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练习新人教版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058105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练习新人教版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练习新人教版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练习新人教版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练习新人教版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练习新人教版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练习新人教版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练习新人教版 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唐诗二首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伐薪()两鬓()辗冰辙()()口称敕()一丈绫()叱牛()三重茅() 挂罥() 塘坳() 大庇() 突兀()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何所营()(2)黄衣使者 ()(3)驱将()(4)系向牛头充炭直 ()(5)长夜沾湿何由彻()(6)俄顷风定云墨色 ()(7)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8)归来倚杖自叹息 ()(9)伐薪烧炭南山中()(10)回车叱牛牵向北()()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翩翩两骑来是谁?_。(2)夜来城外一尺雪,_。(3)半匹红纱一丈绫,_。(4)自经丧乱少睡眠,_!(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是:_,_!

2、(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词约意丰,概括诗人长期以来贫困生活的句子是:_,_。(7)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_,_。(8)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肖像的句子是:_,_。4填空。(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作者杜甫,字_,自号_,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_”,因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_”。共有约1 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歌行体(体裁)的古诗。诗中的“茅屋”指的是_。诗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是:_,_。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_,_

3、。表现作者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_,_!(2)卖炭翁是组诗_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_,字_,号_,唐代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_,世称“元白”,与_并称“刘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_,_。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是:_,_。5下列对右图书法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笔法劲健,如疾风飘雨B笔画平直,结构方正C用笔圆润,一气呵成D笔画连绵,气韵流畅6下列对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

4、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7“半匹红纱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_。这句诗反映了_。8“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_9各用一个短语概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四个自然段的意思

5、。(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_(一)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卖炭得钱何所营()(2)心忧炭贱愿天寒()(3)翩翩两骑来是谁()(4)系向牛头充炭直()11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和_。12下列对诗中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十指黑”强调了卖炭翁劳作到伸手不见十指。B“何

6、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13诗中多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_;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_。(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

7、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4这首诗中作者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有:_、_、_、_、_、_、_、_。15诗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16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_(2)_(3)_(一)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8、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注释】刈(y):割。覆(f)陇(l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荷(h)箪(dn)食(sh):用竹篮盛的饭。荷,肩挑。饷(xi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惜:盼望。岁晏(yn):年底。晏,晚。尽日:整天,终日。1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C“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

9、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D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8“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什么?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个什么样的官员?_(二)诗话两则【甲】杜牧之作赤壁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指士人)不识好恶。(选自许觊

10、彦周诗话)彦周(许觊的字)诮杜牧之赤壁诗,社稷存亡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是措大不识好恶。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彦周未免错会。(选自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乙】唐诗绝句,今本多误字,试举一二。如杜牧之江南春云,“十里莺啼绿映红”,今本误作“千里”。若依俗本,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选自杨慎升庵诗话卷八)“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此杜牧江南春诗也。升庵谓“千”应作“十”,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耶?余谓即作十里

11、,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选自周振甫诗词例话)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生灵涂炭()(2)社稷存亡()(3)彦周未免错会()(4)莺啼绿映红()20对“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的语言轻微柔和委婉含蓄,不同于议论性语言的直截了当。B诗人的语言轻微柔和委婉含蓄,与议论性语言简明扼要直接获得成功不一样。C诗人的语言精深奥妙委婉含蓄,不同于议论性语言的直截了当。D诗人的语言精深奥妙委婉含蓄,与议论性语言简明扼要直接获得成功不一样。21依照许彦周的意见,杜牧赤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