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五大人类活动之(二) 农业活动(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032301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5.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五大人类活动之(二) 农业活动(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五大人类活动之(二) 农业活动(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五大人类活动之(二) 农业活动(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五大人类活动之(二) 农业活动(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五大人类活动之(二) 农业活动(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五大人类活动之(二) 农业活动(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五大人类活动之(二) 农业活动(含解析)(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大人类活动之(二)农业活动 1.创意农业是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近些年,北京郊区创意农业发展迅猛,出现了“植物迷宫”景观农业、“波龙堡酒庄”产业融合、“平谷桃”产业链开发、“公园式”主题农业开发等创意发展模式。据此完成(1)(2)题。(1)北京郊区创意农业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是()A发达便捷的交通网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C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D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2)北京郊区发展创意农业可以()A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B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C缓解北京人口压力 D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解析:(1)A(2)D第(1)题,根据材料可推断,创意农业需要面向市场,因此需要有发达便捷的交通网。选A。第(2)

2、题,根据材料中创意农业的信息可知,发展创意农业需要对原来的农业生产进行再次开发,加大投入,会提高农业生产成本,A错;创意农业主要是立足于农业,对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作用不大,B错;发展创意农业并未引起人口迁移,不会缓解北京的人口压力,C错;发展创意农业能挖掘与农业资源相关的附属产业,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D对。选D。2(2018衡阳一模)“花果同树”是指果农用“留树保鲜” 技术(又称“挂树贮藏技术”),使鲜花和果实同时出现在果树上的一种奇观,以供人们观赏。主要选择晚熟柑橘品种实施该技术。柑橘,性喜温暖湿润,一般春季开花,1012月果熟。据此完成(1)(3)题。(1)最可能出现“花果同树”奇观的是(

3、)A山东 B山西C四川 D海南(2)能观赏到“花果同树”奇观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3)与“花果同树”奇观产生的因素无关的是()A地形 B气候C技术 D市场解析:(1)C(2)A(3)A第(1)题,由材料可知“花果同树”的主要树种为柑橘,为亚热带的主要水果树种,山东、山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不适宜种植柑橘;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不适宜种植柑橘;四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种植柑橘。第(2)题,“花果同树”奇观的实质就是延缓果实收获时间,使得挂果与开花同在。根据材料,该奇观主要通过延缓晚熟柑橘品种推行此技术。晚熟柑橘是在冬季果熟,可推迟到初春,柑橘开花可以用技术提前到初春,因此,

4、在春季最可能欣赏到此景观。第(3)题,结合材料 “花果同树”适宜的树种为柑橘,该奇观的产生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奇观的产生需要技术支持,该项目迎合了人们猎奇的市场需求;地形条件与“花果同树”奇观产生的因素无关。知能再温故1明确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2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特点3(2014全国卷节选)如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A水田农业 B迁移农业C种植园农业 D畜牧业解析:选D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图示岛屿为新西兰的南岛,该岛屿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水田农业主要分布于季风气候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A错。迁移农业主要分布于

5、热带雨林气候区,B错。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C错。畜牧业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分布广泛,D正确。4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村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结合图示完成(1)(2)题。(1)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中,最有利于土地流转模式的是()A季风水田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C商品谷物农业 D乳畜业(2)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A劳动密集型农业的发展 B农产品品牌的形成C承包权、使用权变更 D为城市化提供土地解析:(1)A(2)B第(1)题,由土地流转的定义可知,

6、土地流转是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最有利于家庭式小农经济,结合选项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主要是小农经营,最有利于土地流转,而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主要是面向市场,已经规模化经营。第(2)题,土地流转可以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经营,统一组织生产,有利于农产品品牌的形成。知能再温故如何判断农业地域类型判断一个区域农业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关键是看该区域农业的生产对象和生产目的,要建立一种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举例如表所示:判断依据判断结论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水稻自给小农经营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牛、羊面向市场大牧场大牧场放牧业小麦、玉米面向市场规

7、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谷物农业谷物、牲畜主要面向市场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高混合农业单一热带经济作物面向国际市场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生产设施齐全种植园农业知识点(三)农业生产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2013全国卷)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1)(3)题。(1)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3)残留在土壤中的地

