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唐县一中2018-2019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精校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8050606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保定唐县一中2018-2019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保定唐县一中2018-2019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省保定唐县一中2018-2019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北省保定唐县一中2018-2019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北省保定唐县一中2018-2019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保定唐县一中2018-2019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精校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保定唐县一中2018-2019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精校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卷客观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1. 西周时期,“君权宗法化”是王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的体现之一。下列选项可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B“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D“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2“上古三代时期,商朝人将统御天下的权力看作是天帝的眷顾,并且这种眷顾是持久存在的。而当周人取代了商人成为华夏共主之后,周人首次提出了天命的迁徙,统治者有可能因为失德而被天命所抛弃,取而代之者则会成为新的宠儿。”材料表明,上古三代时期( ) A政治制度带有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 B权力的传承必须凭借个

2、人德行C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血缘关系成为王朝更迭的依据3. 殷商晚期,商王的配偶逐渐有了妻妾之分。在此基础上,西周将其进一步严格化,并将其由天子、诸侯推广到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阶层。这一变化( ) A.强化了天子权力 B.有利于加强政权稳定性 C.降低了女性地位 D.标志着贵族政治的形成4.夏、商、周三代更替的事实,使周人不得不怀疑“天命”的永恒,对此,尚书记载:“天命糜常”、“惟德是辅”。这说明( ) A.孔子继承了夏商周的主流文化思想B.尚书是研究此历史的唯一证据 C.西周确立的宗法分封制具有优越性D.周人认为天命、道德是治乱的关键5.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

3、以后中国古代之封建贵族已全崩溃,于是四民社会遂正式成立。”这里所说“四民社会”其社会制度应该是( ) A分封制 B共和制 C宗法制 D封建制6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 ) 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 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 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 D有利于避免地方割据现象7.西汉前期在皇帝陵基旁边设置陵县,专为祭祀陵园之用,该县居民都是强迫迁徙而来的关东豪族和天下富商。这一举措( ) A.解除了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B.提升了皇帝的独尊地位 C.使行政区划带有祭祀色

4、彩 D.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8秦汉时期,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 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这主要表明秦汉时期( ) A.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B.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 C.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D.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9战国时庶民要求参政的呼声很高,一个很平凡的士,通过游说,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擢拔为执政大臣。商鞅本是魏相国公叔痤的家臣,入秦后说动了秦孝公,当上了秦的大良造(相国)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转型加速 B贵族政治没落 C改革变法兴起 D诸侯争霸激烈10.“黔首”一词在上古时指战俘奴隶;战国时被广范使用,含义与“庶民”相同;

5、秦始皇下令将天下百姓统称为“黔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的建立 B. “大一统”的加强 C. 百姓地位的下降 D. 奴隶制度的废除11.“万岁”是古代中国皇帝的代称,始于汉武帝,后来礼颂皇帝时,都要用“万岁万岁万万岁” 的敬辞。这反映了统治阶级意在( ) A.突出君主独尊地位 B.彰显帝王丰功伟业 C.强化皇权主义思想 D.固化君臣等级秩序12据史记记载,秦“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称颂秦始皇仁、义、圣、德,“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这反映出秦朝( ) A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B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 C借法家思想建立君主专制D以仁义道德来遏制

6、人欲13.对于郡县的划分,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县大率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由此可知汉代 ( ) A.郡县制最终取代分封制 B.南方郡县多地旷人稀 C.南方郡县比北方数目多 D.北方郡县经济实力强14.汉代初年,二千石以上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在有市籍的商人之外,家资满10万(文帝时减为4万)可任郎官。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时即可由郎官中选用。这表明汉初( ) A.商人入仕优化了官僚体制 B.世卿世禄体制尚未被打破 C.因长期战乱官员严重匮乏 D.依政治需要选官形式多样15.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年载:“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这一做法旨在( ) A

7、. 减少决策失误 B. 削弱门下省审议权 C. 集权于中书省 D. 完善中央监察制度16.唐律疏议规定:来自同一国家的外国人在中国发生法律纠纷时,依该国法律处理;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在中国发生法律纠纷时,则依据唐律处理。这表明唐律疏议( ) A. 坚持传统夷夏观念 B. 维护了国家司法主权 C. 阻碍中西文化交流 D. 奠定了封建国家立法原则17.(后改为中书省),魏曹丕始设,掌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这种演

8、变表明( ) A. 隋唐君主权力不断加强 B. 国家行政机构日益庞大 C. 皇权专制下的权力转移 D. 中央官吏权力过度集中18.唐代科举考试礼部录取后,还需经过吏部考试合格后才能做官,岁取不过三十人。宋代增加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通过后即可入仕,每次录取五百人以上,甚至达千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科举制度更加客观公正 B.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 C.削弱六部职权强化皇权 D.皇帝开始掌握选官权19.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

9、地位。”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 A.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 B.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 C.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 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20.先秦时期,周成王“桐叶封弟”;汉末农民义军立一个刘姓放牛娃为君,说他是刘邦后裔;五代时,沙陀人李克用本与唐朝李姓宗室无任何血缘关系,但当他建国时也自号为唐,以表明其是承唐朝的正统。古代政治活动中的这类现象表明() A.君主获天意认可才能凝聚民心 B.君权宗法内涵有重要意义 C.古代民众对明君治国的期盼 D.儒家学说影响古代政治21.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

10、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22.新唐书百官志载:“凡考,中上以上,每进一等,加禄一季;中中,守本禄;中下以下,每退一等,夺禄一季。”这表明唐王朝( ) A.对官员的考评与官员升降赏罚直接挂钩 B.制定了严格考核官员的标准 C.通过加强考核实现了唐王朝的长治久安 D.选官考核存在严格等

11、级秩序23.虽然自汉朝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 A.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 B.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 D.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24.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这表明唐宋律学( ) A.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 B.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 C.凸显儒学哲理化的趋势 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25.宋孝宗是个围棋爱

12、好者,为此内廷中供养着一名叫做赵鄂的围棋国手。赵鄂自恃得宠,向皇帝跑官要官,孝宗说:“降旨不妨,恐外廷不肯放行。”由此反映出( ) A. 宋代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B. 朝政混乱大权旁落 C. 赵鄂自恃得宠失去信任 D. 外廷权力急剧膨胀26北宋前期沿唐制,以政事堂为宰相、参知政事议事办公处,设于禁中。政事堂囊括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大部分或主要职权,在政事堂召开的宰相联席会议由皇帝亲自主持。据此可知()A宋代最高行政机关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B宋代的专制皇权受到严格的制约C政事堂为宋代前期全国最高的决策机构 D政事堂的设置成为宋代冗官现象的根源27.元朝行省对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

13、署会议和专官提调(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处理。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这说明元代() A.地方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B.完善了中央集权模式 C.外重内轻局面得到改变 D.注重君主权力的加强28.明朝地方机构的设置几经变化。最初因袭元旧制,设立行中书省或中书分省,后形成以三司分治省政的基本体制;宣德年间,设置巡抚主持地方政务(巡抚总领一省军民大政、三司悉听节制);正德年间,为应对农民起义、倭寇入侵等问题,又加派兵部尚书督察院御史身份的“总督”管理数省。由此可见,明朝( ) A. 意在健全各级基层机构巩固统治 B. 地方过度分权导致机构运转不灵 C. 临时性措施复杂多变,漏洞百出 D. 地方管理政策具有中央集权色彩29明朝万历皇帝因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七、六,史称“万历怠政”。这反映了当时()A.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激化 B.君主专制出现弱化趋势 C.内阁对皇权制约的强化 D.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30. 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与总督、巡抚这一级封疆大吏建立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