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学手法基础理论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15820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拿手法学手法基础理论2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推拿手法学手法基础理论2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推拿手法学手法基础理论2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推拿手法学手法基础理论2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推拿手法学手法基础理论2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拿手法学手法基础理论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拿手法学手法基础理论2(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灸推拿系,推拿手法学,推拿手法学,授课班级:针灸推拿专业2009级,上篇 基础篇,第一节 手法与推拿流派 推拿流派具有共同特点: 一、有较长的发展史,并在一定的地域内流传盛行; 二、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指导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尤其擅长的主治范围; 三、每一种推拿流派各有主治手法或流派手法,并有几种或几十种辅助手法及一套独特的功法,作为医生的专业训练基础与对患者的辅助医疗手段。而且手法术式和治疗风格上带有明显地域特点和人情色彩。,第三章 手法基础理论,北方推拿流派特点:明快刚健; 南方推拿流派特点:细腻柔和; 中医主要推拿流派有: 一指禅推拿、扌衮法推拿、内功推拿、点穴推拿、整骨推拿、外伤按摩疗法

2、、按摩疗法、小儿推拿、脏腑经络推拿、保健推拿、养生推拿、胃病推拿、捏筋拍打法、指压推拿、指针疗法、捏脊疗法、自我推拿、膏摩疗法、动功按摩、运动按摩、美容按摩、经外奇穴推拿、子午流注推拿、经穴推拿、窍穴奇术推拿等。,一、一指禅推拿,1.南派手法:清朝以来,流传盛行于江南; 2.理论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四诊八纲为诊治手 段,强调审证求因与辩证论治; 3.包括手法:一指禅推法为主治手法; 其他手法:拿、按 、摩、搓、缠、揉、摇、抖; 4.手法要求:柔和渗透、柔中寓刚、刚柔相济,柔为贵; 5.治疗原则:循经络、推穴道; 6.适应症广泛; 7.训练要求:先练外壮功易筋经,再米袋上练习。,二、扌衮法

3、推拿,1.形成时间:20世纪40年代在一指禅推拿基础上形成。 2.理论基础:中医经络学说和西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3.包括手法:扌衮法为主治手法; 其他手法:拿、按、搓、揉、摇、捻等; 4.手法要求:施术时配合肢体被动运动,术后还应指导患 者进行自主性运动; 5.临诊原则:循经走穴、运动关节、矫正畸形、理顺肌 肉、按抚神经; 6.特点:柔和的节律性刺激,施术面积大、作用力强; 7.适应症:治疗运动、神经系统疾病效果显著;保健;,三、内功推拿,1.含义:以掌推法(包括平推法、大鱼际推法、小鱼际 推法)为主要治疗手法的一种推拿流派; 2.流传地点:山东为主的北方地区; 3.手法要求:施术者有坚实的少

4、林内功基础,施术时 要运功于内,发力于外,手法要刚劲有力,刚中含柔, 阴阳有序、温力并行; 4.理论指导:中医理论为指导; 5.治疗要求:强调整体观念、遵循扶正祛邪、正邪兼 顾原则,注重外治内练; 6.适应症:内科虚劳杂病、骨伤科病症、妇人经带;,四、指压推拿,1.含义:又称点穴推拿或指针疗法,主要用按法、点 法、按揉法或掐法在人体经络穴位上操作以防治疾病的 一种推拿疗法。 2.基本手法:按压法与按点法; 3.操作要求:用手指指端按压穴位,可以按而静止不 动,也可左右拨动、按而轻轻揉动、按而微微颤动、按而 滑行移动按而起伏用力; 4.操作部位:经络、腧穴、阿是穴、压痛点等。 5.手法特点:综合

5、了针刺与推拿治疗原理,感应强、作 用快、安全舒适、损伤小;,五、点穴推拿,1.含义:由中国传统武术中点穴、打穴、拿穴、踢穴和 解穴等动作演化而来的一种推拿流派。 2.主治手法:击点法; 3.操作要求:以点、拍、打、捶为基本形式,施术风格 峻猛刚健、捷速强劲,施术时要求术者有较强的指力、臂 力与全身的支持力; 4.操作部位:腧穴; 5.手法特点:既是一种击技的进攻手段,又是一种治疗 损伤的方法; 6.适应症:各种瘫痪、麻痹、风湿顽痹效果显著;,六、踩跷法,1.含义:又称脚踩法,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 用足尖、足掌或足跟在人体体表的不同部位、穴位及经络 外行刺激线上,运用点、揉、推、搓等众

