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曼考察库鲁克山岩画的时间及相关问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08356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贝克曼考察库鲁克山岩画的时间及相关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贝克曼考察库鲁克山岩画的时间及相关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贝克曼考察库鲁克山岩画的时间及相关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贝克曼考察库鲁克山岩画的时间及相关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贝克曼考察库鲁克山岩画的时间及相关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贝克曼考察库鲁克山岩画的时间及相关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贝克曼考察库鲁克山岩画的时间及相关问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贝克曼考察库鲁克山岩画的时间及相关问题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瑞典贝克曼新疆考古记第三部第一章为库鲁克塔格岩画。此章论及贝克曼考察该岩画的时间,同我见到的其它版本是不一致的。这些版本是陈兆复译库鲁克塔格岩刻(油印本,以下简称陈本),鲍舒译罗布泊北部边区库鲁克塔格石刻(以下简称鲍本),贝克曼著考古探险手记(以下简称手记)。以下是上述版本同考古记相关语句的比对。1、考古记:“9月初,再访兴地,这一次我在岩下度过了几天,用白粉涂满了那些刻痕,并拍下了许多照片。”(1)陈本:“在我下一次去兴地的时候,那是11月的上旬,我在这里花了几天时间,把岩刻填上白颜色,拍了许多照片。”鲍本:“那是11月初旬

2、,我为了照相,在石刻缝里,涂上白粉。于是我照了许多相片。”(2)2、考古记:“因为对于绝大部分不确定的图案我都没有涂白粉,另外我工作在9月,此时的阳光不总是最好的。”(3)陈本:“我自己就没有去填那些含义不清的刻痕,同时,我是在11月分光线并不很好的条件下工作的.”鲍本:“我没有涂那些不清楚的形体,而且我是在11月天气里工作的,光线往往不好。”(4)3、考古记:“在光线良好时,这些图案可能会分辨得更清楚些。而9月的阳光是绝对不会照到这里的。”(5)陈本:“在良好的光线条件下,这些形象可能看起来更为清楚,但11月分的阳光则是达不到这地段的。”鲍本:“在光线好的时候,这些刻相可以清楚地显现出来。1

3、1月间太阳照不到这里。”(6)手记:“我用白颜色把它们拓下来。我手头惟一的东西是石膏,它不很理想,因为它硬的速度相当快,我不得不反复调制。在11月初的早晨干这种工作真是寒冷无比。”(7)从上述各版本的比对可以看出考古记将贝克曼考察兴地岩画的时间11月改为9月。而且在文字上也作了相应地改动。如,“用白粉涂满了那些刻痕”。又如,“阳光不总是最好的”此句可以理解为阳光一般还是好的。这同鲍本“光线往往不好”意思就相反了。这些改动不是翻译家的意思,而是该书主编所为。因为他要“演义”在代序中关于该岩画的有针对性的论述。根据该书主编在代序中关于兴地岩画的论述,概括起来要讨论以下四个问题。1、关于贝克曼收集的

4、兴地岩画资料的评价问题这些资料就是贝克曼用白粉涂在岩画后所拍的照片资料。该主编在代序中指出,贝克曼这些照片是“极为清晰的图版”,是关于兴地岩画的“细致完整的记录”。这种评价是不可信的,连贝克曼自己也不相信。在考古记中,贝克曼说:第二组中层“与上一层相比它们的刻痕较浅,且不大清晰,可能用石块凿刻。岩面只在靠上层边缘的地方有地衣,其他表面都是清晰的,我没有将那些不清晰的图案涂以白粉。”贝克曼认为“第二组是最具启发性的一组”,“它也是画面最丰富的一组”,“这组岩刻明显地代表了库鲁克塔格岩刻发展中最古老与最现代的阶段”。(8)也就是说贝克曼有可能忽略了最重要的图案,因而影响了他对兴地岩画的评价。第三组

5、在第二组右侧,贝克曼说“这一组中所有不清晰的刻痕和大部分现代岩刻都没有涂白粉。”(9)贝克曼说:“如果另外一些来到此地的旅行者会极仔细地涂摸白粉,那么无疑他们得到的岩刻数目将不同,因为对绝大部分不确定的图案我都没有涂白粉。”“不管怎么说,这样做的后果除了减少岩刻的数量之外,不会产生任何其他方面的影响。”(10)关于用白石膏粉涂摸岩画的效果,贝克曼说:“用白颜色填满刻痕,并不总是会使人足够满意地判断这些岩刻,因为所有的图案都变得一样地白,而事实上它们在雕刻质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11)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岩画产生于不同时期,使用了不同的工具,有的用金属工具,有的用石器,有的是凿刻,有的是磨

