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恶性肿瘤药 (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49323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3.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恶性肿瘤药 (3)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抗恶性肿瘤药 (3)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抗恶性肿瘤药 (3)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抗恶性肿瘤药 (3)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抗恶性肿瘤药 (3)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恶性肿瘤药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恶性肿瘤药 (3)(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4/17,1,抗恶性肿瘤药 (antineoplastic drugs),专业层次: 教 员: 周 维 英,2019/4/17,2,恶性肿瘤与化学药物治疗概况,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学基础,抗恶性肿瘤药的联合应用,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物,本章内容,抗恶性肿瘤药物新靶点与新药的研究,2019/4/17,3,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甲氨喋呤、氟尿嘧啶、环磷酰胺、博莱霉素、顺铂、卡铂和长春碱类的抗癌作用机制、适应症及主要不良反应; 熟悉:肿瘤细胞群的特点;巯嘌呤、阿糖胞苷、丝裂霉素C、放线菌素D的临床适应症 ; 了解: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及其依据、应用原则;,2019/4/17,4,重点:各类抗癌药的

2、作用机制、适应证,抗恶性肿瘤药的联合应用原则和毒性反应; 难点: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抗恶性肿瘤药物的耐药性机制。,教学重点、难点,2019/4/17,5,恶性肿瘤与化疗概况,2019/4/17,6,概况恶性肿瘤概念与发生,2019/4/17,7,概况恶性肿瘤概念与发生,2019/4/17,8,细胞周期调节基因功能 的改变,抑癌基因和凋亡基因的失活,原癌基因的激活和高效表达,恶性肿瘤的发生,各种环境因素,先天遗传缺陷,2019/4/17,9,恶性肿瘤治疗,目前主要治疗方法: 外科手术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2019/4/17,10,2005 Results from WHO Da

3、tabase,1. 恶性肿瘤治愈率为45% (1)22%为手术治愈 (2)18%为放疗治愈 (3)5%为化疗和其他 2. 在失败的患者中 (1)18%未控或复发 (2)37%为肿瘤转移,恶性肿瘤治疗,2019/4/17,11,二十一世纪肿瘤学发展战略,癌症的早期诊断和发现 综合治疗 规范化治疗 肿瘤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药物的研发,2019/4/17,12,近60多年癌症的化学治疗概况,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960年以前 1960-1970年 1970年以后,2019/4/17,13,表1 20世纪临床抗癌药物的发展情况,阶 段 年 代 特 点 第一阶段 1960年以前 经验式的研究方

4、法,单一药物化疗临床评价抗 癌新药疗效及毒性的标准对白血病、恶性淋巴 瘤有效,对晚期实体瘤的效果很差。 第二阶段 1960-1970 细胞周期动力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化疗取得成绩; 发展了对照、随机等的评价研究;白血病、淋巴 瘤的化疗取得了更好的成绩,实体瘤的化疗进展, 并开始探讨联合化疗。 第三阶段 1970年以后 综合治疗取得成就, 并注意观察长期治疗的功 效和毒性。,2019/4/17,14,表2 20世纪临床抗癌药物的发展情况,年代 药 物 40年代 氮芥(H2N)、氨蝶呤、甲氨蝶呤(MTX)、秋水仙碱 己烯雌酚、雌激素、睾丸酮; 50年代 马利兰、苯丁酸氮芥、溶肉瘤素(PAM)、噻替派(

5、TSPA)、 CTX、放线菌素、博莱霉素、6-巯嘌呤、5-FU、长春 碱(VLB)、秋水酰胺、可的松、泼尼松、阿糖胞苷 60年代 甲基苄肼(PCZ)、BLM、ADM、羟基脲(HU)、Ara-C、 DTIC、L-Asp、硫鸟嘌呤(6-TG)、VCR、DNR 70年代 顺铂、ADR 、BCNU、CCNU、MeCCNU、DDP、VM-26、VP-16 喜树碱(CPT)、羟基喜树碱(HCPT)、三尖杉杉等 80年代 表阿霉素(EDR)、丝裂蒽醌(NVT)、干扰素及其诱导剂、 长春酰胺(VDS)、碳铂、优福啶(UFT)、喃氟啶(FT207)、 失碳长春碱(NVB)、IL2等 90年代 紫杉醇、多西紫杉醇

