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原则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79708 上传时间:2017-05-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原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向对象的程序 1.需求分析 2总体设计 3详细设计阶段 4实现阶段 一、需求分析阶段: 以用例图为主,到类分析图为止。类图是源码的来源。用例的主功能用序列图表示。用例的状态可以用状态图标识, 注意活动图要细化到与序列图相同程度。 按照不同用户画出不同用例图。按照不同物理位置画出部署图;按照不同类型用户对程序进行分类,得到组件图。从序列图得到协作图,并且进行简单类分析,得到类分析图。序列图的消息变成操作,消息中的信息变成属性。 二、总体设计 为用户所见的系统计算机层面,包括界面。 每一个用例的完整序列图,包括主功能,备用功能,异常事件,错误输入与错误处理等序列图集,每一个分支一个序列图。用一个

2、活动图归并全部序列图,遇到分支用菱形框,得到用例的完整功能。细化用例图,比较每一个用例的活动图,得到相同的部分,分解成包含用例;对于复杂功能的用例,分解成多个包含用例。对有些功能进行模块化扩展,称为扩展用例。对用户与用例可以用继承关系。 从序列图得到协作图,进行简单类分析,特别是实体类。增加类:界面类,事务管理类。 画出系统状态图(有活动表达式),对重要的类画出类的状态图,从中得到新的属性与操作。 对增加的类重新画序列图,活动图与协作图。分析类图。 细化状态图。 状态图为主,应用类图是重心,画出全部用户的细化用例图,说明与其它系统的接口。画出系统总体设计图,根据应用类图与顺序活动图。建立 UM

3、L 总体模型。 三、详细设计阶段 程序的内部结构与实现方案的详细 类图为主,重点是增加控制类。 从类图得到程序的结构,从顺序活动图得到程序的过程(C+) 重画有控制类的序列图、协作图、活动图。 .用协作图将操作函数化,用返回值将属性变量化 .给出类状态图的活动表达式。状态图的事件是序列图的消息,是类的操作,活动表达式是转换事件的实现,因此是类的操作的实现。 分解活动图,根据某一个操作。与活动表达式不同。 将应用类图变成设计类图,用具体的语言, 子系统的划分:类图,活动图(模块图),组件图,部署图。 将类 align 到组件中,将组件到部署图中。 建立程序设计的完整模型。 四、实现阶段 建立并发

4、视图。 组件图:可执行文件,配置文件。 部署图:进程,设置硬件,例如打印机 软件测试 产品阶段 最基本的设计原则有 5 条,分别是:单一职责原则、开放封闭原则、依赖倒置原则、接口隔离原则和 Liskov 替换原则。 SRP,单一职责原则,一个类应该有且只有一个改变的理由。 OCP,开放封闭原则,你应该能够不用修改原有类就能扩展一个类的行为。 LSP,Liskov 替换原则,派生类要与其基类自相容。 DIP,依赖倒置原则,依赖于抽象而不是实现。 ISP,接口隔离原则,客户只要关注它们所需的接口 REP,重用发布等价原则,重用的粒度就是发布的粒度。 CCP,共同封闭原则,包中的所有类对于同一类性质

5、的变化应该是共同封闭的。 CRP,共同重用原则,一个包中的所有类应该是共同重用的。 ADP,无环依赖原则,在包的依赖关系图中不允许存在环。 SDP,稳定依赖原则,朝着稳定的方向进行依赖。 SAP,稳定抽象原则,包的抽象程度应该和其稳定程度一致。 单一职责原则 SRP, 对于单一职责原则,其核心思想为:一个类,最好只做一件事,只有一个引起它的变化。单一职责原则可以看做是低耦合、高内聚在面向对象原则上的引申,将职责定义为引起变化的原因,以提高内聚性来减少引起变化的原因。职责过多,可能引起它变化的原因就越多,这将导致职责依赖,相互之间就产生影响,从而大大损伤其内聚性和耦合度。通常意义下的单一职责,就