6、多规范技巧的脚 法,从而起到养生、保健与治疗疾病等多种功效的一种传 统医疗方法。 2.特点:脚法为主,手法为辅,可以手脚并用,互补不 足。比手法省力,但灵活性比手较差。作用力渗透重实, 刚中含柔; 3.适应症:腰背臀部疾病,保健按摩、疾病防治。,第二节 手法与施术原则,一、明确诊断:辩证、辨病,掌握禁忌症和适应症; 二、辩证施治:中医理论为指导,辩证论治; 三、补虚泻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四、因人、因病、因时、因地制宜: 1.因人制宜: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职业 特点、痛阈值大小; 2.因病制宜:根据病情辨病辩证选择手法; 3.因时制宜:时间和季节因素; 4.因地制宜:地域差别因素;

7、,第三节 手法操作的注意事项,一、术者须知 1.事先解释 2.集中精力 3.体位舒适 4.手法准确 5.善用左手 6.力量适当 7.治疗有序 8.时间灵活 9.操作卫生,二、禁忌症 1.急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2.诊断不明确的脊柱损伤; 3.恶性肿瘤; 4.结核、化脓性疾病引起的运 动器官病症; 5.血液病或出血倾向患者; 6.有皮肤破损处; 7.严重心脑肾肺疾患; 8.妇女妊娠期、月经期,腰骶 部不宜使用; 9.剧烈运动、饥饿、疲劳;,第四节 手法操作的体位与姿势,一、体位原则: 一方面使患者肌肉充分放松以能保持较长时间接受治 疗;另一方面,有利于推拿医生发力和持久操作,以使手 法治疗作用

8、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患者体位: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端坐位、俯坐 位; 三、医生体位:根据患者被操作部位与体位及所选用手 法,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步态与姿势,有利于手法操作 技术的应用。,第五节 手的部位与姿势的专用名称,一、手之特定部位的专用名称 手掌掌面手背 指的顶端指端、指端面或指峰; 掌侧面指面、罗纹面或螺纹面; 拇指指端正中的端面又称拇指中峰,稍偏向桡侧的指 端面称拇指侧峰,远侧指节的桡侧面称偏峰或少商。,二、拳之特定部位的专用名称 拳:术手的指掌屈曲握紧时谓之拳。 基本拳势:四指屈曲,拇指内收屈曲将其末节指面放 在食中二指中节背面,并收拢握紧; 拳的桡侧,由屈曲的食指桡侧面与拇

9、指围成的圆孔 为拳眼;尺侧面叫拳尖,北侧是拳背,拳侧是拳心,由 四指近侧指节背侧面形成的平面称拳面;,三、手姿的专用术语 1.剑诀指:将食、中二指伸直,无名指、小指屈 曲,拇指屈曲内收将指面轻轻扣按在无名指末节北侧的 手势; 2.空掌:称虚掌,是指将五指并拢伸直,四指掌指 关节略屈,使掌心内凹的掌势。 3.空拳:又称虚拳,是指四指屈曲,拇指略屈合拢 将拳眼盖住,握成拳形但是不用力捏紧,使掌心尚留有 一隙空间拳势。 4.实拳:是指五指屈曲用力捏紧的拳势,可握成基 本拳势;也可以将拇指放进拳眼,握在掌心。,5.钩手:又称鹤顶手,将指腕关节屈曲、五指伸直、 五指指面捏拢成钩形的手势。 6.并掌:将五

10、指并拢与手掌一起伸直的掌势。 7.霸力掌:将四指手掌用力伸直,拇指伸直并用力外 展与掌相垂直的掌势。 8.立掌:运用并掌或霸力掌时,前臂处于中立位,腕 关节伸直,拇指向上,手掌面朝向体侧的掌势。如两掌 并运时,则双手掌面相对。 9.反掌:运用并掌或霸力掌时,前臂处于旋前位,腕 关节伸直,拇指向下,手掌面朝向外侧,手背面朝向体 侧的掌势。如两掌并运时,则双手背面相对。,10.竖掌:运用并掌或霸力掌时,手指指向上面的掌 势。此时,手掌面可以转向内侧、可转向前侧,也可转 到与面部相对的位置。 11.仰掌:运用并掌或霸力掌时,前臂旋外,腕关节 伸直,手掌面向上、拇指向外的掌势。 12.俯掌:运用并掌或

