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8807116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09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09 年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次石湖书扇韵 姜 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 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 ,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 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 (2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2、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答: 【鉴赏】这二十八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过出画笔难于表现的情韵。可以想象姜夔当年是坐船造访石湖的。 “桥西一曲水通村” ,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时飘流出的浮萍。这正像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 “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果然, “家在石湖人不到” 。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是对范品格的称颂。范成大以廊庙之才,

3、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退隐江湖。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 。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能做到“人不到” ,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沉醉于自然美景中。 “藕花多处别天门” ,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答案】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同

4、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 “人不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考点】第一问:考查诗歌的形象的分析 第二问: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个性解读【解析】第一问:分析诗歌“意境”,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

5、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第二问:分析“思想感情” 和作者“观点态度” ,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 ,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09 年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军城早秋 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 严武(726-765 ):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2(1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案】 (1)

6、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考点】第一问: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E第二问: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E【解析】第一题考查意境形象,注意点出意象,分析画面要注意时间、地点、总体特征。分析本题的寓意,一定要注意注释(“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的提示作用。第二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结合第三、四句具体诗句分析。作

7、诗歌题,一是要注意结合诗歌分析,二是要明确答题思路,三是要注意诗歌注释的提示作用。【思路分析】第一问:分析诗歌“意境” ,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第二问: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 ,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诗歌鉴赏】安史之乱后,吐蕃的侵犯成为干扰唐帝国的重要外因 。广德元年

8、(763)十月,吐蕃贵族武装乘唐军忙于收拾安史之乱残局之际,大举东侵,竟连破泾邠二州,攻占唐都长安达十三天。此次进犯被唐军击退之后,他们又从与四川交界的南路向唐王朝发动进攻,在同年十二月,又连破松、维、保三州及云山二新城。 广德二年春 ,严武接替高适,再度出任剑南节度使。刚一到任,他就狠抓军队的训练,当年秋天,就一鼓作气,击破吐蕃七万余人的精锐部,先后收复了当狗、盐川二城。这首诗就是他击破吐蕃入侵的纪实。 头两句“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开门见山,点出了诗人登城的时令、地点。 “昨夜秋风” ,是指秋季刚到,从而紧扣诗题中的“早秋”二字。诗人观察入微,从“风”的细微变化中确切地掌握秋

9、天到来的信息,说明了他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人动向的明察秋毫。对于古代地处中国边疆的游牧民族来说,秋高马肥,秋风一起,就是他们入侵内地的有利季节。因此, “昨夜秋风”一到军城 ,诗人就深夜难眠,他乘着月光登上城楼,放眼远眺, “朔云” 、 “边月” 、岷山,尽收眼底。边关的初秋之夜,阴云冷月,山野惨白,整个夜景都弥漫着一股沉重的肃杀之气,给人一种无形的压抑感。次句中的一个“满”字,将阴沉肃穆、硝烟密布的战前气氛烘托得更加浓重。总之,头两句是写景,但景中有人、有情,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主将在战斗前夕的宁静中细心观察敏捷思索的心灵侧面。 诗的后两句“更催飞将迫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是主将兼诗人所发

10、布的战斗命令将士们一定要再接再励,乘胜追击敌人,彻底歼灭他们,不要让敌人一人一马逃回敌营去! “更催” 、 “莫遣”二词,语势斩截,有振雷走霆之力,表现了主将果断刚毅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必胜信心,洋溢着边防将士保疆卫国的奋发激昂的爱国热情。 这首诗歌大胆地采用了开阖跳跃的笔法来写景抒情,增加了诗的信息容量。前一二句写景,但景中寓情,点明主将已迅速、准确掌握了敌情,从而表明他在军事行动之前,就已经知己知彼,掌握了军事上的主动权,因此,稳操胜券就不是鲁莽匹夫的妄语了。有如此坚实的思想作铺垫,三四两句的腾跃、抒情,就显得既轻捷,又与上文有内在的承继性,令人感到自然可信、豪气倍增。(09 年北京卷)读下

11、面这首词,完成题。 (10 分)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 ,准拟岳阳楼上。3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波神:水神。 准拟:准定。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 “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七、八句写作者期

12、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 曲。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 分)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5 分)【答案】12.(10 分)(2 分)D(3 分)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5 分)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 第二问:略【考点】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考查诗歌的风格和流派 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分析。【思路分析】七八句“准拟” ,据注释是“准定”的意思,因此可排除“期盼”之说。宋词的风格和流派大致为两类,一类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 ,一类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 ,从词的内容和情感倾向可判断。“

13、波神留我” 、 “露宿何妨” 、 “准拟岳阳楼”均表现了词人的乐观、豁达的面对风雨的情怀。考生只要调动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使词人的形象跃然心头,不难归纳出来。(09 年江苏卷)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高考资源满 江 红高考资源网登黄鹤楼有感高考资源网岳飞高考资源网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高考资源网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高考资源网【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高考

14、资源网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 ”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 分)高考资源网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 的景象?(4 分) 高考资源网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 分)高考资源网【参考答案】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 填沟壑”,千村寥落。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 清河洛” 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考点】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

15、懂的程度。【解析】这首词创作时代较耳熟能详的“怒民冲冠”词略早,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全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 “想当年”三字点目。 “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 “珠翠绕” 、 “笙歌作” ,极力写作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 “珠翠” ,妇女佩带的首饰,这里指代宫女。 “珠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第二段由“到而今”字起笔(回应“想当年” ) ,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的景象强烈对比。 “铁蹄满效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 “兵安在?膏锋锷” , “民安在,填沟壑” 。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4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 ,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