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成语备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09096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1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成语备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高三成语备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高三成语备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高三成语备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高三成语备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成语备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成语备考(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成语备考出人头地北宋嘉佑二年的科举考试,欧阳修担任主考。在阅卷时,他被其中一篇文章的文采深深吸引,认为应列第一名。他便把文章传给同僚观看,大家都赞赏不已。不过,欧阳修觉得这份考卷很象是他的朋友曾巩的,为了避嫌,就把它定为第二名。放榜后,按礼节考中的学生要去拜谢主考官,不想以第二名身份来的不是曾巩,而是年青的学子苏轼,欧阳修才知闹误会了。欧阳修很欣赏苏轼,他给朋友写信时说:“读苏轼的文章,不禁让我汗颜。真痛快啊!我应当给苏轼让路,使他高出我一头。”“出人头地”形容超出一般人,高人一等。(北宋欧阳修与梅尧臣书)功到自然成唐僧一行西行赶路,说不尽的风餐露宿,一日前面一山阻路。唐僧说:“徒弟啊,你

2、看这山势崔巍,须是要仔细提防魔障。”悟空说:“师父休要胡思乱想,只要定性存神,自然无事。”唐僧说:“徒弟呀,西天怎么这等难行?我离了长安城,在路上春尽夏来,已经有四五个年头,怎么还不能得到?”悟空说:“早哩!早哩!还不曾出大门哩!”唐僧在马上遥望那山,但见崖险林深、虎狼群行,叹道:“我受唐王之命西天取经,历经艰险,虽然我心志如止水,但不知何日能取得真经、得回故乡?”孙悟空说:“师父不必挂念,少要焦心,只要你放心前?M,管你功到自然成。”“功到自然成”指功夫下到,事情自然会取得成效。(出自西游记三十六回)户限为穿智永是陈朝人。为了练字,他在永欣寺的三十年里,每天黎明即起,磨上一大盘墨,然后临摹王

3、羲之的字帖,从未间断。日子久了,被他写坏的笔头竟积了十大瓮。后来求他写字和题匾的人门庭若市,以致寺内的门槛也被踏穿,不得不用铁皮把它裹起来。“户限为穿”指门槛踩破了,形容进出的人很多。(出自唐?张彦远法书要录)望洋兴叹在古代,黄河之水滔滔不绝,灌溉着两岸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因此黄河被称为神河。有一年,秋雨使所有的河流暴涨,百川都汇?M了黄河,黄河变得更加汹涌而宽阔,两岸与河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于是黄河河神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他顺流而下,一直来到北海。他向东望去,却看不到北海的边际。于是河神收起了得意洋洋的表情,望着汪洋大海对北海海神感叹道:“原先我自高自大,以为谁都

4、比不上自己,今天我看到你这样广大,无边无际,今天我要不来这里,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无知。”北海海神说:“我在天地间也只是大山里的一个小石头,四海在天地间也就是粮仓中的一粒米,我又有什么广大的呢?”“望洋兴叹”比喻因为自己力量太小而感到无可奈何。(出自庄子?秋水)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献公死了,晋国发生了内乱,为了躲避追杀,公子重耳在外流亡了十几年,先后到过狄国、卫国、齐国、宋国和、楚国和秦国。在楚国时,楚国国君楚成王对重耳很好,以诸侯的礼节招待他。有一次在宴席上,楚成王和重耳开玩笑说:“公子要是回到晋国,将来要怎样报答我呢?”重耳说:“金银财宝楚国有的是,晋国又有什么可以献给大王的呢?”楚成王

5、说:“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说:“要是托大王的福,我能够回到晋国,我愿意跟贵国交好,让两国的百姓过太平的日子。假如有一天,两国发生战争,在两军相遇的时候,我一定会命令军队向后撤军三舍(九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不久楚国和晋国发生了战争,晋军果然后退了三舍。“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长风破浪南北朝的宗悫(que)小时候,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他说:“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十四岁时,十几个强盗来抢劫,他挺身而出,打得强盗狼狈而逃。后来他从军作了军副,随军出征林邑(今越南),林邑国放出象群出战,士

