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19373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主讲:姚丹丹,运动医学,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2,在我国,意外伤害已成为0至14岁少年儿童的第一位死因,且发生率正呈上升态势。因此,作为培养、教育、监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学校和体育教师,应使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自救与互救的现代急救意识,并把相应的急救技能传授给学生。,3,一、概述 1、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 2、预防和治疗运动中的损伤,研究损伤发生的原因、机理、规律、预防措施和现场急救处理等是运动医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第一节 运动损伤概论,4,(一)按伤后皮肤或粘膜完整与否 开放性损伤:擦伤、刺伤等 闭合性损伤:挫伤、肌肉拉伤等 (二)按伤后病程长

2、短 急性损伤: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等 慢性损伤:肩袖损伤、髌骨软化症等,二、运动损伤的分类,5,按受伤的组织结构 肌肉损伤、皮肤损伤 、骨损伤等 按损伤的轻重程度分: 轻伤、中等伤、重伤 按损伤与运动技术和训练的关系 运动技术损伤和非运动技术损伤,二、运动损伤的分类,6,(一)运动损伤发生与运动项目的关系 篮球:膝、踝 体操:腰、肩、膝、腕 跨栏:大腿后群肌肉 投掷:肩、肘、腰、膝,三、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7,1、运动项目的特殊技术要求 2、人体某些部位存在的解剖生理弱点 例:篮球伤膝 半屈位(130o-150o)移动、进攻 半屈位韧带、肌肉放松,是解剖弱点,(二)运动损伤的潜在因素,8,1

3、、超负荷运动 2、不合理的训练方式,(三)运动损伤的致伤条件,9,1、加强易伤部位的准备活动及专项辅助活动 2、加强易损部位的肌肉、韧带的力量练习 3、科学安排运动量 4、采取支持带保护,(四)克服损伤潜在因素的措施,10,(一)对运动损伤的预防认知不足 (二)训练水平差 (三)教学、训练和比赛安排不合理 1、准备活动不当 2、为遵守科学训练原则,四、运动损伤的原因,11,(四)运动参加者自身状态不良 (五)缺乏医务监督 (六)场地、器材、服装不符合要求 (七)训练中缺乏保护和帮助,四、运动损伤的原因,12,一级预防(预防) 提高健康水平,防止损伤发生 二级预防(治疗) 早期诊断、正确治疗、防

4、止功能丧失 三级预防(康复) 减少功能障碍,防止潜在疾病发生,第二节 运动损伤的 预防原则和方法,13,准备活动 伸展 合理安排训练 充分的恢复 心理,营养 运动保护器材 贴扎术 功能锻炼,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14,一般性:跳、慢跑、牵拉、抗阻力量练习 时间:15-30分钟 强度:有些出汗但不感疲劳,一、准备活动(Warm-up),15,二、伸展(Stretching),16,三、合理安排训练,1、准备期:基本素质训练 如运动解剖链疲劳,比赛成绩可能很差 2、赛前期:转向技术训练 3、比赛期:保持良好状态,17,四、充分的恢复,1、训练计划包括恢复 休息日、放松日、轻松周等 2、放松恢复的

5、方法 整理活动 温泉 按摩 营养补给 心理放松,18,八、贴扎术,(一)弹力绷带 1、应置于肌肉收缩和循环的最佳位置 2、中等压力多圈数的包扎 3、每一圈盖住上一圈1/2以上的部分 4、包扎肢体时,应检查手指、脚趾有无循环障碍冰凉、青紫都是异常 5、一般从肢体远端向近端,19,(二)粘布保护支持带,1、粘布的作用 损伤预防 损伤后保护 2、粘布的使用 准备:去除皮肤毛发、尘土和油脂 正确贴扎 主要事项,20,第四节 运动损伤的急救,一、急救的基本原则 (一)保证生命安全-生命体征检查 (二)控制大出血 (三)控制可能的全身状况恶化情况 (四)固定受伤肢体 (五)处理慢性出血,21,生命体征检查

6、,1、A=气道(Airway) 2、B=呼吸(Breathing) 3、C=循环(Circulaion) 4、D=功能障碍(Disability) 5、E=暴露(Exposure),22,控制大出血,1、寻求急救人员帮助 2、用洁净棉布覆盖伤口 3、用手直接按在伤口纱布上 4、抬高患肢 5、需要时处理休克,23,控制可能加重全身状况恶化的情况,1、骨折:固定,防损伤周围血管、神经 2、脊柱损伤:防不合理搬运损伤脊髓 3、出血:防休克,24,固定受伤肢体,用夹板进行固定 骨折 关节脱位和半脱位 二度和三度韧带撕裂,25,休克:是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强烈侵袭而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主要器官组织血

