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24077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定义:指母婴血型不合(ABO或Rh),母血中对胎儿RBC的免疫性抗体(IgG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早产新生儿红细胞破坏引起的溶血。 有报道ABO溶血病占新生儿溶血的85.3%,Rh溶血病占14.6%,MN溶血病占0.1%。ABO血型不合中约1/5发病,RhD血型不合者1/20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母子血型不合 ABO血型系统(最常见) Rh血型系统 母:血型O型或Rh(-) 子:血型A、B或Rh(+) 母血液中有特异性血型免疫抗体。,ABO溶血病,母亲不具有的胎儿显性红细胞A或B血型抗原(由父亲遗传)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分娩时)

2、,刺激母体产生相应抗体,当再次怀孕(其胎儿ABO血型与上一胎相同),不完全抗体(IgG)进入胎儿血循环,与红细胞相应抗原结合,形成致敏红细胞,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破坏引起溶血。,由于自然界存在A或B血型物质如某些植物、寄生虫、伤寒疫苗、破伤风及白喉毒素等,O型母亲在第一次妊娠前,已接受过A或B血型物质的刺激,血中抗A或抗B(IgG)效价较高,因此怀孕第一胎时抗体即可进入胎儿血循环引起溶血。,Rh溶血病,Rh血型系统有6种抗原,即D、E、C、d、e、c(d抗原未测出只是推测),其抗原性强弱依次为DECce,故以RhD溶血病常见,其次为RhE,Rhe溶血病罕见。红细胞缺乏D抗原称为Rh阴性,具有D

3、抗原称为Rh阳性,中国人绝大多数为Rh阳性。母亲Rh阳性(有D抗原),也可缺乏Rh系统其他抗原如E等,若胎儿有该抗原也可发生Rh溶血病。,由于自然界无Rh血型物质,Rh溶血病一般不发生在第一胎。 首次妊娠末期或胎盘剥离时,Rh阳性的胎儿血(0.51ml)进入Rh阴性母血中,约经过89周产生IgM抗体(初发免疫反应),此抗体不能通过胎盘,以后虽可产生少量IgG抗体,但胎儿已经娩出,如母亲再次妊娠(胎儿Rh血型与上次相同),若孕期有少量胎儿血(0.050.1ml)进入母血循环,则几天内便产生大量IgG抗体(次发免疫反应),该抗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红细胞溶血。,当Rh阴性母亲既往输过Rh阳性血或流产或

4、人工流产史,因其怀孕前已被致敏,故第一胎可发病。极少数Rh阴性母亲虽未接触过Rh阳性血,其第一胎发病可能是由于Rh阴性孕妇的母亲为Rh阴性,其母怀孕时以使孕妇致敏,故第一胎发病(外祖母学说)。,临床表现,一、黄疸 出生后2448小时出现 24小时内Rh溶血病 23天ABO溶血病 进行性加重未结合型 严重时伴发核黄疸,二、贫血:程度不一 ABO溶血:早 轻 晚 Rh溶血: 多 重 早 三、肝脾肿大 Rh溶血病患儿多有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 ABO溶血病很少发生。 四、胎儿水肿,实验室检查,1 血型检查 检查母子ABO血型和Rh血型 2 致敏红细胞和血型抗体测定 实验原理:通过抗人球蛋白免疫检测试验,

5、检测红细胞抗原、不完全抗体及抗人球蛋白在介质中发生的肉眼可见的红细胞特异性凝集反应。,(1)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测定患儿红细胞上结合的血型抗体,如有红细胞凝集为阳性,表明红细胞已致敏。该项为确诊试验。,(2)游离抗体试验(间接抗人球试验):测定患儿血清中来自母体的血型抗体。患儿血清中加入与其相同血型的成人红细胞,如凝集为阳性。表明血清中存在游离抗A、抗B或Rh血型抗体,可能与红细胞结合引起溶血。用于估计是否继续溶血和换血效果,但不是确诊试验。,(3)抗体释放试验(放散试验):测定患儿红细胞上结合的血型抗体。通过加热使患儿致敏红细胞结合的来自母体的血型抗体释放于释放液中,将该释放液与同型成人红细胞混合发生凝集,也为确诊试验。,治疗原则,降低血清胆红素 防止胆红素脑病 减轻或防治贫血,治疗方法,一、光照治疗法:(最常用),二、(1)丙种球蛋白(封闭抗体) (2)白蛋白(中和游离胆红素) 三、换血疗法:(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风险较大),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