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疾病病人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01418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182 大小:4.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_第1页
第1页 / 共182页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_第2页
第2页 / 共182页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_第3页
第3页 / 共182页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_第4页
第4页 / 共182页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_第5页
第5页 / 共1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系统疾病病人(1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液系统总论,学习目标,掌握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出血和感染的护理估计。 掌握常见症状的护理诊断的描述及护理措施。 熟悉血液病的分类。,血液及造血系统的组成,血液,造血器官,血浆,血细胞,骨髓,胸腺,淋巴,脾,血细胞的生成,分类,红细胞疾病 粒细胞疾病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 造血干细胞疾病 脾功能亢进 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血液病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临床表现: 贫血、出血、感染、黄疸、 浸润症状(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特点:病种多、与它科疾病有相似之处、缺乏特异性、学科的发展依赖于实验室,3. 年轻而飞速发展的学科 1)是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2)生化、分子生物学、细胞

2、生物学、免疫学等发展促进了血液学的进展,已成为对整个医学科学有重大影响的学科。,常见症状的护理,贫血 出血 感染,出血及出血倾向,原因 血管壁异常 1、先天性: 2、获得性: 血小板异常 1、血小板数量减少; 2、血小板数量增多; 3、血小板功能异常; 凝血系统异常,护理评估 (一)病史 除强调全面、完整的病史外,还需要强调: 1、出血的性质: 自发性出血血管、血小板疾病; 轻微损伤或小手术后出血过多或不止凝血系统疾病;,(2)开始出血的时期 自幼年开始出血:多为遗传性疾病所致,对于该种病人应进行家族史的详细调查。若患者幼年时曾行外科手术而无出血史,则可否定遗传疾病的诊断。 成年后的出血:多为

3、获得性疾病所致,应详细询问服药史,有毒化学物品接触史;有无肝肾等其它疾病史。,(二)、身体评估 出血部位:遍及全身 出血程度:,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计数及形态功能检查 止血和凝血功能检查,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有损伤的危险:出血(组织完整性受损:出血) 观察病情变化 活动和休息安排 各部位出血的预防及止血的处理措施,继发感染(发热),护理评估 (一)病史 1、易患因素: WBC质和量变化 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 疾病,免疫力下降 2、病原体的接触: 外界入侵 滋生于机体的病原体在抵抗力下降时致病,3、感染的常见部位及表现 与外界相通的部位最易发生感染 (二)身体评估 体温 各部位感染征象 (三)实验

4、室检查,常用 护理诊断及措施,有感染的危险(体温过高) 监测体温,寻找感染灶 加强常见感染部位的护理 预防外源性感染 用药的护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学习目标,掌握ITP的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 熟悉ITP的治疗要点。 了解IT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一、概念,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自体免疫紊乱,机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血小板破坏增加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一类出血性疾病,表现为自发性皮肤黏膜出血、出血时间延长、血块退缩不良、毛细血管脆性增加。,二、病因与发病机制,感染 免疫因素 肝脾因素 其他因素,三、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五、治疗要点,急性型多数1一2月内自愈,

5、轻症无需特殊治疗。出血严重或血小板计数20109L,宜采取综合治疗。 糖皮质激素 (首选药) 强的松30-60mg/d P.O, 好转减量,维持3-6个月 副作用:座疮、血糖、血压、易感染。 脾切除,免疫抑制药 长春新碱、环磷酰胺、CsA等。 副作用:骨髓抑制、未梢神经炎、出血性膀胱炎等。 输血或血小板悬液。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 400mg/Kg.d. VD. 连续5天 副作用:恶心、头痛、发热、寒颤等。,六、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皮肤完整性受损:出血 有损伤的危险:出血,知识缺乏 与缺乏信息、缺乏指导有关。 1、向病人解释疾病相关知识。 2、解释主要治疗方法。 3、解释皮质激素治疗

