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问题及有关知识-论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03239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减肥问题及有关知识-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减肥问题及有关知识-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减肥问题及有关知识-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减肥问题及有关知识-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减肥问题及有关知识-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减肥问题及有关知识-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减肥问题及有关知识-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减肥问题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饮食营养摄入量的不断改善和提高,“肥胖”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正确对待减肥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于是了解减肥的机理成为关键。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模型来分析减肥问题。层次分析法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适合于本问题的研究。针对问题一,根据收集的相关数据确定了减肥的成因及判断标准,查阅相关数据得出现在各种减肥产品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现状,分别从肥胖的判断标准、肥胖的危害、肥胖的病因及生化机制、植物及中药减肥机制及减肥药物临床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问题

2、二,从找到的几则减肥药和减肥方法广告中,以减肥效果为目标层,各种应用的减肥机理为准则层,各种减肥产品为方案层,建立层次分析法模型确定各减肥药的减肥机制,再通过模型一分析其对健康的影响。关键字: 肥胖,层次分析法,减肥效果,减肥机理一问题重述肥胖已成为公众日益关注的卫生健康问题。肥胖是与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胆囊病、痛风、骨关节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某些癌症等的发病有明显相关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也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反映着体内多方面的变化。很多人在心理上害怕自己变得肥胖,追求苗条,因而减肥不仅是人们经常听到的话题,更有人花很多的时间和金钱去付诸实践的活动

3、,从而也就造成了各种减肥药、器械和治疗方法的巨大的市场。各种假药或对身体有害的药品和治疗方法、夸大疗效的虚假广告等等就应运而生了,对老百姓造成了不应有的伤害。 情况的严重使得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不得不发出通知,命令所有电视台自2006年8月1日起停止播出丰胸、减肥等产品的电视购物节目。但是实际情况确是违禁广告屡禁不止。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是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学素质低,不知道应该从生理机理,特别是从数学模型的角度来考虑和认识问题。 一、收集相应数据对此减肥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二、任意找几则减肥药和减肥方法广告,用你建立的数学模型论述它们是如何达到减肥的,会不会产生对身体有害

4、的副作用? 二问题分析对于减肥问题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模型来分析,以减肥效果为目标层,各种应用的减肥机理为准则层,各种减肥产品为方案层进行求解。针对问题一,根据收集的相关数据确定了减肥的成因及判断标准,查阅相关数据得出现在各种减肥产品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现状,分别从肥胖的判断标准、肥胖的危害、肥胖的病因及生化机制、植物及中药减肥机制及减肥药物临床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问题二,从找到的几则减肥药和减肥方法广告中,以减肥效果为目标层,各种应用的减肥机理为准则层,各种减肥产品为方案层,建立层次分析法模型确定各减肥药的减肥机制,再通过模型一分析其对健康的影响。三模型假设(1)、单位时间内人体用于基

5、础代谢和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能量正比于人的体重。(2)、各种减肥药之间不相互影响。(3)、人体的体重仅仅看成是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关,这意味着在研究减肥的过程中,我们忽略了个体间的差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对减肥的影响。 四符号与意义符号说明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判断矩阵的阶数正互反矩阵,其中 正互反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5.1 问题一 根据收集的相关数据确定了减肥的成因及判断标准查阅相关数据得出现在各种减肥产品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现状。5.1.1 肥胖的判断标准肥胖(obesity)指人体脂肪的过量储存,表现为脂肪细胞增多或细胞体积增大,使全身脂肪组织块增大,与其他组织

6、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肥胖包括单纯性肥胖和病理性肥胖,其中绝大多数肥胖患者属于单性肥胖,即指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肥胖,极少数属于特殊病理性肥胖。肥胖的诊断标准:1. 体质指数(BMI):即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在成人30kgm2为肥胖。我国目前标准为24kgm2为超重,28kgm2为肥胖。BMI的切点是以BMI增加而各种危险因子也持续增加为依据的。BMI的局限性主要是不能反映局部体质的分布。此外,需排除由于水分潴留、肌肉发达、骨骼较大所致的体重增加。2. 体脂总量:可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男性大于25,女性大于30即为肥胖。3. 腰

