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057168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4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民族中学民族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试题高二历史试题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公元前 7 世纪末期,雅典统治者将习惯法编订为成文法,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限制贵族任意解释法律的权力 B将雅典的民主推进到新阶段 C使日常的审判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D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2.哈罗德伊尼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 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

2、就被摧毁了。 ”对“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理解正确的是( ) A梭伦改革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 B废除债奴制,保障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C民主政治制度得以确立 D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 3.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实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 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4.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古代希腊的著名城邦。下列关于公元前 8前 7 世纪雅典社会状况的叙 述,不正确的是( ) A公民

3、大会是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B下层平民的处境十分悲惨 C长老会议是国家最高的审判机关 2 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日益崛起 5.雅典卫城的雕像中刻着这样的诗句:“狄腓卢斯之子安塞密翁献这个像给神他已经变日佣级(收入不及 200 麦斗者,因他们靠打工为生,故称“日佣级”)为骑士级(收入 300 麦斗以上者)。 ”这种转变体现了梭伦改革 的哪一项措施( ) A “解负令”的颁布 B废除“六一汉”制度 C按财产划分等级 D机构改革 6.恩格斯曾描述到:“在阿提卡的田地上到处都竖立着抵押柱,上面写着这块地已经以多少钱抵押给某某人 了不仅如此,如果出卖土地所得的钱不够还债,或者债务没有抵押保证,那么债务人便不

4、得不把自己的 子女出卖到国外去做奴隶,以偿还债务。父亲出卖子女”这种现象的废止得益于( ) A梭伦改革 B克里斯提尼改革 C伯里克利改革 D雅典民主的确立 7.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梭伦。他一面颁布 “解负令”改善平民的经济状 况,组建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提高平民政治地位;一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一定程度上保护贵族政治特权。 由此可见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 A提高平民地位 B调和社会矛盾 C保护贵族权益 D未改善奴隶的生存状况 8.如果你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希腊梭伦执政的时代,下列情景中你并不能看到的是( ) A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岗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并

5、控制着全体臣民 B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高高兴兴回到自己家中 C第三等级的公民积极参加四百人会议的活动 D通过抽签产生的陪审员在民众法庭中审查案件 9.亚里士多德说:“梭伦对双方都加以反对,而且尽管他无论同哪一方妥协都有可能成为僭主(指通过政变或 其他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独裁者),但他宁愿招致双方的仇视也要拯救祖国并订出最好的法律。 ”这里的 “双 方”是指( ) A奴隶和奴隶主 B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C平民和贵族 D改革派和保守派 10.据吴子料敌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 ”这表明 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包括( ) 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

6、 秦国拥有较多的贤能之人 秦国的国君热心变法 秦国尚武精神充斥 A B C D 11.电视剧大秦帝国备受观众好评,秦孝公成为众多网友热议的对象。当初,导致秦孝公发愤图强进行 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A经济、政治、文化落后 B法家学说的推动 C诸侯会盟,拒邀秦国 D晋国分裂,士人游说 3 12.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田界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允许土地买 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13.古希腊著名戏剧家阿里斯托芬在骑士一剧里,描绘了一个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 派的领

7、袖克里昂的职位,这则材料主要反映了古希腊时期( ) A自由民从业自由 B经商环境宽松 C民主制度的缺陷 D公民参政积极 14.“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 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15.公元前 343 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 地经营农业。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 ) 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

8、乱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 D社会动荡,无法经商 16.“至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这使秦国( ) 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 B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 C促进了地主经济的发展 D发展了商品经济 17.商鞅在变法时规定:民众“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对 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统治者重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B有利于杜绝奴隶存在 C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D禁止商业的发展 18.公元前 361 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 343 年,周天子派人送礼 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赞

9、。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 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 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 D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 19.商鞅在被人诬告后,携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商鞅怅然叹曰: 4 “嗟呼!为法之弊,一至此哉!”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 ) A推行县制 B法律严酷 C奖励军功 D焚烧诗书 20.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21.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

10、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 ”此制度的实施改 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是( ) A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22.冯太后认为:“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 ”可见实行三长制的主要 作用是( ) 清查户口,增加国家赋税收入打破豪强地主控制人口的合法性 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建立基层行政机构,加强社会控制 A B C D 23.电视剧北魏冯太后讲述了中国历史上一位政绩卓著的女改革家冯太后充满传奇的一生。这部电视剧 中不可能出现的镜头是( ) A冯太后研习儒家

11、经典 B孝文帝聆听冯太后的教诲 C冯太后病逝于洛阳 D冯太后斥责保守派贵族 24.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这反映了当时北魏( ) A阶级矛盾尖锐 B民族矛盾尖锐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D汉族内部矛盾激化 25.北魏征服中原时,遇到了许多豪强地主建立的“坞堡”,它们“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并拥有武装。面 对这种情况,北魏统治者采取的策略是( ) A铲平豪强地主,消灭割据隐患 B实行宗主督护,构建基层政权 C广泛发动农民,消灭豪强地主 D严令地方官员,孤立豪强地主 5 第 II 卷(非选择题 50 分) 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 26.(8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 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 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 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2)材料二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此态度如何?你如何评价? 27. (18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 439 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为各民族间交

13、流和融合创造了条件。 为巩固统治,北魏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实行按人口分配土地,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 这样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重用崔浩等汉族儒生,完备国 家机构,还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但是由于各种制度的建设不够完善和欠缺,使得北魏 政权面临许多突出的问题,如宗主督护制的存在加重了“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材料二 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对于其他被统治民族也是如此。魏太武 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写道:“吾今昕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 使丁零死,正可

14、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 ”对于拓跋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 时人谢灵运曾这样介绍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 家破,阖门比屋。 ”拓跋贵族的残暴统治,激起各族人民不断爆发起义。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北魏这次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2)不改革会造成什么后果? (3)你若生活在那一时代,处在孝文帝的位置,怎样做才能保证改革的成功? 28. (9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 当。 ”文侯曰:“吾尝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 之士。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石之声,而安其子 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 ” 6 说苑政理 材料二 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 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若依此说,则魏之废沟洫,必废阡陌,其事尚早于商鞅矣。 汉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