6、兵无法抵抗。紧急关头,宗悫做了几头假狮子,摆在大象前,把大象吓跑了,接着就攻下了林邑。获得了许多珍奇异宝,宗悫一件也没有拿,连穿的衣服也是原来的那件。当宗悫还没得志的时候,他的同乡庾业有钱、有势,请人吃饭时,酒菜摆得有一丈见方。宗悫来了,庾业只给他吃有稗子的杂粮,对客人说:“宗悫是个粗人,习惯吃粗茶淡饭。”宗悫没有一点怨言,照样吃得饱饱的。后来宗悫当了豫州太守,请庾业做了长史(书记长)。“长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出自宋书?宗悫传)必由之路唐僧师徒四人西行,虽然是秋天,但渐渐感到热气蒸人。请教一位老者,老者说:“敝地唤做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唐僧说:“火焰山可阻西去

7、之路?”老者说:“西方却去不得。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过得此山,就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三藏听了,大惊失色。“必由之路”指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比喻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出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中流击楫祖逖年轻时很有志气。一次,他和朋友睡觉,半夜里听见鸡叫,祖逖叫醒朋友,说:“你听听,这是在督促我们奋发图强啊!”两人就披衣起床,拔剑起舞,苦练本事。后来匈奴人占领了中原,西晋灭亡了。东晋王朝偏安于江南,不思进取。为了收复失地,祖逖克服种种困难,组建起一支部队,北渡长江。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用船桨拍打着船舷,大声说:“如果不能收复中原,我就再也不

8、渡过这条江!”由于作战英勇,祖逖的部队几年之间,收复了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中流击楫”比喻雄心壮志。(出自晋书?祖逖传)狐假虎威战国时期,楚国是南方一个强大的国家。一天,楚宣王问大臣们说:“我听说北方诸国都害怕我们的昭奚恤将军,真是这样吗?”群大臣们无人回答。江乙说:“老虎捕捉猎物来吃,结果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来做群兽的领导,如果您吃了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请让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不害怕的?老虎就和狐狸同行,野兽们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走了,老虎不明白野兽们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狐狸的原因。现在楚国

9、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昭奚恤将军掌管着楚国的军政大权。所以,北方诸国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我们楚国,这就像野兽们害怕老虎一样啊。”“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出自战国策?楚策一)饥寒交迫隋末唐初,由于多年战乱,天下盗贼很多。唐高祖李渊有一次审问犯人:“你为什么要做贼?”犯人说:“饥寒交迫,没办法只好做贼”。李渊叹息说:“我作为你们的国君,让你们贫穷,这是我的罪过啊。”就把那人放了。唐太宗和大臣们议论防盗的事。有人建议用严刑来禁止。太宗说:“老百姓所以做盗贼,是因为劳役赋税繁重、官吏贪婪盘剥,使得老百姓无法活下去,因此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浪费、减轻劳役和赋税、选拔清廉的官吏

10、,使老百姓衣食有余,这样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哪里用得着重刑呀?”经过几年的治理,天下太平,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晚上大门用不着关,商人在野外露宿。杜甫写道:“九州道路无豹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普天之下的道路上,都没有拦路抢劫的强盗;那些出远门的人,也用不着求神问卜,选个“出门大吉”的好日子)。“饥寒交迫”形容生活极端贫困。(出自宋?王谠唐语林和资治通鉴和杜甫忆昔)负重致远庞统是三国时代人。南郡太守周瑜病死了,庞统到吴郡送葬。吴郡很多文人早就听说庞统的名声,都来看望他。大家谈古论今,非常欢畅。谈论间,众人请庞统评论一下在座人员。庞统对陆绩说:“陆先生像是一匹脚力强劲的马,有超逸的才能。”

11、大家都说他评到了点子上。庞统又评顾劭,说:“顾先生好比是一头跑得很慢的牛,能背负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有人问庞统:“那么你是认为陆绩要胜一筹吗?”庞统说:“这匹马脚力强,可是只能载一人。这头牛跑得慢,却能载很多。”“负重致远”比喻能肩挑重任。(出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过眼烟云书画能给人带来喜悦,但不能改变人的志向。如果对它太在意,爱不释手,就是件很可怕的事情。三国时太傅钟繇看见韦诞有一篇蔡邕的书法,苦求不得,以至于捶胸吐血。晋朝的大将军桓玄在率领大军出征前,先造了几艘快船,用来装载古玩书画,他说:“战争是危险的事情,如果发生意外,可以便于运输,免得被敌人夺去了。”拿国家大事当儿戏,危害自身

