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59296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161 大小:30.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61页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61页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61页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61页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1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概 述 一,解剖生理学基础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概念: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二)任务: 1、阐明人体各部形态结构的共性和个性 2、阐明人体各部的各种生命现象 3、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为防病治病、促进身体健康提供理论依据,(三)与医学的关系:基础课程 (四)研究方法:尸体解剖(宏观的形态结构) 动物实验(生命活动) 显微技术(微观研究) 二,学习解剖生理学基础的基本方法和观点 (一)进化发展的观点 (二)结构和功能相联系的观点 (三)整体观点 (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三,解剖学姿势和方位术语* (一)解剖学姿势 1.身体直立 2.两眼平视前方

2、 3.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4.上肢垂于躯干两侧, 手掌向前,(二)方位术语 上、下 前、后 内侧、外侧 内、外 浅、深 近侧、远侧,(三)面 1、矢状面 正中矢面 2、冠状面 3、水平面(横切面),1冠状面(额状面) 2矢状面 3水平面(横断面),第二节 人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概述: 人体的组成概况:基本单位- 细胞 细胞间质 组织(四种基本组织) 器官(内脏) 系统(九大系统) 人体的分部:头、劲、躯干和四肢,人体器官的组成与系统的划分,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细 胞,器 官,系 统,一、细胞 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形态:大小不一,

3、形态各异。,细胞在光镜下基本结构:,细 细胞膜(细胞质膜) 基质 细胞质 细胞器 内含物 核膜 胞 细胞核 核基质 核仁 染色质(染色体),溶酶体 核仁,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分泌小泡,细胞骨架,核糖体,中心粒,线粒体,细胞膜,细胞的结构,(一)细胞膜 生物膜:细胞外膜 细胞内膜系统 1、质膜的化学成分:脂类、蛋白、糖类等 膜脂:磷脂 糖脂 胆固醇 膜蛋白:,组成:嵌入蛋白(70-80%) 表在蛋白(20-30%) 功能:支持、物质转运、受体、酶、特异性抗原等作用。,膜 脂,膜脂亲水端,膜脂亲水端,膜脂疏水区,膜脂与膜蛋白,嵌入蛋白,膜糖,分类: 糖+蛋白质 糖蛋白 糖衣(细胞衣) 糖

4、+类脂 糖脂 功能:识别、信息交换、免疫、粘着、对药物和激素 的反应等功能。,膜糖类,2、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 (1)类脂:主要为磷脂,分子排列成二层。 (2)蛋白质: 嵌入蛋白质 表在蛋白质 (3)多糖:形成糖链。,3、质膜的基本特性:,(1)膜的不对称性 膜脂分子的不对称性,膜的脂质双层组成成分上不对称。 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2)膜的流动性: 膜脂的流动性 膜蛋白的流动性,4、质膜的功能 (1)质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单纯扩散 概念:指一些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仅靠浓度差,由高浓度 一侧扩散到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高 低) 影响因素: A、膜两侧溶质分子的浓度差。 B

5、、膜的通透性。 转运物质:气体、氨 不耗能,扩 散,单纯扩散,2)易化扩散:,概念: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特殊镶嵌蛋白质的帮助下, 顺浓度差或电位差扩散的过程。(高 低) 方式: (1)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Na 、K、Ca2 (2)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葡萄糖等 特点:特异性;饱和性;竞争性抑制。 不耗能,易化扩散,通道运输,功能:转运离子等,离子通道,3)主动转运: 概念:细胞膜通过本身的耗能将物质,在蛋白质的帮助 下,使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转运的过 程。(低 高) 转运工具:镶嵌蛋白(泵蛋白) 要耗能:分解ATP(三磷酸腺苷)释放能量 -p ADP(二磷酸腺苷) Na -K依赖

