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心理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15882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心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教师职业心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教师职业心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教师职业心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教师职业心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心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心理(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of 49,第四篇 教师心理,教育学院 王恩界,2 of 49,第十章 教师的职业心理发展过程,3 of 49,章节导读,第一节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节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 第三节 教师成长中常见的心理问题,4 of 49,1. 职业生涯,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和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等连续性变化经历的过程,包括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 教师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在教师职业岗位上所度过的、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连续工作的经历。,5 of 49,2.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是指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成就、职位、事业等,随着时间轨迹而发生变化的过程

2、,以及与此相应的心理体验与心理发展历程。,6 of 49,3.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维度,一是时间维度 二是领域维度,7 of 49,3.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维度,一是时间维度 教师随着年龄与工作时间的变化,而出现的对职业的认知、心理趋向以及职业理想的变化; 二是领域维度,8 of 49,3.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维度,一是时间维度 二是领域维度 教师的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对教学的心理感受等,随着工作经验的累积而发生变化。,9 of 49,4.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一是外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 如职称、工作环境、工资、福利以及在学校中的地位等。 主要是教师对职业生涯中一些外在

3、需求的表现。 二是内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10 of 49,4.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一是外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 二是内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 教师个体自身要达到的职业成熟。 实质上是教师的职业社会化过程,是教师通过内化教师职业价值、获得教师职业手段、认同教师职业规范以及形成教师职业性格,而不断成为教师的过程。,11 of 49,5.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1.“弱生涯阶梯”的生涯; 晋升机会较少,以内职业生涯发展为主。 2.漫长而宁静的生涯; 3.教师与其工作对象的年龄差距逐渐增大; 4.教师的职业活动成效难以衡量。 精神生产具有隐蔽性,是集体合作的结晶。,12 of 49,6. 教师职业生涯发

4、展的阶段,弗勒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关注理论”。 生存阶段; 任务阶段; 影响力阶段;,13 of 49,7.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反映的是教师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专业水平。 揭示两种类型的教师,既有利于新手教师的成长过程;也有利于专家型教师的进一步提高。,14 of 49,8. 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是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敏锐的职业洞察力的教师。 斯腾伯格认为: 专家型教师风格具有多样性。 专家型教师具有独特性,不能用一个专家型教师特征的总体模式去套每一位专家型教师。,1

5、5 of 49,9. 专家型教师的特征,拥有专家水平的知识。 高效率的工作;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创造性的洞察力。,16 of 49,9. 专家型教师的特征,拥有专家水平的知识。 舒尔曼认为4类知识最为关键: 1.实践知识,来自日常教学经验。 2.案例知识,他人经验的总结。 3.理论知识,通过学习或阅读获得。 4.实证知识,来自具体实践课题及教学实验研究。 高效率的工作;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创造性的洞察力。,17 of 49,9. 专家型教师的特征,拥有专家水平的知识。 林崇德: 1.本体性知识,教师所授学科的内容知识。 2.条件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3.实践知识,即教师教学

6、经验的总结。 高效率的工作;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创造性的洞察力。,18 of 49,9. 专家型教师的特征,拥有专家水平的知识。 高效率的工作;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熟练掌握技能,并使其自动化。 元认知水平。具有反省式思维的倾向。 创造性的洞察力。,19 of 49,9. 专家型教师的特征,拥有专家水平的知识。 高效率的工作;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创造性的洞察力。 会有解决问题的有关信息与无关信息区分开来。 按照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结合。 会将其它情景中获得的知识应用于教学领域。,20 of 49,10.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规律,1.系统理论学习。 2.教学观摩。 3.教学与科研结合。 4

7、.教学反思。,21 of 49,10.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规律,1.系统理论学习。 新手与专家的知识结构不同,存在质和量的区别。 要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 2.教学观摩。 3.教学与科研结合。 4.教学反思。,22 of 49,10.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规律,1.系统理论学习。 2.教学观摩。 组织化观摩是有计划、有目标的观摩。 3.教学与科研结合。 4.教学反思。,23 of 49,10.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规律,1.系统理论学习。 2.教学观摩。 3.教学与科研结合。 科研可以更新教师的知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研有利于开展教学。 4.教学反思。,24 of 49,10.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

8、规律,1.系统理论学习。 2.教学观摩。 3.教学与科研结合。 4.教学反思。 以自身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作出的某种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25 of 49,第三节 教师成长中常见心理问题,职业生涯高原现象 如何应对职业高原 教师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预防职业倦怠的方法,26 of 49,11.职业生涯高原现象,高原现象的原意。 1977年,菲伦斯等将其引入职业生涯研究领域。 描述个体由职业生涯发展的停滞所引发的诸如疏离感、低效能感、挫折感、失败感等一系列职业认同危机。 定义:个体在职业生涯发展

