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幻灯片公开课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20521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祭十二郎文》幻灯片公开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祭十二郎文》幻灯片公开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祭十二郎文》幻灯片公开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祭十二郎文》幻灯片公开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祭十二郎文》幻灯片公开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祭十二郎文》幻灯片公开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祭十二郎文》幻灯片公开课(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祭十二郎文 韩愈,韩愈,字退之,今河南孟县人,世称“韩昌黎”;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 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渊的影响。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 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做是马说师说等。,作者简介,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宋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写道: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

2、必不友。” “祭文中千年绝调” 明代茅坤。 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韩愈幼年丧父,靠哥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背景知识,背景,韩愈两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韩会有一个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会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此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

3、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却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韩愈知道消息,悲痛欲绝,写了“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这篇祭文,一字一泪,读来令人心酸。,韩愈的这篇祭文不拘常格:虽沿用四言,但破駢为散,文意曲折,气势飞动;打破了一般祭文为死者歌功颂德的陈腐旧套,专从骨肉至情方面下笔,写亲人之间的日常琐事,但无不蕴涵

4、一片真情。此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创新的特色。,解题:祭文,祭文: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评价死者的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精神品质。,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整体感知,闻汝丧() 及长() 不省() 所怙() 兄殁()南方 省()坟墓 归取其孥(),丞相薨() 佐戎

5、()徐州 汝遽()去 万乘()之公 相殒()其生 窆()不临其穴 尚飨(),诗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人生在世,离合聚散,甚至生离死别本 是常事。可是,逝者已矣,却会给生者 留下无尽的哀思和悲痛。 这种哀思和悲痛绵绵于千年之后。今 天,我们依然可以在韩退之的“绝唱”之文 中触摸得到。 此文就是韩愈的-,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 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 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生离之情,第一部分,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1-3),文章结构,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 因和死期。,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4-9),死别之情,第三部分,写对十二

6、郎及其遗孤的吊慰, 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10-12),祭奠之情,1、 年月日 ,季父愈闻汝之七日 ,乃能衔哀致诚 ,使建中远具时羞(通“馐”)之奠 ,告汝丧十二郎之灵:,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心意。打发建中从远路备办了应时佳肴作祭品,告慰于你十二郎的灵前:,祭十二郎文 韩愈,开头几句是祭文开头的固定形式 ,说明祭奠的时间,对象,远奠的方式。首告闻丧以志哀。饱含深情至哀,确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表哀悼之情,2、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于)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于)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

7、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呜呼!我幼年丧父,等到长大,不知道依靠的父亲(模样),只有依靠兄嫂。哥哥中年时去世(在)南方。 当时我和你年纪还都小,跟随嫂嫂送哥哥的灵柩回河阳安葬。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仃,我俩没有一天离开过。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很早去世了。,2、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幼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辈里只有你,在儿辈里只有我,两代都只剩一个人,孤孤单单。嫂嫂曾经一面抚摸着你一面指着我说:“韩家两代,只有你们这两个人了!”你那时还小,应

8、当不再记得了;我那时虽然能记得,但也不懂得她话中的悲酸。,赏析:此段叙骨肉之情。叔侄之间情同骨肉,亲如手足。这就为下文哭祭老成打下了情感的基础。接着历数了韩家迭遭不幸,回忆了许多生活往事,尤其是嫂嫂指着自己和志成所说的悲痛至极之语,写出了自己和志成在继承韩氏香火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3、 吾年十九 ,始来京城。其后四年 ,而归视汝。又四年 ,吾往河阳省坟墓 ,遇汝从嫂丧(sng)来葬。又二年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汝来省吾;止一岁 ,请归取其孥。明年 ,丞相薨 ,吾去汴州 ,汝不果来。是年 ,吾佐戎徐州 ,使取汝者始行 ,吾又罢去 ,汝又不果来。,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此后四年,才回家看望

9、你。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凭吊祖坟,遇到你送嫂嫂的灵柩来河阳安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看望我,只住了一年,你要求回去接家眷来。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了汴州,你没来得成。那一年,我在徐州辅助军事,派去接你的人刚要启程,我又罢职离开了徐州,你又没能够来。,3、吾念汝从于东 ,东亦客也 ,不可以久;图久远者 ,莫如西归 ,将成家而致(“使来”)汝。呜呼!孰谓汝遽(j)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 ,以为虽暂相别 ,终当久相与处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 ,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 ,虽万乘之公相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我想,你跟随我到东边,东边也是异乡客地,不能久住;从长远打算,不如西归

