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冬至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四节气之冬至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冬至的常识,一个寒冷的节气,(一)由来: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节气。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是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活节”。 。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 日南至,日短之至, 日影长之至, 故曰“冬至”。,冬至有三候: 一候蚯蚓结; 二候糜角解; 三候水泉动。,一候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糜角
2、解,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三候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邋遢冬至干净年,冬至这一天的天气可以决定农历年的天气。 如果冬至这一日,冬雨连绵,那么农历新年就是艳阳高照。 反之,冬至和风丽日,年初一可就惨了,必定风雪阻途。,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 冬至暖,烤火到小满。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冬至的起源?,冬至的起源始于周朝 冬至的起源行于汉代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3、:“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冬至的起源盛于唐宋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先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1.冬至的祭祀活动,祭天 古人相信冬至祭天具有感知自然的功能,二、古代的冬至,大如年,祭拜祖先或扫墓 建议冬至日设几案,备酒水果品,放置节日食品为供(宜采用冬至饺、冬至团等),焚香祭酒,祭拜祖先及逝去的亲人。 举行“迎日”活动 建议在冬至节当天,在户外及庭院
4、中摆放日晷,亲朋好友皆穿汉服坐于席上,弹奏或播放古乐,观察日影的移动,感受天节的变化,吟诵或现场赋作冬至的诗词、文章,并可做风调雨顺、家和康泰等美好的祈福。可与小型的祭天仪礼同时进行。,二、古代的冬至,2. 食的活动,合家团圆,一起动手制作前面介绍的各种冬至食品(举例,各地还有其它食俗)。在冬至前夜设“冬至亚岁宴”,全家围坐、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节日食品,感受冬天的气息和浓浓的亲情。 冬至饺子 赤豆糯米饭 冬至团、冬至圆、汤圆、馄饨,二、古代的冬至,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 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
5、。,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
6、,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3.礼的活动,1.拜师/拜访师长,表达敬意 2.向亲朋好友赠送节日食品,分享节日快乐 3.赠长辈鞋袜,表达尊老祝福之意。,二、古代的冬至,履长与献鞋袜,我国历来有敬老的优良传统,辛亥革命以前的冬至节实际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相沿最久的“敬老节”。 曹植的冬至献鞋袜表,即三国时魏之陈思王曹植在冬至日向他的“父王”曹操献鞋袜时所上的表系
7、。 山东民俗一书载:“曲阜的妇女于节前做好布鞋,冬至日赠送舅姑(即公公婆婆)。” 亚岁迎祥,履长纳庆,二、古代的冬至,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画九就是从冬至这天起,画一枝素梅,枝上画梅花九朵,每朵梅花九个花瓣,共八十一瓣,代表“数九天”的八十一天,每朵花代表一个“九”,每瓣代表一天,每过一天就用颜色染上一瓣,染完九瓣,就过了一个“九”,九朵染完,就出了“九”,九尽春深,也有不用颜色染而直接在花瓣上用文字和符号注明阴晴雨雪的。,写九,是清代开始出现的,首先是在宫廷内
8、实行。 连成一句话? 表现出人们熬冬盼春的急切心情呢,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每天填充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甲骨文,金 文,小 篆,楷 体,(1) 会意字。甲骨文表示丝绳的终结,是“终”的本字。 金文将丝结简化为点;或另加义符日,表示一年时日 的终结,当然是冬季了。篆文省去日另加义符,表示 年末结冰的季节,以突出冬季。 冬,四时尽也。说文无冬无夏。诗陈风 (2) 最后,最终。,三、字源:,金 文,小
9、 篆,楷 体,甲骨文,(1)指事字。从一,一犹地;从矢。指远处的箭落到 眼前的地上之状,表示到来。本义:到来,到达。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形容事物的尽善尽美。犹言最好、最高、最大 。 至人无己。庄子逍遥游 至友、至爱、至亲、至戚。,三、字源:,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冬至宿杨梅馆 唐白居易 十一月中长至夜, 三千里外远行人。 若为独宿杨梅馆? 冷枕单床一病身。,小 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 山意冲寒欲放梅。,辛酉冬至 宋陆游
10、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日南至 冬至,以下备用:,冬 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 (唐)戎昱 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冬至展墓偶成 (宋
11、 )杜范 至日冲寒扫墓墟,凄然一拜一欷嘘。 蓼莪恨与云无际,常棣愁催雪满裾。 误落世尘惊日月,谩牵吏鞅废诗书。 回头更看诸儿侄,门户支撑正要渠。,冬至日 (宋 )苏辙 阴阳升降自相催,齿发谁教老不回。 犹有髻珠常照物,坐看心火冷成灰。 酥煎陇坂经年在,柑摘吴江半月来。 官冷无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泼新醅。,冬至祀先有感 (宋 )赵仲修 井臼辛勤又一年,仗谁齎恨到重泉。 离骚空纪高阳后,蓝缕过如蚡冒前。 终亦有人分鼠璞,只今无俸置豚肩。 男儿七尺须如戟,独掩蓬蒿扫纸钱。,1.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2.合理调节
12、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5.随时观察和注意身体变化,防患于未然。,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食宜清淡,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因此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吃饭宜少量多餐。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鸡、鱼,
13、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花生、核桃等。 冬季吃萝卜赛过小人参 萝卜中含有蛋白质、糖、维生素A、维生素C、尼克酸,以及无素钙、磷、铁等。萝卜内含有的糖化酵素和芥子油成分,对人体消化功能大有裨益。原因是糖化酵素能分解食物中的淀粉、脂肪等成分,使之为人体反充分吸收和利用;芥子油具有辛淀粉、脂肪等成分,使之为人体所充公吸收和利用;芥子油具有辛辣味,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食欲、帮助消化,萝卜的这种功能使它赢得了“小人参”的美称。萝卜除了是人们喜欢食用的大众化蔬菜外,其药用丛价值更令人刮目相看。 萝卜味甘辛、性凉,有下气定喘、止咳化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和清热解毒的功效。,天时人事日相催,
14、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这是杜甫小至里的冬至,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心情也是“阳生春又来”,你看,室内宫女绣纹添线,玉管葭莩灰飞;室外柳枝舒展,梅花欲放,阳气回升,春天很快就要来了。“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这是白居易笔下的邯郸冬至夜,可以想象,诗人身处异乡,灯前抱膝独坐,想着家人此时在念叨漂泊在外的他。佳节倍思亲既是一种乡愁,也是一种幸福。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这是宋代的冬至,是苏轼冬至日独游吉祥寺里的闲情逸致。想想,风萧萧雨霏霏,枯草湿了,又不是赏花时节,可谁又有诗人这份独游寺庙的雅致呢。不过,他的胞弟苏辙在他的冬至日里也自得其乐:“佳节萧条陋巷中,雪穿窗户有颜风。出迎过客知非病,归对先师喜屡空。”一个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却不堪其忧、不改其乐,把儒贤颜子当“先师”来景仰的人,那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如此兄弟俩,不都是在十丈红尘里,守得一方自己的净土? 那么,同时代的朱淑真又有怎样的冬至呢?且看:“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好一个喜庆热闹节日:击乐声声,阳气回升,葵影移动,寒梅花开。可陆游的冬至却显得寂静清贫,“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原来,诗人也怕添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