9、的某一阶段中,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非常小的现象。,27 of 49,练习曲线与高原现象,练习次数或时间,正确率,高原现象,28 of 49,练习曲线与高原现象,无论哪种曲线,都不是理想的连贯、圆滑形状。 在练习中会有反复现象; 错误率总的趋势是在下降,但有时也会有提高 效率的总趋势是在上升,但有时也会下降;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 练习者的注意暂时放松; 练习者有意推敲,放慢了练习的进程; 或者练习者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9 of 49,11.职业生涯高原现象,高原现象的原意。 1977年,菲伦斯等将其引入职业生涯研究领域。 描述个体由职业生涯发展的停滞所引发的诸如疏离感、低效能感、

10、挫折感、失败感等一系列职业认同危机。 定义:个体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中,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非常小的现象。,30 of 49,12. 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是指: 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由进一步增加工作责任所引发的有关职业进步,如晋升、流动等暂时停顿的心理与行为状态。,31 of 49,13. 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状态的表现,这种状态会导致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出现认同危机,出现心理与行为的表现: 教学力不从心,对职业的责任和义务缺乏清晰的认识,教学态度也日益发生变化,热情日渐耗尽,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得过且过。 或对新的教学理念缺乏敏感和认同,不愿寻求教学创新,满足于利用

11、已经获得的基本技能进行单调重复的教学,或者无法将新理念融入到教学之中。,32 of 49,13. 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状态的表现,这种状态会导致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出现认同危机,出现心理与行为的表现: 在教学水平、业务技能和科研等方面难以提高,出现了相对停滞的阶段,好象很难再上一个台阶。,33 of 49,14. 如何应对职业生涯高原,提高自我效能感。 进行教学反思。,34 of 49,14. 如何应对职业生涯高原,提高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职业生涯高原产生的一种重要原因。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就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和感受。 自我效能感影响着教师的积极性、努力程度

12、和意志。 教师自我效能感低的表现: 进行教学反思。,35 of 49,14. 如何应对职业生涯高原,提高自我效能感。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 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 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认识和判断。 进行教学反思。,36 of 49,14. 如何应对职业生涯高原,提高自我效能感。 社会环境、尊师重教的风气、工作发展条件等,影响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 学校环境、工作条件、发展机会、人际关系、职业价值观和自信心,是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关键。 研究发现:学历高低对个人教学效能感有显著影响,学历差

13、别也会造成教师知识、技能的差别。 进行教学反思。,37 of 49,14. 如何应对职业生涯高原,提高自我效能感。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不断发展的。 一般教育效能感有降低的现象; 个人教学效能感呈现上升的趋势。 进行教学反思。,38 of 49,14. 如何应对职业生涯高原,提高自我效能感。 进行教学反思。 自满情绪与教学模式的固定。 缺少终身学习的理念。 波斯纳:教师成长=经验+反思,39 of 49,15. 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指助人行业中的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 情绪衰竭:个体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非人性化: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

14、不仁的态度对待来访者。 低个人成就感: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40 of 49,16. 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41 of 49,17. 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外在因素:超量工作、同事关系紧张、班级规模过大、学生行为不良、晋升困难、较少参加决策过程等。 内在因素: 1.外在期望与内在迷思。 2.不良的工作方式。 3.消极的应对方式。 4.A型人格。,42 of 49,18. 教师职业倦怠的内在影响因素,1.外在期望与内在迷思。 过高的社

15、会期望,增加了教师压力,也使教师产生内在的迷思。 教师承受的外在期望很高。 对于教师的外在期望也在不断分化。 教师的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的差异。,43 of 49,18. 教师职业倦怠的内在影响因素,2.不良的工作方式。 将工作列为首位的工作狂型,过高地估计了工作在自己生活中的作用。 或者以工作为逃离生活问题的方式。,44 of 49,18. 教师职业倦怠的内在影响因素,3.消极的应对方式。 面对压力,所采用的应对方式不同,其结果也不同。 职业倦怠者最常使用逃避型应对方式。,45 of 49,18. 教师职业倦怠的内在影响因素,4.A型性格。 竞争、缺乏耐心、时间紧迫感、敌意、说话动作快速、急躁

16、、进取、好胜等一组性格特质系统。 为自己设置很高的目标和期望。 期望滋生压力,压力又使期望受挫、失败,带来生活的打击。,46 of 49,19. 预防职业倦怠的方法,1.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不合理信念。 2.做好几个管理。,47 of 49,1.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不合理信念,1.轻伤不下火线。 2.我要做所有的事情,因为都是我的责任。 3.不要总想着自己的问题,这样很自私。 4.不可能有平衡的生活,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工作和业绩。 5.如果你不为工作而焦虑,就是工作不投入。 6.工作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能拿工作开玩笑。,48 of 49,2.做好几个管理,生活方式管理。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经常的锻炼、适当的休闲、合理运用社会支持系统。 时间管理。区分轻重缓急;将任务分解;合理分配时间。 情绪管理。学会体察自己的情绪;以适宜的方式舒解情绪。,49 of 49,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