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市镇中学防艾讲座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10793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6.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市镇中学防艾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冷市镇中学防艾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冷市镇中学防艾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冷市镇中学防艾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冷市镇中学防艾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冷市镇中学防艾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市镇中学防艾讲座(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冷市镇中学 预防艾滋病知识讲座,主讲人:夏赞欢,冷 市 镇 中 学,一、定义及相关概念 二、病学原理 三、流行趋势和现状 四、临床表现 五、艾滋病的治疗 六、艾滋病的危害 七、艾滋病的预防 八、艾滋病防治政策与关怀,一、定义及相关概念,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所引起的一种传播迅速、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其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HIV感染者:是指机体感染了HIV,但免疫功能尚未受到严重破坏,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者,又称HIV携带者。 AIDS病人:是指HIV感染者,经一定的潜伏期后,免疫系统受到HIV的严重破坏,并出现各种严

2、重的继发性感染或肿瘤的患者。,二、病学原理 (一)病原学,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毒所引起。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 ,为单链RNA病毒。分两个型,即HIV-1, HIV-2。 包括我国在内,全球流行的主要毒珠是HIV-1 。,艾滋病毒的抵抗力,艾滋病毒(HIV)对外界抵抗力低,对热敏感,5630分钟能使HIV在体外对人的T淋巴细胞失去感染性,100 20分钟可将HIV完全灭活。 0.2%次氯酸钠5分钟能灭活,其他如10%漂白粉、2%戊二醛、75%乙醇、0.5%煤酚皂液等10分钟均能灭活。 但病毒对0.1 %甲醛、紫外线、射线不敏感。,(二)流行病学,冷 市 镇 中 学,

3、1、传染源 感染HIV的人,包括AIDS病人和无症状的HIV感染者,其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带有HIV病毒,可传染他人。 窗口期: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体内检出HIV抗体阳性,这段时期称艾滋病窗口期,一般需要2-12周,平均45天,我国目前普遍认可的窗口期是3个月,此时已具传染性。,只有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才能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冷 市 镇 中 学,2、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包括异性之间和男男同性恋之间传播。 血液传播:手术、拔牙、美容时使用没有严格消毒的器械;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或移植器官。 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时都可能传播给

4、婴儿。,1.性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冷 市 镇 中 学,8,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之一,性传播: 异性之间和男男同性恋之间传播,冷 市 镇 中 学,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之二,血液传播: 输入被艾滋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或移植器官,冷 市 镇 中 学,血液传播: 手术、拔牙、美容时使用没有严格消毒的器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之二,冷 市 镇 中 学,血液传播: 共用注射器吸毒,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之二,冷 市 镇 中 学,母婴传播: 感染艾滋病毒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时都可能传播给婴儿,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之三,冷 市 镇 中 学,1、共同进餐不会传播艾滋病。 2、共用电话、电脑等办公用品,握手、礼节

5、性拥抱等不会传播艾滋病。 3、同住、同用一浴池、坐便器不会传播艾滋病。 4、咳嗽、打喷嚏、谈话不会传播艾滋病。 5、空气和水不会传播艾滋病。 6、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HIV,日常接触不传播,这样接触很安全,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1、蚊子吸血不会吐出 2、即使有吐血,其中的艾滋病病毒量非常少 3、还没有发现因蚊子传播感染艾滋病的病例,4、从理论上讲:蚊子在艾滋病病人和健康人身上来回不停地吸血,要达到致病的病毒量,至少要在短时间内来回上千次,一个人有没有艾滋病,不能从表面上看出来,所有人都易感染艾滋病。,冷 市 镇 中 学,3、易感人群,1、多性伴人群:如嫖娼卖淫、同性

