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发现自我之旅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099775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1发现自我之旅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01发现自我之旅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01发现自我之旅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01发现自我之旅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01发现自我之旅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1发现自我之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发现自我之旅(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1发现自我之旅今天,在心理学与生活当中,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自我的内容,我们将其称为发现自我之旅。有一位哲学系的朋友,从另外一个高校来到南开,他跟我说,南开的门卫真的很了不起。我说此话怎讲呢?他说门卫拦住我的车子,问了我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难死老夫也。我说他问了哪三个问题?他说他问我,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他说这是哲学里面最难回答的三个问题,作为哲学系的教授,他真得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的确,关于我是谁的问题,在自我研究当中是最令人困惑的问题。同时,它也是现代心理学当中的一个中心的命题。另外认识你自己也是镌刻在德尔菲神庙上的一句箴言,也许是受了这句箴言的启示,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

2、己,照顾你的心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一次发现自我之旅。在今天的课程当中,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自我概念,文化对自我是不是产生影响?因社会比较,自我在自尊的影响当中是怎样的?另外一方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自我实现的预言和自我服务性的偏差。现在我来问大家一个问题,就像日常生活当中所说的那个,就是“我是谁?或WHO AM I?的问题”那你会给出怎样的答案。(引处省略学生的回答)大家会看到,等会我们会分析文化对自我的影响,这几个给我们的答案有特别惊人的一致性,那么,我们会看到在西方的被试当中,西方人会强调Who am I的实验的时候,我是男性,我是女性,然后呢?我是开朗的,或者我是乐观的,我是怎么样?完全是个

3、人的特性。但是,你从他们的回答当中发现一个特性,他们都是关系当中的人,他们都是某一种关系群体当中的人,当然这是很典型的中国人的特性了。一会儿我们在文化与自我当中会看到。好了,如果我们来了解自我,威廉詹姆士在100年前的时候就指出来,他指出,自我是个人宇宙的中心,那自我呢,也连接着我们在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如果我们看自我概念的时候,我们发现自我概念是个体所拥有的,有关自己的整体性的信息,库利在1902年的时候,在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这本书当中,提到了,他说我们的自我,其实来自于什么呢?那么我们的自我意识呢?也就是说,别人都是一面镜子,那我们呢?是通过他人这面镜子,去了解自己。比如说,别人认定的我们

4、是开朗的,别人还是以为我们是敏感的,我们常常因别人的信息而改变对自己的一个看法,之后又有一位,社会学家,叫戈夫曼,这位社会学家在自我的概念当中,他提出了人的前台和后台的概念,正如梅兰芳提出,这个语句当中经常会看到,他说,舞台小天地,天地小舞台,莎士比亚说过整个的世界其实就是一个舞台,我们世间的男男女女,都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而已,那戈夫曼提出了前台和后台的概念,他说,前台是展示给他人的自我,而后台呢?是我们可以自我地去暴露,最本真的自我的一些方式。他最早发现了人的前台和后台的一些研究,是在一个教学的学校里面,他发现在一个教会的学校里面,上课的时候都非常地斯文,非常的端庄,而且看起来都饱览群书,对

5、学生的态度也十分地亲切,但是这些老师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因为他们的教学条件比较有限,所以三四十个人挤到办公室,这些老师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体依然会存在着,根据一些非常小的琐事,可能会打架,甚至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完全的跟他上课的状态不一样,那这样戈夫曼就提出来在上课的过程当中,对老师来说,那是前台,在办公室里,那是后台。之前他是这么理解的,但之后他又发现了,在办公室当中,依然有很多的教师,是仍然非常斯文非常端庄的,他想到这样的一个问题,难道这些老师就没有生活中的后台吗?在生活中,他们是不是一如既往地就是这样的斯文呢?后来,他通过了仔细观察,他就发现了,这几个女教师,都是未婚的女教师,他们看中了在这

6、个办公室当中有一些男性也是未婚的,他希望这个男性来约会自己,这样我们就不会把自己的后台展现出来。仍然是把前台展现出来,所以戈夫曼就提到了人的前台和后台之分。这样我就想到了,我有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周末喜欢睡懒觉,到星期天的早上,别的同学都上自习了,到星期天的早上,别的同学都去上自习或打篮球了,这个时候他还在睡懒觉,门外有人敲门,打断了他的睡眠,他觉得非常地恼怒,开始大喝一声,谁呀?门外出现了一声他非常熟悉的声音,宝贝,是妈妈。好了,是他妈妈。因为他妈妈每当周末都会给她送一些好吃的东西,另外呢,拿走一些换洗的衣服,所以他马上就跳起来开门。无论你的宿舍里面多少狼藉也没关系,因为你对母亲是可以展现出后

