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08979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朝大海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面朝大海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面朝大海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面朝大海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面朝大海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朝大海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朝大海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设计 2009021050 学科教学(语文) 杨颖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989.1.3 一、教材分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中国当代诗三首中的第三首,是当代著名诗人海子的作品。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生要具备“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

2、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另外,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必然要求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尤其要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修养。诗歌教学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把美的种子撒播到他们的心里,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2、 教学目标: 体验美好诗情,理解诗人生命中的两难心境。前者为重点,后者为难点。 1、知识和能力:学会整体感知诗歌;用“以意逆志”的鉴赏方法来品读赏析诗歌;2、过程和方法:朗诵,品读,师生交流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走进诗人唯美单纯的世界,贴近海子孩子般的心。(诗歌,

3、本来就是诗人意象和情绪的表达,最重要的就是感知,形成自己的欣赏方法。自由的诗歌不需要套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的课文,高一的学生刚从初中升上来,尚有单纯的情怀,让他们用他们自己的想法来读诗是最好的,可以毫无功利性地去读诗。)3、 教学要点: 这首诗的特点是语言清新明朗,意象单纯明净,诗情温暖美好,是诗人真诚单纯的体现,诗的背后却藏着一颗高贵痛苦的心。因此不必要事先介绍作者,只需引导学生细细体味诗人的情感便可感受作者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4、 教学过程(一课时)1、 导入新课 让学生在轻音乐中闭上眼睛,听教师朗诵一段由诗歌的意境改编的文字。 想象,你在海边,有一所木头小房子,

4、很简单的圆润的木头,是你自己亲手搭建。早晨起来,你可以听到耳边浪涛的声音,唰唰地拍打岸边的岩石。早晨明亮的阳光,和海水辉映,好像星星落在海面闪耀。眼之所及,有花开放,空气里暖暖的温度,花香在静静弥漫。你走近你的马,陪伴你生活的朋友,温柔地用刷子顺它的鬃毛,看着它乌黑的大眼睛和它对话。用力地劈材,汗水顺着发丝留下。然后,闲着坐下。在屋子里,对着窗户,看着外面的精致,铺开信纸,给自己爱的人,亲人,朋友,用文字抒情。或者在下午的时候,漫步在山间,趟过小小的溪流,冰凉的溪水漫过脚踝。这些河流山脉和你如此亲近,你看见它们,和它们低语,呼唤它们的名字。风穿过叶子与叶子的间隙,拂过你脸庞。看见每一个陌生人经

5、过,你都忍不住微笑地问候。因为幸福满足在你的心里要洋溢出来。师:如果没有其他物质或地域的限制,现在你就是最本真的自己,你想要做什么?(学生分享)设计原因:贴近海子写这首诗的初衷,没有任何限制束缚,最希望要的状态。师:不得不说,我们的国家是重理轻文的。理科,看起来更有作用,物理化学生物,更能针对现实中的问题给出答案。但是,还好,我们还有诗歌,还可以让我们的灵魂跳舞。“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学会自己思考,学会欣赏文学和

6、语言。不管别人怎么说,文学和语言的确能改变世界。”死亡诗社 学生自由发言。 有一个诗人,他叫海子(板书),但有很多人觉得他像孩子(板书)。他用单纯的眼观看这个世界,写他单纯诗篇。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世界。(基本上这首诗都是围绕着幸福的主题,只是每个人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同。诗人在里面表达出来的矛盾也是该诗的难点。)2、 朗诵(朗诵能让学生更靠近诗歌,也能让学生在自我解读时,根据自己的感受摸出诗的基调) 全班自由读。(给学生一段时间,根据自己的体验来靠近诗人的心。因为诗歌并没有固定的解读答案,高一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也正是从幼稚的思维向成熟思维发展的时期。高中的

7、课程和初中的课程有一定的跨度,高中学生的思想也是处在一个跨度期。他们的心里也有对幸福的自我解读。在浪漫与现实中挣扎的他们,用他们的经验建构起他们的解读时最好的。)听MP3示范读,然后让学生比对,朗诵的基调和你所品读的基调有没有差异?有差异的话,差异在哪里?没有差异的话,符合的基调是什么?(学生已经在自由读的时候,形成了自己对这首诗的独特的感受。用示范读作为引子,来引出他们对这首诗整体基调的理解)MP3示范读的基调是比较平淡黯淡的。所以可能引起的差异就是有的人理解这首诗是比较明快清朗的。这就引出了解读的差异。3、 问题讨论(1) 诗人所描绘的“幸福图景”是怎么样的?透过哪些字句表现出来? 关于幸

8、福的小细节: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聆听幸福的闪电,分享幸福的信息,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祝福陌生人 幸福生活的起点是“喂马,劈柴”。海子是安徽乡间一对农民的儿子,他的童年是在纯朴贫寒的乡村度过的,乡村生活哺育了他,哺育了他的童年。他对乡村的生活是熟悉的。祥和纯朴的乡村生活留给他深刻的乡村生活的原型。乡村的牲口有马、驴、牛.乡民用柴火烧煮饭食。所以“喂马,劈柴”,说明了海子的理想生活、幸福生活是以乡村为参照系的,这种生活纯朴、祥和、宁静。然而他并不以这种生活为满足,紧接着,诗人理想中的生活还包括“周游世界”。“周游世界”与“喂

