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第十三章利尿药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01248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第十三章利尿药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药理学第十三章利尿药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药理学第十三章利尿药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药理学第十三章利尿药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药理学第十三章利尿药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理学第十三章利尿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第十三章利尿药(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章 利尿药 Diuretics and osmotic diuretics,本章学习要点: 1.了解尿液是如何形成的,肾脏对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过程; 2.常用利尿药的利尿作用点、作用机制及产生哪些不良作用; 3.临床治疗哪些病症,应用时注意些什么? 4.脱水药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和应用注意。,第一节 利尿药(Diuretics)作用的生理、药理基础 利尿药是作用于肾脏、促进体内电解质及 水的排泄,使尿量增多的药物。 分类 高效利尿药:呋塞米、依地尼酸及布美他尼等。 中效利尿药:噻嗪类利尿药及氯酞酮等 低效利尿药: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乙酰唑胺等,一、尿液的生成,(一)肾小球滤过生成“原

2、尿” 原尿 :血液流经肾小球,滤去血浆蛋白和有形成分 外而生成的液体。 正常人:24小时肾小球过滤的原尿量达180L,但最 终排出的终尿仅为12L,说明约99%的原尿在肾小管 被重吸收。 原尿量的多少取决于肾血流量及有效滤过压。 哪些因素会增加原尿量?原尿量增加而尿量增加不多,为什么?,(二)肾小管重吸收,1.近曲小管 原尿中Na+量的6065%在此段被重吸收,近85% NaHCO3及60%的H2O也在此段被重吸收。 Na+重吸收的方式: 通过基侧膜上的钠泵(Na+,K+-ATP酶)驱动肾小管细胞内Na+移入组织间液; 管腔膜上的Na+-H+反向转移系统(antiporter)按1:1比例将细

3、胞内的H+分泌到管腔液中,同时将管腔液中的Na+转移至细胞内,再由钠泵转运至组织间液中。,2.髓袢升支粗段髓质和皮质部 原尿中30%35%的Na+在此段被重吸收,而不伴有水的重吸收 。 Na+-K+-2Cl-共同转运(Na+-K+-2Cl- cotransport)系统 ; 此转运过程缺少其中任何一种离子将会影响其它两种离子的转运。 抑制Na+-K+-2Cl-共同转运,在排出大量NaCl的同时,Mg2+和Ca2+ 排出亦增加 此载体对袢利尿药呋塞米(高效利尿药)等敏感,但不受噻嗪类和留钾利尿药的影响。,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再吸收在尿液的稀释和浓缩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3.远曲小管及集合管

4、远曲小管可重吸收原尿中的10% Na+。 始段主要由位于管腔膜的NaCl协转运载体介导; 末段远曲小管则通过传导通道将Na+重吸收 末段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原尿Na+的5%,此过程除继续进行Na+-H+交换外,同时也有醛固酮参与的Na+-K+交换。,二、利尿药作用部位,抑制近曲小管碳酸酐酶,如乙酰唑胺; 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髓质和皮质部,如呋噻米,布美它尼等; 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和远曲小管,如噻嗪类; 作用于远曲小管,拮抗醛固酮作用,如螺内酯 作用于远曲小管,阻断Na+通道,如阿米洛利,氨苯喋啶。,三、各类利尿药利尿作用机制,呋噻米等强利尿药: 抑制髓袢升枝粗段Na+- K+- 2Cl共

5、同转运系统Na+重吸收髓袢对尿稀释作用与集合管对尿浓缩作用均排出: Na+ +、K+ +、Cl +、Ca2+ +、Mg2+ +,噻嗪类等中效利尿药 抑制髓袢升枝粗段皮质部(运曲小管开始部)对NaCl重吸收肾稀释功能排出:Na+ +、K+ +、Cl +,弱效利尿药 直接或间接抑制远曲小管、集合管的Na+-K+交换而排Na+、保K+,四、常用的利尿药,(一)强效利尿药 常用药物: 呋塞米(furosemide,呋喃苯胺酸,速尿), 依他尼酸(etacrynic acid,利尿酸), 布美他尼(bumetanide), 依托唑啉(etozolin), 拖拉塞米(torasemide)等。 上述药物化

6、学结构各不相同,但其作用部位、作用机 制、不良反应以及临床用途基本相似。,利尿作用 1. 利尿作用迅速、强大而短暂; 2. 在髓袢升支粗段髓质和皮质部抑制Cl-及Na+的再吸收。干扰稀释和浓缩功能,使原尿中的NaCl、 K+排出量明显增多; 3. 促进肾素释放,醛固酮增多,加重K+的排泄; 4. 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用途 1. 心、肝、肾病等各类严重水肿。 2. 心衰、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 3. 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初期少尿。 4. 强迫利尿,加快毒物排泄、治疗药物中毒。 0401,不良反应 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如低血钾、低 血钠、低血氯性碱中毒、低血容量。 2.