7、台的,然后你就让去开门了。我们换一个情境,如果你这个时候,你仍然在睡觉,门外又传来一个声音,被别人打断了,你问,谁呀。门口有个娇滴滴的女生说,是我。你一听,坏了,是你们班的一个班花,还是你们班的学习委员,她到你们宿舍来,收你们宿舍的班费,那个时候,你的第一反应,并不是要去开门,因为这个环境对你来说是后台,所以你常常第一反应就是说,你稍等一下啊,我马上就好。于是你在宿舍里面开始打扫一气,当然的的时候,你得把那些臭袜子啊,很多脏的衣服啊,往床底下放,我曾经有个学生,他告诉我,老师,那个时候真的很紧急,来不及了,我当时看到很多我的脏衣服,窗子是开着的,我顺手就把脏衣服扔出去了,等人走了之后,我就下去

8、找,发现裤子少了一条,不知道被谁捡走了。我说,那你为什么在扔呢?他知道他要展现给她的,一定是前台。当然我们还可以继续地设想,假如说,10年后20年后,这个班花呢,真的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你的妻子,她再去敲门的时候,估计你就不会再去扔裤子了,是不是?因为裤子也是需要花钱的,因为你展现给她的完全就可以是你的后台了。所以戈夫曼就提出了这个概念,威廉詹姆士就提出了自我和主我的两个概念,主我的概念是I的概念,而宾我的概念是ME的概念,I的概念,是我们自己去体验,我们自己去认知去思考的自我,而ME的概念呢,是我们感知到被他人思考被他人知觉的概念,那么我们说了,关于自我,是从什么时候意识到自我的?是从一出生就开

9、始吗?或者说动物和人类之前是不是都有自我的关系的?我们来看一张图的时候我们会发现1977年盖洛普做了一个实验,他想了解是不是所有动物当中,是不是都有这个功能,就是说镜像识别的功能,我们可以从镜子里看到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于是,他摆了一面镜子,在镜子旁边放了很多动物,什么鸭子啊,猩猩啊,很多的动物,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动物对镜子几乎都是熟视无睹的,比如说鸭子在镜子面前,它并不意识到镜子里的鸭子与自己有什么关系,甚至它毫不感兴趣,在所有的动物当中唯有一种动物,就是跟我们的物种比较接近的,这就是猩猩,猩猩在镜子面前学会剔牙,就是它知道,我的镜子是我的工具,可见,猩猩是非常聪明的了,那我们来看人类是这个样

10、子吗?心理学家发现了,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呢?在9-12个月的婴儿那里,当他看到自己的视频或自己的照片,或者镜子里的自己时,虽然他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但是他大概能够对这个物体,感觉到非常的亲切,所以他就会拍手,或者有一些微笑的情况,当15-18个月的婴儿的进行点红实验,所谓的点红实验,在儿童的鼻子上,给他画一个红点,把他放到镜子前面,那儿童的方式呢?他会有意识地去蹭这个红点,因为他认为这个红点是不属于我的,是被别人涂磨上去的,不管他蹭的这个动作是不是准确,是不是把红点能准确地擦抹下去,但是,至少我们说,他已经知道了那个镜像中的是自己,等到21个月的时候,婴儿已经完全具备了自我意识

11、,或者说,自我的一个概念了,那么,关于自我的研究当中,我们刚才已经提到了说我们几个同学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特别显现,的确,你们都中了一句话,你们都说,我们是中国人的,是的。你们具有这样一个文化的特性,所以塞万提斯说,研究自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也是困难的问题,而在这个问题当中,通往它的路径,最关键的就是一个文化的因素,所以我们来看这样的一个研究,北山忍做了一个研究,首先他呈现给被试的,是我们一个方框,方框里有条线,他让我们的被试做什么呢?在这个方框里画一条同样的线。我希望你在小的方框里面画一条同样的线,其实这句话是有点模棱两可的,同样的线,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是按照整体性的还是按照局部性的呢?下面来看

