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超声诊断29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22939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科超声诊断29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妇科超声诊断29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妇科超声诊断29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妇科超声诊断29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妇科超声诊断29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妇科超声诊断29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科超声诊断29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妇科超声诊断,第一章 妇科超声诊断,第一节 女性内生殖器的解剖学 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子宫、卵巢、输卵管和阴道,输卵管和卵巢又为子宫附件。 一、子宫 位置: 子宫位于盆腔内,膀胱与直肠之间,下端伸入阴道, 存在形式有平位、前位、后位、前屈、后屈位 子宫的形态: 倒置的梨形,上宽下窄,分底、体、宫颈、 宫体与宫颈之间长约处为子宫峡部。 宫颈呈圆柱状,内口与子宫相连,外口与阴道相 连,内口与外口之间为宫颈管 组织解剖结构: 从外向内为浆膜层、(即腹膜)、 肌层(为纵横交错的肌组织及纤维组织并血管贯其)、 内层的黏膜。(厚薄随月经周期变化而不同), 宫颈为结缔组织及弹力纤维构成,外包坚韧的筋膜。 比邻关

2、系:膀胱、尿道、输尿管、直肠、直肠陷窝,子宫的血液供应: 发出 :自髂内动脉前干 走行:沿盆壁向前下走行,经阔韧带和子宫旁组织,跨输尿管 达宫旁阴道上部的宫颈之前分支 分支: 支为阴道宫颈支 另支分宫底、 输卵管、卵巢支 沿途分支进入子宫,宫内动脉有外向内为放 射状动脉、螺 旋动脉。随月经周期有变化规律及频普有不同 子宫韧带 共对:阔韧带 宫颈主韧带 圆韧带 子宫骶骨韧带 二、阴道 位置: 上连宫颈,下通外阴 长度: 组织结构:薄层肌肉与黏膜,三、卵巢 位置:变异较大,正常时位于子宫两侧偏上,骨盆的左右侧壁 形态:扁椭圆形,表面凸凹不平, 大小:随年龄而异,青春期前较小,育龄期约, 绝经期后约

3、。 组织结构:表面为白膜(一层结缔组织) 白膜下的皮质(始基卵泡) 髓质(由结缔组织、血管、神经、淋巴管及少量平滑 肌纤维组成) 卵巢血供:双重供血,即发自腹主动脉的卵巢动脉和子宫动脉的 卵巢分支 发出:卵巢动脉起于腹主动脉前外侧壁 走行:沿腰大肌前方行止骨盆,越过输尿管及髂总动脉达卵 巢门,分支入 卵巢,主干达子宫缘上部与子宫动脉卵 巢支吻合。 四、输卵管:分为间质部、峡部、壶腹部、漏斗部 五、临近器官 膀胱、尿道、输尿管、直肠、直肠陷窝,第二节 妇产科超声检查方法及正常超声表现 一、检查方法 1、仪器:2D显示形态学变化 CDFI显示血流动力学变化 2、探测途径: (1)经腹壁超声检查 (

4、2)经阴道超声检查 (3)经宫腔检查 (4)经直肠 检查 (5)超声造影法 (6)介入超声法 3、彩超的应用范围 (1)CDFI的妇产科发展: (2)CDFI的应用价值:目前价值在于能否提高断率 (3)不能提高诊断率,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增强医生诊断信心。 (4)经济价值(医院、科室) (5)阻力指数测定价值大,流速及流量不评价 4、子宫、卵巢彩超观察内容 (1)子宫卵巢动脉阻力指数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 雌激素 靶细胞 孕激素 子宫肌细胞、卵巢 、盆腔血管 (2)月经周期子宫卵巢血管阻力的变化与性激素变化 一致 (3)阻力指数不能简单地以某一数字作为诊断的分界线,周期动 态变化是正常(有高低变

5、化,无绝对值),二、正常子宫超声表现 子宫位置: 平位、前位、后位、 形态、轮廓、包膜 子宫回声:浆膜、肌壁、黏膜回声 子宫内膜:位置:居中、线状强回声 厚度:随月经周期性变化 月经期(1-5天) 弱回声或不显示 增殖期 (6-14天)回声渐增强增厚,厚约 3-6 毫米 分泌期(15天-)内膜厚约6-14毫米其周围有低回声晕 宫颈: 圆柱状,宫颈回声比宫体回声强 子宫测量及正常值 :大小与年龄、体型、生育史有关,正常育龄妇 女子宫测量与大小如下: 测量:长径从宫底至宫颈内口,前后径垂直长径的最大径,横径取宫体中上部最大距离。 长径 6-7毫米 前后径 2-3毫米 横径 4-5毫米 三径类加 1

