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高考-文学作品之散文阅读预习复习教学教案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88033299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度高考-文学作品之散文阅读预习复习教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8年度高考-文学作品之散文阅读预习复习教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8年度高考-文学作品之散文阅读预习复习教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8年度高考-文学作品之散文阅读预习复习教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8年度高考-文学作品之散文阅读预习复习教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度高考-文学作品之散文阅读预习复习教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度高考-文学作品之散文阅读预习复习教学教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2018年高考文学作品之散文阅读复习教案教学目的要求: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课时安排:20课时 第一教时教学内容:考情解读、散文的基本知识教学步骤:一、考情解读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散文的语

2、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

3、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二、回顾高中阶段读过的重要散文篇目必修一:十八岁和其他杨子、我的四季张洁、想北平老舍、江南的冬景郁达夫必修二: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最后的常春藤叶美欧亨利、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美海伦凯勒、荷塘月色朱自清、听听那冷雨(节选)余光中必修三:祖国山川颂黄药眠、长江三峡刘白羽、老王杨绛必修五: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景泰蓝的制作叶圣陶三、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

4、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和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鲁迅的五猖会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文章)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对

5、景物加以生动得描绘,可以起到下列的作用:交代背景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思想感情 铺垫情节 更好地表现主题如老舍的想北平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抒情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陆蠡的囚绿记、周国平的面对苦难。3、散文的特点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散文不像小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循,它的内容广泛,跳跃性很大,可涉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国计

6、民生,花鸟虫鱼等诸多方面。“形散”主要表现在:1、时间跨度大。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2、空间转换广。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写雨,一下子写台北的雨,一下子写大陆的雨,一下子写美国的雨,一下子写古人如何听雨,自己童年如何听雨,一下子写现代人如何听雨3、事件牵涉多。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4、表达方式活。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

7、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神不散”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难度,考场上有的同学读了一篇散文后,往往不知所云,不得要领。这样硬着头皮去答题,结果自然是答不到要点上去,多为无效答案。“形散神不散”的特征更是命题人设题问题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考生只有依据文体特征分析散文的形式、内容以及主题,才能理解文章,提高答题准确率。四、真题体验 阅读张笑天上善若水,完成题目(学生用书P191页)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8、?(5分)参考答案: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思考。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因为都江堰的建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参考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

9、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6分) 参考答案: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江苏高考散文文本阅读题特点:1选材范围(1)选文多数是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特别注重那些紧扣时代脉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厚重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人性的散文作品。(2)选文内容,丰富多彩,但有所侧重。多数作品涉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眷念,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2考查特点(1)命题稳中有变。“稳”是指阅读题的考查内容、基

10、本套路、设题模式基本稳定。题量保持在4个题,分值20分,以主观题形式考查;“变”是指探究方向每年都有所变化。纵观这些年的高考散文文本的考试的能力点以理解和分析、概括文章中心和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文章表达技巧、分析和探究或者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为重。其中理解语句含意、概括文意、鉴赏技巧和探究评价为重中之重。这些考点涉及的能力层次高,虽然不是备考的盲点,却是考生的弱点,应引起高度重视。(2)命题坚持“主题辐射”原则。所谓主题辐射原则就是散文阅读的命题,不论是有关内容,还是有关结构,还是有关表达技巧,都从文章主旨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说,所设置的问题都与文章的主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五、课堂小结六、作

11、业:预习“如何读懂散文”第二教时教学内容:读懂散文(写景状物类、议论说理类散文阅读模板) 教学步骤:一、如何读懂散文通过对几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的分析,根据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写景状物类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四类。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相对一致的写作思路,把握每类散文的写作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使答题时指向性明确,思路清晰,一语中的。二、散文阅读模板(一)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模板体裁特点写景状物类散文的主要特点:1既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2既

12、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也描写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3既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扩大想象空间,也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4情景关系富于变化。(1)以景勾连情思:如“景物依旧,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2)以景渲染气氛: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3)因景的变化而生的情思:景物本身会有变化,而使人产生欢愉或悲愁等种种不同的情思。(4)寓情于景:利用想象、联想,作者将主观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满作者当时的情感。(5)取代表性的景以凸显情:作者描写的景本身已具备明显的象征

13、意义,如月的阴晴圆缺,如草的春风吹又生,如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融情于景显得自然,能引发读者共鸣。阅读模板步骤一:划分层次,把握思路第一步,标各段落序号;第二步,研标题、作者;第三步,通读全文,思索文本思路和结构。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或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咏物散文:由物及人。步骤二:鉴赏景物,把握特点第一步,标记文中写景或物的语句。第二步,抓角度,思考特征。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意蕴。第三步,分析语境,概括特征: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提炼词语概括,根

14、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步骤三:联系背景,探讨情感第一步,抓首尾段。首尾段往往有作者议论的语句,这是把握作者情感意图的捷径。第二步,标记相关语句。有关写作背景的语句。特征与情感相通的语句。写景散文主旨情感在景和人的特征相通处;写物散文主旨情感在物和人的特征相通处。步骤四:概括主旨,明确中心明确所写景或物特征,考虑手法(写景散文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咏物散文常用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等),明确情感或主旨。读文示范 学生阅读张抗抗窗前的树,体会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模板教师指导 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阅读这类散文需要抓住树的特征并分析由其特征所体现的情意。步骤

15、一:划分层次,把握思路请先标记各段落序号,给全文切分层次,并在后面表格空缺处概括层意。步骤二:鉴赏景物,把握特点请结合文中描写洋槐的句子,然后在后面表格处填写恰当的文字。步骤三:联系背景,探讨情感请结合文中隐含作者情感的语句,并概括其不同时期的情感。填入后面表格空缺处。步骤四:概括主旨,明确中心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借槐树的四季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灿烂时尽情释放但不失沉稳,风雨中岿然不动然而安详平静,告别时痛快利索,孤独时又自信潇洒。步骤一:文章的思路 步骤二:洋槐的特征 步骤三:作者的情感(一)总起() 窗前的槐树 高大粗壮 满足幸福(二)分写() 四季的槐树 春季的槐树 灿烂壮丽 精神为之一振夏季的槐树 郁郁葱葱 生出一种感动秋季的槐树 金碧辉煌 不觉得感伤和悲凉冬季的槐树 挺拔骄傲 活得自信、潇洒(三)总结() 窗前的槐树 衰而复荣败而复兴 神秘默契(二)议论说理类散文阅读模板体裁特点以发表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