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21393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5.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课件(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骨骼肌是附着在两块或两块以上骨上,中间跨过一个或数个关节,肌肉收缩时,可牵引它所附着的骨绕关节的某一个运动轴运动。,肌肉的起止和工作条件,(一)起点和止点,靠近身体正中面或在肢体近端的附着处为起点,另一端为止点。,肌肉的起、止点是固定不变的,A,A,A,A,B,B,B,B,1.定点和动点,定点:肌肉收缩时,相对固定或运动幅较小的附着端。,动点:肌肉收缩时,相对运动或运动幅度较大的附着端。,肌肉的动点与定点可随肌肉的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从运动的角度讲,2.近固定和远固定,近固定:四肢肌肉收缩时,定点在近侧称该肌的工作条件为近固定。,远固定:四肢肌肉收缩时定点在远

2、侧端则称该肌的工作条件为远固定。,3.上固定和下固定,上固定:头颈、躯干肌肉工作时,定点在上端的称为上固定,A,B,下固定:头颈、躯干肌肉工作时,定点在下端的称为下固定,4.无固定:若肌肉收缩时,两端都不固定,则称为无固定。,定点和动点:肌肉工作时运动明显的一端称为动点,另一端称为定点。 近固定和远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近侧叫近固定,定点若在远侧端叫远固定。 近固定和远固定主要适用于四肢肌 上固定和下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上端的称为上固定,若定点在下端称为下固定。 无固定:若肌肉收缩时,两端都不固定,则称为无固定。 上固定、下固定和无固定主要适用于躯干肌,骨骼肌配布规律,、骨骼肌在身体上配

3、布的规律: 1)骨骼肌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性: 骨骼肌只能主动做一件事:收缩发力,具有缩短的趋势,它不能象被压缩的弹簧那样在缩短后再主动使其附着点分离。需要有其它力才能让它们的附着点相互离开。例如,当某块屈肌收缩,使关节完成屈的动作后,这块屈肌不能再使这个关节完成伸的动作。,骨骼肌收缩发力缩短时,它将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它所附着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上,至于最终是让哪块骨运动,不取决于这块肌肉,骨骼肌只能把它的两端向中心拉。 2)根据这些事实,骨骼肌在身体上有以下的配布规律:,至少附着在两块或两块以上骨上,中间必须跨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关节,两端都附着在一块骨上的肌肉是没有作用的,因而也是不存在的。

4、在一个关节运动轴的两侧配布有作用相反的两组肌肉,单轴关节分布有两组肌肉,双轴关节分布有四组肌肉,三轴关节分布有六组肌肉。 肌肉的分布和人的直立行走及劳动特点有关: 人体的躯干肌和下肢肌,由于适应直立行走,伸肌比屈肌强大,上肢肌在劳动时经常要克服重力作用,故屈肌比伸肌强大。,以相互拮抗的原则配布于关节轴的两侧,有明显的对称性,有明显的适应性,人体的任何运动都是由若干个不同的动作组成,在对人体运动进行动作分析时,首先应做解剖学分析,分析运动时人体各环节的运动形式、肌肉收缩特征以及在不同动作阶段肌肉工作的变化规律等内容。人体完成动作的基本结构包括骨、关节和肌肉:,骨的形态结构决定了人体运动的骨杠杆类

5、型和各环节的大小与运动幅度;,关节的形态结构决定了人体各环节的具体运动形式和肌肉配布规律;,肌肉则通过其收缩与舒张牵引骨在关节处实现人体的各种形式的运动。,当一个动作只包括一个环节的运动时,原动肌只有一组,如射击时的扣板机动作,只有食指的一个环节运动,原动肌就只有一组。,每一个环节运动都有一组原动肌,当一个动作是由多个环节运动组成时,有几个环节运动就有几组原动肌。如跑步时的后蹬动作,下肢有骨盆、大腿、小腿、足等4个环节运动,原动肌也至少有4组。,一个动作是否能够准确、协调地完成,对抗肌的力量与协调伸展能力亦是关键因素。当关节一个运动轴两侧的原动肌与对抗肌肌肉力量与柔韧性发展不均衡时,则易导致运