6、5毫米(不包括宫颈),子宫血流灌注特点: 1、寻找子宫动脉方法:多在宫体近宫颈处找到 2、频普特点: 尖峰、单相、上升速度快,下降速度 慢,舒张期有低速血流。 3、阻力指数: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变化 非妊娠期 分泌晚期及月经期增高: RI:0.880.1 分泌早中期 (黄体期): RI:0.840.06 增殖期为中间值 : RI:0.85 0.07 妊娠期 血管数量多 流量大 D期频谱增高 RI:0.5左右,三、正常卵巢超声表现,形态:扁椭圆形 大小;约4x3x1cm,青春前期及绝经期较小 回声: 中低水平回声,表面不规整 内部可见数个无回声小囊泡 随月经周期卵泡大小有变化 月经周期卵泡生长规律

7、: 月经5-10天,卵巢内有一个或数个发育卵泡,直径5-10mm; 10-14天,其中一个卵泡迅速增大,每天增长2-3mm; 排卵前几个小时可增长7mm。 成熟卵泡标准: 卵泡直径 20-30mm 卵泡壁薄、饱满、张力高 卵泡位于卵巢一侧表面,无卵巢组织覆盖 排卵后表现: 卵泡明显缩小或消失 卵泡塌陷,内部有中低点状回声,提示黄体生成 子宫直肠窝少量液体,卵巢血流表现: 1、卵巢血流可测得部位: 在漏斗韧带和卵巢门处 2、血流特点: 随月经周期变化很大 卵泡增殖期: 中等阻力血流频普RI:0.50左右 排卵前期12-14D: RI 进一步降低 黄体生成期: RI:0.4左右(为黄体血流) 黄体

8、血流来源:排卵时产生的新生血管 未受孕黄体血流持续时间: 910天 进入月经期: RI:0.7-0.8 已受孕时黄体血流持续时间:妊娠3个月消失,第三节 女性生殖器发育异常 一、发生的原因 胎儿胚胎时期,在生殖器发育过程中,如受到任何内在或外来因素的干扰或侵袭,均可导致各种各样的发育畸形。 二、异常的种类 子宫的发生来自胚胎时期的副中肾管,副中肾管的头端发育成两侧的输卵管口,尾端汇合形成子宫,根据副中肾管发育的障碍不同可将子宫、阴道先天性畸形分为以下类型: 1、副中肾管停止发育 (1)幼稚子宫或先天性无子宫: (2)单角单颈子宫: 2、副中肾管会合不良 (1)双子宫: (2)双角、双颈子宫:

9、(3)双角但颈子宫: (4)弓形子宫: 3、副中肾管会合后中隔未完全退化 (1)纵隔子宫: (2)不完全纵隔子宫: 4、混合性缺陷:包括子宫各种形态畸形 9,三、子宫畸形的声像图表现 幼稚子宫: 各径线测值小于正常 宫体/宫颈=1或1;内膜发育不良 始基子宫: 子宫很小,无宫腔回声 先天性无子宫: 找不到子宫结构,卵巢可正常,常合并无阴道 双子宫: 可分别显示两个完整的子宫体、宫颈、宫内膜图 象,常合并双阴道或阴道纵隔图象。 双角子宫: 正中纵断时长径较小,探头上部向外偏移后长径增大, 横断时宫底呈马鞍形,连续横断时可见内膜分离现象 单角子宫: 子宫位置偏左或偏右体积较小,外形呈梭形,一侧发育

10、 完好,有正常卵巢。另一侧为残角,故又称残角子宫 纵隔子宫: 子宫外形正常横径稍大,子宫内膜呈分离现象,两组内 膜间为分隔,回声与子宫一致。,第四节 子宫疾病,一、子宫肌瘤 (一)子宫肌瘤的病理特点 形态: 实质性球形肿块 大小、多少不一 假包膜:被压缩的肌纤维组成 瘤体切面:白色或带有红色,由旋涡状排列的平滑肌及纤维结缔组织交叉组成。 继发变性:玻璃样变、囊性变、红色样变、钙化、肉瘤样变 生长部位: 肌壁间、浆膜下、黏膜下、宫颈、阔韧带 (二)声像图表现 子宫增大 形态失常 回声不均 内膜受压 肿瘤回声 壁间肌瘤呈同心圆排列的中低回声 ,浆膜下者为低回声,黏膜下或强回声,肌瘤与肌壁间有衰减的

