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与成分输血(任静)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60033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9.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血与成分输血(任静)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输血与成分输血(任静)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输血与成分输血(任静)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输血与成分输血(任静)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输血与成分输血(任静)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输血与成分输血(任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血与成分输血(任静)(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输血与输血技术,天津医科大学检验学院血液学教研室,输血基本概念,输血:它是指将人类某一个体的血液或血液成分输给另外一个个体的过程,输血包括全血输注和成分输注。 全血输注:指血液全部成分的输注,包括血细胞、血浆抗凝剂和保存液。全血输注分为新鲜全血和保存全血两种。,成分输血: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血液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分别制成高纯度或高浓度的制剂,根据患者的疾病需要选择性的补充所需的血液成分的输血方法。输血是医学临床上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输血包括血液的收集、分离、保养和储存,配血和输注众多环节。近年来随着血液免疫学和细胞分离技术研究的深入以及先进技术的不断完善, 输血尤其是成分输血 有了突飞

2、猛进的进步 和发展。,第一章 采集、储存,第一节 采血 为了确保血液的质量,保证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目前我国对献血者制定了严格的筛选条件, 献血者献血前必 须经过严格的体 格检查和血液检 查。,献血员基本条件:,一般条件:年龄1855岁,体重:男性50kg、女性45kg,既往无肝炎等法定献血禁止病史等 献血员体格检查:血压1220/812kPa、脉压差4kPa(90140/6090mmHg、脉压差30mmHg,脉搏60100次/min,体温正常,其他皮肤、五官、四肢、心肺、腹部体检正常。,献血员血液检查:血型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RH(D)鉴定,血红蛋白测定,男120g/L,女性11

3、0g/L,丙氨酸转氨酶(ALT):赖氏法25单位,HBsAg阴性(酶标法)、丙肝病毒抗体阴性(酶标法),艾滋病病毒抗体阴性(酶标法),梅毒试验阴性(RPP法或TRUST法),对于疟疾高发区应检测疟原虫。初复检两次。 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最多不得超过四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六个月。 甲型肝炎临床治愈一年后连续三次每次间隔一个月化验正常可参加献血。,免疫接种后献血的规定: 1 接受麻疹、腮腺炎、黄热病、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二周后,或风疹活疫苗、狂犬病疫苗最后一次免疫接种四周后可献血;被狂犬咬伤后经狂犬病疫苗最后一次免疫 接种一年后方可献血。 2 接受动物血清者于最

4、后一次注射四周后方可献血。 3 健康者接受乙型肝炎疫苗、甲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不需推迟献血。,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献血 1 性病、麻疯病和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 肝炎病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丙型肝炎抗体阳性者。 3 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过敏患者,如经常性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单纯性荨麻疹不在急性发作期间可献血)。 4 各种结核病患者,如肺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及骨结核等。,5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心肌炎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6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支气管扩张肺功能不全。 7 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如较重的胃及十二

5、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急慢性肾炎以及慢性泌尿道感染、肾病综合症、慢性胰腺炎。,8 血液病患者,如贫血、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各种出、凝血性疾病。 9 内分泌疾病或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如脑垂体及肾上腺病症、甲亢、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及糖尿病。 10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如脑炎、脑外伤后遗症、癜痫、精神分裂症、癔病、严重神经衰弱等。,11寄生虫病及地方病患者,如黑热病、血吸虫病、丝虫病、钓虫病、囊虫病及肺吸虫病、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 12各种恶性肿瘤及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患者。 13做过切除胃、肾、脾等重要内脏器官手术者。 14慢性皮肤病患者,特别是传染性、过敏性及炎症性全身皮肤病,如黄

6、癣、广泛性湿疹及全身性牛皮癣等。,15眼科疾病患者,如角膜炎、虹膜炎、视神经炎和眼底有变化的高度近视。 16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胶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 17有吸毒史者。 18同性恋者、多个性伴侣者。 19体检医生认为不能献血的其它疾病患者。,采血方法:,采血(blood collection):现多采用塑料袋采血法。 已经制备好的无菌塑料袋装有灭菌保养液,保养液一般为ACD保养液(25mlACD保养液可使100ml血液抗凝),袋上标签标明献血者姓名、血型、采血时间,血 液或血液成分的有效期, HIV及乙肝检查阴性的标志 及保养液的类。 在检查血袋完好无损即可 采血。,采血