6、、拓扑特肯(topotecan)、 依林特肯(CPT-11)、吡柔吡星、(TPH-ADM)、ATRA 2002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2019/4/17,15,治疗现状 化疗两大障碍,恶性肿瘤化疗现状,药物毒性反应和细胞产生耐药性,姑息 根治; 5%,90%,2019/4/17,16,抗恶性肿瘤药的三大趋势,从单一治疗向综合治疗,从单一药物到联合用药; 从姑息治疗向根治治疗发展; 从细胞毒性药物向针对机制多环节新型药物发展。,2019/4/17,17,肿瘤细胞分化诱导剂:维甲酸 肿瘤细胞凋亡(apoptosis)诱导剂: 亚砷酸 抗肿瘤侵袭及转移药: 丙亚胺及其衍生物 血管抑制素和内皮抑制素 :

7、肿瘤耐药性逆转剂:-干扰素、大黄素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肿瘤基因治疗: 作用于信号转导系统酶抑制剂: 单克隆抗体的靶向治疗:,针对机制多环节新型药物发展,抗恶性肿瘤药的三大趋势,2019/4/17,18,恶性肿瘤化疗适应症,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 对化疗敏感的恶性肿瘤:皮肤癌、绒癌、恶性葡萄胎、睾丸癌、小细胞肺癌; 辅助化疗:实体瘤放疗前后和手术前后,或有复发和播散者; 已无手术和放疗指征的晚期肿瘤或术后、放疗后复发转移病人; 化疗急症处理。,2019/4/17,19,表3 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疗效 肿瘤类别 化疗后有可能痊愈或获得 儿童急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非

8、何杰金 正常生存年限 氏淋巴瘤、皮肤癌、伯基特淋巴瘤、 绒癌、恶性葡萄胎、睾丸癌、Ewinss肉 瘤、肾母细胞癌、横纹肌肉瘤、胚胎性 癌、视网膜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等 化疗后生存期肯定延长 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多发性 骨髓瘤、成人急性白血病、神经母细胞 瘤、宫颈癌、胃癌、结肠癌、前列腺癌 化疗生存期延长不明显 恶性黑色素瘤、头颈部癌、原发性肝癌 软组织肉瘤、膀胱癌、成骨肉瘤、内分泌 系统肿瘤等 化疗不敏感 食管癌、胰腺癌、肾癌、甲状腺癌等,2019/4/17,20,肿 瘤 治愈率(%) 何杰金氏病 40 70 非何杰金淋巴瘤 20 4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0 60 急性粒细胞性白

9、血病 25 皮肤癌 70 90 睾丸肿瘤 40 50 视网膜母细胞瘤 50 绒毛膜上皮癌和恶性葡萄胎 70 非洲儿童(Burkitts)淋巴瘤 50 肾母细胞瘤(Wilms瘤) 30 40 覃样肉芽肿 50,抗癌药可治愈肿瘤的治愈率,2019/4/17,21,化学治疗的禁忌症,营养状况差; 生存时间估计38.5,且不能排除感染者; 明确活动性肺结核; 合并较重的细菌、病毒、霉菌感染者.,2019/4/17,22,化疗药理学基础,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分类; 不良反应(毒性、耐药性)。,2019/4/17,23,抗肿瘤作用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抗肿瘤作用生化机制。,传统抗肿

10、瘤药物药理机制,2019/4/17,24,1.细胞增殖: 2.细胞周期:(G1期、S期、G2期、M期) 3.细胞分化:,传统抗肿瘤药物药理机制,抗肿瘤作用的细胞生物学机制,2019/4/17,25,1. G1期:细胞生长和DNA合成准备期; 2. S期:DNA 合成期; 3. G2期:有丝分裂准备期; 4. M期:染色体等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的过程。,传统抗肿瘤药物药理机制,细胞生物学机制-细胞周期,2019/4/17,26,抗肿瘤作用的细胞生物学机制,肿瘤细胞的共同特点: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被开启或激活,与细胞分化有关的基因被关闭或抑制。 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导致死亡的药物均可

