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的认识说课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03594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厘米的认识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厘米的认识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厘米的认识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厘米的认识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厘米的认识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部参赛 一年级数学厘米的认识说课稿山东省诸城市科信小学 张宗美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第一课时厘米的认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本节课的设计。一、教材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1、课标要求,厘米的认识位于小学数学第一学段中,它在四大领域中属于图形与几何部分的测量这方面的内容,新课标对这部分内容有明确的要求(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2、教材内容,一年级下册共安排了十个单元

2、的内容,图形与几何领域共安排了两个单元,厘米、米的认识被安排在了认识图形之后,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单元在教材编写上的特点1、选取有趣的故事为素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2、设计大量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长度观念。3、设计了一些让学生选择测量工具和估计物体长度的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估计意识。4、运用图形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厘米和米是最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接触,对长度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自然界中物体之间存在着长度上的不同,能够直观地比较某些物体在长度上的差异。本单元的内容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

3、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建立1厘米和1米的表象,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建立长度表象。3、教学建议: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

4、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确定为:通过实际活动正确建立厘米的印象。掌握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测量方法。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在对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学习中认识比较了物体的长、短 ,会直观比较物体的长短,本节课上他们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厘米”2、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能力:厘米和米是最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接触。对长度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自然界中物体之间存在着长度上的不同,能够直观地比较某些物体在长度上的差异。3、学生的学习方式、习惯、能力。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进行小组合作,会跟同桌,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在动手操作方面能

5、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地进行三、教学模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本堂课我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新授课“诗意六步走”,设计理念是我们科信小学的诗意课堂理念,让孩子从小在充满诗意的情境中快乐、自主地学习,让他们从小就有一种诗文情怀,学会过充满诗意的生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诗意情景创设,搜集与数学有关的古诗,童谣,儿歌,童话故事等来营造诗意的氛围,让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2、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培养能力,强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3、质疑环节,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4、诗意总结,让学生学会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诗意回顾,把学到的知识试着编一首小诗。5、

6、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布置有诗意的作业。四、说教学设计1、诗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根据课本插图从网络上搜索动画故事,让学生在故事的意境中不自觉地进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样设计的意图:以故事引入,给学生留下悬念,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也为学生体会测量长度需要工具和统一单位的重要性创设了具体的情景。教学本环节大约需要2分钟2、合作探究,认识厘米学生在故事的意境中已经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在此基础上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感悟因为师傅跟徒弟的拃不一样长,所以衣服才做小了,然后设置下面这样一个活动组织学生用不同工具测量课桌短边的长度。如: 用手量,用文具盒,长短不同的铅笔来量。交流讨论:用这

7、些工具测量物体长度效果怎么样?用什么工具测量好呢?设计意图:思考质疑,引入新知,让学生亲身实践,深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时引出小博士的话;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接下来,让学生认识直尺 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记一记、举一举、想一想中很直观地感知厘米,认识尺子。 接着让学生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指一指尺子上的1厘米,可以多种形式,比如:从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你还能从直尺上找到哪些1厘米?让学生在多次指认的过程中对1厘米有较为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认识几厘米就比较容易了,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重点

8、讲不是从0开始的几厘米的认法。联系实际,找出生活中的1厘米,因为实际物体可能不会正好是1厘米,因此这一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让他们积累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将抽象的1厘米转化为实实在在物体,有利于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在此环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教学本环节大约需要12分钟)3、动手操作,培养能力本环节设计了两个活动:1、让学生测量自己一拃的长度,他们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学生测量出自己的一拃,记住了自己一拃的长度,有时也可以用自己一拃的长度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2)测量练习本的长度,测量绳子的长度。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9、的能力,在多次的测量中,总结出并能够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适时地总结。4、及时巩固,当堂掌握第一个练习,通过图读数,针对全体学生,是最基本的内容。第二个练习是对测量方法的练习,及时巩固学生学习的测量的基本方法,在充分练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检测,设计这几道检测题的目的从这三个方面考虑1、通过先估测再测量2、对于断尺的问题,就是训练学生的灵活性,看会不会数出是几厘米。3、前面学习的三角形,长方形的边,动手量量,既联系了旧知,又能巩固新知。(本环节大约需要12分钟)5、诗意总结,拓展延伸(1)学生谈收获 (2)用简短的话总结测量的方法,教师可以课前早准备好一些诗歌,适时出示给学生。可以引导

10、学生一起编一首 小朋友要牢记,用直尺量物体,物体放平要谨记,左端先和零对齐。右端指向刻度几,物体就是几厘米。 (本环节大约需要5分钟)6、诗意作业(1分钟)1、回家量一量自己喜欢的物体的长度2、为了能让阿福穿上合适的新衣,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内容,重新编一个阿福的故事。这样既能让学生又回到故事中去,又能让学生把新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五、板书设计 这样板书简单明了,本节的重点内容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梳理。六、课堂评价在本节课中,由于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所以对他们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首先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一直贯穿始终的,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你坐的真端正,听讲真认真,是个爱动脑筋的

11、孩子,回答问题声音真洪亮等,学生自己说本节课的表现,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时的表现可以小组长评,同桌互评,面对面地相互说鼓励的话等,最后老师还要对小组进行评价,对表现好的小组,同学进行星级奖励。七、课程资源开发1、在第一环节中,课本上给出的是四幅图,利用互联网资源找到一个动画故事,阿福的新衣,通过欣赏,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不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很自然地就引入了今天要学习的内容。2、青岛版教材中有个小博士,本节课对于小博士的话,在第二环节及时引出,顺理成章。小电脑的提示,也是在第二环节联系生活实际的时候及时地提出来。3、充分挖掘利用孩子身边的生活资源,如常用的尺子,手,文具盒,作业本等增加估测和实际测量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