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互评习作初探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099704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改互评习作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改互评习作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改互评习作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改互评习作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改互评习作初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改互评习作初探评改作文是习作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重要措施。传统的评改习作的方式是教师批改讲评全包,而且要精批细改。这种方式一直沿用这么长时间,便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习作水平,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习作,从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作文评改课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但学生听得是懂非懂,毫无兴致。甚至对老师的精批细改也就是一眼而过。吕叔湘先生说过:“作文教学一向是最难处理的问题,老师批改下了很大功夫,学生不看等于白花力气,应该变方式。”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师改文,业至于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等于虚掷。”小学二段习作有关课程标准第三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

2、乐。第七条: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因此评改作文要把“写”和“改”辩证统一起来,给予学生改作文的权利,这就要改变了作文教学的观念,改变过去精批细改的做法 把改的优先权还给学生,这样才能评出个性,评出共性,评出特色,增加了学生锻炼的机会,拓宽了表达渠道,也充分开发了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自评互评就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1、典型引路,教给方法。我的做法是先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老师修改习作一个完整过程,把教师评改的做法以多媒体的方式形象的展演出来,使学生了解修改作文的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就此我还专门制作了我十二岁了作文评改示范课件,在多

3、媒体教室上了作文评改课,对学生掌握修改作文技巧起了事半功倍作用。为了加强同学们记忆,我还专门把如何自评互评作文编成诗歌:自改作文并不难,千读万读是关键。卷面书写要工整,态度端正人不烦。汉字运用要准确,白字先生惹人嫌。标点符号会使用,表情达意莫小看。慎重推敲字词句,“苦吟诗人”美名传。选材如同沙淘金,离题万里成笑谈。布局谋篇要得当,有详有略突重点。文章不厌百回改,贵在坚持登高山。再就本次习作,有选择地示范一些典型习作的评改,比如上文中评改,并介绍老师这样评改的理由意图,以减轻难度,有法可依,使学生尽快掌握方法。2、互批互改,端正态度。在作文评改课上,把习作“随意”地发给学生,这时的“随意”绝不是

4、真的“随意”,而是有意识有选择地把习作水平高的同学发给较差的同学,把中等生发给优等生,让学生充分阅读,根据各项评改的要求评改。老师巡视指导,随时回答批改困难的同学的提问。互批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理解,自己能力写出眉批、旁批、总评、等级等。在此需要着重指出强调要多发现习作的优点。3、学生自改,充分交流。互批互改后将习作交给主人,激励学生根据评改意见修改自己作文,订正错字、标点等。教师要适时鼓励改与被改的同学充分交流意见,这是真正让学生充分研读,提高习作水平关键所在。另外,教师也要鼓励写得较差的同学重写。4、教师小结,自我学习。根据多鼓励原则,对作文好的和评改认真的同学予以表扬,以激发学生习作和评改

5、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自我总结:自己习作和评改时的体会和收获,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以及自己从别人习作和自己的评改中,找到应该借鉴的东西。这样使学生懂得评改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自改互评习作,要循序渐进,刚开始习作评改,要以老师评改为主,自评互评是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降低要求,逐步提高。另外,学生自评互评习作,绝不可无组织地放任自流。教师要以平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去培养学生认真批改的态度,要以良好的榜样和典型的示范让学生熟悉评改的方法,要以精心的设计要学生逐渐正确全面地评价习作并提出最佳修改方案。要知道引导学生学会评改的同时,也是写作技巧的的训练,其结果就是习作水平的提高!总之,习作教学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整体优化,和谐发展,追求人人爱作文,人人能作文,人人好作文,实现叶老“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教,自改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采用自主互评多种形式,点亮学生习作之灯,让习作成为学生在比较中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在实践中学的过程,成为一个能动而富有情趣的过程,更成为学生自我展示,自我表现的过程!愿这座评改之灯,照亮学生习作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