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2019届高考一轮课件(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含答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025269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0.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2019届高考一轮课件(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民版】2019届高考一轮课件(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民版】2019届高考一轮课件(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民版】2019届高考一轮课件(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民版】2019届高考一轮课件(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2019届高考一轮课件(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2019届高考一轮课件(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含答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成长历程,模 块 二,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提升课(八),栏,目,导,航,1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也遭受了重大挫折,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1)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期。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曲折和失误。 (3)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但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工作时,国民经济得以回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历史现象: (1)党的十

2、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20世纪80年代中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 (3)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等步骤。 (4)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一、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1(2018泉州适应性练习)1957 年,全国农业总产值5367 亿元,比 1952 年的 417亿元,增长248 %,平均每年递增 45 %。粮食总产量19 505万吨,比 1952 年的16 392万吨增长19 %,平均每年递增35 %。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优先发展农业 B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 C农民生

3、产自主权扩大 D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D,解析: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错误;1956年底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土地由私有变为公有,故B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走的是集体道路,农民生产自主权减弱,故C项错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二、比较苏联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1相似之处 (1)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 (2)都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过改革。 (3)工业化建设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改革农村生产关系。,2不同之处 (1)工业化方针提出:中国是在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苏联是在1925年的联共

4、(布)十四大上。 (2)开始改革:中国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 (3)改革结果:中国改革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苏联几位领导人的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4)结果不同的原因 指导思想不同。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思想作指导;苏联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 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济改革力度比较大,完全突破了“斯大林模式”;苏联经济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引起思想混乱。 对待“和平演变”的态度不同。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苏联混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界限。 对改革认识不同。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

5、心工作,改革成就突出;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具,经济改革的一点点成果也化为乌有。,2(2018景德镇模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也犯过类似的历史错误。如苏联的肃反运动、农业集体化、片面发展重工业等,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与“人民公社化”“大跃进”等。这些错误共同的历史经验教训是( ) A社会主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要按比例协调发展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社会主义建设要不断完善民主法制建设,C,解析:“农业集体化、片面发展重工业”不能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A项错误;“苏联的肃反

6、运动、农业集体化、片面发展重工业等,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与人民公社化大跃进等”不能完全体现生产关系需要适应生产力的要求,故B项错误;“历史错误”“如苏联的肃反运动、农业集体化、片面发展重工业等,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与人民公社化大跃进”一系列错误可知,只有符合自己国情的政策才是有效的政策,失误的根源在于脱离自己的国家实际,故C项正确;材料中“农业集体化”、“片面发展重工业”“人民公社化”“大跃进”不属于民主法制问题,故D项错误。,注:2017年全国卷、为41题,全国卷为40题。,全国卷第41(40)题解题能力与答题规范指导特点类,【题型特征】 历史特点(或表达为特征、特色、特性、主题、新变化等),是客观

7、历史具体存在和变化的一种个性形态,是区别于其他历史事物的主要不同点,历史趋势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历史所形成的形势和发展的方向。特点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等。大体有如下几种设问角度: 角度一,针对某一历史知识设问,如根据材料总结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时代点。 角度二,针对某一历史知识的某一方面设问,如田纳西水利工程的兴建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角度三,针对两项或两项以上历史知识设问,如与欧盟相比东盟有哪些特点。,【解题示范】 (2017全国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

8、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

9、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第二步:扣教材 【教材依托】 (1)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又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其中,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2)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10、。在国内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其实行期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解题信息】 雍正年间,限制私人开矿,政府实行垄断。 清廷认为开矿会影响社会稳定。 洋务运动的发展,对国外煤铁的依赖。 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 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非常重要。,【解题信息】 矿产资源的开发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 矿产普查列入国家经济发展计划。 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

11、矿产资源的勘探。,第四步:联技巧 1从历史特点、趋势类的设问角度看主要答题思路和内容 (1)某一时期的特点,一般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归纳,如明清时期的阶段特点: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时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但统治逐渐腐败(政治);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经济,新的经济因素);反封建的早期民主思想、文学作品产生(思想文化);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外交、发展潮流)。 (2)某一历史现象发展的趋势特点,如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可以从技术发展、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经济形态等方面进行

12、概括。,(3)某一历史事件自身具有的特点,可以从原因、性质、过程、特殊性、结果、历史地位与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这类设问一般适用于重大革命、改革、思想运动等,如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等。 (4)针对某一历史现象可利用材料信息,归纳其发展过程反映的特点,如综合材料信息说明该时期解决民生问题的突出特点、总结材料信息说明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等。,2专项分析 (1)政治方面:可从政治制度和政策、政权的变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民族关系等方面考虑。 (2)经济方面:可从经济政策、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繁荣状况(交通、城市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

13、析。 (3)思想文化方面:要体现时代特色。思想方面的特征可从人们的思想解放作用或对新生事物的阻碍作用方面思考;文化方面的特点要结合当时政治、经济状况进行思考,如:批判了君主专制,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赞扬了人们的反抗精神,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3从历史事物的要素角度看答题内容 回答历史特点趋势类问题时,首先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及问题赋分的多少,决定是从某一方面还是从某几个方面回答。一般来说,根据要素概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了特殊的方式作准备、是否受外来因素的影响等。如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

14、与以往儒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相比,其趋势、特征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相比,具有爆发时间早、经历时间长的特征。,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如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同属旧民主主义革命,但从目的来说,辛亥革命具有新的特征(从经济上说,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从政治上说,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挽救民族危亡)。 过程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领导力量的对比)、是否顺利、最突出的地方等。如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与英国、美国政治制度的确立相比,就具有艰难曲折的特征(从1789年到1875年,共和势力和封建

15、势力经历了近百年的斗争)。 内容(措施)体现某种思想、最突出的特征、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如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程度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不是彻底、有没有局限性等。如近代德国与英国相比,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德国君主立宪制具有不彻底性。 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如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与以往的经济危机相比,就具有范围广(波及范围广、涉及部门多)的特征。 性质是否具有时代特征、双重性质、性质是否发生变化等。如二战刚爆发是帝国主义战争,后来演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影响影响的广度、深度、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如中共十

16、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会议的影响直至今天,因此,该会议影响深远。,第五步:组答案 (1)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 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 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 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 (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 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专题滚动检测(八),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