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初三语文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课内文言文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88034921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上海初三语文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课内文言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年-上海初三语文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课内文言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年-上海初三语文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课内文言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年-上海初三语文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课内文言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年-上海初三语文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课内文言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上海初三语文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课内文言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上海初三语文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课内文言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课内文言文长宁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陈涉世家(节选)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8、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人名)(2分)9、翻译句子(3分)苟富贵,无相忘。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的“燕雀”是指“”,此句表达了陈胜的(3分)(三)课内文言文(8分)8.汉司马迁9.如果(我将来)富贵了,是不会忘记你(你们)的。10.佣者远大抱负和志向普陀区(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

2、完成第89题(8分)【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乙】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8、甲文作者是柳宗元,乙文作者是宋朝的_(人名),他们与另六位散文代表作家合称“_”。(2分)9、甲文以潭中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乙文提到的“积水空明”用以表现_,从而衬托出作者_的心情。(6分)(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 (8分)8. 苏轼 唐宋八大家(2分)9. 若空游;月光清朗澄澈;闲适 (各2分,共6分)杨浦区(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登泰山记(节选)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

3、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8、选文作者是清朝_派古文家_(人名)。(2分)9、联系上下文,“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一句作者描述“山”的视角是( )(3分)A平视 B仰视 C侧视 D俯视10、根据文意,下列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选文起笔交代戊申那天天气阴晦,五更时分,作者与友人在日观亭坐候日出的情景。B“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生动展现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和气势。C选文第句,作者写回

4、视西峰“而皆若偻”,令人联想到杜甫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D选文主要通过日出前后云霞色彩的鲜明变化,勾勒出日出的雄伟、壮丽景象。(三)课内语段阅读(8分)8.桐城 姚鼐(2分)9.D (3 分)10.A (3 分)黄浦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8、选文的作者是代文学家刘禹锡。他写下的描绘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名句是:,。(4分)9、“何陋之有?”的意思是。题目是“陋室铭”,

5、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原因是。(4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8.(4分)唐(1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分)9.(4分)有什么简陋呢?(有何陋)(2分)居室主人品德高尚(惟吾德馨/君子居之)(2分)浦东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

6、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 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8、 出师表中的“表”是的一种文体。(2分)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实现先帝遗愿,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平定南方。 B“卑鄙”一词是指诸葛亮原本“布衣”的身份。 C“由是感激”的原因是先帝三顾茅庐,以当世之事咨之。 D划线句中“大事”指刘备临终“托孤”,希望诸葛亮辅佐刘禅。10、选文表达了作者的真挚感情。(3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8. 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2分)9. A (3 分)10.“报先

7、帝、忠陛下”(或报答先帝,尽忠陛下)(3分,答到一点得2分)徐汇区(3)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橘逾淮为枳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yn)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

8、熙也,寡人反取病焉。”8解释下面加点词。(2分) 寡人反取病焉 取( )9晏子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喻,把_比作“淮南”,_比作“淮北”,不盗之民比作“橘”,_比作“枳”,从而推论出“楚之水土使民善盗”。(3分)10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机智地应对楚王的刁难,成功地化解了困局。B楚王不知道晏子是善辩之人,自以为可以设计羞辱晏子。C晏子,名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D楚王狂妄自大地导演“齐人坐盗被缚”一幕,却自取其辱。(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8.(2分)获得(招致)9.(3分)齐国 楚国 盗10.(3 分)B虹口区(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

9、810题(8分)登泰山记(节选)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界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8、选文是清代著名派文

10、学家 (人名)的作品。(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分)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10、选文笫段内容是:(3分)(三)(8分)8.桐城(派)姚鼐9.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关键词:及、 负、烛)10.我(与子颖)在日观亭(峰)观看到日出(前后的美丽景色)。闵行区(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橘逾淮为枳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11、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6. “过王而行”中的“过”与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人恒过,然后能改 B.过故人庄 C.过目成诵 D.以其境过清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8. 说文解字中,“辞”:从“舌”,从“辛”,诉讼辩词。晏婴在辩论中提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用意是:_,体现

12、了他“习辞”的特点。(3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8.(2 分)C9.(3分)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淮南淮北的)水土不同啊。(关键词:然、何、 异)10.(3分)以此为喻,指出是楚国的水土使民善盗,诙谐幽默却又令楚王无言辩驳松江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 【甲】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

13、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8甲文选自课文 ,乙文的作者是 (人名)。 (2分)9甲乙两段文字的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在内容上却可互补。乙文所叙述的 事例正好印证了甲文所阐述的“ ”的道理。(6分)(三)(8分)8.(2分)天时不如地利 司马迁9.(3+3分)众人响应陈涉,诛伐暴秦(写到一点得2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金山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登泰山记 (节选)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8(1)本文的作者是 (朝代)桐城派的古文家_(人名)。 (2分) (2)东岳泰山为我国“五岳”之首,下列不属于其他四岳的是( ) (2分)A.南岳衡山 B西岳华山 C北岳恒山 D中岳黄山9选文主要写了_。选文中能表明冬季特征的句子有:(1)_(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