12、,这都是因为太在意的缘故。我年轻时,很喜欢这两样东西,自家有的,总是担心有朝一日会失去,别人有的,总是担心不肯给我。后来自己也觉得好笑:我轻视生死富贵,却看重书法字画,岂不是主次颠倒、违背本心了吗?从此不再喜好。看见好的书画,虽然也会收藏,但是被别人拿去时,也不觉得可惜了。就像眼前飘过的烟云、耳边掠过的飞鸟,总是高高兴兴的看着它们来,离去了也想不起来。于是这两样东西常常只是使我快乐却不再使我伤心。“过眼烟云”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出自苏轼宝绘堂记)如振落叶王翱是明朝初年的大臣。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郊某个官员。夫人很疼爱女儿,每次接女儿回娘家,女婿都固执的不让走,怨恨的对妻子说:“你父亲做吏

13、部尚书,调我到京城任职,那么你就可以从早到晚侍奉母亲;况且调动我就象摇落树叶一样容易,可你父亲为什么这么吝啬呢?”女儿捎话给母亲。一天晚上,夫人摆上酒,跪在地上,将这个意思告诉王翱。王翱大怒,拿起桌上的器物打伤了夫人,离家到朝房住宿,十多天以后才回府。最终也没有给女婿调职。王翱做都御史时,和一个太监一起镇守辽东。这个太监很守法,与王翱相处很好。后来,王翱改任两广总督,这个太监送给王翱四枚大珠。王翱坚决推辞,太监说:“这珠不是受贿得来的。过去先皇把僧保郑和所买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现在拿出一半为你赠别,你本来就知道我并不贪财啊。”王翱收下大珠子,放入所穿的上衣里,把它缝好。后来回朝

14、,太监已经死了,王翱找到太监的两个侄子。王翱问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廉洁,你们大概不免苦于贫困吧?”二人都说:“是的。”王翱说:“如果你们有所经营,我帮助你们出钱。”二人嘴里答应了,但是心里不信。王翱屡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说定的办。于是他们假造一张五百两银子的买房契约,告诉王翱。王翱拆开上衣,拿出大珠子交给他们。“如振落叶”形容非常容易。(出自明?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爱不释手陶渊明是晋代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躬耕。他在归园田居五首中这样描述自己的乡间生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他的诗作写得像儿歌一样通俗易懂

15、,字里行间却满是琴操和气节。梁朝的萧统给陶渊明的诗作编集、作序,他说:“我爱读陶渊明的文章,不能释手。”“爱不释手”因为喜欢,拿在手里久久不肯放下。(出自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割肚牵肠蜀后主刘禅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蛮王孟获联合金环三洞兵马反叛,建宁三郡也归附了孟获,永昌危急。为了平息后方的叛乱,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首先用离间之计平息了建宁三郡的叛乱,解了永昌之急。又用激将之法破了三洞人马。最后诱敌设伏,在锦带山活捉了孟获。诸葛亮让战俘们吃饱饭,然后全部释放,说:“你们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都靠在门上等着你们呢;如果听说战败了,一定会割肚牵肠,眼中流血。你们都回去吧。”诸葛亮又问孟获:“你今天被捉,心服吗?”孟获说:“我不小心中了你的鬼计,怎么会服!你放我回去,让我整顿军马,来决一死战;如果再能捉我,我才心服。”诸葛亮就把他放了。“割肚牵肠”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出自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河清海晏天竺国下郡的白米四钱一石,麻油八厘一斤,可是三位王子借孙悟空三人的兵器去打造时却被人偷了。八戒说:“定是这伙铁匠偷的!快拿出来!略迟了些儿,就都打死!”铁匠们说:“我们连日辛苦,夜间睡着,到了天明起来,就不见了。而且我们是凡人,怎么拿得动?希望爷爷饶命!”国王说:“这城里军民匠作,也很懂得法度,一定不敢欺心,希望神师再思。”行者道:“不用再思,也不须赖铁匠。我只问殿下:你这城池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