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圆-针-疗-法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04186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15.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磁-圆-针-疗-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磁-圆-针-疗-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磁-圆-针-疗-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磁-圆-针-疗-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磁-圆-针-疗-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磁-圆-针-疗-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磁-圆-针-疗-法(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磁 圆 针 疗 法,山西省针灸研究所 牛庆强,磁圆梅针疗法,第1节 磁圆梅针初探 一、磁疗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一)我国磁疗的发展史,1、从东汉至1935年的中国药学大辞典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闻名于中外,这是人所皆知的。古人用磁铁做的指南针,最先用于航海事业,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国是磁利用的发源地。根据史书的记载,东汉以前都把“磁石”写成“慈石”(“慈”字表示慈母抱子,象征磁能吸铁)。有关“磁石”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著作中。,早在公元前180年,西汉淳于意(仓公)记述“自炼五石(磁石为五石之一),服之治病”,这可能是我国有关最早记载。 东汉时期(公元2世纪),神农本草经记述“

2、磁石味辛、酸,寒、无毒。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洒洒酸痟。消除大热烦满及耳聋”。,南北朝时代,科学家陶弘景(公元 452536年)叙述:“磁石养肾脏,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鼠瘘,颈核喉痛,小儿惊痫,炼水饮之。亦令人有子。”这与现代磁化水治病最早的记载一样。,北宋时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公元10311095年)在忘怀录中记载药井时说:“在院中择好地, 凿一井,令人采掇磁石,捣如豆粒大小。投井中,炼水引之,治疗疾病。“南宋严用和(公元1267年)在济生方中记载:真磁石,如豆大,新棉包好塞耳中,口含生铁一块,觉耳如风雨声即通。,随后名医吴师机(18061886年)作了改进,使患者含磁

3、石,另于耳塞铁屑,借以增强通往听宫的磁量。此后,名医张锡纯(18641933年)再次肯定了这个验方,并又作了改进。将口含磁石改为人造磁铁,棉包铁屑改为细棒塞耳内,疗效更好些。这与现代磁疗机治耳聋的方法相同。,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在本草纲目(公元1596年)中详细记载了磁石的多种医药应用:如治诸般肿痛:吸磁三钱、金银藤四两、黄丹八两、香油一斤,常熬膏贴之。治大肠脱肛:用磁石末面涂百会穴上。又如治小儿惊风:磁石炼水饮之。本草纲要八卷指出磁石辛咸、色黑、属水,能引肺经之气入肾,补肾益精。,从磁疗发展史来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磁来治疗疾病的国家。磁疗是在磁石治病和针灸经络理论

4、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祖国医学宝库中的这一遗产。,2、建国后的磁疗简况 建国以后,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草药学,将磁石的药性和作用继承下来。1962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了以磁石为重要成分的几种成药。,磁石,性味:性寒。味辛 主要成分:四氧化三铁 药理作用:安神,镇静,止血 临床应用:1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而致的眩晕、头重、面赤、心悸;2治疗肾虚所致的听力减退、视力减退、喘息; 处方举例:磁石六味丸,(二) 磁疗在国外 古希腊(公元129200年)曾用磁石作泻药,这是国外有关磁疗的最早记载。主治痛风、痉挛、惊厥,手握磁石即可解除。还有美国、英国、瑞典、意大利、以色列、

5、瑞士、加拿大、日本等都在磁疗医病中不断发展了这门科学。 有许多国家利用磁性器件,以测定癌症及超导磁体治疗癌症。,二、磁场抑菌试验,(一) 磁场对细菌的影响,在国外早就有过报道。近年来,北京、江苏、湖南等地磁疗科研人员也开始了这项工作。他们采用圆形、长方形磁片,表面场强分别为500、1500、3000高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等细菌进行试验。为了说明问题,他们还用了不具有磁性的普通铁片,同时放入有细菌的平皿中,作为对照。,试验结果:场强500高斯的圆形磁片,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出现抑菌环。场强3000高斯磁场出现的抑菌环,就比

6、1500高斯略为增大,但3种磁场对绿脓杆菌均未出现抑菌环。为了考察是抑菌还是杀菌,他们对试验中出现抑菌环的5种细菌,分别去掉磁片1056天。观察结果:平皿中原来抑菌环处未有细胞繁殖。因此他们认为已将细菌杀死,并非暂时抑制。,(二) 场型效应 磁场的分布(恒定或交变、均匀或非均匀)对生物的磁效应有明显的影响。例如磁场对某些昆虫和肿瘤的作用,在均匀磁场和非均匀磁场中,不但作用不同,有时产生相反的作用。如恒定磁场有抑菌作用。若用交变磁场,不但无抑菌作用,反而使细菌繁殖加速。,(三)从经络学探讨磁的机理 经络相当于人体的控制系统。测定经络的电阻平衡的状态,可以诊断疾病。调节经络的电阻平衡,可以治疗疾病

