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辨识与药膳养生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10223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8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体质辨识与药膳养生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医体质辨识与药膳养生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医体质辨识与药膳养生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医体质辨识与药膳养生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医体质辨识与药膳养生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体质辨识与药膳养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体质辨识与药膳养生(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质辨识与药膳养生,by Lin Tsung Hui,2,中医养生观念,Balance,天地人全面性的观点,健康的身体,表现在精气神,“治未病”观念,一、体质的概念,病理意义: 表现为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或易罹性,以及产生病变 的类型与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概 念: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 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 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体 质 的 生理意义: 概 表现为机能、代谢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念,6,二、体质的构成,身体功能的差异 外部形态结构:体格、体型、体重、性 征、体姿、面色、毛发、舌象、脉象 内部形

2、态结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 形 生理功能 的差异性 精气血津液的功能 成,心理特征的差异性人格、气质、性格等的差异,2,三、影响体质的因素,(八)疾病针药及其他因素,(一)先天禀赋 (二)年龄因素 (三)性别差异 (四)饮食因素 (五)劳逸所伤 (六)情志因素 (七)地理因素,2,(一)先天禀赋,2,(二)年龄因素,小 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 易寒易热。 青壮年精气血津液充盛,脏腑功能强盛, 体质较稳定。 老年人脏腑功能生理性衰退,以阴阳失调、 代谢减缓、气血郁滞、脏腑功能减退为特点。,5,(三)性别差异,女子多用血,故血常不足。 男子之病,多伤精耗气; 女子之病,多伤血。,病,病

3、较重,死亡率较高。 女性在经、带、胎、产等生理周期 易感受病邪。,男性多禀阳刚之气, 脏腑功能较强,体魄健壮、性格外向、粗犷、心胸开阔。 女性多禀阴柔之气, 脏腑功能较弱,体形小巧、性格内向、细腻、多愁善感。 男子以肾为先天,以精、气为本;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 男子多用气,故气常不足; 男性较女性对病邪较为敏感,易患,26,(四)饮食因素,过食醇酒佳酿易成湿热体质。 饮食无度易成形盛气弱体质。,饮食不足体质虚弱。 饮食偏嗜体质偏倾。 过食肥甘厚味易成痰湿体质。 过食辛辣易成阴虚火旺体质。 过食咸味易成心气虚弱体质。 过食生冷寒凉易成脾气虚弱体质。,27,(五)劳逸所伤,适度劳作和体充锻炼

4、 筋骨强壮、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旺盛。 过度劳作 损伤筋骨、消耗气血、易成虚性体质。 适度休息 消除疲劳,恢复脏腑功能,保持良好体质。,过度安逸 气血不畅,筋肉松弛,脾胃功能减退,易成痰瘀体质,28,(六)情志因素,情 志 因 素,情志和调体质强壮,情志失调 易成偏倾体质,气郁化火易成阳热体质或阴虚 体质,气滞不畅易成血瘀体质,9,(七)地理因素,居处寒冷潮湿, -易成阴盛或湿盛体质。,目光有神,性格开朗、随和。,食量适中,二便通调。,夜眠安和,精力充沛,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工作潜力大。,自身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3,四、常见体质分类及其特征,阴,阳,平 和 质,理 想 体 质 , 能 较

5、协 调,身体强壮,胖瘦适度。 面色与肤色明润含蓄。 想 舌红润,脉象缓匀有神。,阴,质,3,偏 面色偏白而欠华。,具有 抑 制、 偏 寒、 多静 等特 点的 体质,形体适中或偏胖,但较弱,易疲劳。 性格内向,喜静少动,或胆小易惊。 食量较小,消化吸收功能一般或较弱。 畏寒喜热,或体温偏低。 精力偏弱,动作迟缓,反应较慢,,3,形体适中或偏瘦,较结实。 面色多略偏红或微苍黑,或呈油性皮,偏,阳,质,具有 亢 奋、 偏 热、 多动 等特 点的 体质,肤。 性格外向,喜动好强,爱急躁,自制 力较差。 食量较大,消化吸收功能较强。 大便易干燥,小便易黄赤。 畏热喜冷,或体温略偏高,动则易出 汗,喜饮水

6、。 口唇、舌质偏红,苔薄易黄。 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反应灵敏,,偏,阳,质,三、常见体质易感受的病邪及易患疾病,常 见 体 质 易 感 受 的 病 邪 及 易 患 疾 病,阴阳平和质不易感受外邪,很少生病。,对风、暑、热等阳邪的易感性较强。感邪发病后多表现为实证、热证,并易化 燥伤阴。 皮肤易生疖疮。内伤杂病多见火旺、阳亢或兼阴虚之证。 容易发生眩晕、头痛、心悸、失眠及出血等病证,对寒、湿等阴邪的易感性较强。 感邪发病后多表现为寒证、虚证。 表证易传里或直中内脏。 冬天易生冻疮。 容易发生湿滞、水肿、痰饮、瘀血等病证。,偏阴质,51,区别体质特征而施治,阳虚体质者, -易感寒湿阴邪,易从阴化寒

