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诗文诵读创建书香校园的研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8811239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展诗文诵读创建书香校园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开展诗文诵读创建书香校园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开展诗文诵读创建书香校园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开展诗文诵读创建书香校园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开展诗文诵读创建书香校园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展诗文诵读创建书香校园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展诗文诵读创建书香校园的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展诗文诵读 创建书香校园的研究项目名称 开展诗文诵读 创建书香校园的研究预期达成时间2013 年 校 长 吴德勤 项目负责人 褚夫伟 联系电话 7512416教职工总数 32学生总数 555联系邮箱 C项目负责人与本课题有关的近期研究成果(应注明成果名称、形式,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及发表或出版的时间)班级人本管理初探 山东省教育学会 2004.6浅谈思想品德教育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中国教育学会 2006.1浅谈美术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中小学教育 2010.2课 题 组 分 工 情 况褚夫伟: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开题论证,修定课题方案。苗 艳:搜集资料,追因调查,验证研究。刘韶法:推广深化、

2、拓展和完善本课题研究。苏增军:阶段总结,调整、修正方案及操作过程。本课题实施方案(含研究的基本构思、主要内容及进度,要突破的难点以及要形成的主要成果等)一、研究背景及现实意义:1、在 “素质教育”的理念下,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教育过程中人文精神的培植,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改革实践的重大前沿课题。中华古诗文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它铸造了文明古国的民族灵魂,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是构成炎黄子孙的民族的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素质的力量源泉之一,它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素质教育是基于人的发展的教育,而中华民

3、族的经典文化正是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它凝结着前人对于人生、社会、自然万物的文化观念,闪烁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基因,融洽在经典中的民族智慧、操守、风骨和胸怀是做人所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我们建立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形式多样的个性化诵读活动,逐步丰厚校园中的人文底蕴色彩,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思想素养和行为习惯的高素质人才。2、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上述指示精神。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十分提倡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

4、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和“ 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的要求。“阶段目标 ”中明确提出 “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 160 篇(段) ”我国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古诗文诵读兴趣,扩大古诗文诵读面,增加古诗文诵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有实验已经证明:只有当学生的古诗文诵读量达到课本的四、五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的自学能力。3、从语文学科入手,努力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配合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可从根本上优化校园文化。我校自二年始开展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 活动,这项

5、活动在开展以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枣庄日报、峄城通讯先后报道了我校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 活动开展情况。为了使这项活动向纵深层次发展,我们决定以古诗文为依托,在教学中精心开发和利用古诗文潜在的学习资源,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营造浓郁书香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学校的特色。4、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经典诗文积累甚少。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5、21 世纪,人类进入了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信息日新月异。面对新的时代新的形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选择。教育不仅要使学生

6、成为有知识的人、会思考的人,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成为会学习、会探索的创造型人才。而学会学习的基础就是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二、理论依据:1、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按照“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2、素质教育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古诗文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其作用更加明显。尤其是全国的各级各类读书活动方兴未艾,电视、网络等多种传媒语言的介入使古诗文诵读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更广

7、阔的古诗文诵读空间,古诗文诵读能力也正向“快速高效”的方面发展。在语文教学方面,古诗文诵读作为从文字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一向居于语文四大能力之首。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培养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拓宽古诗文诵读途径,学会在课外“无师自通 ”,达到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3、认知建构理论。学生学习的过程并非是被动地吸取知识、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构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再创造过程。所以,在指导古诗文诵读的过程中,要遵循知识形成的规律,以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孕育、发展、开放,经历知识发生

8、发展的全过程,实现知识与创造力的同步增长。 4、教学认识论。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和能动的反映过程。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两方面的相互作用。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现代教学论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在古诗文诵读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从多渠道获得知识,而且具有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造性。三、关键词概念界定1、中华经典诗文: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和现当代的优秀诗文。2、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作用于学生的“中介”, 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价值观为核心,以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概念为具体内容。主要内容是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

