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相关问题与理论思索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80990 上传时间:2017-05-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币汇率相关问题与理论思索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民币汇率相关问题与理论思索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民币汇率相关问题与理论思索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民币汇率相关问题与理论思索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民币汇率相关问题与理论思索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币汇率相关问题与理论思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币汇率相关问题与理论思索(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民币汇率相关问题与理论思索内容提要人民币汇率制度自 2002 年底以来一直是国际金融领域内的热点话题之一作者结合一年多以来国内外有关人民币汇率讨论的几个核心问题的评述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梳理和思索提出了一些的新的看法和研究视角作者认为在缺乏较自由的外汇市场前提下难以准确评价现行人民币汇率低估还是高估了基于主观评价基础上的人民币升值观点缺乏说服力作者否定了汇率制度向两极化发展的观点认为中间汇率制度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国际汇率制度的发展趋势是在稳定性和灵活性之间作权衡组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不是放弃汇率的稳定应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灵活性作者建议过渡到爬行浮动作者还对“三元悖论”作了新的

2、诠释认为只要在资本流动、货币政策和汇率稳定三者之间进行综合平衡完全可以获得人民币汇率稳定又同时实现资本项目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独立性 自从日本副财长黑田东彦和与其副手河合正弘 2002 年 1.2 月 4 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掀起人民币汇率被低估鼓吹人民币应该升值以来国内外关于人民币汇率的研究报告和文章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本文不想对已经发表的观点进行重复论证也无法对所有的观点进2行总结本文的写作目的是试图对前一阶段讨论中涉及的一些焦点问题作一个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理论思索提供一些新的分析思路一、均衡汇率水平和市场汇率水平在人民币汇率的讨论中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一直是焦点话题之一它是人民币汇

3、率水平被高估还是低估低估多少的论证基础也是支持升值和反对升值论的论证基础国内不少学者试图运用多种方法建立实证模型来建立人民币均衡汇率和实际汇率的判断基础张斌认为均衡汇率水平是同时满足了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时的汇率水平他用非贸易品供给和需求均衡的方程以及中长期自主性国际收支均衡作为外部均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他的研究结果支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自 2002 年以来被低估并认为中长期内人民币升值在所难免(张斌 2003)秦宛顺等人运用中国贸易条件、贸易差额和外汇储备变化等因素验证了中国人民币实际汇率有升值压力他们建议在保持名义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应允许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有一定幅度升值(

4、秦宛顺等 2004)但是也有学者持人民币不存在被低估的结论认为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实际上升值中国出口主要依靠退税维持增长到 2002 年这一数额已高达 2000 多亿元成为沉重的财政负担这实际上意味着如果没有这些出口退税中国相当一部分出口企业早已处于严重亏损甚至倒闭境地据此人民币就应当贬值(王国刚 2003)在探索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的讨论中也有人试图通过购买力平价3来判断名义人民币汇率的低估由于简单的购买力平价模型直接比较两国的物价水平而物价水平受该国人均收入水平及物价体系的影响颇大难以简单用来作为均衡汇率的依据“有人试图建立多国模型(张晓朴 2003)也有人试图将其他因素作为修正系数用来

5、修正购买力平价模型如用货币需求模型加以修正并以此作为理论上人民币的均衡汇率水平(惠晓峰等 1999)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汇率理论多数对人民币用不上由于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发展程度、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差异甚大无法找到适合两国篮子的商品从而按一价定律计算出平价加上两国的税收、价格、福利、补贴政策差异很大因此计算人民币对美元的绝对购买力平价会有许多数值从 1 美元等于 0.5 元人民币到 5 元难以令人信服不能作为衡量人民币汇率的依据中国与美国的物价指数可比性不强各有大量”非贸易品“对汇率无直接影响因此相对购买力平价也不能作为汇率中、短期调整的依据(陈建梁 2000)笔者认为在缺乏一