7、。实验证明:正常人十二条经络的电阻基本处于平衡状态。,经络的客观存在,已被电子仪器所证实。而人体有700多个穴位,则为生物电活动点,穴位产生较周围皮肤更强的电晕、更低的电阻。穴位给以某种理化刺激,则产生特定诱发电反应。其周围皮肤则无此反应。有人用超声波刺激穴位时,则产生相应改变。不在穴位处刺激,则无此种改变,而穴位之间有能量流产生。采用高频摄影技术,人体在高频电场的作用下,于暗室内,可见穴位沿经络线闪闪发光。,(四) 磁场对血液的影响,磁场对红细胞的作用,国内外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含有大量的游离状态的钾、钠、铁、镁等磁矿物质。这些物质在磁场的作用下,即发生物理

8、特性的变化。血液本身是一种带有正负电荷的导电液体,经磁场作用后,电荷排列方向有所改变,从而使流动中的红细胞发生旋转现象。同时磁场又能使红细胞中的顺磁矿物质如钾、钠、铁、镁流动速度减慢。,磁疗的适应证:磁疗经全国各地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对以下疾患有较好的疗效:,高血压、高血脂、神经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妇科病、外伤镇痛、喘息性支气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肩关节周围炎、腱鞘炎、肥大性脊柱炎、脾胃病、肛门直肠疾病、急性软组织扭伤,对儿科疾病疗效明显。,三、磁疗的革新,(一) 古人对圆针的论述 灵枢九针论:黄帝日:九针焉生?歧伯日:九针者,天地之大数

9、也。始于一而终于九。故日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时,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风,九以法野。,二者地也。人之所以应土者,肉也。故为之治针。必筒其身而员其末,令无得伤肉分,伤则气得竭。 二日员针,取法于絮针,筒其身而卵其锋,长一寸六分,主治分间气。,(二) 磁圆针的产生 师老设想:如何能将磁装在针上,由静磁变为动磁来提高疗效呢?经无数次的临床摸索改革,终于在1978年冬将静磁改为动磁,从而大大提高临床疗效。,师怀堂老先生大胆 革新创制出新九针,(三) 磁圆针的传播 现在磁圆针已推广至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医疗单位应用,并不断实践认识,扩大其病种,提高其疗效。,(四) 革

10、新后的磁圆梅针的功用 目前所使用的古为今用的“磁圆针”,它疗效既高,又美观大方,适应范围广,便于携带。既能保健诊断,又可防身自卫。是经7次革新而定形的多功能针具。,第 2 节 磁圆梅针概述,一、磁圆针的治疗原理和作用 磁圆针是由稀土钴为磁材料做成的,稀土钴是六角晶体结构,有较高的各向异性,所以可有良好的永磁特性,并可在小的磁体上获得很高的磁性,使磁圆针的磁力达5000高斯以上,并由静磁变为动磁,叩击经络穴位,发挥双向调节作用,从而达到平衡阴阳,祛邪扶正。,“九针”治病方法实属外治大法,其中圆针更是取气于皮肤之表,所以必须遵循古人制定的:“以经络为主,穴位次之”的治则。古人云:“宁失五穴,勿失一

11、经。”这是前人在实践中得出的认识,绝非凭空臆造。由于人体体表与内脏相关,五脏六腑有疾,就必然通过经络传导至体表穴位,这正是磁圆针的循经找穴叩刺,达到扶正祛邪治病的理论根据。,磁圆针叩击穴位多,作用广泛,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使神经、血液、淋巴等各组织发生良性的变化,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二、磁圆针的治疗原则,凡持针治病,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这是针灸治病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凡用“九针”治病,必先运用四诊、八纲辨证,看是否内外形气和脉证相符合,不能单以外形为依据。还要熟悉气血往来和病邪深浅并与现病合参认定病证,方可为人施以针治。,如施针时机己到,刻不容缓,要思想集中,专心致志,动作要从容,