11、发挥抗肿瘤的作用。,抗肿瘤药物药理机制,2019/4/17,27,肿瘤细胞群包括增殖细胞群和静止细胞群。 生长比率(GF):增殖 细胞群与全部肿瘤细胞群的比值。,CCNSA:能杀灭增殖周期各期细胞。 CCSA:仅能杀灭增殖周期某个期的细胞,肿瘤干细胞,2019/4/17,28,2019/4/17,29,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 在不同环节阻止DNA 的生物合成,属抗代谢药; 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 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属于DNA 嵌入剂; 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 影响激素平衡,抑制某些激素依赖性肿瘤.,抗肿瘤药物药理机制,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2019/4/17,30,核苷酸还原酶 抑

12、制剂 (羟基尿),抗肿瘤药物的生化机制,48, 52, 55, 58,60,紫杉醇,2019/4/17,31,抗肿瘤药物分类,依据药物作用的周期或时相特异性分为两大类; 依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可将肿瘤将药物分为五大类; 依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来源,可将肿瘤将药物分为六大类。,2019/4/17,32,依据药物作用的周期或时相特异性,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nonspecific agents, CCNSA) 直接破坏DNA结构以及影响其复制或转录功能的药物; 细胞周期(时相)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specific agents, CCSA) 仅对增殖周期的某些时相敏

13、感,对G0期细胞不敏感的药物。,抗肿瘤药物分类(一),2019/4/17,33,依据药物作用的作用机制,1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2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 3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4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5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抗肿瘤药物分类(二),2019/4/17,34,依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来源,1烷化剂(氮芥类,乙撑亚胺类,亚硝脲类,甲烷磺酸酯类等)。 2抗代谢物(叶酸、嘧啶、嘌呤类似物等)。 3抗肿瘤抗生素(蒽环类抗生素,丝裂霉素,博莱霉素类,放线菌素类等)。 4抗肿瘤植物药(长春碱类,喜树碱类,紫杉醇类,三尖杉生物碱类,鬼臼毒素衍生物等)。 5激素

14、(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激素及其拮抗药)。 6. 其他类(铂类配合物和酶等),抗肿瘤药物分类(三),2019/4/17,35,抗肿瘤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毒性与不良反应,近期毒性,远期毒性:长期生存的患者,包括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不育和致畸。,共有的毒性反应,特有的毒性反应,出现较早,增殖迅速的组织,如骨髓、消化道和毛囊,发生较晚,长期大量用药后可累及心、肝、肾,2019/4/17,36,共有的毒性反应,骨髓抑制:除激素类、博来霉素和L-门冬酰胺酶外。外周粒细胞数减少,然后血小板降低,一般不会引起严重贫血。 WBC: 3-5 d PL: 8-10 d RBC: 120 d,毒性与不良反应

15、,2019/4/17,37,消化道反应: 恶心和呕吐 原因:药物直接刺激局部胃肠道, 作用于延脑呕吐中枢以及刺激催吐化学感受器引起呕吐; 治疗: 5-HT3受体拮抗药昂丹司琼(奥丹西隆)(ondansetron)有较好的止吐效果。,毒性与不良反应,共有的毒性反应,2019/4/17,38,脱发: 正常人头皮约有10万根头发,除其中10%-15%的生发细胞处于静止期外,其他大部分处于活跃生长; 因此多数抗恶性肿瘤药物都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脱发,停止化疗后头发仍可再生。,毒性与不良反应,共有的毒性反应,2019/4/17,39,特有的毒性反应,(1)心脏毒性:以多柔米星最常见。与多柔米星生成自由基有关; (2)呼吸系统毒性:大剂量长期应用博来霉素可引起肺纤维化;可能与肺内皮细胞缺少使博来霉素灭活的酶有关; (3)肝脏毒性:L-门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