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新授课1)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60195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新授课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新授课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新授课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新授课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新授课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新授课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新授课1)ppt(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细胞织就信息之网, 传输交汇万千信息, 貌如晴空星云闪亮, 闪耀的是智慧的光芒!,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本章知识概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主),问题探讨,1、队员之间是如何传递信息的?,2 队员通过眼、耳获得的信息,是如何经过自身的处理,并迅速作出反应的?,3 队员要有良好的表现,身体的各个器官同样需要协调配合,这又是如何实现的?,足球比赛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队员之间的配合,配合要靠信息的传递。,1、神经系统的组成,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体

2、,树突,轴突,突起,髓鞘,神经末梢,神经纤维,神经元,细胞体,突起,树突,轴突,-神经细胞,2、神经元,细胞体:代谢和营养中心 轴突:一根,把冲动传离细胞体 树突:多而短,接受刺激,把冲动传向细胞体,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神经纤维,神经,长的树突、轴突,髓鞘,神经纤维,膜(结缔组织),神经,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分类:,感觉(传入)神经元 运动(传出)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

3、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脑和脊髓,2、类型,例如:,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举例:,举例:,特点:,特点:,吃杨梅时分泌唾液、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婴儿的吮吸反射等,生来就有的、具体事物直接刺激引起的、由较低级的神经中枢(在脑干、脊髓中)参与即可完成,看到或谈到杨梅时分泌唾液、谈虎色变、画饼充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后天形成的、信号(条件)刺激引起的、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动物对具体信号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动物和人共有。,人体对抽象的语言符号的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人类特有。谈梅止渴,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4、后天性反射 先天性反射 可以消退 不会消退 低级的神经中枢 高级的神经中枢 谈虎色变 吃梅止渴 老马识途 ?,例、连线题,4、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反射弧,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至神经中枢),(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并产生新的兴奋),(传导兴奋至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如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反射过程: 也是兴奋传导的过程,既无感觉也无效应,既无感觉也无效应,

5、既无感觉也无效应,只有感觉无效应,只有感觉无效应,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若实验刺激中断后的部位只能叫有反应,不能叫反射,如何证明反射弧中未知结构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发生反射活动的条件,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来自内外界的刺激;.,反射弧的结构要完整。,1、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B,巩固练习,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结构,神经元,功能,细胞体,突起,树突,轴突,产生兴奋,传导兴

6、奋,兴奋传导过程,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元间的传递,知识梳理,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实验:,神经表面电位差示意图,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1、神经冲动, 结论:,-,+,+,-,静息状态,膜外,膜内,膜外,K+,静息电位:,内负外正,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阅读p18),+ +,+ +,- -,- -,+ +,- -,+ +,- -,协助扩撒,适宜刺激,Na+,动作电位:,内正外负,兴奋产生,兴奋状态,静息状态,协助扩撒,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在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局部电

7、流,膜内从兴奋部位传向相邻部位,膜外相反。,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膜内,膜外,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冲动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从兴奋部位传向两侧相邻部位;冲动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原兴奋部位恢复静息状态。,恢复静息(主动运输:3钠离子出、2钾离子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递特点:,双向性,小结:兴奋传导与电表偏转,(一)同一条神经纤维 1.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表发生两次相反偏转 2、刺激C点,B、D同时兴奋,电表不偏转,A B C D 假设:BC=CD,小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 _(即神经冲动)。 2、静息电位: (原因: ) 动作

8、电位: (原因: ) 恢复静息后的电位: (原因: ) 3、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内: 。 膜外: 。 4、兴奋的传导方向: ,与 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其特点为: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内含大量线粒体和突触小泡。,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轴突与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外排,突触: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鞘只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 体或树突形成接点,由 此可分为两类:,轴突与树突,轴突与细胞体,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充满着组织液,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另一个神经

9、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4、递质:有兴奋类(如:乙酰胆碱)和抑制类(如:多巴胺) (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见教材 5、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6、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7、传导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 8、特点:单向性。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导致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神经元间的传递特点:,单向性 突触延搁 总和 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对某些药物敏感,刺激 b 点时,由于兴奋经过突触时要延搁,a 点先兴奋, 此后 d 点再

10、兴奋(两处不同时兴奋),指针先向左再向右,偏转两次。,刺激 c 点时,由于兴奋无法在突触处逆向传递(即无法由,cb 传递),所以指针向右偏转一次。,小结:兴奋传递与电表偏转,小结:,比较兴奋的传导,电 信 号,化 学 信 号,快,慢,双 向,单 向,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突触小泡释放递质,1、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 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_(正、负或 零)电位。 2、 下图表示3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 一强刺激,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_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负,C,练 习,3、已知突触前神经

11、元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B,4、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D,脑 脊髓,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 脊神经,周围神经系统,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脊髓,位置:,结构:,灰质位于中央,白质位于周围,1、不同的神经中枢调节某一

12、特定的生理功能。,2、不同的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调节。,3、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练习,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论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小脑、脑干和大脑三个结构中,与有关生理功能线对应的结构分别是-(大脑) 、(小脑) 、(脑干),1、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运动性言语区(speak-s),听觉性言语区(hear-h),视觉性言语区,书写性言语区(write-w),五、人脑的高级功能,外界信息输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瞬时记忆,注意,短时记忆,遗忘(信息丢失),不重复,遗忘,重复,长期记忆,永久记忆,2、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受到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Na,K,膜内,膜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