7、化湿, -当用辛热之品以温阳祛寒或通阳利湿。 阴虚体质者, -内火易生,易从阳化热伤阴, -治宜清润之品。,偏阳质者,多发实热症,慎用温热伤阴药。 偏阴质者,多发实寒症,慎用寒凉伤阳药。,by Lin Tsung Hui,18,你对体质了解多少?,by Lin Tsung Hui,19,体质与物性,by Lin Tsung Hui,20,季节气候与健康,春季 气候变化大,多感冒,呼吸道方面疾病(包含过敏反应)。 由于冬季摄取过多营养,所以春季可以运用降血脂中药来调整身体健康。 夏季 气候湿热,清凉消暑退火为主。 秋季 气候干燥,以生津润燥为主。 冬季 气候寒冷,以补益增加人体免疫为主。,by

8、Lin Tsung Hui,21,季节气候与健康,春季多风病 夏季多暑病 长夏(农历六月)多湿病 秋季多燥病 冬季多寒病,六淫:风、寒、暑、湿、燥、热等 六种环境气候不正之气。,環境的因素,by Lin Tsung Hui,春季養生茶,22,补气茶饮,中医所讲的气是人的活动能力与表现,也是人体的免疫机能,气虚者容易生病,在春天气候冷热交替变化之际,气虚者较易感冒,而且愈后也较易发病,所以需使用补气茶饮来调整免疫机能。,by Lin Tsung Hui,23,山药薏仁茶,材料,气虚药膳,by Lin Tsung Hui,24,中药养生生脉散,【组成】 人参、麦门冬、五味子。 【功能】 益气生津,

9、敛阴止汗。 【主治】 治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渴多汗、 肺虚而咳。,肺虚、气虚,by Lin Tsung Hui,25,中药养生黄芪红枣枸杞汤,黄芪红枣枸杞汤 配方: 1.生黄芪、红枣、枸杞, 以三碗水煎至一碗半汤汁,当茶饮用。 2.为方便起见,也可一次熬七天份(即 将水和三种药物增为七倍)放冰箱当 茶喝。浓淡不拘,冷热皆宜。,by Lin Tsung Hui,26,黃芪紅枣枸杞湯,功能: 增強免疫系統功能,對於自體免疫疾病或病毒引起的肝炎、疹、復發性口腔潰瘍、抑制癌細胞生長等均有顯著防治功效,尤其是其固本培元的溫補特性,更是對抗衰老、祛病延年的增補劑。,by Lin Tsung Hui,春季

10、養生茶,27,【参枣汤】,组成:党参15克、大枣20枚。 调理:先将适量的水把党参、大枣浸泡半小时后,用小火煎煮两次,每次半小时,将两次汤液混合,分两次饮汤食枣。 功效:补益脾胃,益气生血。,by Lin Tsung Hui,28,消脂茶饮,由于冬季摄取过多营养,所以春季可以运用降血脂中药来调整身体健康。 春天气候转温暖,万物滋长,是人体活动的好季节,过胖影响人体的活动。 若是春季时血脂过高,会影响到夏季时心血管的功能。 综合上述宜于春季喝消脂茶饮。,by Lin Tsung Hui,29,具降血脂功效的中药,1.山楂:能降血脂、降血压,实验亦证实山楂能降低胆固醇作用。 2.决明子:对于降低胆

11、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有一定的作用。 3.何首乌:能使动脉粥状斑块明显减少。 4.绿豆:减轻冠状动脉病变,对降低胆固醇及三酸甘油酯有明显作用。 5.灵芝:实验结果有降胆固醇作用,但临床上降脂作用不明显。 6.丹参:活血通经,可降低肝脏脂类的含量。,by Lin Tsung Hui,30,山楂茶,降脂茶方,by Lin Tsung Hui,31,乌梅茶,降脂茶方,by Lin Tsung Hui,32,绿豆薏仁汤,降脂茶方,by Lin Tsung Hui,33,【枸杞菊花茶】,组成:枸杞子15克及菊花10克。 调理:将药材放入杯中,以热开水冲泡,或煎煮到味道出来。 功效:可消除眼睛疲劳,还可降血压。

12、,by Lin Tsung Hui,春季養生茶,34,【五味枸杞飲】,组成:炙五味子50克、枸杞子50克、白糖或冰糖适量。 调理:将五味子、枸杞子切碎,放入保温瓶内,用沸水浸泡3日,待茶饮。 功效:滋阴敛汗,保肝,生津止渴。,by Lin Tsung Hui,35,【玫瑰普洱茶】,组成:玫瑰花6克、普洱茶适量、蜂蜜随个人口味增减。 调理:先冲泡普洱茶,第一泡茶倒掉不喝,第二泡茶水加入玫瑰花及蜂蜜少许,冲滚水泡出玫瑰花香的普洱茶。 功效:夏天肝火旺,易发怒,疏解胸焖、气烦的心情。,by Lin Tsung Hui,36,【甜蜜蜜玫瑰茶】,组成:玫瑰花12克、蜜苹果一颗及陈皮12克。 调理:以三碗(约500毫升)的热水冲泡或煮开喝。 功效:养颜美白、调经补血,喝了让人甜蜜蜜。,西洋参 3克(党参)10克黄芪10克制黄精10克枸杞6克 感冒时不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