10、河阳老家,将家安顿好再接你来。唉!谁料到你竟骤然去世离开了我啊!当初,我与你都还年轻,以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与你在一起的,所以才离开你到京师谋食,为了求得微薄的俸禄。倘使早知如此,即使是做王公宰相,我也不愿意一天离开你而去就职啊。,赏析:此段抒悔恨之情。韩愈写自己为生活南奔北走,叔侄在难见面的情形,以及虽几度相约而终“不果”的遗憾,这是无法挽回的悔恨。这种悔恨和自责,是韩愈对十二郎无限深情的自然流露,也是对自己往日追求功名富贵,对仕途生涯的反省和批判。,深情至哀,共叙情谊,抒写悔恨,1.第一部分侧重写什么情感?分哪几个层次?,叔侄深情,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纪念十二郎,为什么要写自己

11、的身世?,3.这几段总体是为了突出什么含义?,答: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十二郎的之间的深厚亲情,从而表达自己的深深思念。,4、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去年,孟东野前往江南,我写信给你说:“我还未到四十岁,可是视力模糊,并且头发花白,牙齿松动。想到各位叔父伯父和各位兄长, 都是在健康强壮时便过早去世,像我这样身体衰弱的人,难道能够活得长久吗? 我不能离开职守,你又不肯来。只怕我早晚死了,而你将忍受无穷无尽的忧伤。

12、”谁会想到年少的死了,可年长的却活着;身强的夭折了,而病弱的却保全了生命?,5、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取独)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唉!是确实这样呢?还是做梦呢?还是传送的消息不确实呢?如果是真的,为什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德行却丧失了后代?你那么纯正贤明却不能承受他的遗留的福泽?为什么年少身强的反而早死,年长衰弱的却反活着呢?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啊。如果这是梦,那么是传送的消息不真实吗?孟东野的来信、耿兰的丧报,却又为什么在我的身边呢?,5、呜

13、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唉!大概是真的了!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德行却丧失了后代,你那么纯正贤明本当继承家业的,不能承受他的遗泽!这真是天公实在难以推测;神明实在让人难以明白!这真是天理不可推究,寿命不可预卜啊!,赏析:在上段的基础上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此段笔调低沉,抒情的气息亦愈加浓郁。特别是闻死讯之初那将信将疑、恍惚迷离之状的陈说,更是如泣如诉,悲痛至极,达到了抒情的高峰。在真邪梦邪、信也不信也的种种 幻想的破灭之后,情不自禁地向天理、神明、寿命发出了一连串愤愤不平的质疑和冲击

14、!问天无语,问神不应,遂生“几何不从汝而死也”的念头,至此感情的悲愤已升至极点。,揣摩文章第5自然段中的邪、也、乎、矣的用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三个“邪”“也”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所以用反诘的语气,强化作者极度震惊的心情。,借助文言虚词表达思想感情,三个“乎”,表示作者不愿相信而事实俱在的矛盾心情。,五个“矣”,表示不得不信这一噩耗的无奈。,即使这样,我自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有的变成全白了,松动的牙齿有的已经脱落了。体质一天比一天衰弱,精神一天不如一天。不用多久,我就跟着你去了么!如果死后能有知觉,那分离的日子也不会太久了;如果死后没有知觉,那我也悲伤不了多少时候,而没

15、有悲伤的日子倒是无穷无尽的。 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刚五岁。年少身强的都不能保全,像这样的孩子,又怎么能期望他们成长立业呢?悲痛啊!悲痛啊!,6、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7、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软脚病,时常发作的很厉害。”我说:“这种病,江南人是常有的。”未曾为你这种病而担忧。唉!难道你竟然因为这种病而丧失了生命吗?还是因为有别的疾病而导致丧生呢? 你的信,是去年

16、六月十七日写的;东野来信说,你死在六月二日;耿兰报丧的信没有说明你死的月日。大概东野派的送信人没有向家人问明死期;而耿兰的丧报不懂得应当说明死期?东野给我写信时才送信人,送信人不过信口胡答罢了?是这样呢?还是不是这样呢?,8、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9、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死别之情,惊闻噩耗, 疑梦非真(5),若死有知, 愿从汝死(6),子孙幼弱, 睹之生悲(7),病因死期, 萦迥于心(8、9),文章第二部分的思路是什么样的?,少强先殁,不合常情(4),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