公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暗示小说主人公的命运。,小说的常用结局及效果,1.出人意料的结局。 (项链) 从结构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药杜十娘) 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小说的常用结局及效果,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柳毅传) 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从情感体验看,喜

7、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人性的真善美超越战胜了假丑恶,反映出人类对和平美好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 4.戛然而止结局。 留下了“空白”(广阔的想象空间)给读者想象,为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留下了空间。,五、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一根骨头保护人美与丑阿庆,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设置了悬念。 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构件的一般作用,1.题目 写作对象;文章体

8、裁;其它重要内容。 2.开头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烘托渲染 3.主体部分 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表明观点态度 4.结尾 卒章显志(点明的中心),画龙点睛; 总结全文,深化(强调、升华)中心; 首尾呼应(照应开头,呼应题目)。,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9、。 5、表达了什么情感。,例3:文章以“无畏的腿”作标题有什么好处?(3分) 答案:以“无畏的腿”作标题,形象、生动地概括了小说的情节,讴歌了“那人”的英雄品质,而且新颖别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标题作用【知识储备】 1、线索作用。 2、紧扣情节。 3、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 4、紧扣(揭示)主题。 5、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6、象征意味、寓意。,标题作用答题样式: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A、以“XX”为题,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B、以“XX”为题,能概括情节。 C、以“XX”为题,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D、以“XX”为题,揭示文章主题。 E、制造悬

10、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F、以“XX”为题,象征了。对具有暗示作用。,六、了解小说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A、描写的角度(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B、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C、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 D、不同顺序的作用。 2、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制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3、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2)叙述方式 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

11、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结构安排: (巧妙)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注重)前后照应,严谨完整; (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 (讲求)起承转合,曲折有致。,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词语作用【知识储备】 1、形象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叙事、写人、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含色彩性、音乐性等。叠词具有音节美的作用。 2、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 3、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方面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的精确、严密方面的作用。 4、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或段)中的地位和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的结构作用。,词语作用答题样式

12、: 词语意义或形象作用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XX修饰(描写)了,运用了,生动传神。 XX概括了,表达了,与文中起到作用(照应、点题、过渡等),,句子作用题【知识储备】 1、提示段意(概括情节)。 2、揭示文章主题、主旨、观点、情感。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照应、过渡、总领、铺垫、伏笔。 句子作用答题样式: 句子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这一句突出了,概括了情节,在文中起到作用(照应、点题、过渡等),为作铺垫(埋下伏笔),概括了,深化主题。,段落作用题【知识储备】 1、紧扣情节。 2、揭示文章主题、主旨、观点、情感。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照应、过渡、总领、铺垫。 段落作用答题样式: 段落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这一段主要写了,紧扣主题,在文中起过渡(照应上文或下文、引出下文)作用,为铺垫(埋下伏 笔、提供依据),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