6、式ATP酶,主动转运,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区别,主动转运 被动转运,需由细胞提供能量,不需外部能量,逆电-化学势差,顺电-化学势差,使膜两侧浓度差更大,使膜两侧浓度差更小,4、入胞和出胞的作用 入胞: 概念:大分子或团块物质从膜外进入到膜内的过程。 吞噬:固体物质的入胞。 胞饮:溶质或液体的入胞 细胞外 细胞内,出胞: 大分子或团块物质从膜内排出到膜外 的过程。,细胞内,细胞外,出胞,(2)细胞膜的受体功能:,受体概念:是指分布于细胞膜表面或细胞内的能与 某些化学物质特异性结合,从而引起细胞内部 功能活动的一系列变化,并产生相应的生理效 应的一类特殊蛋白质。 肾上腺受体结合肾上腺素 心血管活动

7、加强,(3)膜抗原与免疫作用,概念:细胞表面具有抗原性的大分子物质,即表 面抗原。 类型: 血型抗原: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有60余种,其中A、B抗原为主。 组织相容性抗原:有核细胞和血小板质膜上的 糖蛋白。 同种异体移植组织或器官后,出现排异反应。,(二)细胞质,1、细胞器 (1)核糖体(ribosome) 化学成分:核糖体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 形状:颗粒状小体 分类:游离核糖体、附着核糖体 功能:合成蛋白 游离核糖体合成结构蛋白质。 附着核糖体合成输出蛋白质。,核糖体结构与形态,(2)内质网: 分类: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 功能: 粗面内质网:运输蛋白 滑面内质网: 与合成肝糖原和

8、解毒有关。 与合成脂类、固醇类激素有关。 有储存和释放钙离子能力,从而与肌收缩有关。,(3)高尔基复合体 位置:位于细胞核附近 形状及组成:网状囊泡。由数层重叠的扁平囊泡、若 干小泡及大泡组成 功能:蛋白加工、浓缩、包装 参与细胞的分泌功能。 参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 与溶酶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参与细胞内膜的更新。,结构:扁平囊状结构和大小囊泡,功能: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形成,蛋白质的浓缩和加工有关;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形成有关,高尔基体,(4)溶酶体 细胞内消化器,内含有多种水解酶 初级溶酶体:含多种蛋白水解酶 次级溶酶体: 自溶性溶媒体 异溶性溶媒体 终末溶媒体(残余体) 功能:有及强的消

9、化分解物质的能力,消除有 害物、保护细胞的作用。,(5)线粒体(mitochondria)细胞的供能站 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小体。 作用:内含多种酶,能将蛋白质、脂肪和糖类进 行分解氧化释放能量 功能:产生能量,供给细胞进行各种生命活动之 用。(能量工厂),生长旺盛的细胞或生理功能活跃的细胞中线粒体居多(如肝细胞中线粒体多达2000个,一般细胞为几十至几百个),在代谢衰退的细胞中线粒体较少。 鸟翼的肌原纤维、精子的尾部基端线粒体数目较多,线粒体 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 场所,是细胞的 能源中心。 形态结构:双层膜结构,(6)中心体: 由两个中心粒(cemtriole)组成。细胞分裂的推动器: 功

10、能: 细胞分裂时期,与纺锤体形成及染色体移动有关; 与鞭毛和纤毛的形成有关。,功能: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分布:位于动物细胞和一些低等植物细胞的 细胞核附近,中心体,中心体,(7)细胞的骨架结构 是细胞质内微丝、微管、中间丝的总称。 功能:支持和依附细胞内有形成分的作用,2、基质 呈胶状 主要成分:水、无机盐、蛋白质、糖和脂类 功能:细胞内有形物质生存环境,是细胞新陈 代谢的场所 3、包涵物 脂滴、糖原、吞噬体、吞饮小泡等,(三)细胞核 除成熟红细胞外,均有细胞核 1、核膜: 组成:由两层单位膜组成。 功能:保证核内的内环境稳定。 核孔:是核内的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的通道 核孔复合体: 功能