7、 大量或快速静注可引起急性听力下降、 永久性耳聋。(避免与氨基苷类抗生素合 用) 3. 高尿酸血症(诱发痛风)。 4. 胃肠道反应。,临床常用强效利尿药: 呋塞米、布美他尼(bumetanide), 其他强效利尿药: 依他尼酸(etacrynic acid, 利尿酸), 依托唑啉(etozolin), 托拉塞米(torasemide)。 药物化学结构各不相同,但其作用部位、作用机制、不良反应以及临床用途基本相似。 利尿强度: 布美他尼托拉塞米呋塞米,(二)中效利尿药,常用药物: 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HCT) 氯噻嗪(chlorothiazide) 氢氟噻嗪(hyd

8、roflumethiazide) 苄氟噻嗪(bendroflumethiazide) 环戊噻嗪(cyclopenthiazide) 氯噻酮(chlortalidon) 吲达帕胺(indapamide)见第8章,噻嗪类,中效利尿药作用机制: 抑制髓袢升枝粗段皮质部(运曲小管开始部)对NaCl重吸收,不依赖对碳酸酐酶活性的抑制。 用药初期:排Na利尿, 长期用药: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2+,利尿作用 利尿作用中等、缓慢、持久。 在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远曲小管近端)抑制Cl-和Na+的再吸收,并减少尿Ca2+的排出。 减少尿崩症病人的尿量。 抗利尿 4. 降压作用。,用途 1.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

9、水肿; 2. 尿崩症; 3.高尿钙血症和抑制高尿钙形成肾结石 4. 治疗高血压 不良反应 1. 可引起电解质紊乱,低血钾等 2. 潴留现象:血中高尿酸、高钙 3. 代谢变化:高血糖、高血脂 4. 其他:促进动脉硬化、磺胺类过敏症,氢氯噻嗪 Hydrochlorothiazide 药动 药理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配伍禁忌,药理机制 Mechanism of action,初期:排Na+、利尿血容量BP 长期: - 排Na+动脉壁细胞内Na+Na+Ca2+交换胞内Ca2+; - 血管平滑肌对血管收缩剂(如NA)的反应性; - 诱导动脉壁产生扩张血管物质(如缓激肽、前列腺素).,缺点:,-血K+、N

10、a+、Mg2+ -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 -血尿酸 -血肾素 -糖耐量( 糖尿病人禁用) 高效利尿药(速尿)用于高血压危象及伴有慢性肾功能不良的高血压患者.,吲达帕胺 Indapamide,新型非噻嗪类利尿药。 利尿。增加Na+ 、Cl排泄利尿;刺激前列腺素PGE2、 前列环素PGI2 合成,扩张血管(阻滞钙离子内流),降低血管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而降压;促进血管内皮产生EDRF,抗心肌肥厚等; 口服吸收完全, 生物利用度较高; 不引起脂质代谢紊乱,但可引起血糖和尿酸升高,,也可引起血钾减低; 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伴高血脂者。,(三)低效利尿药,常用药物: 1.醛固酮拮抗剂:

11、螺内酯(spironolactone) 2.阻滞远曲小管Na+通道: 氨苯蝶啶(triamterene) 阿米洛利(amiloride) 3.碳酸酐酶抑制药: 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螺内酯 (Antisterone,安体舒通) 醛固酮对抗药,影响醛固酮作用。作用弱,起效缓慢而持久,排钠留钾; 用于伴有醛固酮增多的顽固性水肿,如肝性或肾性水肿。 长期应用可致高血钾症,禁用于肾功能不全与高血钾者。,氨苯蝶啶 (Triamterene) 作用和用途与螺内酯类似。 其利尿作用是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直接抑制Na+的再吸收,并有保钾作用。,常用利尿药比较,第二节 脱水药(渗透性利尿药)

12、osmotic diuretics,脱水药是能使组织脱水的药物 常用药物:甘露醇、山梨醇、高渗葡萄糖等 机制: (1)iv.给药,血浆渗透压血容量肾小球滤过率 (2)肾小管腔液渗透压,防碍肾小管 对Na+ 、K+的重吸收 (3)Na+重吸收入肾髓质集尿管对尿浓缩作用 (4)扩张肾血管肾髓质血流Na+、尿素被血液带走肾髓质渗透压,特点,易经肾小球滤过 不易被肾小管再吸收 多数药物在体内不被代谢 不易从血管透入组织液中 大剂量脱水药iv血浆渗透压肾小管液渗透压组织脱水,尿量,甘露醇(mannitol),作用与应用: 脱水:治疗脑水肿(首选)及急性青光眼 利尿:10 min起效,23h达峰值,Na+

13、、K+、水排出; 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 (1)尿量稀释肾小管中有害物质保护肾小管; (2)改善肾血流动力学,维持肾小球滤过率 不良反应: iv太快可致头痛、眩晕、视力模糊 禁用于心衰者,病案分析,1998年12月,一位13岁男孩因左眼受伤,视 物不清,来某医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眼内 压增高,并收入院进行治疗。治疗方案:限 水摄入,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约15天,病 人视物清楚,眼内压基本恢复正常,但病人 自述腰部疼痛,基本无尿。经B超检查确诊为 急性肾功能衰竭。转入肾内科抢救,经连续 10天血液透析,病人病情无明显,最后死亡。,讨论: 1.该病人治疗方案是否可行? 2.该病人出现肾功能衰竭的原因是什么? 3.出现肾功能衰竭后,给予血液透析抢救是否合理? 4.对于这样一个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教训是什么?,思考题,试述利尿药的分类和作用部位,各类的代表药。 利尿药的作用强弱与其作用部位有何关系? 利尿药对电解质的排泄有何影响? 试述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的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简述脱水药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