7、围:在中国,肥胖相关疾病往往在BMI较低时即已发生,特别是在内脏型肥胖者。一般在3、4腰椎间的部位以CI或磁共振成像(BMI)测内脏脂肪面积,lOOemz可以判断为内脏型肥胖,此型与代谢综合症(MS)高度相关,而且国人内脏脂肪面积80cm2时,MS的患病率已达20,临床上可以腰围判断。国人男性85cm,女性80cm即为此型肥胖。测量方法;被测者直力,双脚分开z530cm,使体重平均分布在双腿上,测量位置在水平位髂前上嵴和第12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处。皮尺要紧贴皮肤,但不能压迫软组织。精确度要在01cm以下,目前已有人认为可用腰围来代替BMI4. 相对体重:(肥胖度):肥胖度=(实际体重一标准体重

8、)标准体重100。若计算值为,士10属正常范围。10为超重,20为肥胖,20299为轻度肥胖,30499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100为病态肥胖。5.1.2 肥胖的危害: 肥胖本身并非严重疾病,但长期肥胖会对人健康造成广泛危害,甚至带来严重后果。肥胖对人体的危害可分为2大类。1. 直接危害:肥胖患者因体重过大,常会因行动不便、避险不及而发生意外,因呼吸运动受限出现气喘气急,因皮下脂肪层过厚导致散热困难,因体内水含量相对减少而不能耐受失水等情况;还会因体态臃肿、体形难看而使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故而会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2. 潜在的危害:肥胖患者体重逐渐增加时,不仅

9、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负担加重,而且很多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都相应增高故长期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危害,易引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意外等疾患。还会因植物神经系统兴奋及内分泌系统功能改变导致糖尿病和高血压;因脂合成量增加导致高血脂;因体内脂肪过多导致肝胆疾病,引发脂肪肝;因血液循环不良引发骨关节炎、肾脏病、痛风、背部与腿部疾病等。5.1.3 肥胖的病因及生化机制:1. 能量代谢与肥胖:众所周知,人体所需能量来自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3者合称3大供能营养索(3大物质),其氧化产生的能量约60以热能的形式散发,用以维持体温;约40转变成化学能。用以维持基

10、础代谢、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体力活动及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等生理活动。一般情况下,人体所需总能量的6070来自碳水化合物,2025来自脂肪,1015来自蛋白质。3大物质在代谢中可以互相转变。若摄入能源物质过多、基础代谢减弱或体力活动降低时,体内能量的产生与消耗不平衡,多余的能量就可能转变成脂肪组织中贮存,一方面使原有的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另一方面诱使脂肪细胞增殖。2. 肥胖的生化机制:由于能量过剩可能导致肥胖,因而很多人都简单地认为肥胖就是摄食过多造成的。这种观念导致一些肥胖者盲目地节食减肥,结果严霞损害了自身健康。其实,脂肪组织不仅是多余能量的被动接受者,更是活跃的内分泌系统,具有多种内分泌、自

11、分泌和旁分泌功能。脂肪组织所分泌的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在调控脂肪细胞代谢、调控与能景平衡相关的全身性代谢中,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脂肪组织的研究,人们重新的认识了肥胖发生的部分生化机制,更加明确了肥胖的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实际观察中发现,有些人摄食虽大但并不产生肥胖,而有些人进食不多却依然肥胖,这种现象进一步证实了肥胖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多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3. 遗传因素:长久以来,肥胖都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从分子水平看,体重调节是由一个相对庞大的基因组决定的。研究的较多的有肥胖基因(ob),它所表达的蛋白为瘦素(Leptin)。作用于下丘脑体重调节中枢,通过抑制食欲

