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8_高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018708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8_高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8_高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8_高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8_高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8_高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8_高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8_高考历史试题(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模拟试卷六(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夏礼吾能言之,杞(杞国是夏朝的后裔)不足征(通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这说明孔子()A.熟悉夏商礼制 B.感叹杞宋衰落C.重视文献记载 D.重建礼法规范2.汉武帝统治时期颁布了附益法、左官律、六察法、限占田宅法、阿附豪强法、禁大姓族居法等法律文书,这些举措为后世王朝所继承和发展。这表明汉武帝时期()A.形成了抑制贵族政治的制度基础B.宗法观念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缩小C.注重立法手段加强对地方的治理D.为西汉强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3.理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

2、代反佛思潮及宋初儒学家的思想影响,正如钱穆先生所说:“治宋必始于唐。”这说明()A.宋代学者崇儒风尚盛行B.理学未能传承佛教思想C.唐宋社会形成多元思想D.理学思想融合久经磨砺4.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这反映了()A.近代中国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B.近代中国工业兴起于南方C.近代新兴力量南方多于北方 D.人们对西方事物的认识差异5.1902年,盛宣怀上奏清政府称:外国商人在上海争相开设工厂,导致棉花价格日益上涨,中国商人与外国商人之间相互倾轧,而中国商人财力单薄,如果不采

3、取必要措施则必定失败。这一“上奏”可用以说明中国民族工业()A.受清政府政策的严格限制B.受列强资本输出的冲击C.在与洋商竞争中无利可图D.在国际市场中举步维艰6.“官有三畏:畏洋人、畏革命党、畏姨太太;民有三畏:畏民贼、畏蠹国虫、畏卖国奴;顽固党有三畏:畏拆城、畏剪发、畏易服;学生有三畏:畏作文、畏考试、畏读国文。”1911年宁调元作。这段材料说明()A.中国进行政治革命与文学革命的必要B.北洋政府官员统治腐败,教育落后C.民国剪辫易服法令遭到顽固派的抵制D.清朝政府统治腐败,科举考试扼杀人才7.1939年,清华大学某学者考察了苏联的莫斯科、伏尔加河流域、顿河区、南北高加索、黑海、乌克兰等地

4、,他回国后写的苏联纪行在大后方引起巨大反响。书中说,“要在建国的题目上求一个榜样,当以苏联为比较最相近了”。当时中国得出这一结论的出发点是()A.推进国防现代化以抵抗日本侵华B.认为工业化建设有助于改善民生C.十月革命为落后国家指明了方向D.苏联在反法西斯联盟中地位重要8.1961年1月18日,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闭幕式上,毛泽东说:“今年不搞两本账了,就是一本账,绝不要层层加码。中央是一个盘子,到省、市又是一个盘子,到地、县又是一个盘子,到群众又是一个盘子。”毛泽东的讲话()A.旨在解决农轻重的比例问题B.意味着计划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C.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恢复D.消除了“左”倾错误的影响9.

5、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基本形成了一项由富人承担的“为公众办事”的捐献制度。“富有阶层对荣誉的热望促使他们频频自愿承担公益捐助,而且这种捐助有时会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回报。”由此可见,雅典的“捐献制度”()A.消除了公民之间的不平等B.是雅典追求公民自由的体现C.提高了富人的政治影响力D.使富裕阶层获得了政治特权10.“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材料主要说明()A.分权会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B.分权带来各权力之间的摩擦C.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

6、保障民主D.分权是历史发展的无奈选择11.斯大林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苏联筹措工业化资金的主要途径是()A.借外债 B.调整农业生产关系C.降低工人工资D.吸引外国资本家投资12.英国学者吉登斯认为:“全球化是影响我们生活的主导性现象,我们不仅要把全球化理解为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更要把它理解成生活方式的转变,单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待全球化现象是一个错误。”材料说明全球化()A.是一个心理认同的过程B.使世界各民族文化趋同C.应该全方位地进行交流D.必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

7、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清政府十分重视盐业生产,顺治二年下令蠲免明代在盐业上的各种加派和课外余银。对井盐的生产,允许自由开凿,实行3年后起课,废除了过去官府对井盐的垄断和控制。康熙则公开承认百姓自由开凿的盐井为其私产。但盐业生产者所生产的食盐必须卖给清政府特许的商人,而不准自由贸易。盐税是一种消费间接税,伴随着人口增加而来的是食盐消费量的上升,自顺治九年至乾隆三十一年的一百余年中,清政府的盐税银收入增加了1.58倍,增长速度较快。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材料二自鸦片战争后始,中国历届政府除将盐税作为获取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外,还将盐税作为抵押以偿还外债,盐税由此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税种。