8、膜会()危害作物根系发育阻碍土壤温度提升阻碍土壤水肥运移加快表土流失速度A BC D解析:(1)A(2)D(3)A第(1)题,我国气候的大陆性较强,许多地方春季的气温变化幅度大、降水较少,且春季风力较大,表土易被吹起,再加上春季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播种的季节,故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在春季使用地膜覆盖。第(2)题,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大,且降水较少,因此地膜有较好的保温、保湿作用;此外,西北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再加上风力较大,故地膜可以起到显著的保土作用。第(3)题,地膜残留在土壤中,会改变土壤的成分,进而影响作物根系的发育,也会阻碍土壤中水肥的运移;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利于土壤温

9、度的提升,且对表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会加快表土的流失速度。6.(2018贵州模拟)作为2018年央视春晚分会场的贵州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当地分布着面积较广的稻作梯田,梯田浸泡过冬,春季波光粼粼,稻鱼共生,金秋鱼肥稻香,景色宜人。当地在政府引导、企业帮扶下,形成了“稻鱼游”的生态产业模式,吸引着八方游客,据此回答(1)(2)题。(1)形成该生态产业模式的主导因素有()A气候和市场 B气候和水源C土壤和市场 D劳动力和交通(2)该案例给贵州省各地“精准扶贫”带来的启示是()A发挥特色优势,加强产业融合B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扩大种植规模C引进稻鱼模式,提高旅游收益D加强政策扶持,发展绿

10、色产品加工解析:(1)A(2)A第(1)题,材料中该梯田冬季浸泡,春季稻鱼共生,金秋鱼肥稻香,显示了农业的季节变化,属于气候因素;而开展“稻鱼游”的生态产业模式,是适应当今游客对“自然人文天人合一”景观的猎奇旅游需求,因此,市场是该类模式的主导因素。第(2)题,结合上题,该省的“稻鱼游”生态产业模式,是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并结合当地的特色优势,将旅游业、农业、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在一起的发展模式,是精准扶贫的成功典例,据此,启示各地“精准扶贫”都要发挥特色优势,加强产业融合。 知能再温故整体把握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循环,它对地理环境

11、的影响分为很多方面,而这些方面是相互联系的,要从整体上把握这些问题。(1)气候:农业生产对气候的影响有利有弊,过度开垦耕地会破坏大气的稳定性,引起气候变化;但合理耕作,有利于气候保持稳定。(2)水文:农业生产用水量大使人类建设了更多的水利工程,这往往对水文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农药、化肥的使用也会产生水污染,围湖造田等也破坏了水域环境。(3)地形:在地形起伏大的地区进行耕作,减弱了植被对水土的保持能力,导致水土流失,使地形更加崎岖不平,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形成。但在缓坡修梯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4)土壤: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及不合理分配水资源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大水漫灌、只灌不排

12、等不合理灌溉方式会导致土地盐渍化。长期耕种而不补充有机肥会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大量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广泛使用农药会使土壤污染。(5)生物:扩大耕地往往以破坏植被为前提,甚至导致珍稀物种灭绝。考点(一)着眼于“综合思维”,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区位选择典题示例(2017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

13、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可从甲地的气温、光照、降水等方面分析。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光照充足,气温相对较高,不需要人工增温;高温季节农作物生长旺盛,但降水较少,温室可以减少蒸发,这都是甲地普及日光

14、温室的原因。第(2)题,该地发展农业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其北侧的欧洲发达国家冬季气温较低,冬季蔬菜、瓜果的市场缺口大。第(3)题,可从保证产品质量、维护与更新设施与设备、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等方面分析。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回答赞同或不赞同均可。若赞同,可以从当地的技术及气候条件、扩大生产规模后的效益等方面分析;若不赞同,可以从该地的土地及水资源条件等方面分析。答案(1)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 左右),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

15、温,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3)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保持产品质量优势;能及时维护、更新各种设施、设备,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完善的销售网络与现代物流业,能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4)赞同理由:当地气候条件适合,温室农业技术基础好,有一定发展空间;经济效益高,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不赞同理由:沿海平原土地有限,地表水资源缺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压力;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考点师说1农业区位的选择方法(1)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土地的合理利用。(2)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一般根据地区气候和地形特征,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