6、的注意事项及副作用 。 4、与病人共同讨论治疗计划,使病人对治疗全过程有所了解以便坚持治疗。,自我形象紊乱 与糖皮质激素长期大剂量使用有关。 1、承认病人对已存在的身体外表改变的心理反应是正常的。 2、提供修饰技巧。 3、鼓励病人适当进行社会活动、人际交往。 4、外表改变是暂时的,次要的。,健康教育,检测病情 就医指导 用药指导 预防出血,贫 血,学习目标,1、掌握贫血的定义,判断标准,常用护理诊断名称及护理措施。 2、熟悉贫血的分类。 3、了解影响贫血判断的因素。,一、概念,(一)定义:贫血是一种症状,系指单位容积的外周血液中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量及红细胞比积(HCT)低于

7、同龄、同性别正常最低值。 血红蛋白测定值与年龄、性别、居住地区及当时的血浆容量有关。在诊断贫血时要考虑以上因素。,红细胞的发育过程 造血干细胞幼稚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进入外周血执行生理功能 120天后红细胞衰老破坏 被网状巨噬细胞系统清除,(二)、判断标准,二、分类,(一)、按发病机理可分为: 红细胞生成减少造成的贫血 红细胞过度破坏造成的贫血 失血过多造成的贫血,*Hb合成障碍 *DNA合成障碍 HSC增生分化异常 异常组织浸润BM,RBC内在缺陷 RBC外因素,慢性、急性,Hb异常 RBC膜异常 RBC酶异常 卟啉代谢异常,(自身、新生儿、药物性、血型不和输血) (人工瓣

8、膜、微血管病性、行军性H b尿) (理化、生物因素和脾亢),免疫性HA 机械性HA 其他,失血 生成 破坏,叶酸或B12缺乏引起的MA; HA网织红细胞大量增多时; 肝病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贫血,遗传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SA、铅中毒、IDA,Hb病 Hb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二)形态学分类 MCV(um3) MCH(pg) MCHC(g/L) 大细胞性贫血 100 32 310350 正常细胞性贫血 80100 2632 310350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80 26 300 (三)按骨髓增生情况分类: 1、增生性贫血: 溶贫、IDA、巨幼贫、失血性贫血等 2、增生

9、不良性贫血:再障,贫血的病因及形态学分类,三、护理评估,(一)、贫血程度的临床分级,(二)临床表现,脑组织缺氧头疼、记忆力减退末梢神经炎,气促、呼吸困难,肺感染,含铁血黄素,心悸,贫血性心脏病,血色病,消化功能减低,MA引起舌炎舍萎缩镜面舌,(三)、实验室检查 1)Hb、RBC是确定贫血的可靠指标; MCV及MCHC有助于贫血的诊断及分类。 2)血涂片 3)网织红细胞计数 4)骨髓检查 5)大小便检查、血生化等 6)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选择病因检查项目,四、诊断要点,贫血的诊断 贫血原因的判断,五、治疗要点,对症治疗:输血 病因治疗,六、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引起全身缺氧有关

10、。 1、指导病人活动内容与活动量,共同制订日常活动计划。 2、协助病人日常生活护理。 3、吸氧,以增加各组织器官的供氧量。 4、遵医嘱输入红细胞,增加携氧功能。 5、定期测定血常规,了解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计数。 6、监测心率、呼吸,了解缺氧程度。,缺铁性贫血,学习目标,掌握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 熟悉缺铁性贫血的概念,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治疗。 了解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了解铁的代谢。,概念,IDA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贮存铁缺乏,使Hb合成不足,RBC生成减少所致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铁的代谢,病因与发病机制,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吸收