8、咸丰初年,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创立“盐厘”筹集军饷,在全国通行“票法”。甲午战争的失败加剧了清政府对盐税的依赖。为偿还对日赔款,清政府以江苏盐税及厘金作为抵押,向奥地利瑞记洋行借款100万英镑。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又以盐税作为抵押向外国借款。由此,中国盐税自主权落入外国侵略者手中,而清政府为偿还外债,再次提高盐税税率,据统计,清末盐税比清初增加了近6倍。盐税为制盐成本的5倍以上,税负较西欧等国家要高出1倍左右。滕淑娜等近代以来中英盐税功能变迁比较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前期盐税增加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盐税的变化并分析其

9、影响。(15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政治文明是围绕权力(利)而展开的,表现为“族权、政权、神权、王权、民权、集权、分权、人权”等。请围绕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从中任选3个或3个以上词组,简单画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图,并加以说明。(要求:逻辑关系明确,史论结合)(12分)检测试题答案综合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1.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孔子与老子天人观的巨大差异,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老子则是“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观的背后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的反映,故答案为C项;孔子和老子都是春秋后期人,故A项错误;标准不统一,无法判定孔子和老子天人观的优劣,故B项错误;D项材料无体现。2.C本题解答的关

10、键是整体把握材料。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内部的司法案件运作的整个程序要求严格,说明了秦国对司法程序的重视,故答案为C项。司法程序不能成为统一六国的司法保障,故A项错误;材料中“最后,司法机关做出判决”否定了形式主义的特征,故B项错误;材料司法程序有利于审判的公正合理,但人治社会无法保证审判的公正合理,故D项排除。3.A材料表明明清永佃制下地主不能收回土地,只能收租,佃户可以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永佃制下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是分开的,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佃农地位的变化,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佃农向地主交租数额的多少变化,不能得出佃农地租负担减轻的结论,故排除C项;材料也没有涉及

11、政府征收赋税的多少,故D项错误。4.D材料中文震亨将钧州窑色分为三等:一等,色如胭脂者;二等,青若葱翠、紫若黑色者;三等,杂色者。故选D。5.D材料的核心信息是申报销量很大,即使下层民众也能读乐读,说明申报内容通俗易懂,故D项正确;没有其他报纸与申报比较,无法得出申报在国内最畅销的结论,故A项错误;材料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无关,B项错误;申报的发行是面对整个社会,不会特别面对下层民众,故C项错误。6.A材料的核心信息是人们争夺铁路修筑权,反对清政府把铁路修筑权卖给外国,表达了对清政府的不满,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保路运动的结果,故B项排除;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故排除C项;保路运动不是习

12、俗,D项材料也没有体现。7.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宋美龄在纽约时报发文提倡人人平等,实际上是为了争取平等的国际地位,谋求摆脱不平等条约对民国政府的束缚,故B项正确。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于1942年初,宋美龄访美之前就已经建立,故A项错误;当时的中国并没有抗拒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的能力,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争取美援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8.D人民公社化运动从1958年开始,而中共八大是在1956年召开的,所以这个报告不可能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在1957年结束,因此中共八大不可能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13、,不是1956年中共八大,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中共八大主要论述了“自由市场”和“国家市场”的关系,提出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这实际上是有意识地要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这是对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反思,故D项正确。9.B梭伦改革的精髓是民主,而罗马王的改革并非要建立民主政体,A项错误。通过改革罗马自由民从氏族控制的自由民转化为国家控制的公民,增强了罗马国家公民的力量,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法制建设的信息,C项错误。刺激罗马国家对外扩张的动力是经济掠夺和政治征服,与公民群体的扩大无关,D项错误。10.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英王不懂英语,不愿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说明国王的行政权向内阁

14、转移,故答案为B项。大臣商议出对策后仍交国王确认,说明国王并未完全丧失行政权,故A项错误;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是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的标志,故C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议会是权力中心,行政权受议会约束,不会导致大臣擅权,故D项错误。11.A材料的核心信息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发展速度上,人们更多的选择了强调快速发展的斯大林一派,这说明了苏联人民希望尽快改变工业落后的愿望,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党派之争而是党内关于国家建设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济体制,故C项排除;D项是苏联斯大林模式发展的结果,不是材料的内容。12.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联合国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世

15、界绝大多数国家通过,而美英两国拒绝签字,体现了多极化趋势下,国际新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美英等国的霸权利益,故答案为B项。材料无法体现消除历史矛盾,A项错误;C项本身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美苏两极格局,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改革将学制主系列划分为三段”“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以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为宗旨”“能发明新理以著成新书,能制造新器以利民用”等信息进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改革将学制主系列划分为三段”“分为经学、政法、文学、格致、农、工、商、医共8科”“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中国历史、地理”“能制造新器以利民用”,逐点分析,侧重于近代化的角度。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时间和内容“大众教育大众社会的产物”“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欧洲国家对大众教育承担起这种责任”“义务性的大众教育”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时间“19世纪后期”,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分析。第三小问,结合材料从教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