7、步骤如下: 1、清洗献血者肘部皮肤。 2、用碘酒和75酒精采血穿刺部位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自内向往消毒,消毒面积不小于1010cm。 3、将采血袋置于低于献血者手臂的位置。 4、用采血针静脉穿刺,同时打开采血袋活塞。 5、当血液流入血袋后将血袋放在秤盘上,不断轻轻晃动血袋,以免血液凝固,直至收集到所需血量。,6、达到采血量以后,拔出采血针,用消毒棉球在穿刺部位加压防止穿刺部位出血或渗血(三个手指压穿刺点35分钟)。 7、将采血袋封口,并仔细核对标签上全部项目的准确无误。置血库保存。 采血过程中注意为防止采血过程中机体凝血系统被激活,所以采血迅速。200400ml采血量,采血时间应控制在24分钟

8、之内,同时采血过程中要不断的轻轻晃动血袋,使血液与保养液充分混合,防止血液形成凝块。,第二节 血液保存,血液及其血液成分的正确储存对血液及其成分的质量保证是非常重要的,但即使在目前状况下,将血液及其成分保存在血液保存液中,红细胞也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种改变称为红细胞的储存损伤。为了尽量减少红细胞的储存损伤,提高储存血的质量,选择恰当的血液保存液及储存温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近代输血技术的研究一直在不断的通过改进血液保存液的组方来减少红细胞的储存损伤,并提高红细胞的储存期限。,保存液,血液保存液必须具备抗凝 作用外,还应具有保护细 胞生存能力及功能的

9、作用, 针对这种要求,现在的保 存液主要由枸橼酸盐、葡 萄糖、磷酸盐和腺嘌呤组 成,根据组方的不同分为 ACD和CPD两大类。,ACD血液保存液:由枸橼酸、葡萄糖溶液组成。ACD液根据配方的不同分为ACD-和ACD-。ACD-为常用的保存液,枸橼酸三钠起抗凝作用,防止血液凝固的发 生;葡萄糖给红细胞提供存活的能量需要。,ACD-应用中血液与保存液的比例为4:1,ACD保存液只能提供红细胞保存21天。在ACD-保存红细胞21天时,红细胞存活率为70%,但此时红细胞的释放氧能力迅速下降。,ACD-保存液对红细胞的保存时间较单纯的枸橼酸钠保存时间已经大大延长(单纯枸橼酸钠保存时间为4天),但与CPD

10、保存液对红细胞保存时间比较ACD-保存液保存红细胞的时间还是短。,CPD血液保存液:由枸橼酸、磷酸盐、葡萄糖溶液组成,用于全血抗凝及血液保存。CPD保存液pH为5.63,提高保存液pH防止红细胞破坏(ACD保存液比CPD保存液的pH低),从而提高红 细胞的保存期限到28天, 此时红细胞在体内存活率 为80%。,CPDA-保存液:在CPD保存液的基础上加入腺嘌呤即组成了CPDA-保存液,腺嘌呤能改善红细胞内ATP水平,提高储存红细胞的生存率,这样使红细胞保存期延长至35天,并大大提高红细 胞的氧释放能力。因此 CPDA-被国内外血站 普遍采用。,由于成分输血的发展,各种血液成分有各自的适应条件,

11、所以根据不同的血液成分选择适当的血液保存液,例如浓缩红细胞可用晶体盐保存液或胶体保存液。,储存温度和储存时间,低温有利于细胞的保存,因为低温可以减慢红细胞内的葡萄糖酵解过程,避免红细胞内葡萄糖的迅速消耗。同时低温能使血液中的细菌繁殖率降低到最低水平,但冰冻会造成细胞破坏加速,引起细胞溶解。但经过甘油或DMSO防冻液处理后冰冻保存可以大大延长细胞的储存时间。,红细胞保存,液体保存:42 冷冻保存:甘油或DMSO做防冻剂处理红细胞,可是红细胞的保存期延长达10年。冰冻常用于稀有血型如Rh阴性血液的保存可用于自体红细胞保存 。,储存红细胞能量主要来源于葡萄糖。 保存的红细胞在变形能力和氧运输功能上受

