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3(仿真模拟试卷一)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018668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42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3(仿真模拟试卷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3(仿真模拟试卷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3(仿真模拟试卷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3(仿真模拟试卷一)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3(仿真模拟试卷一)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3(仿真模拟试卷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3(仿真模拟试卷一)(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仿真模拟试卷一 (时间:5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考古资料表明,西周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诸侯国的青铜等 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此现象说明( ) A.工官制实现了标准化器物生产B.周王以赏赐青铜器物笼络诸侯 C.宗法制注重同族文化的延承性D.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 2.东汉顺帝时期,尚书令左雄建议,凡举来之人,须先初试于府,次复试于端门。自 此,察举制度除重名声外,又增加考试。这种改( ) A.除了察举制的固有弊端B.使用人权收归中央政府 C.为科举制的开创提供

2、借鉴D.打破以门第选官的格局 3.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 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由此可知,宋代( ) A.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B.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 C.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 D.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 4.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 他把自己的思想主旨概括为四句口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 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下对其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人性无善无恶 B.认为善恶认识源于人心 C.“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D.主张为善去恶的

3、根本途径是格物致知 5.1898 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出“西学之中,西艺非要,西政为要政 尤急于艺”的主张;1901 年,他在致刘坤一等的信中有“西法最善者,上下议 院互相维持之法也”的提法。这说明( ) A.张之洞始终重视学习西方政治B.清廷赞同学习西方的强盛之道 C.张之洞的思想观念有了新突破D.清廷反对传播中体西用论思想 6.1905 年后,中国报纸杂志中“国民外交”一词增多。如“国民为外交之主体”, “扫除其所谓专制的朝廷外交之误想,一变而为立宪的国民之外交”等。“国民外 交”的流行表明了当时的中国( ) A.政府外交逐渐转向被动B.近代国际观念深入发展 C.形成反帝反封建的潮流D.

4、传统外交观念开始动摇 7.下表分别为 1940 年 12 月 25 日刊登在延安八路军军政杂志第一卷第十二期 上和战后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写的华北治安战中关于抗战时期百 团大战中日双方统计的日方伤亡情况。由表格可知( ) 中方伤日军 2 万余人、伪军 5 000 余人,俘日军 280 余人、伪军 1.8 万余人 日方伤 1 719 人,亡 302 人,皇协军伤亡失踪 1 202 人 A.中方的统计数据相对接近事实 B.日方减少伤亡数字以鼓舞士气 2 C.历史的真相无法还原 D.双方的统计与各自的立场有关 8.1955 年召开的亚非会议确定的会议议程共 5 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

5、自 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这反映出会议的主题是( ) A.反殖反霸合作 B.构建政治同盟 C.争取经济独立 D.实现区域合作 9.“诉之利益”表达了“国民利用诉讼制度须以一定利益及必要性为要件”的观 念,而古罗马早期诉讼上的这种观念又处在自然形成的“生活共同体正义”观念的 统摄之下。随着罗马城邦由松散的部落联盟向政治行政实体的发展,源自城邦治权 的司法权对城邦公共安宁维护目标的追求,在诉之利益的观念中植入了秩序维护的 公益基因。这反映出罗马法( ) A.受到政治体制变更的影响 B.把公共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 C.受到自然法的影响 D.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 10.有学者认为“哥

6、白尼命”对贬低人的地位起了促进作用,因为它把人赶出了 宇宙中心的尊贵地位,把人贬为无穷无尽的宇宙机器中的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得 出这一认识的依据是“哥白尼命”(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对宇宙现象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11.截止到 1926 年,苏联全国共有 65 个外资企业,主要是开采北方森林的木材厂和 采掘东部矿藏的稀有金属公司。著名的有德国的莫洛加木材公司、美国的哈里曼 锰矿公司、瑞典的哥德堡滚珠轴承有限公司等。这表明当时苏联( ) A.借助外国资本建立重工业体系B.采用租借形式建设社会主义 C.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重工业D.运

7、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12.20 世纪 6070 年代,基辛格提出五极世界理论。认为在未来十年乃至 20 世纪 以后的岁月里,世界上将存在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中国、日本和西欧。这 说明基辛格认为( ) A.美国失去大国地位B.两极格局走向尾声 C.中国融入世界潮流D.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其中 13 题 25 分,14 题 12 分,15 题 15 分,共 52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 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外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 因此,由

8、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住房以 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 个案,据海瑞集兴条例载,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 簿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 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 “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 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完颜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3 材料二 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 。法国法律

9、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 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 12 人住 3 房套间,3 个人住 4 房套间,45 人住 5 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 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 标准一半的房租。美国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 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在美国,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 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 1 美元。此外,除了国 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大学校长也住“官邸”。 黄发红等看各国如何实