11、裂隙为低回声。 宫颈肌瘤:子宫内膜线以下,宫颈前后唇部实性肿物,宫颈管受压 阔韧带肌瘤:为带蒂的浆膜下肌瘤突到阔韧带,表现为子宫一侧实性肿物 继发变性:玻璃样变为低回声,囊性变为无回声区,红色样变为妊娠期肌瘤无回声或低回声;钙化为强回声伴声影;肉瘤样变为快速增大并低阻血流。 CDFI:1、无血流型 2、内呈点状血流型 3、周边呈环状或半环状血流型4、内呈丰富血流型 5、频谱多普勒:阻力指数0.5,二、子宫腺肌症,(一)病变特征 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可合并外在性异位 子宫体积多呈弥漫性增大,以后壁明显 切面无螺旋状结构,其间可见粗厚的肌纤维小囊腔,腔隙间可见陈旧血液。 可呈

12、局限性即子宫腺肌瘤,但无假包膜 约50%合并子宫肌瘤 (二)声像图表现 子宫均匀性增大 内膜多数居中 肌壁回声不均匀、可呈实质性低回声、强回声、小无回声区 子宫大小及内回声随月经前后有变化 子宫腺肌瘤呈局限性异常回声区,内有无回声,边界较模糊无包膜,后壁居多 CDFI:无特异性表现,血供来源于子宫正常血管,血管分布上无环状或半环状血瘤,可于子宫肌瘤鉴别,三、子宫肥大症,(一)病因 多产妇慢性子宫复旧不全 卵巢功能障碍:雌激素持续刺激,子宫肌肥厚,常见于临床上 子宫功能性出血患者。 炎症:卵巢、盆腔、子宫肌炎等引起胶原纤维增生致子宫增大 盆腔淤血:引起肌层纤维增生,子宫肌层血管硬化等。 (二)病

13、理改变 肉眼所见: 子宫均匀性增大,肌层厚度达2.5-3.5cm,切面呈白色或粉红色,纤维束呈编织状排列。内膜正常厚度。少数合并小肌瘤或内膜息肉 组织形态: (1)单纯平滑肌细胞肥大 (2)子宫肌层胶原纤维增生,形成子宫纤维化均匀性增厚, (3)肌层内血管壁变化 ,多见于慢性子宫复旧不良着,可见动静脉扩张 (三) 超声表现 子宫各径测值均增大,肌壁通常大于2.5Cm。2 子宫形态饱满,回声多无变化。但胶原纤维增生时回声增强。 内膜线居中 CDFI:无特异性改变,四、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及声像图表现,(一)子宫内膜息肉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炎症、内分泌紊乱、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局部内膜刺激而形成

14、,是非赘生性的,恶变率较低。 病理: (1)大体特点:局限性的内膜肿物突出于子宫腔内,可单发或多发圆形或椭圆形,形态及大小不定,小者1-2mm,大者可充满宫腔(2)镜下:息肉由子宫内膜组成,是一种未成熟上皮,对孕激素不起反应,但可发生增生 临床症状:月经改变、阴道分泌物增加,内膜面积增加 超声表现: (1)宫腔线消失 (2)宫腔内局部回声稍增强,也可呈低回声区,可有小囊腔(腺体增生所致) (3)彩超可探及基底部血管分布 (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超声表现 病理类型及超声表现:(和过去分类不同) (1)简单型增生过长:又称腺囊型增生过长,宫腔内膜容积增大,腺体及间质均增生,内膜厚 3- 12mm或

15、严重时达20mm。内膜增厚的高回声伴无回声小暗区 (2)复杂型增生过长:又称腺瘤型增生过长 (3)不典型增生过长:病灶多为局部性,多发型,可与多种内膜病变合并存在 (2)和(3) 二者为内膜癌的癌前病变,表现为内膜均匀性增厚呈高回声,与肌壁界限不清。 三种内膜病变性质主要靠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1)增殖期子宫内膜 :内膜增厚呈三线征,内膜与肌层间低回声晕 (2)长期无排卵患者: 内膜增厚呈梭形,双侧卵巢可见多个小卵泡或多囊卵巢征 (3)三苯氧胺治疗后或宫外孕的内膜改变: 内膜呈高度分泌反映的蜂窝状增厚改变 最终鉴别还需要病理,(三)子宫内膜癌(子宫体癌),病理类型 病变大体类型: 弥漫型 局限型 息肉型 组织分型 腺癌 鳞腺癌 腺角化癌 透明细胞癌(极少见) 肿瘤分期 、病灶局限在内膜 、侵犯肌层,未达浆膜层 、侵犯浆膜层及卵巢或输卵管 、癌肿转移至盆腔以外器官 临床表现 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 阴道排液 疼痛 晚期转移可有肾盂、输尿管扩张,超声表现 早期TAS可无阳性发现或轻度宫腔分离 TVS可见宫内膜不规则稍增厚或小的隆起性病变伴宫腔轻 度积液 中晚期 子宫增大、形态不规整 弥漫型子宫内膜呈不均匀增厚,局限型局部呈团块状回声, 基底部增厚;息肉型为息肉状突起的肿块回声,基底部增厚。当癌组织有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