6、恋; 2、经常使用或接触血液者:如血友病人、受血者; 3、静脉注射吸毒者; 4、性病病人; 5、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配偶、固定性伴; 6、艾滋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如医务人员、公安干警。,高危人群,三、流行趋势和现状,(一)、全球艾滋病流行现状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2008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显示: 2007年全球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320万; 2007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70万,其中40为1524岁的年轻人; 2007年艾滋病死亡人数为200万; 目前非洲大约有艾滋病感染者2250万,占全球的68,2007年新增170万; 亚洲现有490万,2007年新增44万,因与艾滋病相关死亡30万。

7、世界卫生组织强调,成功防治艾滋病需要3个关键因素,即资金、药品和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我国在198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517636例,死亡72616例 。 到2010年底,估计我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80万人。,(二)、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传入期 1985-1988年 共有7个省报告HIV和AIDS 除4例血友病病人为国内感染者外,其它均为外国人或华侨 第二阶段 扩散期 1989-1993年 HIV/AIDS扩散到21个省 大多数HIV/AIDS发现在沿海省和大城市 在云南的注射毒品者

8、中发现了HIV感染 在回国人员、性病病人、暗娼及同性恋者中发现少数 HIV/AIDS 第三阶段 增长期 1994-现在 1995年,发现母婴传播病例 2009年,32个省报告发现HIV/AIDS,28个省报告在注射毒品者中发 HIV/AIDS,大部分省均报告发现经性途径传播HIV/AIDS,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 目前,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呈高流行的态势。 1.艾滋病疫情仍呈上升趋势,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2.艾滋病流行范围广,地区差异大; 3.三种途径并存,经性接触传播和静脉吸毒传播是新发感染的主要途径; 4.存在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三)、全省

9、艾滋病流行现状,全省自1992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截至2010年10月31日止,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10794例,死亡2831例,上升为全省传染病第一死因,排全国第7位。,我县自2000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截至2011年4月6日止,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131例,现已死亡47例。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外出务工人员是我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重点人群。 具体情况如下: 1、性别分布:男70人,女61人,(四)、全县艾滋病流行现状,2、年龄分布:最小的2岁,最大的60岁 , 主要集中在20-40岁之间。 3、职业分布:农民86例、工人7例、干部 2例、教师1例、散居儿童3 例

10、,其他5例。 4、地理分布:全县20个乡镇,即:大福镇 18例、仙溪镇13例、东平 12例、长塘镇11例、羊角 镇10例、清塘镇9例、梅城 7例、江南镇6例、奎溪镇6 例、小淹镇6例、田庄乡5例,乐安镇5例、龙塘乡4例、冷市 镇3例、滔溪镇3例、柘溪镇2 例、烟溪镇2例、马路镇2例、 平口镇1例、高明乡1例、所在 乡镇不明5例。 5、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108例(其中男 男性行为6例),占总感染人数 82.45%;血液传播(即:静 脉吸毒)19例,占14.50%; 母婴传播4例,占3.05%。,6、发现途径:通过就诊、献血等途径被动 发现98例,通过县疾控中心 对患者配偶、子女追踪调查 和对吸

11、毒、卖淫人群监测主 动发现33例。,(一)、急性感染期 本期的症状为非特异性,一般在感染HIV后2-6周出现,不是所有人均有明显的急性感染期,出现率为50%-90%,此时,HIV大量复制而CD4细胞急剧下降。 主要表现为发热、出汗、乏力、咽喉痛、淋巴结肿大、皮疹、腹泻、恶心和呕吐等,有的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病程为自限性,一般持续约2周可自行消退,此期的传染性较强。,四、临床表现,(二)、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 急性HIV感染后,绝大多数有一个较长的、但每个个体又有极为不同长短的无症状期,此期实际上是艾滋病的临床潜伏期; 多数病人从感染HIV到出现临床症状或进一步发展为AIDS的无症状期一般是