12、到影响,变形能力下降使红细胞表面形成皱缩,造成红细胞球形改变,储存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酯(2,3-DPG)与氧竞争血红蛋白(Hb)分子中的结合位点,保存35天开始红细胞内2,3-DPG开始下降因而造成红细胞的氧释放能力下降。同时储存红细胞在储存中容易发生自发溶解破坏,游离血红蛋白增加。,储存血中2,3-DPG的浓度很低,输入体内后2,3-DPG浓度能缓慢回升,并能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通常24h恢复50%70%,恢复到正常水平约需1周。随着红细胞内2,3-DPG浓度水平的不断恢复,红细胞就再次具有了运氧能力。因此储存血氧释放能力的恢复需要一定时间周期,所以贫血症状严重或需要短时间内纠正贫血时

13、应输注相对新鲜的血液。,红细胞保存影响因素 pH值:最佳在7.0左右,pH减低会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 温度:事宜保存温度为4,温度降低造成红细胞内代谢速度下降,抑制细菌生长。37红细胞很快破坏,0以下结冰加速红细胞破坏。 葡萄糖:最适浓度 腺嘌呤:可能形成2,8-二氧化腺嘌呤代谢产物,不溶于水,沉淀于肾小管中。 振荡混匀:均匀振荡能够防止血液凝固发生,避免微小血块的形成。 塑料袋增塑剂:减轻红细胞溶血速率。,血小板保存,血小板保存于4就会停止代谢、失去活性,因此血小板的保存适宜环境为2024,同时必须保持不间断的振荡状态,振荡频率控制在60次/min,振荡幅度为4cm。保存时间与塑料袋的特性密切

14、相关,如用三苯六羧酯酸和二酸酯混合物作为增塑剂的聚氯乙烯塑料袋,血小板的保存期限可达7天,一般保存袋血小板保存期限为1-3天。 总之血小板的代谢条件与下列因素有关:温度、pH值、氧气含量、振荡条件和保存袋的特性。,粒细胞保存,粒细胞保存最大问题是保存期间,因其活性和功能迅速降低严重阻碍了临床应用 。理想的粒细胞保存条件是室温2024、不能摇动、pH值在7.2左右 。 保存期间内粒细胞功能最早出现变化的是趋化性,6h内趋化性仍保持正常。杀菌功能在24h内是正常的,保存时间延长超过相应期限粒细胞功能将降低 。因此临床粒细胞输注尽可能在采集后6h内输注,最迟在24h内输注 。,新鲜血浆保存,新鲜冰冻

15、血浆(FFP)是指采血后6h内分离并冻结的血浆。在-20下可保存一年。 FFP内含有全部凝血因子的活性和各种蛋白质,保存一年以后,其中的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变为普通血浆。血浆解冻后应立即输用不能保存,否则反复冻融血浆中的凝血因子的活性会大大降低。,保存损伤,微小凝集物的形成与保存损伤明显相关 在4保存期间,血小板、白细胞、失去活性的红细胞及其膜的成分和纤维蛋白等变性产物共同形成了微小凝集物 。 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在保存损伤的研究中,多数人认为是保存血中的白细胞造成的 微小凝集物可引起输血反应,各种血液成分最佳保存条件,第二章 血液输注,输血,目前已经成为临床治疗过程中不可欠缺的治疗手段,在临床治

16、疗中坚持安全有效的输血。为达到安全有效的输血首先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分析,能够避免输血尽量避免输血,因为到目前为止输血并非绝对安全,可能发生多种输血不良反应,传播疾病的同时也会造成稀有的血液资源的浪费。 必须输血时,应该考虑输血的主要目的,能够采取成分输血的,尽量避免全血输注,以达到高效、安全和经济的目的。,第一节 全血输注,全血输注(whole blood transfusion)指血液全部成分的输注,包括血细胞、血浆、和保存液(或抗凝剂)。 全血输注分为新鲜全血和保存全血输注。,新鲜全血(fresh whole blood):一般认为采血6小时之内的全血称为新鲜全血。 新鲜全血输注适应症: 1、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2、重症血小板减少症 3、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 4、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5、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6、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保存全血输注(pr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