11、不良 丢失过多,临床表现,原发病的表现 贫血的一般表现: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耳鸣等 黏膜损伤: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甚至吞咽困难 上皮组织营养不良:皮肤干燥、角化、指甲扁平 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发育迟缓、体力下降、异食癖 胃肠功能紊乱:纳差、腹胀、便秘、便溏,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 生化检查 血清铁(铁+转铁蛋白=复合体) 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总铁结合力 ) 总铁结合力 (体内转铁蛋白的总量 ) 血清铁蛋白 骨髓象,正常时,铁缺乏时,治疗要点,病因治疗 补铁 (1)口服补铁(首选) 硫酸亚铁0.2-0.3gtid (2)肌注铁剂 右旋糖苷铁100mg/d,首剂减半。 总量(

12、mg)=(正常Hbg/l-病人Hbg/l) 体重0.33 总量(mg)=(正常Hbg/dl-病人Hbg/dl) 300+500 适应症:1、口服胃肠道反应严重而无法耐受 2、消化道疾病导致吸收障碍 3、需迅速纠正贫血,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吸收不良,失血有关。 1、饮食护理: (1)含铁丰富 (2)维生素丰富 (3)高蛋白 (4)适量脂肪,碳水化合物 (5)纠正不良饮食习惯,2、用药的护理: 口服铁剂的注意事项: 餐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 禁饮浓茶,避免与牛奶同服 液体铁剂用吸管服用,以免牙齿变黑 服药期间大便可呈黑

13、色 服药时间够,补充够储存铁,服用铁剂后疗效的观察 12-24小时后,含铁酶活性减低的表现消失 一周左右,网织红细胞上升 1-2月,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肌注铁剂的注意事项: 过敏:首次减半 局部皮肤着色 局部肿痛、硬结形成,健康教育,病因检查的重要性 饮食指导 用药指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学习目标,掌握再障的表现,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 熟悉再障的概念,病因,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治疗。 了解再障的发病机制。,概念,AA是一组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病因 体质性:先天性AA(范科尼贫血) 获得性AA分: 1、原发

14、性再障:多数病因不明,或病因隐匿。 2、继发性再障: 生物因素: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结核感染 化学因素:A.药物-最常见于氯霉素、抗结核药 B.非药物苯及其衍生物、杀虫剂 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核素 其 他: PNH、胸腺瘤、慢性肾衰、妊娠期。,发病机制,种子学说 土壤学说 虫子学说,临床表现,临床类型(鉴别) 重型再障 非重型再障 共同临床表现: 进行性贫血 体表及内脏出血 反复感染 特殊临床表现:,类型 重型再障 非重型再障 起病 急、进展迅速 缓、进展较慢 贫血 严重 较轻 出血 严重、广泛,常在内脏 轻,仅限于皮肤粘膜 感染 严重,常发生败血症 轻,以上呼吸道为主 血象 白细胞计

15、数 2 109/L 中性粒细胞0.5 109/L 血小板计数20 109/L 网织红细胞15 109/L 骨髓象 多部位增生极度减低 增生减低,常有增生灶 预后 不良,多于612个月内死亡 较好,少数死亡,实验室检查,血象: 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15109/L 骨髓象:增生程度低下或极度低下, 粒系、红系、巨核系明显减少,诊断要点,87年全国再障会议诊断标准 全血细胞减少 无脾肿大 骨髓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必要时活检 排除其它疾病:AL、PNH、MDS、巨幼贫 一般抗贫血治疗无效 重型再障的血象标准: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X109/L 血小板 20 X109/L 网织红绝对值 15 X109/L,治疗要点,对症治疗 纠正贫血 控制感染 控制出血,慢性再障 雄性激素 :丙酸睾丸酮、康力龙、苯丙酸诺龙、达那唑 骨髓兴奋剂:硝酸士的宁 中医中药 脾切除,急性再障 免疫抑制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诊断及措施,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有关。 有损伤的危险:出血(组织完整性受损:出血) 与血小板减少有关。,有感染的危险 与白细胞减少有关 严密观察体温变化 常见感染部位注意预防(呼吸道、口腔、肛周、皮肤)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抗感染能力,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