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注意色彩调配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022333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7注意色彩调配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67注意色彩调配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67注意色彩调配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67注意色彩调配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67注意色彩调配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7注意色彩调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7注意色彩调配(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7注意色彩调配 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里,自然我们不能把文章单调地写 成黑白两种颜色。 作家如画家,大多是运用色彩的高手。 比如曹雪芹,他笔下的红楼梦,写过的颜色有葱绿、嫩黄、月 白、水绿、淡金、乌银、瓷青、桃红,等等,不下上百种。单以红色而 论,又分为杏子红、海棠红、枣红、胭脂红、绛红、红得浓艳俏丽,等 等。 又比如鲁迅,他笔下的散文秋夜,一共选取了八种色彩:枣树 是“铁色”的,天空是“非常之蓝”,繁霜是“白色”的,小花是“红 惨惨地”,月亮“窘得发白”,灯火“红色”,栀子是“猩红色”的,( ) 小青虫则是“苍翠”的。作者多用蓝、白等冷色笼罩画面,构成了一幅 阴冷的秋夜图,以此作为黑

2、暗社会的写照。为了礼赞那些追求光明而坚 持斗争的反抗力量,他又在冷色中加入了暖色,在暗色中加入了亮色。 一般来讲,色彩的显示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的描写上。同时,它又在 展示人物的心理和作者的感情上,具有鲜明的表现力。 在对环境的色彩描写上,不是照搬生活中的原有色彩,而是应该经 过作者的精心思考,根据文章的主题、人物的性格等方面的需要,由作 者进行色彩调配。要避免孤立地作风景写生式的描画,以至沦为缝在文 章里的一块斑斓的补丁。 要设法多积累些描写色彩的词汇,不要一写起来就是红色、绿色、 蓝色的。画家画画,色彩需要调配。我们写文章,色彩也需要调配,不 应该使用单调、重复、呆板的色彩。现实生活的色彩斑斓

3、,要求描绘色 彩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如果要求再高些,在构思、写作时,你还应该给自己写的文章定一 个基调。一篇文章,最好有个色彩上的基调。以某一种色彩,作为文章 的主体色,是求得画面色彩和谐的一个手段。 我有个习惯,喜欢在游览之后进行景色的摹写。在色彩的调配上,( ) 尽量避免一般性的描述,尽可能挑选具体、直观、形象的字、词、句。 数年来的景色摹写实践,使我获益不少。 建议你抽空阅读一些有关色彩知识方面的美术书籍(如水粉画技 法、水彩画入门、油画作品欣赏等),粗知一些色彩学知识,( ) 然后,学着用画家的目光,来观看周围的景色,作些景色摹写的训练。 68把握详略间隔 写作上有句俗话:“文似看

4、山不喜平”。一篇文章最忌的是平铺直 叙,始终如一。当然也不能从头到尾,一味紧张。好的文章总是写得错 综变化,迂回曲折,就像一首乐曲,有快慢节奏,有轻重变化。如何把 文章写得波澜起伏,张弛交错呢?很主要的一条是掌握好文章的详略间 隔,有张有弛,体现出整篇文章的节奏来。 那么,如何来把握文章的详略间隔呢? 我在着手写作前,一般都已经在写作提纲上注明了什么地方该详写,( ) 什么地方该略写。因为文章的详略间隔、起伏节奏,我在构思时已经考 虑过了。所以当我写作时,会很注意提纲上作的记号。什么地方该写得 详细,充分展开;什么地方可以写得简略些,写得概括些。 所谓文章的详略间隔,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在

5、记述典型事例、 表现主要人物形象性格特征时,要详细,要尽量写得细致,充分展现情 节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在记述一般事例、次要人物时,可以简略、 概括。另一层意思是:在描述典型事例展现矛盾冲突的高潮时,要详尽,( ) 要精雕细刻;而在写矛盾冲突的开端和结尾时,应该写得简略、概括,( ) 点到即收。 正式进入写作后,我根据提纲上的提示,在该写得详细处,我就特 别注意把写作节奏放慢,尽量注意把文字写得细腻,描述得详细,让情 节充分展开。有时,我还特别找一个情绪比较好、精神比较饱满、时间 比较充裕的时机,着手详写。而对于一般略写,我的写作节奏就放快了。 写时也经常在提醒自己,写得简略些,写得概括些。