6、动中动作变形和肌肉拉伤。另外,在一些快速起动、快速停止等动作中,对抗肌的协调配合还有预防关节损伤等作用。,快速起动的抓举,原动肌,对抗肌,固定肌,中和肌,作用相反的肌群,固定,消除多余动作,四种类型肌肉的关系图,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是仅以人体运动器官系统为基础,结合体育动作的实际情况,围绕运动环节来分析寻找原动肌,简称动作分析。 对体育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骨、关节和肌肉的运动规律。通过动作分析可使我们了解运动中一些静止和运动动作技术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并且能以正确、合理的动作要求指导教学和训练,提高运动水平、预防运动创伤。,一、动作分析的内容与步骤 (一)动力性动作分析: 1.确

7、定动作的开始姿势: 2.划分动作阶段: 要先将动作划分成几个阶段,这样作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分析。通常是根据环节运动方向的变化,将一个连贯的动作人为地分为几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原动肌被寻找出来后,一个动作,以至整套动作的原动肌也会被寻找出来。 3.1确定各阶段中运动环节及其运动情况: 这是动作分析的重点,首选要能准确地说明参与运动的各个运动环节,然后要明确环节在相应关节处的运动,这是顺利地分析肌肉工作的关键。,3.2分析各环节运动时的原动肌及其工作情况: 主要是运用环节受力分析法,首先寻找外力,然后再分析运动环节运动方向与阻力作用方向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际,具体分析,寻找原动肌,并说明肌肉工作的性质及

8、条件。 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反: 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同侧。可用“反同”二字概括。 反:表示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阻力)作用相反。 同:表示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同侧。,4.小结:经准确分析后,指出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教学、训 练的质量。 (二)静力性动作分析: 1.描述环节的运动状况: 准确地说明参与运动的各个环节在相应关节处的运动是顺利地分析肌肉工作的前提。静力性动作分析主要是围绕支持性的静力性动作进行。加固与固定性工作可直接得出结论。 2.分析肌肉的工作: 在这一步中首先要寻找原动肌,可任选环节受力分析法中:环节运动方向与阻力作用方向相反的情况,或环节运动方向与阻力运动方向相同情

9、况中的慢速运动中的一种方法寻找原动肌,所得结果是一样的。此外,还要确定肌肉工作的性质及工作条件。 3.小结: 通过静力性动作分析,指出动作中的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制定出改进的措施。,(三)人体姿势和动作的实例分析,1、静力性动作的解剖学分析,名称:手持哑铃侧平举,(1)动作要领描述 手持哑铃侧平举动作要求两足开立,与肩同宽,身体直立,两臂侧举至90,且保持在水平位。 (2)分析结果 因手持哑铃侧平举动作主要发生在上肢,身体其它环节均保持自然直立状态,其相应的肌肉皆做固定工作,故此处仅分析该动作上肢各环节的运动状况。,表 手持哑铃侧平举姿势上肢各环节的动作分析,(3)分析结果(见表),(3

10、)小结与建议 手持哑铃侧平举动作是通过肌肉静力工作方式来发展肌肉的力量的。该动作主要发展肩关节外展肌群(三角肌)和斜方肌等肩带下回旋肌肉的力量。完成此动作时,躯干和下肢各环节应保持自然直立状态。若躯干偏离直立位置,阻力负荷就会作用于肩带和肩关节的其它肌群,从而影响对目的肌群的锻炼效果。 手持哑铃侧平举动作为直臂侧平举。尽管阻力负荷主要作用于肩关节上,但肘关节和桡腕关节亦分担了部分阻力负荷。因此,为了加强对三角肌和斜方肌等目的肌肉的锻炼效果,可采用专门的力量练习器械,将阻力直接施加在上臂处,使其绕肩关节做外展运动。,2、动力性动作的解剖学分析,名称:原地单手肩上投篮,(1)动作要领描述 原地单手

11、肩上投篮动作要求右手托球于右肩上方,投篮时右臂向前上方充分伸出,然后用手腕前屈和示指与中指拨球的力量将球投出,两足同时蹬地,身体随之伸展,全身动作要协调一致。 (2)划分动作阶段 依据环节运动方向可将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划分两个阶段,即预蹲阶段和蹬地投篮阶段。,第一节 动作分析的基本理论 动作分析的基本理论,主要是关于肌肉工作的规律,以及发展肌肉力量和关节柔韧性的解剖学依据。 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知识,是正确进行动作分析的必要前提。 一肌群的分工与协作 人体动作,即使是最简单的体育动作,也是许多肌肉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共同活动的结果。 根据肌肉在同一活动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把它分为:原动肌、对抗肌、

