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2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21961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4.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2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免疫学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2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免疫学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2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免疫学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2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免疫学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2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学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2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2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4/19,1,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 cell mediated immune response,2019/4/19,2,BCR复合物特异性识别抗原(TD/TI-Ag)阶段; B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抗原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及效应阶段。,过程(三个阶段):,抗体,浆细胞,B细胞,抗原,+,2019/4/19,3,第一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四、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三、B细胞的增殖和终末分化,二、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一、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1个中心;2个信号;3个阶段,2019/4/19,4,B细胞通过BCR特异性识别抗原,与TCR不同的是:,一、B细

2、胞对TD抗原的识别,种类多: 构象多: 限制少:,2019/4/19,5,二、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B细胞的活化第一信号:抗原特异性信号,细胞因子的作用:参与充分活化、增殖,B细胞的活化第二信号:协同刺激信号,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理论,2019/4/19,6,第1信号,B,第一信号:BCR/Ig/Ig + 抗原肽,第二信号:CD40 CD154,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理论,Ag,2019/4/19,7,促进B细胞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殖分化; 上调B细胞表达B7分子,增强对Th细胞的激活; 促进生发中心及抗体类别转换; 诱导记忆性B细胞的分化。,协同刺激信号的作用,T细胞是B细胞的终身保姆!,SCID小

3、鼠,B Cell,BCRIg/,B 细胞和Th细胞间的作用,Th Cell,Th活化,B细胞活化,2019/4/19,9,Th细胞的辅助作用发生于外周淋巴器官的什么位置?,T细胞和B细胞定居在外周淋巴组织的不同部位; T细胞和B细胞的接触机会很小:10-810-12。,A1:B细胞主要从血液中俘获可溶性抗原,A2:选择在T、B细胞共同的必经之路上相遇,A3:分化成为浆细胞分泌抗体并形成记忆,2019/4/19,10,淋 巴 结 的 基 本 结 构,HEV,髓质淋巴窦,皮质淋巴窦,毛细血管,小梁,输入淋巴管,输出淋巴管,静脉,动脉,髓索,生发中心,髓质,被膜,T、B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在外周淋巴

4、器官,B细胞位于皮质区,T细胞位于副皮质区,B细胞和T细胞均通过副皮质区的HEV进入淋巴结,B细胞和T细胞在副皮质区接触的机会最大,B细胞的活化及生发中心的形成,2019/4/19,12,四、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在T区停留数天(约需1周)后,B细胞进入浅皮质区,形成生发中心。 分裂增殖的B细胞称为生发中心母细胞,其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称为生发中心细胞。 生发中心的结构: 冠状带:不分裂增殖的B细胞。 明区:生发中心细胞,众多滤泡树突状细胞。 暗区:生发中心母细胞,少量的滤泡树突状细胞。,冠状带: 不增殖的B细胞,明区: 生发中心细胞 较多的网状细 胞、M、FDC,暗区: 生发中心母细胞,

5、生 发 中 心,2019/4/19,14,串珠样小体(Iccosome):FDC的树突表面高表达CD21、FcR。抗原抗体复合物(IC)借助C3d结合CD21,Fc段结合FcR,形成串珠样小体。 B细胞可内化串珠样小体,维持免疫记忆。,FDC与免疫记忆,2019/4/19,15,2019/4/19,16,生发中心中B细胞的命运,绝大部分凋亡; 部分在抗原刺激、T细胞的辅助下继续发育,发生以下变化: 体细胞高频突变和Ig亲和力成熟; Ig的类别转换; 浆细胞的形成; 记忆性B细胞的产生。,2019/4/19,17,1、体细胞高频突变(somatic hypermuation) 生发中心母细胞V区

6、基因上的点突变,在其分裂的过程中发生; 突变率极高约为1/1000; CDR3最易发生突变; 筛选出表达高亲合力BCR的B细胞; 同时导致了Ig亲和力成熟。,(一) 体细胞高频突变和Ig亲和力成熟,2019/4/19,18,2、Ig亲和力成熟(affinity maturation),在抗体应答过程中,尤其是再次免疫应答后亲和力逐渐提高的现象,是抗原对高频突变细胞选择的结果。 再次应答:少量抗原优先结合高亲和力BCR相应B细胞克隆扩增产生高亲和力的抗体。,2019/4/19,19,2、Ig亲和力成熟(affinity maturation),抗体亲和力成熟示意图,2019/4/19,20,(二

7、) Ig的类别转换(Ig class switching),可变区相同而Ig类别发生变化的过程,亦称为同种型转换(isotype switching) ; IgMIgG、IgA、IgE,抗体的V区不发生改变。,2019/4/19,21,- B细胞在免疫应答中首先分泌IgM,但随后即可产生IgG、IgA或IgE,其Ig V区不发生改变,即为能够结合同一抗原的不同抗体类型。,- 在抗原诱导下发生,并接受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调节。,(二) Ig的类别转换(Ig class switching),2019/4/19,22,2019/4/19,23,(三)浆细胞的形成,抗体形成细胞( Antibody