6、刻,岩画的线条即刻痕,其形式风格是不同的。而用石膏填满刻痕后就看不出不同的风格来了。总之,贝克曼所拍的岩画照片资料由于忽略了许多看不清的图像,其资料不能说是完整的,更说不上“细致完整”。其照片虽可以说是清晰的,但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2、贝克曼后50余年来兴地岩画是否增添新的岩画图像问题 考古记代序指出:“如果我们拿80年代以来拍摄的库鲁克塔格岩画,与新疆考古记中极为清晰的图版略作比较,就不难发现,从30年代到80年代,这里的岩画还在陆续增添着新的内容。”这种说法在其他地方也看到过:“七十年代末,我们在罗布淖尔地区调查时,又拍摄过这一岩刻。将前后五十年的照片进行对照后发现,岩壁上新增加了一些内容

7、,显然是在这五十年中后人的摹仿、游戏之作。”(12)此话说于20年前,但至今未见到这种对照,不知道岩壁上新增加了哪些内容。当然,更不能具体的知道这些新增加的内容是否包括贝克曼忽略的不清晰的原始图像和大部分现代岩刻。我也认为这种对照是必要的,现在只好滥竽充数拿我在1982年3月调查时拍摄的照片来进行对照。在进行这种对照之前,除了已经了解的贝克曼拍摄的具体情况外,还要了解库鲁克山的社会人文环境。库鲁克山在巴州境内部分从清乾隆时代以来北麓为和硕特蒙古封地,南麓属罗布淖尔。兴地岩画在南麓。先说当地蒙古人对该岩画的态度。图二左下角3行蒙古文,其含义是“佛祖时代的图画”。贝克曼指出:“野生动物中还出现驯养

8、动物,表明岩画的制作者不光以狩猎为生,而且还饲养家畜。在这个例子中作者存有欲增加其畜群数量的目的(此句应理解为萨满在实施丰产巫术)。岩画最下层马和骆驼的作者近代蒙古人是受同样愿望的驱使,还是仅仅希望表达他们在绘画方面具有更高的能力则不得而知。然而可以肯定,这个古老地方的原始崇拜物对后来者构成了一种吸引力,他们认为这些画面具有力量,并且是神圣的,因此才为其添加进动物及喇嘛教符号。斯坦因也曾提及当地的某种崇拜物以另一种方式被附加到这一地点:他看到在这些岩画附近插着一面蒙古来访者带来的旗帜。”(13)蒙古民族有崇拜原始岩画的传统。根据前苏联考古学家M.H.杭加洛夫日记中,关于布里亚特蒙古对贝加尔湖畔

9、查干扎巴主宰神灵及其岩画崇拜问题,有如下记载:在特拉奴加地方和查干扎巴山上,人们用两只牲畜作贡品,做宗教祭祀,一只大羊和一只一岁小羊羔。祭祀主持人知道布日勒佛爷由天上降临到胡拉奴加地方和查干扎巴山上,并在石岩上刻下自己的朱拉格,以及在这里定居下来的情形。敬佛三次后,然后唱赞歌.从地上端碗时,就从地上揪一些草。主祭人走上杜勒格(疑为祭坛),揪出草来,边说杜里贺阿巴(词义待查),边献给主宰者,第4次把酒斟满。做完仪式后,然后敬奶茶,敬佛者喝奶茶,然后处理供品。(14)此外,在乌兰巴托附近赫腾格里阿姆地方发现岩画和铭文。岩画上用墨线画有一个戴姑姑帽的妇女,一头小鹿和一个翁贡等图形。铭文的大意是“托着

10、永存苍天气力,托洪福,让我们面对这石岩为福气施礼吧”!(15)再说罗布淖尔人对该岩画的态度。罗布淖尔人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布哈里圣训指出:“阿部杜拉本买斯伍德传,他说,我曾听圣人这样讲:复生日在真主面前,遭受烈刑者当为画有生命之物的像的画家。”坎斯坦勒拉尼对这句话的注释为:“他们明明知道为崇拜而绘制和雕塑有生命之物的像是教义所禁止的,却蓄意绘制,他们背离了真主。所以当进法老所进的火狱。但不以崇拜为目的而绘制者,不算异教徒,只算背离了真主。乃外威说:学者们绘制有生命之物的像为严重的非义行为,它确属大罪。但画无生物之像不算非义之举”(16)根据圣训,信仰伊斯兰教的罗布淖尔人是不会绘制或雕塑有生

11、命之物的。在兴地岩画上有一把清真壶,这是无生命之物。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生活在库鲁克山的蒙古人和罗布淖尔人是不会在兴地岩画上随意绘制图像的。加之上世纪50年代末此地又是禁区,有近20年的时间一般人是进不去的。总之,由于上述人文社会环境,兴地岩画得到较好的保护。以下是50余年前后岩画图像的对照问题。以贝克曼划分的第二组为例,这一组是兴地岩画的主体。贝克曼将这一组分为上中下三层,据他统计:上层约85个图像,中层约90个图像,下层11个图像,合计约186个图像。而据我的统计约为220个图像。二者相差约34个图像。从图一和图二的对照可以看出,贝克曼所拍摄的图版第二组上层中间部分三只手图像 左右两边的一