12、日本人和美国人的反应了,日本人会觉得让我画一条同样的线,你中间的那线占四分之一,那好,我就画一条四分之一的线,美国的被试说让我画一条同样的线,这条线多少厘米呢?这条线3厘米,我就画3厘米。所以我们看到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整体式的思维方式,或是一种关系式的思维方式,而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则是一种细节化的方式,其实这个在我们生活当中经常可以看到,比如说中国人,我们是亚洲的文化圈,亚洲的文化群体,在这个文化群体当中,说中国人炒菜做饭的时候,我们会放盐,用什么来放盐?用手来抓盐,用的是感觉,而西方人呢,他们用天平,这是我们不能理解的,所以中国画重的是写意,西方画重的是写实,写实的画里面,要求层次,要求

13、光影,要求阴影,甚至如果在绘画人物的时候,还要求人体的解剖,这样的知识你都要学会,但是,中国讲写意,实际上你捉摸不透,他到底在想什么?但是它画出来的作品当中是一种写意的这样的作品,我曾经听到过有一个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他对中国的国画非常有兴趣,他就发现了,他说在西方人的绘画作品当中,他的画一定是非常精细的,比如说蒙娜丽莎,但是中国的绘画方面呢?曾经有一年,在中国的古人那里,大家一起来进行一个绘画的比赛,说我们来画什么呢?画美女,最后画美女的时候,并不是说你画的这个美女,她连脸上是不是有纹路,是不是有青春痘出来,有一个人画了一张美女图,这张美女图,是纵情于山水之间,12.35你看到的还是这个美女的

14、背影,这个美女整体的大小,这个美女的大小只有指甲那么大,可是人们纷纷地觉得,说这幅画是最美的,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这幅画能够感受到美女在山水之间的这样一种创意,所以我们说中国的文化和自我的关系,我们再来看尼斯伯特在2003年的时候,展示了这样一些图,给一些所谓的个体主义文化和一些集体主义文化的人看,其中他也选取了典型的代表,是日本人和美国人,结果呢,他们给出了不同的一些差异,比如说美国人,他们看了这幅图之后,他们在回忆这个图的时候,更多的回忆是几条鱼,这个鱼是什么类型的鱼,鱼是什么颜色的,它往哪个方向游,他们关注的这个细节比较多,但是日本人呢?又多了60%的背景,他们在回忆的过程当中,更多地提取的

15、是关于这个图形当中是一个水下的和谐的场面,他们会注意到水草,会注意到青蛙,会注意到蜗牛,会注意到许许多多的关于和谐的一个因素,这是他们之间非常大的一个差异,所以费孝通先生在早年的时候就提到了,他说中国和西方的这种关于自我的自我存在的人际关系是不一样的,西方人的人际关系是什么呢?西方人的人际关系是一捆一捆的柴火,几个变成一捆,几捆变成一垛,它永远是这样的一种人际关系,但是中国的人际关系,不类似于这种柴火似的人际关系,这是我们的人际关系。是类似于一个石头,这颗石块投到水里面去,它泛起了一层一层的涟漪,在泛起的涟漪,你最核心的,最中间的部分是自己,然后边上是你的父母,像他们所说的,我是我父亲的好儿子

16、,然后泛起的是我的父母,我的配偶,我的子女,再外面是我的朋友,我的同学,我的熟人,所以我们实际上的人际关系,是根据这样子的涟漪来逐渐扩大的人际关系,那么尼斯伯特曾经强调了说个体主义的文化的来源在什么方面呢?因为在西方,它的文明是来自于古希腊的文明,而在古希腊文明当中,人们都信奉上帝,所以我对上帝负责任,我并不对其它人负责任,那在现实的生活当中,我们是受法律约束的,所以,我听从于法律,不听从于权威,别人跟我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所以逐渐养成了人们之间的一种独立性的自我。但是在中国呢?古代的中国,个体受集体主义的影响,我们要服从权威,服从群体,个人的意志要以群体的意志力为转移,所以这样子,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的自我的方式有一些差异,那这样子,我们就会看到,北山忍和马尔库斯就强调了。他说,西方人和中国人自我的方式呢?一个是独立自我,一个是互依自我,他们的独立自我的呢?我是我,其他人是其他人,哪怕他是父母,哪怕他是子女,但是依然是其他人,但是在我们中国,我们是互依式的自我,任何的一个我,都跟我自己是有联系的,比如说,在中国,中国的一个妇女,你很少看到她在大庭广众之下,非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