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统计图表判读专题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21144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统计图表判读专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口统计图表判读专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口统计图表判读专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口统计图表判读专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口统计图表判读专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统计图表判读专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统计图表判读专题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口统计图判读 小专题,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常见的类型有:,一.柱状图,二.散点图,三.曲(折)线图,四.三角形统计图,七.扇形图,六.饼状图,五.人口金字塔图,坐标类图,结构类图,八.雷达图,坐标类图的一般思路:,了解纵、横坐标的含义,出现左右纵坐标时,更要仔细观察、辨析; 思考各项目之间的联系; 对图表内容进行分析,从而揭示某坐标因子随另一坐标内容的变化规律; 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一.柱状图,说明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适用于表示相互独立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比,用柱状的长短或高低表示不同地理事物的差异。,环渤海经济圈四城市不同年份人口比重变化图,一.柱状图,还适

2、用于表示某一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或空间的动态变化。,一.柱状图,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例,坐标轴,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08年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示意图”,回答1-2题。,1、未来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08年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示意图”,回答1-2题。,2、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甲 B最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丙 C劳动力

3、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乙 D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丁,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读“近三十年来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34题。,3、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 A B C D,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读“近三十年来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34题。,4按照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 A以后,之前 B以后,之前 C以后,之前 D以后,二.散点图,图中各点是独立的,某点可表示地理事物的两个量。在这两个量的制约下,通过这两个量可反应出第

4、三个量。,图中各点所表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大到小: ,0%,1%,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3-4题。,3、甲市可能是( )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 广州 4、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 A B. C. D.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图甲表示“我国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1、关于图

5、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C、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D、人口数量增长较缓,图甲表示“我国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2、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 ) A、I阶段 B、阶段 C、阶段 D、阶段,三.曲(折)线图,表示地理事物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的分配规律,能直观反映同一种地理事物的变化趋势。,三.曲(折)线图,判读时,主要根据线状统计符号的大体走向来分析统计对象的量值随时间或空间的连续变化的规律,要特别注意曲线统计

6、图中的高峰或低谷以及折线图中的明显的转折点。,三.曲(折)线图,图中 人口总量最大; 图中 人口总量最小; 图中 人口总量增加最快; 图中 人口总量减少最快; 图中 人口总量基本不变。,假设只考虑人口自然增长率,则:,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是经济水平最高的时期 B、到期间,人口的数量不断减少 C、时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量稳定 D、到期间,时人口问题最不突出,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2、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时期相符合

7、的国家是( ) A、印度 B、韩国 C、澳大利亚 D、美国,四.三角形统计图,有三个坐标轴,组成一个正三角形,内作若干三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结构。,四.三角形统计图,零值是条线,百值是个点,零值平行线,轴上找交点。,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此回答12题。,1、在图中、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A B C D,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占总

8、人口的比重。据此回答12题。,2、在图中、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A B C D,五.人口金字塔图,人口变化有一定的惯性,在不同年龄段又有不同的死亡率,不同年代的人口金字塔图呈现出不同形态。,五.人口金字塔图,该图形有三个轴,纵轴为年龄段轴,横轴有两个,分别表示各年龄段男女人口比重,可看作柱状图变形。此图一定要有特定的时间。,男,女,图1中,青壮年人口性别比例是男多女少,原因可能是由于大量的青壮年男性人口迁入所造成的。而图2中,青壮年人口性别比例是男少女多,原因可能是由于近期发生过战争,夺去了大量的青壮年男性的生命所致。,人口金字塔图还能说明各年龄段男女人口比例是否协调的问题。,人

9、口金字塔图还能说明各年龄段男女人口比例是否协调的问题。,异常变化: 1、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变小,其原因可能是计划生育导致出生率降低;重大灾害导致死亡率上升;人口的大量外迁。 2、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增加,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就业、升学等原因导致大量人口迁入。 3、男女比例明显失调,其原因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

10、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结构类图(包括扇形图、饼状图等)的一般思路:,看图例或者图中文字说明,了解该图反映的是哪些地理项目; 对这些内容进行“再现”,在脑中呈现相关的知识点; 看图中比例的排序关系; 思考每一图例

11、或主要图例所对应的地理项目; 揭示反映的问题,做出科学的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六.饼状图,圆形图(包括扇形图、饼状图等),是以几何图形圆形的面积大小,表示地理数据资料的统计图表。这种图表在反映总体内部结构时更为清晰。,七.扇形图,19642000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读“19642000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据图回答1-2题。,1.有关19642000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 A.大于65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C.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D.1990年我

12、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读“19642000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据图回答1-2题。,2. 进入2000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 B. 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 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 D. 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某年我国部分省(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示意图,八.雷达图,找圆心 画射线 读数据,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读下图,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学以致用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A、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 B、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 C、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 D、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