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马克思与尼采:相关于思想造型及其效应的比较研究 【马克思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8802625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马克思与尼采:相关于思想造型及其效应的比较研究 【马克思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word论文】马克思与尼采:相关于思想造型及其效应的比较研究 【马克思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word论文】马克思与尼采:相关于思想造型及其效应的比较研究 【马克思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word论文】马克思与尼采:相关于思想造型及其效应的比较研究 【马克思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word论文】马克思与尼采:相关于思想造型及其效应的比较研究 【马克思专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马克思与尼采:相关于思想造型及其效应的比较研究 【马克思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马克思与尼采:相关于思想造型及其效应的比较研究 【马克思专业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马克思与尼采:相关于思想造型及其效应的比较研究 【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哲学基本问题、核心范畴和逻辑结构三大转换,从而产生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实践,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体系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体系是广义认识论。开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关 键 词】基本问题/核心范畴/逻辑结构/转换 【 正 文

2、 】 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进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进程反映并推动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这种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关系,迄今尚未有人系统而具体地阐述过。因而就产生了一种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显示了巨大的作用和勃勃的生机,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哲学贫困”之声又不绝于耳。这种现象说明了一个事实:我们未能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科学体系建立起来,不能用新的理论体系系统而具体地教育我们的干部和群众。本文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的三个转换,即哲学基本问题、核心范畴和逻辑结构的转换,说

3、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 一 任何科学体系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都有其贯串于整个体系的基本矛盾,即基本问题。基本矛盾或基本问题是从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中抽取出来的,揭示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即解决基本问题,就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因此,基本矛盾或基本问题的确认,是一个科学体系形成的必备条件和内在要求。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确立,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转换,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形成的逻辑起点。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我们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一切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核心内容和实

4、质,因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核心和实质。 现在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中国化了没有?我们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不仅中国化了,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起点。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有三个层次的内容,即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的关系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是单纯逻辑推演的结果,主要是由当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任务和相应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连绵不断,而各种各样的斗争一次又一次地惨遭失败

5、。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曾经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新高潮,但是也同样遭到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2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终于找出了中国革命最基本的经验教训,这就是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就完全要靠他们的政党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而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 “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 115 页。 )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使主观符合客观。 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使主观符 合客观,是当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也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1927 年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等人领导的井冈山的斗争常常受到当时中央和地方党委的“左”的

6、和右的错误指令的干扰,使弱小的红军屡遭挫折。1928年 11 月,毛泽东在给当时的中央的信中指出:“各地许多小块红色区域的失败,不是客观上条件不具备,就是主观上策略有错误。 ”(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 58 页。 )这时,他已经明确提出了决定斗争成败的两个基本因素:客观与主观。他进而又指出,主观策略之所以错误,就在于不了解客观的实际情况。或者叫做没有解决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一切事情成功的关键, “就在于把主观和客观二者之间好好地符合起来。 ”(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 179 页。 )这个重要思想的确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向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转变的实现。这个思想贯串

7、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始终。1980年 12 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 364 页。)也就是说,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就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其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它的主要部分。如何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成了解决主观与客观之间矛盾的主要内容。毛泽东的主要哲学著作实践论 、 矛盾论就是围绕如何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展开的。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理论和实践这样密切地相结合,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8、”(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 1094 页。 )1956 年,他在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再次强调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 297、286 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揭开了反对“两个凡是”新教条主义斗争的序幕,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这场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论战再次证明: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既是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问题,也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

9、的关系。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另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和主要优势。1930 年 5 月,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 111112 页。 )1941 年 5 月, 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又说:“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 795页。 )1956 年 4 月,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他仍然强调:“社会科学,

10、马克思列宁主义,斯大林讲得对的那些方面,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学习。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注:3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 297、286 页。 ) 另一方面,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永远都是存在的,只是时代不同其内容各不一样罢了。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既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经验,因而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实践活动和一切理论创造,都是围绕这个基本问题展开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解决这个基本问题所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 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普遍

11、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三个相互关联的命题的提出和论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转换,标志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确立。 二 一个科学理论体系不仅要确定一个正确的基本问题,而且要确定一个正确的核心范畴。这个核心范畴是这个体系的灵魂,它决定着这个体系的基本内容和逻辑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完成了基本问题的转换之后,为解决这个基本问题而确立一个核心范畴,是至关重要的。这个任务是由毛泽东和邓小平共同完成的。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实践。实践范畴的科学规定和基础地位的确立,标志着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不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还是主体与客体的

12、关系,实践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实践是思维与存在、主 体与客体辩证统一的基础。由于实践范畴的科学规定和基础地位的确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得以形成,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才无所遁形。基于实践范畴的极端重要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将自己的哲学称之为“实践的唯物主义” 。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 48 页。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这是没有争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范畴在中国的转换,是通过毛泽东而最终由邓小平来实现的。 毛泽东一方面以反对本本主义 、 实践论 、 矛盾论等著作丰富和发展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另一方面又通过对实事求是所作的经典性解释和一系列阐述,

13、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中国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核心范畴。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它的阶级性,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了认识和实践的辩证运动规律,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还是第一次。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的核心问题,即对立统一规律,充分说明了它的方法论意义,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也是第一次。 实践论是矛盾论的基础, 矛盾论是实践论的具体发挥。 矛盾论指出:“我们现在的哲学研究工作,应当以扫除教条主义思想为主要的目标。 ”(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 299 页。 )然而只有以实践为基础和

14、依据的辩证法,才能成为反对教条主义的锐利武器;不以实践为基础和依据,辩证法就会陷入唯心论或诡辩论,就不可能战胜教条主义。 矛盾论通篇都体现着实践论的思想。毛泽东的这些基本思想经过实践的检验和推动,不断丰富和发展,到 1963 年又得到一次总结,形成了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毛泽东在这篇短文中提出了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包括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观点,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过程受到客观条件制约的观4点,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的观点,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的观点。这些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以实践为核心范畴的

15、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中,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的观点,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思维与存在或主体与客体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表现为物质变精神和精神变物质两种基本形态。 同时,毛泽东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验和要求的过程中,将这一经验和要求概括为“实事求是”的态度,并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界定。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01 页。 )此后,他在整顿党的作风 、 反对党八股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关于领导方法

16、的若干问题 、 学习和时局 、 论联合政府等一系列报告和文章中继续发挥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概括为实事求是,对实事求是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说明,并进行反复论证,这就在客观上为建立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核心范畴。但是在主观上,毛泽东还没有将实事求是作为新的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虽然他已经在探索这种体系。1943 年 4 月, 他在致何凯丰的信中说:“我的思想(马列)自觉没有成熟,还是学习时候,不是鼓吹时候;要鼓吹只宜以某些片断去鼓吹(例如整风文件中的几件) ,不宜当作体系去鼓吹,因我的体系还没有成熟。 ”(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 297、286 页。 毛泽东书信选第 212 页。 ) 邓小平同毛泽东一样高度重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他敏锐地注意到并坚决支持和正确引导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用实践的观点打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