11、霸力掌时,前臂旋内,腕关节 伸直,手掌面向下、拇指向内的掌势。 13.正掌:五指并拢伸直,指尖向上,掌心朝前。 14.瓦楞掌:拇指伸直,其余四指并拢微屈。 15.仰拳:握成基本拳势时,前臂旋外,腕关节伸直, 拳心向上姿势。,16.立掌:握成基本拳势时,前臂处于中立位,腕关节 伸直,拳眼向上的拳势。 17.俯拳:握成基本拳势时,前臂旋内,腕关节伸直, 拳心向下的拳势。 18.反拳:握成基本拳势时,前臂旋前位,手腕伸直, 拳眼向下、拳眼向外的拳势。,第六节 手法反应与处理方法,一、手法良性反应与处理方法 1.含义:在正常手法刺激下,受术者出现的某些一过 性不适反应。 2.表现:有疲劳感,嗜睡,手脚

12、出汗,疼痛由深而浅 或集中扩散,疼痛可暂时加重,饥饿感等。 3.一般不要特殊处理,1-3次治疗时发生,逐渐消失。,二、手法不良反应与处理方法 1.含义:指由于手法操作不当,或刺激过大,或 违反手法解剖学结构学原则而造成对受术者机体的损伤 性反应。 2.临床表现:轻则局部造成瘀斑、破皮、擦伤; 重则可发生晕厥、神经挤压及扭伤、关节半脱位或脱位 及骨折;严重者可造成脊髓损伤、椎动脉挤压而危及生 命。 3.预防:规范化动作结构要求,认真进行手法练 习,用力由轻到重,不用蛮力、暴力,把握好操作安全 范围,掌握禁忌症和适应症。,第七节 推拿介质,概念:推拿时,为了减少对皮肤的摩擦损伤,或者 为了借助某些

13、药物的辅助作用,可在推拿部位的皮 肤上涂些液体,膏剂,或洒些粉末,这种液体、膏 剂、或粉末统称为推拿介质,也称推拿递质.,推拿介质种类(一),1.滑石粉:润滑皮肤;夏季常用,适用于各种病症,临床 常用介质,小儿推拿中多用. 2.爽身粉:润滑皮肤,吸水作用; 3.葱姜汁:多浸泡于75%的乙醇中使用,加强温热散寒作 用,常用于冬春季及小儿虚寒证. 4.白酒:成人推拿常用,活血祛风,通经活络作用,可以 降温,多用于急性扭挫伤. 5.冬青膏:由冬青油,薄荷脑,凡士林,和少许麝香配制 成,具有温经声散寒和润滑作用,用于软组织损伤及小儿 虚寒性腹泻. 6.薄荷水:取5%的薄荷脑5g,浸入75%的乙醇100

14、ml内配 制成;具有温经散寒,清凉解表,清利头目和润滑作用,用于 治疗小儿虚寒性腹泻以及软组织损伤,用于擦法,按揉法可 以加强透热效果.,推拿介质种类(二),7.木香水:取木香少许,用开水浸泡后放凉去渣后使用, 有行气,活血,止痛作用;用于急性扭挫伤及肝气郁结所致 的两胁疼痛等. 8.凉水:清凉肌肤和退热作用,用于外感热证. 9.红花油:冬青油,红花,薄荷脑配制成, 用于急性或慢 性软组织损伤. 10.传导油:由玉树油,甘油,松节油,酒精,蒸馏水等量配 制而成.有消肿止痛,祛风散寒作用,用于软组织慢性劳损 和痹症. 11.麻油:加强手法透热效果,常用于刮痧疗法. 12.蛋清:清凉去热,祛积消食

15、作用,小儿推拿用. 13.外用药酒:浸泡于1.5kg高浓度白酒中,2周后用.有行 气活血,化瘀通络功效,用于各种软组织慢性劳损骨和软骨 退行性病.,介质的选择,1.辨证选择: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不同的介质.辨寒热和虚 实;寒证用具有温热散寒作用的介质,如葱姜水,冬青膏等; 热证,用具有清凉退热作用的介质,如凉水,乙醇等;虚证, 用具有滋补作用的介质,如药酒,冬青膏等;实症用具有清, 泻作用的介质,如蛋清,红花油,等;其他证型用一些中性介 质如滑石粉,爽身粉等; 2.辨病选择:根据病情不同选用;软组织损伤选用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透热性强的的介质,如红花油,传导油,冬青膏 等;小儿畸性斜颈选用润滑性能较强的滑石粉,爽身粉等; 发热选用清热性能强的凉水,酒精等. 3.根据年龄选择:老人常用油剂和酒剂;小儿常用滑石粉, 爽身粉,凉水,酒精,葱姜水,蛋清等.,第八节 推拿医师的自护,一、力量自护 1.自我练功 2.掌握推拿技术原理3.发力勿泻量力而行 二、肢体自护 1.运用规范化的手法动作 2.采取正确的身体姿势 3.技术娴熟,双手操作 三、精神自护 1.心态平和,精神内守 2.医德高尚 四、气息自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