10、施官邸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实行的目的和特点。 (11 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中国古代与西方的官邸制有何异同?谈谈你对实行官邸制的认 识。(14 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 世纪初,美国人的烈性酒饮用量大得惊人:相当于现今人均饮用量的三倍。 任何社交场面,若无狂饮,则不足以尽兴。到美国访问的欧洲人对美国人“每隔半 小时至数小时便喝些酒的习惯”都表示惊讶。节酒运动就是针对这种酗酒现象而 兴起的。它开始时是一种地方性的宗教和道德改良行动,到 1830 年代就形成了全 国性的声讨运动。英国和美国的节酒运动都与工业命同时发生,这决不是偶然的 历史巧合。许

11、多雇主为了培养工人的纪律性和坚定性,都支持节酒运动,有的还明 令禁止其雇工在工作时或下班后饮酒。1846 年,缅因州第一个通过了禁售烈性酒 的立法,此后十年有 15 个州通过同样的立法。从 1830 年到 1850 年,人均酒精消耗 量下降了四分之三。而在同一时期,咖啡和茶叶的人均消费量则增加了近一倍。这 些思想变化是同人们的劳动道德观,如自制、遵守时间和忠实可靠相联系的,其影 响是不言而喻的。 李慧美国禁酒运动的 研究(19 世纪末20 世纪 30 年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合适的角度对节酒运动进行合理的解读。(12 分) 4 15.请在 A、B、C 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

12、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A.【历史上重大改回眸】 材料 明清两代,州县按官缺制度授官。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千差万别, 州县官缺自然存在着肥美苦瘠之分。从清道光朝始,一些省陆续将辖区内条件恶劣 的州县、佐杂之职设为苦缺,并上报中央获得正式批准。从道光二十三年到同治八 年,山西省分期分批逐步报批了 21 个州县苦缺及十五个佐杂苦缺。河南省在道光 二十一年时已有淇县、考域、信阳等地列入苦缺。道光七年,包世臣探讨如何治理 山东省时曾言道:“旧名七大苦缺,免派一切摊捐银两,仍每年每缺派邻县协济 办公银二千两。”清政府从开始时的极力反对到后面的公开批准地方设立苦缺,实 质上是对地方督抚人事权膨胀的一

13、种迁就和默认,就全局看,设立苦缺仅是一种无 奈的权宜性措施,非但无助于地方问题的根本解决,反而引发了地方候补试用官员 的奔竞之势和地方吏治的进一步腐败。 王丽清道光朝苦缺制度探微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道光朝苦缺制度的特点。(6 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道光朝实行苦缺制度的原因。(9 分) B.【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7 年,英法美日等列强一边倒支持中国参战。一战的爆发导致国际体 系发生巨变,为中国调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跻身国际社会提供了动力和机遇。梁 5 启超就认为,如果中国能恰当地利用国际局势,就能完成创建“完全合格的民族国 家”的目标。在 1914

14、年底日本占领山东之后,中国参战的愿望更加强烈,因为只有 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战后和平会议,才有收回山东主权的一线希望。中国参战的另 外一个动机是获取经济利益。英国曾表态,如果中国采取任何不利于德国利益的行 动,英国将考虑中国要求延期偿付庚子赔款的要求,并确保给予其他的财政援助。 材料二 尽管中国参战作出较大贡献,但不幸的是,自身利益在参战前就已被协约 国出卖,英、法、俄与日本的秘密协定使中国不可能实现参战的直接目的。更不幸 的是1919 年 4 月 30 日,美、英、法三国会议不顾中国代表反对,决定把德国 在山东享有的一切权利全部让给日本。对此,伦敦泰晤士报指责英国政府出卖 中国,美国波士顿纪录

15、报认为,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置是“粗暴而野蛮的 掠夺”。中国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的收回山东主权的目标,但也部分实现了自己的参 战目标:废除了与德奥之间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停付或缓付庚子赔款;赢得国际社会 的入场券,首次以战胜国的身份参与国际关系体系的重新安排,成为国际联盟的创 始国之一。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战及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包括中 国在内的弱小民族、国家利益的肆意践踏,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贪婪与掠夺本质,也 彻底粉碎了中国人对“国际公道正义”“公理战胜强权”的幻想。由此,中国人开 始寻求一条介于中国传统封建制度与西方道路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参加

16、一战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参加一战的影响。(9 分) C.【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曾纪泽(18391890 年),曾国藩次子,曾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俄国大使。 面对西方各国“越海道数万里以与中华上国相通,商舶循环于海上”的局面,他认 为,“中国不能闭门而不纳,束手而不问”。在向西方寻求富强根源的过程中,他认 为,“近今百年西人之富,不专在机器之创兴,而其要领专在保护商会其制造、 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因此,“至商贾管什之利权,子母盈馀以蓄妻 子养身家,此又人情所同,中外一致,非可岐而视之”“欲拒绝通商,屏斥洋货,言中 国修德力政,而远人自然宾服者,此迂远而阔于事情者也”。为改变中西通商中 “吾华之金钱日流于外洋,有出而无入”的不利局面,他极力主张“博心一志,自讲 商务,上下同心,与洋人争利,然后可免坐困之弊”。 唐月民论曾纪泽的近代开放观 (1)据材料概括曾纪泽“开放观”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