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化学人教版必修2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88032380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化学人教版必修2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化学人教版必修2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化学人教版必修2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化学人教版必修2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化学人教版必修2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化学人教版必修2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化学人教版必修2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教学资料章末综合测评(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上图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图,图中A极为正极B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属于可再生能源C推广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D光伏发电能量转化方式是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A在原电池的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由图中的电流方向可判断A极为负极,A错误;风能、太阳能、生物质

2、能在短时间内能形成,属于可再生能源,B正确;推广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C正确;光伏电池发电是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D正确。2.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所得结论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该反应向外界放出的热量为(E1E3)C该反应一定可以设计成为原电池D该反应向外界放出的热量为(E2E3)BA项,根据图象,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此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错误;B项,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放出的热量为E1E3,故正确;C项,设计成原电池,要求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题目中没有说明此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D项,反应能量变化量只跟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即放出E1E2。3已知

3、2SO2O2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43722125】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B2 mol SO2和1 mol 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2 mol SO3的总能量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B判断一个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关键看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差值。如果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热,B项正确;A项和C项的错误在于都没有考虑总能量差;放热反应只表明反应物总能量比生成物总能量高,而加热是反应的条件,两者无必然联系,许多放热反应也必须加热才能开始进行,D项错误。4下列分析正确的

4、是()A将氯气通入H2O2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发出红光,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放出热量B1 mol H2在氯气中完全燃烧,放出180 kJ热量,则键能(E)的关系为E(HH)180 kJ2E(HCl)E(ClCl)C干燥的碘粉与铝粉混合无明显现象,滴上一滴水会冉冉升起紫色的碘蒸气,最后得到白色AlI3。说明碘和铝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精确实验测得H2O在常温下也能微弱电离:H2OHOH,该过程是放热过程CA项,反应物的总能量应该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项,正确的关系式是E(HH)2E(HCl)E(ClCl)180 kJ,注意是键能和能量的关系;D项,电离过程破坏化学键是吸热的

5、。5.如图是锌片和铜片在稀硫酸中所组成的原电池装置,c、d为两个电极。下列有关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电池工作的过程中,d电极上产生气泡B电池工作时,溶液中SO向d移动Cc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D电池工作的过程中,溶液中SO浓度基本不变B阴离子向负极移动,c为负极,d为正极,故SO向c移动。6iPhone手机使用的锂电池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备受关注,目前已成功研制出多种锂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是Li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43722126】AMnO2是负极,电极反应为MnO2e=MnOBLi是正极,电极反应为Lie=LiC电池内部产生的MnO向锂电极移动D钠比锂更活泼

6、,相同质量的钠作电极比锂提供的电能更多C原电池中,失电子的电极为负极,故A、B两项错误;在原电池内部,负极产生的阳离子移向正极区,而阴离子移向负极区,C项正确;由于M(Na)M(Li),在相同质量时n(Li)n(Na),故Li作电极提供的电能更多。7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C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D总反应式为2Li2H2O=2LiOHH2C原电池放电时OH向负极移动,C项错误。由此电池的名称锂水电池可推测其总反应

7、式为2Li2H2O=2LiOHH2,据此可再写出其电极反应:(负极)2Li2e=2Li,(正极)2H2O2e=2OHH2,综上分析,A、B、D三项均正确。8.根据反应:2AgCu=Cu22Ag,设计如图所示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可以是银或石墨BY是硫酸铜溶液C电子从铜电极经外电路流向X电极D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B由电池反应2AgCu=2AgCu2可知,铜作负极,电极反应为Cu2e=Cu2,X为正极,可以是比铜不活泼的银或石墨等,电极反应为Age=Ag;电解质溶液中需含有Ag,故B说法错误。9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它主要是利用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氢氧燃

8、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如下:X极:O22H2O4e=4OH;Y极:2H24OH4e=4H2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B该电池可用稀硫酸作为电解质溶液C供电时Y极附近的酸性减弱D使用时若生成1 mol H2O则转移2 mol电子DX极发生还原反应,A不正确;由Y极电极反应式可知,电池应用碱液作电解质溶液,OH被消耗,酸性增强,B、C都不正确;X、Y两极反应式加和为:,每生成1 mol H2O转移2 mol电子。10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导学号:43722127】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B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浓硫酸C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

9、时,增大压强D将铝片改为铝粉,做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D水的浓度可视为固定不变,因此增加水的用量反应速率不变;铁遇浓硫酸会产生钝化现象,不再产生氢气;压强的改变只能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固体的表面积可以加快反应速率。11反应SO2O2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s),则这段时间为()A0.1 sB2.5 sC5 sD10 sCv(O2)0.04 mol/(Ls),则v(SO3)0.08mol/(Ls),由tc(SO3)/v(SO3)代入数据计算得t5 s。12在一定温度下,某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

10、化学平衡:C(s)H2O(g)CO(g)H2(g)。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上述可逆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导学号:43722128】A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Bv正(CO)v逆(H2O)C生成n mol CO的同时生成n mol H2D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O键C选项A,由于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当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选项B,根据v正(CO)v逆(H2O),可知CO的消耗量等于其生成量,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选项C,二者表示的都是正反应,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选项D,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

11、O键,即消耗1 mol H2,同时消耗了1 mol H2O,可知H2的消耗量等于其生成量,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13下列描述的化学反应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的是()AH2(g)Br2(g)2HBr(g)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B2NO2(g)N2O4(g)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CCaCO3(s)高温,CO2(g)CaO(s)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3H2(g)N2(g)2NH3(g)反应体系中H2与N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31DA项,该反应体系在恒温、恒容下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即Br2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B项,该反应

12、在恒温、恒容下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说明NO2和N2O4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C项,该反应在恒温、恒容下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说明CO2的质量保持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D项,对于化学反应3H2(g)N2(g)2NH3(g),如果开始时加入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n(H2)n(N2)31的混合气体,或加入的是纯NH3,在反应从开始到化学平衡状态,始终是n(H2)n(N2)31,因此,n(H2)n(N2)31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14下列反应条件的控制中不恰当的是()【导学号:43722129】A为防止铁生锈,在其表面涂一层防锈油漆B为防止火灾,在面粉厂、加油站等场所要严禁烟火C为加

13、快KClO3的分解速率,加入MnO2D为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把反应容器放到冷水中冷却D冷水冷却,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小。1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3Y2(g)2Z(g),其中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c(Z)0.5 molL1Bc(Y2)0.5 molL1Cc(X2)0.2 molL1Dc(Y2)0.6 molL1B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0.1 molL1X2与0.3 molL1Y2完全转化可生成0.2 molL1Z,这表明平衡时Z的浓度应小于0.4 molL

14、1;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0.2 molL1Z全部分解转化生成0.1 molL1X2和0.3 molL1Y2,这表明平衡时X2的浓度应小于0.2 molL1,Y2的浓度应小于0.6 molL1。16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则下列说法或结论中,能够成立的是() 【导学号:43722130】A其他条件不变仅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反应速率减小B反应达平衡状态时:v(CO)正v(H2O)逆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少量He气体使体系压强增大,反应速率一定增大D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加C(s)的质量会使反应速率增大BA项,体积减小,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错误。C项,保持体积不变,充入少量氦气使体系压强增大,但反应气体的浓度不变,所以反应速率不变,故错误。D项,改变固体的量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故错误。教师独具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当m、n、p、q为任意整数时,不能作为达到平衡标志的是()A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B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C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D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A平衡状态的直接标志是各组分的浓度不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