12、,增加能量消耗等途径。调节机体脂肪沉积,脂肪储存和维持能量平衡。另外肥胖相关的基因突变会造成肥胖,近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经发现6种单基因突变肥胖症:瘦索基因(ob)、瘦素受体基因、鸦片一黑素一促皮质素原(pome)基因、激素原转换酶一1基因、黑皮质受体4基因和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受体7(PPAR-7)基因突变肥胖症。4. 饮食因素和生活方式:热量过剩,营养不平衡、缺乏体力活动和忽视运动以及饮食过量或年龄增长代谢减慢,但食量未做相应调整,使热量入超,逐渐发胖,爱吃甜食煎炸油腻食品。嗜酒、酒精热量高,加上饭菜不减,热量长期入超。5. 肥胖者的生化缺陷:胖人空腹脂肪酸酸度高,甘油三酯,

13、胆固醇含量增加,脂肪代谢紊乱,生长激素分泌量下降,使胖人体脂的消耗减少。空腹胰岛素水平偏高,但不能促进脂肪成,而且会诱发低血糖,增加饥饿感,多吃导致胖形成恶性循环。胖者体内钠泵活减少,从而减少了细胞能量的消耗,并将所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脂肪加以贮存,从而导致肥胖。6. 精神因素:有人由于精神压力,从“吃”中取得心理上安慰与补偿,饮食过量而肥胖。5.1.4 植物及中药减肥机制肥胖是因为脂肪细胞中脂肪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引起脂肪异常蓄积的结果,通过减少血液中的葡萄糖、脂肪酸及胆固醇的浓度或是通过促进体内脂肪分解代谢都将达到一定的减肥效果。调节代谢酶的活性、增强去甲肾上腺素诱导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分解、促进

14、激素敏感性脂肪酶的活性可加速体内脂肪组织的氧化分解,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目前用于减肥的药物种类少,价格昂贵,减肥作用不稳定,同时长期使用会给患者带来多种不良反应,因此进一步研究疗效好、减肥作用持久稳定、不良反应少的减肥药物对肥胖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研究中药、各种植物及其提取物在减肥的作用。1. 茶叶的降脂减肥机制(1)调节代谢酶的活性,促进体内脂肪分解:饮茶减肥主要通过提高体内脂蛋白酶活性,增强去甲肾上腺素诱导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分解,促进激素敏感性脂肪酶的活性,加速体内脂肪组织的氧化分解。(2)抑制食物中脂肪分解,降低食物效率:茶叶能强有效地抑制胰脏释放的脂肪酶活性,降低饮食中脂肪在肠管

15、中的分解,抑制肠管对脂肪的吸收。(3)产生能量消耗:茶叶中的多酚聚合物能增加人体内能量的消耗,刺激生热作用,从而起到减肥的效果。2. 植物的减肥作用机制丁香对高脂饮食喂养的大鼠和小鼠体重增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预防肥胖发生的作用一J。丁香减肥作用的机制为:(1)抑制胰脂肪酶和解a一糖苷酶活性双重作用:能够抑制胰脂肪酶分解脂肪,减少机体脂肪吸收;抑制d一糖昔酶活性,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吸收;(2)上调机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NRA表达水平和增强HepGZ细胞LDLRLue荧光素酶活性:丁香所含的化学成分Mashnieacid和齐墩酸能增强LDLRLuc荧光素酶活性,促进LDRLmNRA的表达,降低肥胖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有一些植物减肥的研究,如脱脂大米胚芽等具有抑制脂肪酶活性的功能。具有抑制脂肪酶活性的天然物质有多种,如血清清蛋白、B一乳球蛋白、某些大豆蛋白等,但这些蛋白在有胆酸存在的环境下抑酶效果不佳,而大米胚芽水溶性蛋白则可在有胆酸存在的乳化脂肪体系中保持较高的抑酶率一1。这正是脱脂大米胚芽能够预防大鼠肥胖的理论基础。5.1.5 减肥药物临床应用现状目前国外研究应用的减肥降脂药物主要是一些减肥西药和膳食纤维制品,常见减肥药物有食欲抑制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