12、平心静息,精诚领会,体察气到的反应。刺治虚证时,要使正气实,刺治实证时要使邪气虚。当经气至时,慎重掌握细心体会,勿失良机地施用补泻。里病宜重叩,表病宜轻叩。无论久病、新病,叩击时都应该以得气为主。施术时要郑重其事,如临深渊一样地小心谨慎。手持针具,如手握虎钳一样的稳重壮实,全身贯注,不为它事物所干扰。,三、补泻手法,师老所研制的磁圆针补泻手法有三: 一是迎随补泻法, 二是轻重补泻法, 三是取穴补泻法。,用磁圆针治病,对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须知它的走向。 只有将经络起止循行及走向记熟,才能正确运用各种补泻手法。,迎随补泻法: “迎而夺之”为泻,“随而济之”为补。,轻重补泻法(徐急补泻): 虚证轻

13、叩之,实证重叩之。,取穴补泻法: 比如头晕面赤,血压高属实证。当取肾经涌泉穴重叩。脾虚泄泻,当取天枢穴(双)、水分穴、足三里(双),气海(双)、梁丘(双),轻叩。,四、磁圆梅针的适应证,磁圆针循经叩击可通经活络、活血化瘀,具有磁疗、圆针、梅花针的三种治疗作用。对下列疾病有效:急性软组织扭伤,肩周炎,胃下垂,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肠炎、泄泻、静、动脉炎,小儿夜尿症,脑动脉硬化,静脉曲张,蚊虫叮伤,跌打损伤性血肿痛,鹅掌风、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主用磁梅花针)。此外,风寒湿痹,各种关节炎,虚劳疾患,神经衰弱,颈椎综合征,妇科疾患等均为磁圆针的适应证。,五、 磁圆针针具特点,磁圆梅针由金属制作,外形似斧锤

14、,呈T形,由针体与针柄两部分成(如图)。,(一)针体 分为针身与针头两部分。 针身中部为圆柱形,两端形成一定锥度;针头连接于针身两端,其中一端为绿豆大的球形,名日“磁圆针“,另一端形似梅花针针头,名日“磁梅花针”。,(二)针柄 针柄分两节,两节间由螺旋丝口衔接,前节较细,长12厘米;后节较粗,长10厘米。针体与针柄由螺旋丝口联接成T形。,(三)针具保养 1、严防摔、碰、撞,勿受高温、高压,以保护磁块。 2、针头部分勿着水生锈,要保持干燥。,六、磁圆针针法,(一)持针法 以右手拇、食指握持针柄中部,中指、无名指轻握针柄后部,小指轻托针柄末端,使虎口向内,针头垂直。,(二)基本手法 手臂悬空,右肘

15、屈曲为90度,以腕部运动形成主要的叩击力量,同时运用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撬力。腕力与指力两者巧妙配合,灵活“弹刺”。,(三)刺激强度 一般可分为轻、中、重三种刺激强度。 1、轻度手法标准:局部皮肤无明显改变,叩刺时仅有振动感。 2、中度手法标准:叩击至皮肤潮红,第2天皮下有黄青色斑点。 3、重度手法:叩时皮下痛感明显,叩后皮下出现黄青色斑点,随即转为青紫色斑点。,(四)临床常用叩刺方法,1、循经取穴叩刺法: 即沿经脉走行线找穴叩刺,并重点叩刺有关的重要穴位(主穴)。一般规定:顺经脉走行方向轻度叩刺为补法;逆经脉走行方向重度叩刺为泻法;沿经脉中度手法来回叩刺,为平补平泻。这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叩刺

16、方法。,2、经脉叩刺法: 即单纯叩刺经脉。可视病情叩刺一条或数条经脉,也可叩刺一条或数条经脉中之一段或几段。,3、穴位叩刺法: 即单纯叩刺腧穴。 一般来说主穴可重叩或多叩,配穴则轻叩或少叩。,4、局部叩刺法: 即是叩刺患部或患部周围(如皮肤病等)。,5、注意事项: 每个穴位一般以叩击520下为准,频率的快慢、手法的轻重,要看穴位处肌肉肥厚和肌肉薄瘦来定。同时还应结合病人的体质情况来辨证施治,决不能生搬硬套。要视不同病证,所属经脉辨经取穴,在其主穴采取重叩,配穴用轻叩手法。,七、治疗范围,(一)内科病证 胃下垂,急、慢性胃肠炎,慢性肠炎,泄泻,神经衰弱,动脉硬化等。,(二)外科病证 软组织损伤,肩周炎,颈椎病,蚊虫叮伤,跌打损伤所致血瘀肿痛,静脉曲张,鹅掌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肱骨内、外上髁炎,脱肛,神经性皮炎等。,(三)妇科病证 如子宫脱垂、不孕症等。 (四)儿科病证 如小儿腹泄、小儿遗尿等。 (五)耳鼻喉科病证 耳鸣耳聋。 (六)保健 乌发美容。,第3节 临床应用,一、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