12、810年,最短仅数月,最长可达15年,有5%左右的HIV感染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且能够维持正常的免疫状态达12年以上,称之为感染HIV的长期生存者。,(三)、艾滋病前期 艾滋病前期指在潜伏期的后期阶段,也就是艾滋病的临床相关综合症期,此期的主要临床表现: 1.特异性全身症状:疲倦、乏力、低热、盗汗、消瘦、腹泻等 2.鹅口疮:随着病人细胞免疫功能下降,CD4细胞至200-300/mm3以下,口腔念珠球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 3.口腔毛状黏膜白斑病:临床表现为白斑不能刮去,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活检组织中可以发现EB病毒。 4.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表现为皮肤有出血点,有皮下血肿,牙龈出血,出血时间

13、延长;大部分病人无症状,只是在常规检查时发现血小板计数低。,(四)、艾滋病期(AIDS) 这是机体感染HIV发展的最终临床阶段 ,其主要特征是体内免疫系统严重破坏,CD4T淋巴细胞明显下降,多伴有各种机会型感染和恶性肿瘤。 此期具有3个基本特点: 1.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 2.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 3.发生各种肿瘤,常见的有卡氏肉瘤等。,艾滋病感染自然史,冷 市 镇 中 学,艾滋病期,无症状感染 (潜伏期810年),肺炎、真菌感染、皮肤病、血细胞 及肿瘤性疾病,发热、腹泻和结核菌、真菌感染,淋巴结肿大、体内可检出HIV及其抗体,有症状HIV感染,急性HIV感染期,患者发热,关节痛、皮疹、淋巴

14、结肿大,3-12天后症状自行消失。,艾滋病的基本症状,艾滋病人长期低热,体重减轻、消瘦乏力、冒汗、慢性腹泻、慢性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头晕、头痛、智力减退、反应迟钝等。并发生多种机会性感染、痴呆和多种恶性肿瘤。,冷 市 镇 中 学,肺孢子虫肺炎(PCP),白色念珠菌感染,皮肤症状,冷 市 镇 中 学,艾滋病的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HIV抗体可以确定是否感染; 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免费检测; 在刚感染后2周3月处于窗口期,通常方法不能检测不出抗体。因此,有高危行为者应在3个月后再检测。,冷 市 镇 中 学,经过二十几年的研究,人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发现了一些预防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有效方法,研

15、制了一些能够抑制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繁殖的药物(鸡尾酒疗法)。 这些药物虽然不能彻底根除艾滋病病毒,但能减少艾滋病病毒的危害,使人体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用药物有齐多夫定、去羟肌肝、拉米夫定、奈韦拉平等。,五、艾滋病的治疗,由于艾滋病的流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庭的医疗费用大大增加,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有的因为社会歧视而失业或失学、农产品卖不出去,收入大大减少,许多家庭一贫如洗,甚至家破人亡。由于艾滋病的流行,使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医疗救治压力越来越大,消耗了巨大的卫生资源,造成了沉重的经济

16、负担;同时引发了救治关怀患者、照顾孤儿寡老、消除社会危害和维护群众健康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摘自吴仪副总理的讲话,六、艾滋病的危害,对个人的危害: 承受巨大肉体和精神痛苦、直至死亡,对家庭的危害: 家庭破裂、陷入极度贫困,春节,13岁和11岁的姐姐准备埋葬死于艾滋病的 6岁的弟弟,他们的祖父母和父母都已死于艾滋病。,很多青壮年因感染艾滋病而死亡,留下了很多孤老和孤儿,对国家、民族、社会的危害,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目前深受艾滋病肆虐之苦,一些国家国民的平均寿命不到33岁。艾滋病正在摧毁这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基础,这些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倒退了几十年。由于这些国家政府没有及时采取果断措施才导致疫情扩散,现在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很多国家濒临亡国。,在目前无有效疫苗的情况下,宣传教育是优先手段。 1.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艾滋病基本知识、预防办法,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2.控制传染源:及时报告疫情、监测重点人群、加强病人与感染者的治疗和管理。 3.切断传播途径:包括扫黄、禁毒、防止医源性传播、推广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