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4月份月考生物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097202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4月份月考生物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4月份月考生物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4月份月考生物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4月份月考生物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4月份月考生物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4月份月考生物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4月份月考生物试题(附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下学期生物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以下各组生物性状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 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2下列关于分离现象的假说不正确的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3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豌豆是自花传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

2、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ABCD4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让子一代的高茎豌豆全部自交,则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A3 : 1B1 : 1C3 : 2D5 : 15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一饲养员让两只杂合豚鼠杂交,其一胎所产生的小豚鼠可能是()A只有黑色或只有白色B75%黑色,25%白色C有黑色也有白色 D以上可能都有6如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在染色体呈线性排列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C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D白眼基因与朱红

3、眼基因是一对非等位基因7.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A 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B 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C 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D 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8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中的重组性状是()A只有黄色圆粒 B只有绿色皱粒C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 D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9用矮杆晚熟(ddEE)水稻和高杆早熟(DDee)水稻杂交,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如果希望达到2000株矮杆早熟纯种水稻,那么F2在理论上要有()A80

4、0株B1000株C32000株D1600株10下列各组基因型中,表现型相同的一组是()AAaBb和aaBb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11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 )A表现型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9种B表现型2种,比例为3:1,基因型3种C表现型4种,比例为3:1:3:1,基因型6种D表现型2种,比例为1:1,基因型3种12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为9:6: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性状分离比是()A1:3B1:2:1C1:1:1D1:413下图为某植株自

5、交产生后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错误的是() A雌、雄配子在过程随机结合 B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过程CM、N分别为16、9 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14.某夫妇均患有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他们所生的一个女儿正常,预计他们生育第二个孩子患此病的概率是( )A 125% B 25% C 75% D 50%15.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主要取决于()A 同源染色体的复制B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C 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 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16.如图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6、A 1染色单体与2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B 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 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 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17.若A与a,B与b,C与c分别代表3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哪一组精子中的4个精子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A. 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18.仅考虑核DNA,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DNA含量一定不同的是()A 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B 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C 卵原细胞和卵细胞 D 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19

7、.果蝇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红眼为显性性状。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A 白白 B 杂合红红 C 白红 D 杂合红白20.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YY的患者,从根本上说,前者致病基因的来源与后者的病因发生的时期分别是()A 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 B 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C 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 D 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21.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都与性别相关联B 各种真核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C 性染色体为ZW型的生物,W染色体来自父本D X、Y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生殖细胞中

8、表达22.某男性遗传病患者与一个正常女子结婚,医生告诫他们只能生男孩。据此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为( )A Y染色体遗传 B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 伴X显性遗传 D 伴X隐性23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能作为“萨顿假说”依据的是A在向后代传递过程中,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B在体细胞中一般成对存在,分别来自父母双方C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D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完全一致24将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的个体杂交,得F1后,F1自交得F2,再将F2自交得F3,在F3中出现的基因型AA Aaaa等于()A323B343C525D12125.下图为一家族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有关26

9、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据此可判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雌蝇3/401/40雄蝇3/83/81/81/8A. 一对常染色体上 B. Ff在常染色体,Bb在性染色体上.C. 两对常染色体上 D. Bb在常染色体,Ff在性染色体上二、非选择题26.下图是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4条),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请据图回答: 丁(1)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

10、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处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是_,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最多的是_,共有_条。(2)甲细胞染色体变化的特点是_,乙细胞染色体变化的特点是_。(3)丁图中bc段形成的原因 ,若此图表示减数分裂则ce段表示 时期。27.如图是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之一为红绿色盲,图1中没有成员患乙病,图2中没有成员患甲病.请据图回答(甲病的相关基因为A-a、乙病的相关基因为B-b)(1)图 中的遗传病为红绿色盲,另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是 性遗传.(2)图1中-8与-7为异卵双生,-8的表现型是否一定正常? ,原因是 (3)若图2中的-3与-4再生一个女孩,其

11、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 (4)若同时考虑两种遗传病,图2中-4的基因型是 ;若图1中的-8与图2中的-5结婚,则他们生下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 28.某种二倍体野生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F1进行自交得到F2。回答下列问题:(1)亲本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授粉前需要去掉紫花植株的雄蕊,原因是_,去掉雄蕊的时间应该是_。(2)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F2中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的比例为_。F2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_。(3)研究人员用两种不同花色的植株杂交,得到的子代植株有四种花色。则亲代植株的两种花色为_,子代中新出现的两种花色及比例为_。高一生物答题纸条码粘贴处姓名:_班级:_1、 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2、 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26.(1) 、 、 、 、 。(2) 、 。(3) 、 。(1) 、 、 。(2) 、 。(3) 。(4) 、 。27.28.(1) 、 、 。(2) 、 、 。(3) 、 。答案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