11、:介导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物质交换。,细胞核,2、核仁: 化学成分:RNA、 DNA、蛋白质。 功能:合成核糖体的场所。 3、核基质: 细胞核内有形成分以外的物质。,4、染色质与染色体 遗传物质的载体。 (1)化学成分:DNA、蛋白质(组蛋白质、非组蛋 白质)、RNA。 (2)染色质(chromatin): 概念:在细胞间期核内分布不均,易被染料着 色的物质。 (3)分类:常染色质 异染色质,(4)染色体(chromosome) 概念: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质细丝螺 旋盘曲绕成为具有特定形态结构的染色 体 染色质的染色体是同一物质的不同功能状态 数目:体细胞(除生殖细胞)男22+XY;女22

12、+XX,(四)细胞的分裂 概念:指细胞通过分裂,增加数目,以补充和 更新细胞。 方式: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人类主要的细胞增殖方式:有丝分裂。,(一)分裂间期:,G1期(DNA合成前期): 特点:1、细胞体积由小变大。 2、细胞内物质代谢活跃 意义:为下阶段S期的DNA复制作好物质和能 量的准备。 三种结局:1、增殖细胞 2、暂不增殖细胞或休止细胞 3、不增殖细胞,S期(DNA合成期):最关键期。,特点:1、复制DNA。 2、易受某些因素的干扰。,G2期(DNA合成后期),特点:1、为分裂期作准备。 2、合成少量的RNA和蛋白质。,(二)分裂期(M期):以染色体的形态变化过程为依据,

13、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1、前期: 特点:1、纺锤体形成。 2、染色质浓缩、变短、变粗形成 染色体。 3、核仁、核膜溶解消失。,2. 中期:,特点:1、每条染色体纵裂形成染色单体 2、染色体移向细胞中央,3.后期:,特点:1、每条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完全分开, 形成两组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2、两组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 分别向细胞的两极靠拢。,二:基本组织,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 基本组织分类: 上皮组织(epithelia) 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 肌组织(muscle tissue) 神经组织(nervous tissue),(一)上皮组织(epithelia)

14、,概念:密集排列的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 1、有密集的细胞和少量的间质组成。 2、呈极性分布。有游离面、基底面。 3、一般没有血管和淋巴管。 4、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上皮组织的分类: 被覆上皮 腺上皮,(1)单层扁平上皮: 由一层扁平细胞紧密镶嵌排列而成。 内皮:分布:心、血管、淋巴管腔面。 间皮:分布: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1、被覆上皮:,(2)单层立方上皮: 分布:甲状腺,肾小管由一层立方细胞紧密排列而成,(3)单层柱状上皮: 分布:胃、肠道 结构:由一层柱状细胞紧密排列而成,柱状细 胞间夹有杯状细胞。,(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分布:呼吸道 结构:由柱状

15、细胞、杯状细胞、梭形细胞及锥 体细胞组成。柱状细胞表面有纤毛。四 种细胞核高低不等细胞不在一个平面上。,(5)复层扁平上皮: 分布:皮肤、口腔、 结构:由多层细胞组成。,(6) 变移上皮(移行上皮): 分布:输尿管,膀胱。,2、腺上皮和腺:,(1)腺上皮概念:机体内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2)腺概念:以腺上皮为主要结构所构成的器官。 (3)腺的分类: 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经血液、淋巴液输送。 外分泌腺:由分泌部和导管组成,分泌物经导管排出。,外分泌腺 (Exocrine gland),3.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游离面: (1)微绒毛:是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 光镜

16、下:纹状缘或刷状缘 功能:扩大细胞表面积,增加其吸收能力。,(2)纤毛:是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长突起,内有纵向排列的微管。 功能:可定向摆动,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侧面: (1)紧密连接: 功能:阻止大分子物质由外部进入细胞间隙。 有一定机械性的连接作用,(2)中间连接,(3)桥粒 位于中间连接的深部,是一种斑状连接。 是一种最牢固的细胞连接,多见于易受机械刺激或摩擦较多的部位。,(4)缝隙连接 位于柱状上皮侧面深 部,呈斑状。 功能: 利于细胞之间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交换,协调各细胞的功能。 利于细胞之间传递电冲动。,基底面: 基膜:为半透膜。 功能:物质交换、支持、连接。,(二)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结构特点: 1、由少量的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构成。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