7、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严重全身性综合征。 原因 创伤性休克 出血性休克,二、休克的现场处理,26,休克的现场急救,患者平卧安静休息,头和躯干抬高10度,下肢抬高20度 松解衣物,保持通畅,清除口中分泌物 保暖、但不宜过热,炎热气候要降温 不宜搬动患者,避免搬运颠簸 昏迷:头偏、舌头牵出口外,掐点穴位,必要时人工呼吸 积极去除病因,27,三、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一)人工呼吸:口对口吹气 1、方法 2、注意事项 3、有效指标 吹起时胸廓扩张上抬 吹起过程中听到肺泡呼吸音,(1)口对口吹气法:伤员仰卧,头部尽量后仰,将口打开,清除异物。救护者一手托起患者下颌,另一手捏住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对准

8、患者口部用力吹入,使其胸部上抬。吹毕松开鼻孔。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618次,儿童2024次。,29,开始时每次吸气尽量多吸入,吹出时必须用力,1020次后应逐渐减少 注意与胸外心脏按压正确配合,按压4-5次后吹起一口,吹起在放松按压的间歇中进行 要连续进行,不能间断,直到恢复呼吸或确定死亡为止,注意事项,30,(二)胸外心脏按压,心脏骤停: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或心前区心音消失,31,心脏位于胸腔纵隔的前下部,前邻胸骨下半段,后为脊柱,其左右移动受到限制。胸廓具有一定的弹性,挤压胸骨体下半段,可间接压迫心脏,使心脏内的血液排出;放松挤压时,胸廓恢复原状,胸内压下降,静脉血则回流至心脏

9、。因此,反复挤压和放松胸骨,即可恢复血液循环。,胸外心脏按压法,32,方法,33,患者仰卧,背部有坚实物体(木板、水泥地等) 救护者跪于患者一侧,双手掌重叠,以掌根部在病人胸骨体中下1/3交界处,肘关节伸直,借助体重将胸骨下半段和相连的肋软骨下陷34cm,压后放松,反复进行。 成人每分钟挤压80100次;小儿用单手掌根挤压,每分钟挤压100120次左右。 按压和吹起比例 单人15:2 双人5:1,1、操作方法,34,按压部位必须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不可压剑突),不可过高过低,偏左偏右 用力方向应垂直对准脊柱,不可偏斜 按压力量以能扪及大动脉搏动为度,不宜过轻或过猛,太轻不能起到间接压迫心脏

10、的作用,太猛会引起肋骨骨折,2、注意事项,35,1)按压时在颈、股动脉处应摸到博动,听到收缩压在90毫米汞柱以上。 2)面色、口唇、指甲床及皮肤等色泽转红。 3)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 4)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 只要有前12项有效指标出现。心脏按压就应坚持下去,3、有效指标,36,死亡具有如下特征 1)呼吸停止 2)心跳停止 3)瞳孔扩大,对光反射及角膜反射消失 4)无自主性肌肉活动,不可逆性昏迷 若四个征象齐备,人工复苏30分钟未见恢复迹象,即可判断死亡,4、死亡判断,37,(一)出血的分类 根据损伤血管的种类 动脉出血、静脉出血 、毛细血管出血 根据受伤出血的流向可分为 外出血 、内出血

11、 由于内出血不易发现,容易发展成大出血,故危险性很大。,四、出血和止血,38,1.加压包扎止血法 2.抬高伤肢法 3.屈肢加压止血法,(二)止血法,39,颞浅动脉,4.指压止血法:,面动脉,40,锁骨下动脉,4.指压止血法:,肱动脉,41,股动脉,胫前、胫后动脉,42,在四肢较大的动脉出血时通常用止血带止血 目前常用的止血带有充气止血带,橡皮带止血带,橡皮管止血带。现场急救中常用携带方便的橡皮管止血带,缺点是施压面狭窄易造成神经损伤。如果无橡皮止血带,现场可用宽布带或撕下一条衣服以应急需,5.止血带止血法 :,43,上止血带的时间要注明,如果长时间转运,途中上肢每半小时,下肢每1小时应放松25