6、个有效率的外汇市场的条件下我们无法准确评估由所谓均衡汇率所决定的名义汇率的高或低尽管理论模型有其指导价值但我国目前存在的外汇市场是在资本项目未开放条件下建立的市场甚至经常项目的外汇收支也仍然存在较多的限制条件因此这些理论模型的运用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在资本流动对汇率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仅靠经常项目的收支状况来判断一国货币汇率水平是否低估显然是非常片面的而根据外4汇储备的增减状况来判断汇率水平的高低也同样存在明显的偏差比如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日本在 20 世纪 80 年代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后国际收支仍然长期保持顺差外汇储备仍然不断增加日元由美元兑换 260 日元升至 110 日元很难再认为日元仍然继续被

7、低估(o 因此依据国际收支状况和外汇储备的增减来判断货币汇率的高低说服力也不够所以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笔者只赞成现行人民币汇率水平是否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的判断标准而不赞成高估低估之说二、两极化和中间汇率之争在人民币汇率的讨论中国际汇率体系的发展趋势也是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继续维持钉住美元的国际宏观背景常常被一些分析所引证些国外学者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对国际汇率进行了考察尤其是对危机国家汇率制度的改变考察后认为各国的汇率制度有向两极发展的趋势即要么实行货币局一类的固定汇率制要么放弃钉住而改为浮动汇率制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艾肯格林等(EichengreenandHausmann1999)、费雪(

8、Fischer2001)和爱德华兹(Edwards2001)等人国内学者在 论证人民币应该放弃僵滞型的钉住美元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时或多或少都受汇率制度“两极化”的影响如王学武(2000)丁建平(2002)等人都认为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应考虑这一国际汇率制度发展趋势但是国际学术界对汇率两极论远非持该观点的人所宜称的那样是一个共识对两极论表示怀疑的也大有人在威廉姆森5(Williamson2000)的研究就证明两极论缺乏实证根据据卡沃等人(CalvoandReinhart2002)的研究很多名义上实行了浮动或管理浮动的国家实际上并未真正实行浮动它们仍然在不同程度上钉住美元或欧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具有“害怕

9、浮动”的倾向最近罗高夫等人(Rogoff 等 2003)的研究也证明汇率两极化判断并无根据处于中间的汇率制度即保持稳定又有一定弹性的汇率制度仍有很强的生命力而且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国内认为两极汇率不适合中国学者也不在少数张斌认为中国汇率制度选择的多重目标决定了中国经济在转轨时期采取相对灵活的中间汇率制度同时客观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中国采取完全浮动或者是严格固定汇率制度(张斌 1999)张静等人的研究也认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的是中间汇率制度在中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下选择一种适宜的中间汇率制度是最符合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张静、汪寿阳 2004)笔者认为汇率制度选择两极化即便曾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出现

10、过也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它并不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受金融危机冲击之后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并不能证明两极化的观点因为他们当中有很多又在金融形势稳定后回归到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制或爬行钉住固定汇率制国家增多是参加区域货币联盟的国家增加了他们由于无法单独维持汇率稳定才加入了区域货币联盟根据 IMF 的最新统计在 187 个成员中实行独立浮动为 40 个有管理浮动的为 43 个参加货币联6盟为 40 个、实行货币局制度为 8 个传统钉住汇率制的为 40个实行水平区间钉住、爬行钉住、爬行区间的各为 5 个也就是说如果将独立浮动和货币联盟以及货币局看作是两极的话那么多数国家仍处于中间地带另据罗高

11、夫等人(Rogoff2003)的研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钉住或有限弹性汇率制度的国家约占成员国总数 60%实行管理浮动或浮动的只有 40%.在发达国家中由于欧元区国家被算作实行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的比重只有 40%.发展中国家中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只有 30%约 70%实行的是钉住或有限的弹性汇率制度只有新兴工业化国家相反约 60%选择了浮动或管理浮动制而且近两年有不少经历危机冲击后实行了浮动汇率制的发展中国家又回归到了相对稳定的钉住汇率制因此两极化汇率制度并不能作为国际汇率制度发展的新特征笔者倒是认为兼顾汇率稳定和灵活性才是全球汇率体系发展的新特征不同程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中间汇率制度如水平区