9、园精神文化(此为核心内容)。本课题研究营造“校园文化” 指“校园精神文化” 。3、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四、关键词概念间关系:通过在学生中进行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营造宽松和谐、人文理性的校园文化,促进我校先进、优质的语文教学。反之,优质的语文教学又反过来推进优良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培养学生对中华经典诗文的浓厚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三者呈互为因果、相因相成的关系。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

10、内容及预期目标:1、根据以上界定,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是:(1)建构模式:探索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古诗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模式。(2)形成资源:搜集教师开发出的有效的古诗文课程资源,汇总成我校的古诗文课程资源库,为今后教师使用提供便利。(3)设计课程:提高教师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教学结合起来,设计教学、课程。(4)深化学习:研究如何让古诗文资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促进教学走向深入,让课堂的语文学习有深度和广度。(5)通过课内外贯通融合,激发学生的古诗文诵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古诗文诵读动机,教会学生掌握一般的古诗文诵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古诗文诵读习惯。(6)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学会

11、关心了解他人。(7)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的策略研究;2、预期目标:(1)背诵诗文量:无论任何年级开始,平均每两天背诵一篇诗文,一年以三百天计,一年内可背诵一百五十篇(达到教育部所建议的小学六年一百五十篇诗文总量) 。(2)阅读量:自一年级开始阅读至六年级,每年以 50 本计(约每周读一本课外书),六年可读 250 本,以每本平均 2 万字计算,阅读总量可达 500 万字以上。(超出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3)性情品德:性情开朗,自信乐观。气质变化,品格有相当明显的内化深化现象,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及家庭之间的人际关系明显改善,教师与家长皆可感受出来。(4

12、)自学能力:有相当明显的提升,教师与家长皆可感受出来,自学能力渐渐提高。(5)学习态度:明显改善,学习日渐轻松愉快,乐意学习。(6)创造能力:明显提升。可表现在口语对谈、美术创作、游艺活动、数理理解等方面。六、课题研究操作措施: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定金寺小学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活动设想:1、建设书香校园。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进行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和整合,图书馆、阅览室、班级书架、学校阅读氛围等各方面的建设。2、建设书香家庭。通过和家长的沟通,开展亲子共读、家庭藏书竞赛等各种活动。3、建设书香社村。有计划的建设“综合阅读”实验室,并尝试对家长开放,通过读书俱乐部的形式开展各种阅读教育活动。

13、4、实施“ 经典诗文”诵读工程。我们通过“民族文化(经典文化为主)知多少 ”的问卷调查,就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接触和吸收相当薄弱。于是,“重视对经典文化的积累” 成了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定位,诵读经典诗文,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就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1)为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我们开展“经典诗文”诵读工程,在开发方案中为学生开列书目,使学生有的放矢,自觉运作。(2)进行相关的朗读研讨活动(语文教师和行政领导参与,每月一次,在论坛上建立帖子);(3)进行形式多样的读书比赛;定期举行个人、小组、集体中华经典朗诵;安排与中华经典诵读

14、有关的主题读书会、红领巾书市、手抄报评比、故事会、课本剧表演等活动;(4)设置学生朗诵考级制度;(5)每学年组织一次 “经典诗文”诵读文化节活动。(11 月)3、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1)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空间情景: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经典文化赏读”一角,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导语情景: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2)增设经典诵读课程每周增设一节经典诵读课探索“导引诵读拓展” 诵读教学新模式导引: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诵读:通读(侧重读准字

15、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句读、语气、停顿)与精读(侧重在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相结合;美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与品读(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相结合。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拓展: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或同类题材的作品扩七、研究方法:(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3)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

16、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5)个案研究法:通过案例研究,提炼出对本课题研究具有指导价值的实验方法。(6)行动研究法:在研究同时重点写好教育日记(教学后记)、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教育沙龙(基于写作的网络式沙龙或茶馆式沙龙 )和教育论文八.突破的难点:(1)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结合起来,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习惯、能力、思维能力。(2)着力构建学生课外古诗文诵读能力的自主性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3)拓展学生的古诗文诵读空间,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九.本课题研究要形成的主要成果:(1)教师教学理念 发生根本性转变,由关注学生的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