12、分钟,以使伤肢间断地恢复血循环。放松时应以手指在出血处近端压迫主要出血的血管,以免每放松一次丢失大量血液。,5.止血带止血法 :,44,五、绷带包扎法,(一)绷带包扎的作用 绷带包扎可固定敷料和夹板,也有保护伤口,压迫止血和支持伤肢的作用。,45,(二)绷带包扎的注意事项,1、动作柔和,尽可能不要改变伤肢位置 2、包扎松紧度要合适,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将失去包扎的作用。一般在包扎四肢时,应露出手指或足趾,以便观察其包扎的松紧度。 3、卷带包扎一般应从伤处远心端开始,近心端结束,末端用粘膏或别针固定,如需缚结固定,缚结处应避开伤口。,46,1、卷带包扎法 1)环形包扎法 2)螺旋形包扎法 3

13、)反折螺旋形包扎法 4)“8”字形包扎法,(三)绷带包扎的方法,47,48,49,50,1)头部包扎法 2)肩部包扎法 3)肘部包扎法 4)腕、手掌、手背部包扎法,2、三角巾包扎法,51,52,(1)大悬臂带 :除锁骨与肱骨骨折外的各种上肢骨折 (2)小悬臂带:锁骨和肱骨骨折,5)前臂悬挂法,53,54,脱位或脱臼是指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联系。 分类: 损伤性脱位,先天性脱位,习惯性脱位,病理性脱位;开放性脱位和闭合性脱位;完全脱位与不完全脱位等。 原因:大多是由于间接外力所致,六、关节脱位的临时急救,55,受伤关节疼痛、肿胀和压痛 关节功能丧失:完全不能活动 畸形 弹性固定 X线检查,六、关节脱

14、位的征象,56,应尽早进行整复,不但容易成功而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临时固定方法 :用夹板和绷带在关节脱位所形成的姿势下进行临时固定 肩关节:大悬臂带挂于屈肘位 肘关节:肘后固定后再用大悬臂带,(三)关节脱位的急救,57,骨折:在外力的作用下,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遭到破坏。 (一)骨折的分类 闭合性和开放性 根据骨折线:横形、斜形、螺旋形、粉碎性 完全骨折和不完全骨折。,七、骨折的临时固定,58,59,根据骨折线,60,1、直接暴力 2、间接暴力 3、肌肉强烈收缩 4、积累性暴力:,(二)原因,61,1、疼痛和压痛 2、肿胀和皮下淤血 3、功能障碍 4、畸形 5、震动或叩击痛 6、骨擦音 7、

15、假关节活动 确诊:X线检查,(三)征象,62,1、急救原则 防治休克 保护伤口 固定骨折,(四)骨折的急救处理,63,骨折时,用夹板、绷带将折断的部位固定包扎起来,使伤部不再活动,称为临时固定 其目的是减轻疼痛,避免再伤和便于转送,2、骨折的临时固定,64,不要无故移动伤肢。 固定时不要试图整复。开放性骨折断端外露时,一般不宜还纳,以免引起深部污染。 固定用夹板或托板的长度、宽度,应与骨折的肢体相称,其长度必须超过骨折部的上、下两个关节。 固定的松紧要合适、牢靠,过松则失去固定的作用,过紧会压迫神经和血管。,1)临时固定的注意事项,65,上肢骨折 下肢骨析 脊柱骨折临时固定与搬运 搬运时必须使

16、脊柱保持在伸直位,不能前屈,后伸和旋转,严禁1人背运,2人抱抬或用软垫搬运,否则会加重脊髓的损害。,2)各部位骨折的临时固定,66,67,危重伤病员的搬运: a脊柱损伤:硬担架,34人同时搬运,固定颈部不能前屈、后伸、扭曲。 b颅脑损伤:半卧位或侧卧位。 c胸部伤:半卧位或坐位。 d腹部伤:仰卧位、屈曲下肢,宜用担架或木板。 e呼吸困难病人:坐位。最好用折叠担架(或椅)搬运。 f昏迷病人:平卧,头转向一侧或侧卧位。 g休克病人:平卧位,不用枕头,脚抬高。,68,69,70,八、溺水,溺水时,水经过鼻进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或者因吸水的刺激,引起喉部肌肉痉挛使气体不能进出,导致窒息和昏迷。如果时间稍长,则因缺氧而危及生命。 窒息后,脸色苍白而肿胀,眼睛充血,口鼻充满泡沫,四肢冰冷,神志昏迷,胃腹吸满水而鼓起,甚至呼吸跳停止。,71,立即将溺水者救上岸后,清除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