12、间钉住、爬行钉住、爬行区间等仍将具有生命力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也应该是在保持稳定的同时逐渐增加灵活性而不是简单地向浮动汇率过渡三、浮动和钉住孰优孰劣在有关人民币汇率的讨论中除了人民币需要不需要升值的争论外人民币是否应该浮动恐怕是争论得的最多的问题之一教科书上对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制的优缺点有着全面的分析论证但汇率制度的选择归根到底是在灵活性和稳定性之间作选择浮动汇率提供了宏观调节上的灵活性7可以使货币当局调节外部经济失衡的成本降低享有较大的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固定汇率则提供了稳定的微观国际金融环境使企业等经济主体从事国际经济活动的成本降低有利于开展国际经济活动各类教科书上关于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

13、优缺点的分析都可以归结到上述这个根本性的孰优孰劣的判断上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只有少数发达国家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选择了钉住或爬行钉住等变相的固定汇率制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倾向于实行稳定的汇率制度笔者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微观经济主体通常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缺乏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发展中国家政府为了保证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顺利发展就有必要通过固定汇率制为企业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降低他们的交易成本当然这样做也有成本即当外部经济活动失衡时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要付出比较高的调节成本如果调节不当或严重滞后可能会引发危机但是只要汇率稳定所产生的收益足够大这种调节成本和风险并不能让其放弃稳定的

14、钉住汇率制另外多数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状况都不够稳定浮动汇率制使它们的货币对外价值处于不断的波动之中这比较容易引起货币替换严重的还会出现事实上的美元化现象这也是多数国家在政治上难以接受的 虽然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与很多发展中国家不一样但企业缺乏应对汇率波动的意识和能力是一种客观存在当然浮动汇率论会争论说如果不创造客观环境来培育企业的这种8意识和能力情况永远也不会改变所以笔者认为应该逐渐地改变汇率干预的僵滞状况但过渡到浮动汇率制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基于这样的前提人民币汇率制度不宜迅速地过渡到管理浮动而是应该选择爬行钉住或区间内的爬行钉住从目前世界上各国所实行的汇率种类看爬行钉住是仅次于传统钉住的稳

15、定型汇率制度但灵活性又比传统钉住制要高管理浮动是仅次于单独浮动的浮动汇率制属于非稳定性的汇率制度当然管理力度可以因管理当局的选择而变化但这一制度一般不对市场上发生的主要动荡进行干预这显然与人民币需要保持基本稳定的目标不符也有不少学者提议人民币实行一揽子货币钉住(卜永祥 2003)这在理论上应该是正确的它能够满足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的要求但是在实践中钉住的货币篮子的确定和权重的选择都会使钉住的水平发生很大的波动而这种波动对经济的影响并不能保证都是积极的另外钉住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是被动的受篮子内货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当篮子内货币之间汇率发生较大幅度变动时人民币钉住一揽子货币的汇率波

16、动幅度要大于爬行波动的幅度这在人民币由刚性钉住向有一定弹性钉住的制度过渡时也不是一种较理想的状态笔者认为钉住一揽子货币制度应该成为爬行钉住制实行了一段时间以后的第二过渡阶段也有学者建议人民币实行汇率目标区制度(李扬 2003)这与爬行钉住的建议比较接近但是如果目标区确定的不合适在短期内汇率有可能9一下子就达到目标区的上下限并在以后的较长时间内在这个新的上限或下限上形成事实上的新钉住汇率除非过了不久又得重新确定新的目标区所以笔者认为在汇率变动的压力积聚了较长的时间或比较大以后由钉住汇率制过渡到稍有弹性的爬行钉住比较合适如果在爬行的基础上再确定一个爬行的区间应该也是比较好的选择但它与一般所说的汇率目标区已经有了较大的区别一般意义上的汇率目标区是让汇率在目标区内浮动达到上下限后再干预它在短期内浮动的幅度比爬行浮动要大的多爬行钉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使货币管理当局比较灵活地确定爬行的幅度和干预的力度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同时也向经济主体传递可接受的汇率变动信息使经济主体逐渐树立汇率波动的风险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