12、些图像没有了。还有中层右边部分是一幅围猎野牛图,但在贝氏的图版中,此图右下的猎人手中的弓箭没有了,野牛也没有了,变成了4根平行的竖线,即牛的四条腿,左边三个骑马手执标枪的猎人,只剩下一骑士。此图的上方即上层为山坡台地,其上有两棵树,坡下为放牧的马群,左边骑士为牧马人,骑士左上方为一持弓射箭的猎人。马群下方还有太阳和牲畜。上述骑士及马群下方的图像在贝氏的图版中是看不见的。树的右边是太阳,其远处还有一个太阳神。上述在50余年后的图版中出现的新的图像,是游戏之作吗?是赝品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如果出现新的图像,不可能出现在上层,因为上曾太高。也不可能出现在中层,因为贝克曼说:“事实上整个中间这一层都

13、挤满了画。”(17)新的图像是插不进去的。但从下层看,也未出现什么新的图像。其中右下角有一匹披鬃毛的马,线条极为鲜明,我以为刚画上去不久,就未填色,现在从图三中还可以看出该马的图像,但没想到在50余年前贝克曼的图版中已经记录这一图像。新增加的图像的线条在现场是一看就知道的。3、关于贝克曼对兴地岩画的评价问题贝克曼指出:“那些混乱的,没有任何明显联系的画面可能有几个表述了真实的场景:两名骑手后面跟着狗(或小马?),追赶马的骑手(在树下方)和那两个抓着有些像羊的动物尾巴的人。”(18)贝克曼的意思是说兴地岩画没有大的场面,形象与形象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但从1982年拍摄图版看该岩画是不缺少大的场面

14、的。其一、围猎野牛图。(图五)一群猎人将一头壮实的野牛团团围住,野牛的右下方一位高大健壮的猎人正满拉巨弓将箭射向野牛;画的上方中部一张巨大的弓箭正向野牛的脊背射去;画的右方迎着野牛,一个骑马的猎人手持长矛向野牛的头部刺了过来;野牛尾部还有三个骑马的猎人也都用长矛刺向野牛;在中间那匹马的后面扔着一根套绳,其圈套早被野牛扯断了。构图拙朴,气势雄浑。此图因上述原因,被贝克曼忽略了。其二、牧马图。在野牛图上方为牧马图,背景是山坡台地,台地上有两棵大树,枝叶繁茂,天边太阳放射光芒。在台地下,一个牧人骑在马上赶着一群马在放牧,他的前面有三匹马,右边有一匹马在上山坡,台地上还有一匹马在向树走去,好像在夕阳西

15、下时,马群要回到台地后边的牧场去。画面结构匀称,层次分明,风景美丽,像一首悠扬的牧歌。1990年在宁夏召开的国际岩画研讨会的小组会上,在讨论这幅牧马图时,国际岩画委员会主席E阿纳蒂先生说:“岩画中没有风景画。”他的意见是正确的。但是,现代人从审美的角度来欣赏这幅画面时,也是可以有上述看法的。所谓“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作者未必有这个意思,但欣赏者在审美的再创造中却可以产生这个意思。这样大的场面,贝克曼是看见了的。但是由于他的怪诞的解释,从而使画面支离破碎。贝克曼说:“树的下方是成对排列的竖线,竖线的下端有钩,竖线的上端用几根单水平线将其连接成三组,每组分别有一对、三对和五对竖线 。因每对

16、竖线的钩分别转向左和右,故已在相当程度上暗示出是人腿。”(19)难道人腿的上面,可以跑马,可以栽树吗? 其三、征战图。(图四)该图在第二组上层中部,图的上部有三个手印,图的下部左右两端各有一个手印。世界许多地区岩画中手印是“远古民族表示占有、胜利或其它宗教活动的一种表示方法。”(20)而此画显示的正是这种占有和胜利。画的右部是武装行进的马队,虽然因年代久远,凿刻的线条朽蚀得模糊不清,但最前边的骑士手执的武器还是能够看得出来的。画的左边是由几根弯曲的线条围成的一个场面,图中稍上为一人头,头上有“V”形饰物,其斜下方有一“八”字形,似为被杀者的下肢。人头左边,紧挨曲线,有一梳状物,似为一倒毙的牲畜。人头右下方,似为一容器,或为一面鼓。这一切表明胜利者占领了这一地区。这个大的场面在贝克曼的图版中是看不见的,如前面分析的那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