6、注意,既要防止狂风暴雨而不见雨过天晴,又要避免迟缓流动而不 起浪花波澜。 等你写完了,再仔细扫描一遍,看看全文是否写得有节奏、有变化,( ) 掌握得是否详略间隔。没有详写的地方,再补补课。没有略写的地方,( ) 再作些删节改写。 另外,我建议初学的写作者还应该花些时间,有意识地在阅读中剖 析一些古今中外的范文,看看这些范文的作者是如何掌握文章的详略间 隔、节奏变化的。我想,这对你把握文章的详略间隔会有所启发的。 69排比与叠句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连续用几个结构相似、字数大体相等的句子 来表达相似或相关的意思,能使作品气势连贯,可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 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比如,歌德写的

7、一首诗尽管你隐身藏影,运用了一组排比句式: “看到喷泉的水线直涌而上,最好动的人,我多高兴认出你!看到 那白云苍狗,变幻无常,最好变的人,我从那儿认出你。” 排比的运用,可使句式均匀,音律铿锵,节奏感和语势都得到加强。 又比如论语中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这一类排比句式的运用,在诗词和歌词(其实不少歌词也是诗词) 里特别多。你不妨可以特别留意一下,作些收集。 当代作家秦牧认为,在要表达深刻的思想、复杂的事物、沸腾的感 情时,在作品中“节骨眼”的地方,适当运用叠句,常常能够给人以一 种“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 确实,叠句的运用,能够加强感情的浓度。 比如历史剧关汉卿中,关汉

8、卿有一段自述:“我是个蒸不烂、 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作者运用叠句,成功 地表现了关汉卿坚韧、顽强的性格。 叠句有连续叠句和间隔叠句两种。 排比与叠句的使用,都是一种反覆。在整篇文章中,我们也可以运 用这种“反覆”的修辞技巧。根据表达的需要连续或间隔使用同一词语、 句子或句群,以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或借以分清文章的 脉络层次,加强语言的节奏感。 开头与结尾前后呼应的“反覆”,场面的“反覆”,细节道具的“反 覆”等,都能使文章脉络更为清晰,结构更为完整。 反覆不是机械的重复。这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具体使用“反覆”这 一修辞技巧时所应该注意的。 70关于分段分节 有

9、些同学不太重视文章在表述中的分段。结果一篇很不错的文章,( ) 由于分段不清,让人看了倒胃口。 我在接触中发现有的同学常常把自然段混同于结构段,结果文章写 成以后,分了寥寥数段,第一段是开头,第二段写经过,第三段作结尾,( ) 整个布局常常是“老三段”,显得很呆板、很机械。 自然段不等于结构段。 结构段是从整篇文章的结构角度来分的,它有几个层次;而自然段 是文章在表述中分的层次。自然段往往多于结构段。 我们在叙述中,让每一个层次分个段,使读者读起来比较舒畅。如 果把事情发生的整个过程都挤在一个自然段里,读起来就很容易使人有 一团糟的感觉,在格式上也会觉得很沉闷。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很清楚,( )

10、 就要写得有层次,而分自然段,容易把层次写清楚。 在不同人物的对话叙述中,分成了不同的自然段,会使不同人物的 对话明明白白。 有时,为了突出某一段话的涵义,也可单分出一个自然段;当然分 得太零碎,也不行,会让人读了有支离破碎的感觉。 分段、分节是为了把文章的层次脉络理得更清晰,使读者阅读时,( ) 有停顿,有转换。 分段,也能起到文章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我们应该掌握,当文 章前后两层意思不同,时间地点有所差异时,为了使文章紧密联系,就 要使用过渡段。 有时也可以用过渡句,就是在前一段的末尾或后一段的开头用上一 句话来过渡。这种过渡句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至于用过渡词来过渡,也是很多的,可

