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五大人类活动之(五) 区域整治(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032298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5.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五大人类活动之(五) 区域整治(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五大人类活动之(五) 区域整治(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五大人类活动之(五) 区域整治(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五大人类活动之(五) 区域整治(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五大人类活动之(五) 区域整治(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五大人类活动之(五) 区域整治(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五大人类活动之(五) 区域整治(含解析)(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大人类活动之(五)区域整治1荒漠化土地动态度用来定量描述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变化程度,也可定量表征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变化速率。黑河源于祁连山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之一,黑河流域中游具有该流域最好的绿洲。读黑河中游临泽县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动态(单位:%)统计表,完成(1)(2)题。时段/年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重度荒漠化极重度荒漠化197719861.2722.414.511.26198619939.865.255.180.31199320020.451.034.430.46200220120.500.702.931.78197720122.272.540.620.87(1)由表中信息可知()

2、A该地以中度荒漠化为主B该地荒漠化以土地沙漠化为主C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相对较稳定D该地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2)导致19771986年临泽县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耕地大量扩张B农牧民薪柴短缺C放牧规模扩大 D不合理灌溉解析:(1)C(2)A第(1)题,由表中数据可知,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相对较小,面积较稳定。第(2)题,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地区,19771986年该县的主要经济部门应为农业,而农业以绿洲农业为主;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之该县自然条件较好,吸引了人口迁入,导致大量耕地被开垦出来,从而使中度荒漠化土

3、地面积迅速扩大,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选项A正确。2(2018唐山模拟)“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人类活动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图甲、图乙分别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据此完成(1)(3)题。(1)关于图甲中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 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 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2)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对地的影响,正确的是()A河流径流量增加 B土地荒漠化加剧C水土流失严重 D洪涝灾害频发(3)该流域实行可持续发展措施,错误的是()A合理控制上游

4、地区的用水量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C进行全流域合理开发D上游大力发展灌溉农业解析:(1)A(2)B(3)D第(1)题,依据图乙信息可以看出,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为:灌木林、高草地、农居地减少,旱地增加。第(2)题,从图甲中可知,地位于地的上游,上游旱地增加必然会增加对河水的使用量,从而导致下游河流径流量减少,对干旱区来说,水量的减少会加重土地荒漠化。第(3)题,上游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会使下游水量减少,从而加重下游的土地荒漠化,使下游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受到较大影响,不利于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知能再温故1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地质因素;植被因素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

5、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2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在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在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在绿洲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开发新能源改变西北农村能源以生物能为主的能源结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开发农村沼气等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3(2019届高三豫北联考)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近几年来多地出现短期大面积

6、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这引起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组织专家进行调查。据此完成(1)(3)题。(1)专家对水土流失进行调查首先要借助各种地图,其中必须具备的是()A气温与土壤类型分布图B地形图和降水分布图C工业与交通分布图D农作物和植被类型分布图(2)专家经过实地调查,确定水土流失的原因最可能是()A城市化进程快,占用大量土地B为扩大耕地面积而大规模修筑梯田C生态环境改善,降水增加且多暴雨D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3)下图与水土流失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曲线是()A BC D解析:(1)B(2)D(3)A第(1)题,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与地势起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及植被稀少等因素有关,结合选项

7、可知,B正确。第(2)题,结合材料中“近几年来”“短期”“水土流失现象”可以判断主要是人为原因,结合材料中“低山丘陵区”可排除选项A、B;生态环境改善不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排除C;水土流失的原因可能是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故D正确。第(3)题,一般情况下,随坡度增大,水流流速越快,流水侵蚀作用越强,单位面积产沙量越高,随着坡度增加到一定程度,由于地表径流量减小,加上土壤本身含沙量减少,因此变化趋于平衡,故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曲线是。4(2018南阳模拟)如图为我国浑源县所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3)题。(1)当前该县面临的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 B土地沙漠化C

8、湿地破坏 D水土流失(2)导致该县东南部这一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地形坡度较陡 B降水强度较大C河流密度较高 D地表土质疏松(3)针对该生态环境问题,该县应采取的工程措施主要有()植树造林种草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A BC D解析:(1)D(2)A(3)B第(1)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该地煤矿多,大量开采煤炭资源会破坏地表植被。当前该县面临的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D对。高原区地下水位深,土地盐碱化问题少,A错。土地沙漠化、湿地破坏不是主要问题,B、C错。第(2)题,读图,该县东南部等高线密集,说明地形坡度陡,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

9、作用强,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A对。该县东南部的降水强度、河流密度、地表土质状况与图示整个区域没有明显区别,所以不是造成该县东南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原因,B、C、D错。第(3)题,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植树造林种草属于生物措施。知能再温故1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如表所示:看地形坡度多为地形起伏大,坡度大的地形区看气候特点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的气候环境易出现水土流失看植被和土壤状况植被覆盖率低,土质疏松的易发生水土流失看人类活动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植被破坏及工程建设均会导致水土流失2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措施抓住水土流失的成因

10、,从原因上溯根源,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三个方面分析其治理对策,根本对策是恢复植被。5(2018安徽淮北联考)如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A蒸发量减少 B下渗量减少C径流总量增多 D气候更加湿润(2)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B土壤肥力下降C生物多样性增多 D自然灾害减少解析:(1)B(2)B第(1)题,由两图降水量、蒸发量与地表径流量的数据对比可知,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下渗量减少。第(2)题,橡胶林地区降水更少,蒸发更多,说明橡胶林涵养水源能力弱,A项错误。橡

11、胶林地表径流量增多,水土流失严重,肥力下降,B项正确。气候变干,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C项错误。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大,旱涝灾害频繁,D项错误。故选B。6(2018滨州一模)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森林带的主要分布区。据图回答(1)(2)题。(1)该森林带在甲地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和迎风坡对气流的抬升作用B背风坡气流下沉现象显著C受西南信风的影响D沿岸台风活动频繁,降水较多(2)下列保护乙地区该种森林带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的是()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D加强对雨

12、林的管理和保护解析:(1)A(2)A第(1)题,沿岸暖流对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增温增湿作用和迎风坡对气流的抬升作用是热带雨林带在甲地区分布的主要原因。第(2)题,设立国际基金,既能保护森林资源,又能帮助解决当地的贫困问题,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知能再温故1森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1)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3)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4)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滞尘,防风固沙。2保护雨林的具体措施7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反映人类活动破坏湿地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

13、是()A甲和丙 B乙和丁C甲和丁 D乙和丙(2)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B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加速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解析:(1)B(2)D第(1)题,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人类把湿地破坏后,气候的大陆性会有所增强,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会增大;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会增大。第(2)题,三江平原原来是“北大荒”,后来被开垦成为“北大仓”,在粮食增产的同时也导致湿地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8(2018北京朝阳模拟)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保护日。如图为北京市湿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1)

14、北京市湿地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建设 B垃圾填埋C全球气候变暖 D泥沙淤积(2)增加北京市湿地的有效措施是()A山区退耕还林,涵养水源B水库清除淤泥,扩大库区容量C加强管理,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D合理规划,挖建景观河池解析:(1)A(2)D第(1)题,随着北京市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展,大片的湿地被占用导致面积不断减小。第(2)题,合理规划利用湿地资源,挖建景观河池可增加北京市的湿地面积。 知能再温故湿地资源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1)问题表现: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2)原因分析:人类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洞庭湖湿地的萎缩原因图解如下:(3)保护措施:生物措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工程措施退田还湖、平垸行洪、加固干堤、疏浚河道;政策措施以工代赈、移民建镇。考点(一)从“区域认知”的角度切入,考查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典题示例阅读图文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