12、固定肌和中和肌。,(一)原动肌 以主动收缩直接完成动作的肌肉。按原动肌在完成动作中效率的不同,又可将原动肌分为:主动肌和副动肌。例如,握哑铃弯举中的肱肌、肱二头肌为主动肌,肱桡肌、旋前圆肌为副动肌。,二)对抗肌 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称为对抗肌。例如,作屈肘关节(弯举)运动时,肱二头肌是原动肌,而起伸肘作用的肱三头肌则为对抗肌。 原动肌和对抗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动作的改变而变化的。 例如,在做伸肘运动(俯卧撑)时,肱三头肌又成为原动肌,而肱二头肌则成为对抗肌。如果原动肌和对抗肌同时收缩,则可使关节固定。,3)固定肌:前面说过,肌肉只能主动做一什事:收缩发力,使它的两端向中心靠拢,在实际

13、生活中,常常不需要这种两端都运动的动作,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原动肌对动点骨的作用,必须有其它肌肉固定原动肌的定点骨,这些固定定点骨的肌肉,叫固定肌。 例如,在做向前踢腿动作时,为了保持躯干直立姿势,就需要脊柱上某些肌肉收缩,固定髂腰肌的定点骨。,(四)中和肌 1当原动肌对动点骨有两种以上的功能时,为了有效地发挥其中一种功能,需借助其他肌肉抑制另外的功能,这里其他肌肉就叫中和肌。起着抵消(中和)某种功能的作用。如上述动作中,旋前圆肌“紧张”起着抵消肱二头肌屈肘同时使前臂旋后的作用。,2在完成一个动作时,不同的肌肉起着不同的作用,这就是分工: (1)参与工作的肌肉所起的作用都不可能单独存在,而只能在

14、互相配合中表现出来,这就是协作。离开或缺乏这种协作关系,体育动作将很难完成,或者极不协调。 (2)肌肉的分工和协作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随着动作的改变,也是会引起变化的。 例如:屈腕动作时,屈肌是原动肌,伸肌是对抗肌;内收动作时,尺侧肌是原动肌,桡侧肌是对抗肌。,二肌肉工作形式分类 根据肌肉用力方式和效果的不同,可将肌肉工作分:动力工作和静力工作 (一)动力工作或等张收缩 肌肉收缩产生的力使环节位置改变,肌肉长度有变化,这类工作称为动力工作。 1向心工作 (又叫克制工作) 肌肉的收缩力大于阻力,环节朝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肌纤维的长度缩短,肌肉的这种工作称为克制性工作。 肌力矩大于阻力矩;环节朝肌

15、拉力方向运动;肌肉变短、变粗(肌腹隆起)、变硬,如握哑铃弯举中肱二头肌、肱肌所做的工作,又如仰卧举腿,腹直肌做向心工作。,返回,2离心工作(又叫退让工作) 肌肉的收缩力小于阻力,环节的运动方向与肌肉的拉力方向相反,肌肉被拉长,肌肉的这种工作称为退让性工作或离心性工作。肌力矩小于阻力矩;环节朝肌拉力相反方向运动;肌肉变长、变细、变硬,如握哑铃前臂弯举结束后缓慢放下动作中肱二头肌、肱肌所做的工作。,返回,(二)静力工作或等长收缩 肌肉持续收缩,长度不变,使环节在某种位置上固定,以维持一定姿势,称为静力工作。它又可分为支持工作、加固工作和 固定工作。 1支持工作:指位于关节某一侧的肌肉持续收缩,以平

16、衡阻力矩,使环节保持一定姿势工作,如肋木悬垂举腿动作中腹肌、骼腰肌所做的工作。,2加固工作:指位于关节周围的肌肉同时持续收缩,以对抗关节由于外力牵拉作用而分离的工作,如肋木悬垂时肩、肘、腕关节周围肌肉所做的工作。,3固定工作:指关节运动轴两侧相互对抗的肌肉同时持续收缩,使环节保持固定的工作。 如手倒立时,屈肘肌群和伸肘肌群所做的工作。,三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 1仅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叫做单关节肌,如喙肱肌、肘肌 2跨过两个或更多关节的肌肉叫做多关节肌,如肱二头肌、股直肌、股二头肌等。 3多关节肌由于跨过多个关节,多关节肌工作时有功能性“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工作特点。,(一)多关节肌“主动不足” 多关节肌在一个环节运动时已经缩短,在另一个环节运动时,再继续缩短有困难称之。如伸大腿以后,再屈小腿感到费力的原用之一,是股后肌群出现功能性“主动不足”。,(二)多关节肌“被动不足” 多关节肌在一个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