11、以是关联词语,比如:但是、 因此、于是、那么、然而,也可以用表现时间的词语,或是表现地 点的词语。 此外,还可以用小标题过渡,用空行法来过渡,等等。 总之,表述时注意分段、分节,对于理清文章的脉络,突出某些重 点部分,进行场景、时间转换和过渡,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不要 轻视分段、分节。 71关于标点符号 有的作者不太重视标点符号在文章中的正确运用,结果是一篇很不 错的文章,由于乱点标点,使人看了倒胃口。 有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笑话,说的是德国著名作家台尔多尔冯达 诺在柏林当编辑时,一次收到一个青年习作者寄来的几首没有标点的诗。 青年人在附信中说:“我对标点向来是不在乎的,如用时,请您给 填上

12、。” 冯达诺很快将稿退回,并附信说:“我对诗向来是不在乎的,下次 请您只寄些标点来,诗由我来填好了”。 这虽然是个笑话,可说明了不重视标点的使用,实际上是写作的无 知者。 标点符号是用来表示停顿、语调及词语性质和作用的符号,是书面 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对标点符号的运用不能疏忽。 据我的观察,标点符号使用上毛病比较多的有:过多地使用逗号,( ) 有的同学在一个自然段里从头至尾一逗到底;有的同学为了加强文章的 语气乱用感叹号;也有的同学在结尾处千篇一律地使用省略号等等。 写文章多用句号,恐怕这是个帮助你把文章写短的“秘诀”。文章 要写一句是一句,就像一个人说话要停顿,唱歌要换气一

13、样。 需要注意的是,表达再强烈的感情,也只能用一个“!”号。连续 用“!”、“!”号,都是不规则的。只有在最需要的地方最经 济地使用“!”号,才能真正显示此处的感情色彩。 结尾都是“”,不一定会给读者留下什么想像的余地。 72模仿与脱胎 模仿是创造的渡桥。 传说达芬奇的老师曾让达芬奇画一百只鸡蛋的素描;莫泊桑拜 师时,老师让他先学刻画人物的肖像;高尔基索性在市井闹巷观察不同 阶层人的“嘴脸”。 当你读到一篇格外好的作品,久久不能放下时,不妨抽些时间,做 做模仿与脱胎的写作练习。 什么叫模仿写作练习呢?顾名思义,模仿写作练习就是在阅读的基 础上,摹拟、仿照原作品的写作思路、语言风格、表现手法和文

14、章样式 来进行写作。这有点像学书法的人,总是要找一些名家的字帖(如颜真 卿、柳公权、赵孟頫的手书)来临摹,学它们的点横撇捺,学它们的框 架结构。古人说过:“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只有选准了好作品,而好作品最好是已有定论的大作家的作品,以此为 蓝本,进行模仿写作,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虽然 是模仿练习,也要力求避免雷同,决不能用简单的模仿来代替自己的创 造。模仿是写作的练习阶段,也是你迈出创新步伐的第一步。当然,模 仿的蓝本以篇幅短小的作品为好。在模仿写作时,每次可分别以原作的 写作思路、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或文章样式为重点,一次突出一个重点。 在模仿的基础上

15、,可再作些脱胎写作练习。也就是在原作品的基础 上,进行改造和翻新,从而写出具有新意的文章来。脱胎写作练习可以 选取或置换原作品的主题、人物、背景、情节等,进行模仿式的改写。 脱胎与模仿写作练习的区别在于,脱胎写作练习主要是继承用意,( ) 重在内容;模仿写作练习主要是仿效写法,重在形式。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试试模仿与脱胎写作练习。它会增添你的写作 兴趣。你可以一个阶段选取一种类型的文章,交替着模仿写作。最要紧 的是别忘了选准蓝本(选名家的代表作,并且能参照着阅读一些评论文 章),不然反而会误入歧途。 73欲扬先抑 我们在读小说、看电影和电视剧时,最不满意的恐怕是看了前面,( ) 就知道后面是怎么回事了。那么怎样使我们写的文章,能让读者产生一 种既在意料之外,却又是在情理之中的感受呢? 我体会到,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是增强可读性的方法之一。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 抬高。“抑”,指按下、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