8、Forming Cell , AFC ); 能分泌大量抗体,不再表达BCR和MHC类分子,因此不能再与抗原起反应,也失去与Th相互作用的能力。,抗体,浆细胞,B细胞,2019/4/19,24,(四)记忆性B细胞(Memory B cell,Bm)的产生,生发中心的B细胞发育而成; 再次与同一抗原相遇时可迅速活化产生大量Ab; 表达高水平CD27和CD44。,2019/4/19,25,Bm的产生机制,抗原的持续刺激:FDC借助FcR和CR捕获Ag-Ab,持续刺激B细胞,使之形成记忆B细胞; 抗凋亡因子的表达:Bcl-2拮抗FasL/Fas等介导的凋亡信号。,2019/4/19,26,sIg,浆细

9、胞,Ig,Ig,sIg,记忆性细胞,summary: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变化,2019/4/19,27,B细胞活化、移入 滤泡、形成生发中心,B细胞增殖,抗体V基因的体细胞高频突变,B细胞识别FDC表面的抗原、高亲和力B细胞的选择,未结合抗原的细胞死亡,2019/4/19,28,未结合抗原的细胞死亡,类别转换、记忆细胞或浆细胞的产生,B细胞识别FDC表面的抗原、高亲和力B细胞的选择,2019/4/19,29,抗体参与免疫应答的四种方式: 通过中和作用阻止病原体和靶细胞的结合,中和细菌毒素的毒性作用 调理作用 ADCC作用 参与补体的溶菌溶细胞作用,形成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10、导致细菌或细胞的溶解。,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2019/4/19,30,第二节 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TD-Ag:蛋白质抗原,如病原微生物、血细胞和血清蛋白等。 TI-Ag:细菌细胞壁、荚膜多糖、鞭毛、脂多糖等; TI抗原活化B细胞不需要Th细胞的帮助。,2019/4/19,31,TI-1和TI-2抗原,LPS,LPS 受体,多效价抗原,TI-1 抗原,TI-2 抗原,信号转导,信号转导,B 细胞,BCR,BCR,2019/4/19,32,(一)B细胞对TI-1抗原的免疫应答,通常称为B细胞丝裂原,如LPS。 可活化成熟和非成熟B细胞。 高浓度可诱导多个B细胞克隆增殖分化,低浓度只能激

11、活有相应BCR的B细胞克隆增殖分化。 无需Th预先致敏与扩增,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在抗胞外病原体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能诱导Ig类别转换、抗体亲和力成熟及记忆B细胞形成。,2019/4/19,33,(一)B细胞对TI-1抗原的免疫应答,2019/4/19,34,(二)B细胞对TI-2抗原的免疫应答,具有高度重复性结构,如细菌胞壁、荚膜多糖、鞭毛等; 只能激活成熟的B-1淋巴细胞; 抗原表位密度起决定作用。 意义: 多数胞外菌有胞壁多糖,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杀伤。 5岁以下的幼儿缺乏B-1细胞,易感染含有TI-2抗原的病原体。,2019/4/19,35,TI 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

12、无需Th细胞的辅助; 只产生IgM类抗体,无Ig的类别转换; 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不形成记忆性B细胞,无再次应答反应。,2019/4/19,36,B细胞对TI抗原应答的意义,在抗胞外病原体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此类应答不需要T细胞的辅助,可以迅速发生。 具有荚膜多糖的细菌能够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逃避M的破坏,还可阻止M对抗原的加工。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使得机体能够对这一类病原体产生迅速的特异性应答。,2019/4/19,37,TD 抗原和TI 抗原的异同,2019/4/19,38,第三节 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根据抗原进入体内的时间和次数分为: 初次应答(primary respons

13、e):特定抗原初次刺激机体所引发的应答。 再次应答(secondary response):初次应答中所形成的记忆淋巴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后可迅速、高效、持久、特异的应答,亦称回忆应答。,2019/4/19,39,(一)初次应答,潜伏期(lag phase):数小时数周 抗原刺激后至血清中能检测到特异性抗体的阶段。 对数期(log phase) 抗体成指数增长。 平台期(plateau phase):数天数周 抗体浓度基本不变。 下降期(decline phase):数天数周 抗体合成率小于降解速度,浓度缓慢下降。,2019/4/19,40,(二)再次应答,潜伏期短,大约为初次应答潜伏期的

14、一半; 抗体浓度增加快,快速到达平台期,平台期高; 抗体维持时间长; 诱发再次免疫应答所需抗原剂量小; 初次应答主要产生低亲和力的抗体IgM; 再次应答主要产生高亲和力的抗体IgG。,2019/4/19,41,初次免疫,再次免疫,0 7 14 21 28 7 14 21,100000 10000 1000 100 10 1 0,IgG,IgM,免 疫 天 数,血清抗体滴度(Log),再次免疫应答的规律,2019/4/19,42,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特点比较,2019/4/19,43,研究抗体产生规律的意义,证明适应性免疫应答具有记忆性; 疫苗接种的理论基础: 疫苗接种或制备免疫血清:采用再次或多次加强免疫,以产生高滴度、高亲和力的抗体。 疾病诊断: IgM产生早,消失快,多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2019/4/19,44,体液免疫应答的定义; B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双信号理论); B细胞对TD抗原应答的基本过程; 体液免疫应答的基本规律及其意义。,掌 握 内 容,二次应答,2019/4/19,46,Immune response is Two-Edged Sword ! Immunity is not always what we want!,负性应答,耐受自身成分,正性应答,清除病原体,VS,生理性应答,病理性应答,超 敏 反 应,免 疫 低 下 或 缺 陷,自 身 免 疫 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