9、马,劈柴”不同。“喂马,劈柴”是为了牲畜和人的生存,但“周游世界”则是诗人的理想,那便是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享受世界。“周游世界”是为了让心灵走出故乡的局限,走出自己心灵的局限,让自己的心灵充分向世界开放,充分享有这个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粮食和蔬菜”是生存的最基本的资料。“关心粮食和蔬菜”牵涉到生活态度。“关心粮食和蔬菜”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热爱生活的表现。一个不关心“粮食和蔬菜”的人也是一个苟活的人,是一个生趣索然的人,是一个不关心自己也不关心别人的人。幸福的生活是“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以及以“关心粮食和蔬菜”的积极态度面对生活。幸福的生活还需要有一所房子。这不

10、是普通地点的房子,它是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在那里,诗人可以面朝大海,获得无限的精神空间。这房子不是牢房,它是温暖的巢,是遮风避雨的栖息地。“春暖花开”则表明诗人所向往的生活是生命旺盛、生机勃勃的那种生活,不仅自己的生命力得到张扬,而且整个世界也都花团锦簇,充满生气。 当诗人拥有了如此浩荡的幸福感受时,他要将幸福送给亲人分享,他甚至要将幸福送给所有的人。在如此幸福的畅游中,山虽然还是山,水虽然还是水,但都与过去不同,诗人面前的山和水也都获得了新生,获得了幸福。整个世界为之一新,这是一个幸福的现实的地上的天国。因而,诗人高歌“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诗人觉得过去的那个暗

11、淡的世界现在已经“春暖花开”,春光明媚了,因而它们应当有新的名字,应当用“温暖的名字”命名。并且,诗人认为哪怕是陌生人也应当得到祝福、也可以获得这种幸福,所以诗人写道: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诗人用真情的祝愿、世俗而实实在在的祝愿为陌生人祈福,(2) 你们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生活? 寻常的,平淡的,有点琐碎的,分享的,温暖的,满溢的(3) 如果我们集中只看作者描绘的幸福图景,只看那些幸福的小细节,你觉得诗歌整体是一种怎样的基调呢?比如,把诗歌改变成: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

12、告诉我的 我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愿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样看来整首诗都很温暖,幸福。每一个小小的细节都是平淡的幸福。可能没有甜蜜,却可以感受到是在每一天生活的每一个小片段里享受着幸福的感觉。(4)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段被改编了的诗,被改动了哪些地方呢? 去掉了“从明天起”; 把“我只愿”改成了“我愿意”。(5) 如果,回到原诗,恢复到诗人本来写作的样式,又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从明天起”有一种淡淡的忧愁。好像,明天是一个不会到来的时间点,并不是一个确实的事情。从明天起,

13、好像只是一个憧憬,一个向往。让后面本来平淡踏实的生活小片段都变成了海市蜃楼。诗人似乎向往着“做一个幸福的人”,可是对自己能够在这样的幸福里生活却不抱希望。无限渴望,却触碰不到。并且在大段的对幸福生活的描述和向往后,诗人却说“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些柔情构成的美好画面,好像瞬间变成泡沫。只因为一句“我只愿”诗人,似乎早就看透,幸福是你们的,冷清是我的。(6) 短短的十四行诗,也有很多重复提到的词语,都有哪些?(句法上的有意重复往往能带来特殊的文体效果或艺术美感。重复, 一般说来, 是指“文本中某些东西不止一次地反复呈现, 这每一次呈现之间约略相似但又有变化。重复的类型很多,有语词重复、事

14、件重复、结构重复等。无论基本类型如何但重复某种东西, 都会造成一种特殊的感染力, 使被重复的东西显得格外突出或具有特别意义”) 短短14 行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出现了3 次“从明天起”、4 次“幸福”以及2 次“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本身就带有一种否定, 寄寓了诗人的某种希望。同时, “明天”还暗含一“从明天起”本身就带有一种否定, 寄寓了诗人的某种希望。同时, “明天”还暗含一种时间蹉跎的沧桑感, 第一次提到“从明天起”, 诗人寄寓的希望是“做一个幸福的人”, 其潜在的语境是过去和现在都是不幸的。于是, 诗人下定决心, 要告别过去和现在, 走向“幸福”的明天。我们知道, “

15、明天”一词本身就带有一种虚幻感, 它只是一种假设, 而明天要做的事“做一个幸福的人”, 也不是实实在在要做的一件事, 仍然带有一种不真实感。所以, 诗人下的这种决心, 无形中便含有了某种伤感的情绪。第二次提到“从明天起”, 所要渴望做的事情已由虚转为实“关心粮食和蔬菜”。于是, 诗人所渴望的尘世生活便被幻化成一种模糊的美、一种理想化的美。虚幻的“明天”与理想化的“粮食和蔬菜”的逢合写出了人生中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幻灭感, 诗人因其个人孤独感的体悟敏锐地察觉出人生的虚幻, 与读者的心灵产生了对话。这是孤独者与孤独者的对话。第三次提及“从明天起”, 诗人仍然渴望能把幸福化虚为实“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但又一次失败了。两次“每一个”的使用显示了诗人对幸福追求的执着, 其一次次执着的追求, 将文字背后灵魂的孤独感推向了高潮。“从明天起”的一咏三叹, 使得读者的情感完全沉浸于诗人营造的伤感氛围。诗中四次提到“幸福”, 其含义也是不尽相同的。开篇“幸福”就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