6、是指只有一种单一功能,不要为类实现过多的功能点,以保证实体只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专注,是一个人优良的品质;同样的,单一也是一个类的优良设计。交杂不清的职责将使得代码看起来特别别扭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失美感和必然导致丑陋的系统错误风险。 开放封闭原则 对于开放封闭原则,它是面向对象所有原则的核心,软件设计说到底追求的目标就是封装变化、降低耦合,而开放封闭原则就是这一目标的最直接体现。开放封闭原则,其核心思想是:软件实体应该是可扩展的,而不可修改的。也就是,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的。因此,开放封闭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对扩展开放,意味着有新的需求或变化时,可以对现有代码进行扩展,以适应新的

7、情况。2、对修改封闭,意味着类一旦设计完成,就可以独立完成其工作,而不要对其进行任何尝试的修改。实现开开放封闭原则的核心思想就是对抽象编程,而不对具体编程,因为抽象相对稳定。让类依赖于固定的抽象,所以修改就是封闭的;而通过面向对象的继承和多态机制,又可以实现对抽象类的继承,通过覆写其方法来改变固有行为,实现新的拓展方法,所以就是开放的。“需求总是变化” 没有不变的软件,所以就需要用封闭开放原则来封闭变化满足需求,同时还能保持软件内部的封装体系稳定,不被需求的变化影响。 依赖倒置原则 对于依赖倒置原则,其核心思想是:依赖于抽象。具体而言就是高层模块不依赖于底层模块,二者都同依赖于抽象;抽象不依赖

8、于具体,具体依赖于抽象。我们知道,依赖一定会存在于类与类、模块与模块之间。当两个模块之间存在紧密的耦合关系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分离接口和实现:在依赖之间定义一个抽象的接口使得高层模块调用接口,而底层模块实现接口的定义,以此来有效控制耦合关系,达到依赖于抽象的设计目标。抽象的稳定性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因为抽象是不变的,依赖于抽象是面向对象设计的精髓,也是依赖倒置原则的核心。 依赖于抽象是一个通用的原则,而某些时候依赖于细节则是在所难免的,必须权衡在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取舍,方法不是一层不变的。依赖于抽象,就是对接口编程,不要对实现编程。 接口隔离原则 对于接口隔离原则,其核心思想是:使用多个小的专门的

9、接口,而不要使用一个大的总接口。具体而言,接口隔离原则体现在:接口应该是内聚的,应该避免“胖” 接口。一个类对另外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不要强迫依赖不用的方法,这是一种接口污染。接口有效地将细节和抽象隔离,体现了对抽象编程的一切好处,接口隔离强调接口的单一性。而胖接口存在明显的弊端,会导致实现的类型必须完全实现接口的所有方法、属性等;而某些时候,实现类型并非需要所有的接口定义,在设计上这是“浪费” ,而且在实施上这会带来潜在的问题,对胖接口的修改将导致一连串的客户端程序需要修改,有时候这是一种灾难。在这种情况下,将胖接口分解为多个特点的定制化方法,使得客户端仅仅依赖于它们的实际调

10、用的方法,从而解除了客户端不会依赖于它们不用的方法。分离的手段主要有以下两种:1、委托分离,通过增加一个新的类型来委托客户的请求,隔离客户和接口的直接依赖,但是会增加系统的开销。2、多重继承分离,通过接口多继承来实现客户的需求,这种方式是较好的。 Liskov 替换原则 对于 Liskov 替换原则,其核心思想是:子类必须能够替换其基类。这一思想体现为对继承机制的约束规范,只有子类能够替换基类时,才能保证系统在运行期内识别子类,这是保证继承复用的基础。在父类和子类的具体行为中,必须严格把握继承层次中的关系和特征,将基类替换为子类,程序的行为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同时,这一约束反过来则是不成立的,子

11、类可以替换基类,但是基类不一定能替换子类。Liskov 替换原则,主要着眼于对抽象和多态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因此只有遵循了Liskov 替换原则,才能保证继承复用是可靠地。实现的方法是面向接口编程:将公共部分抽象为基类接口或抽象类,通过 Extract Abstract Class,在子类中通过覆写父类的方法实现新的方式支持同样的职责。Liskov 替换原则是关于继承机制的设计原则,违反了 Liskov 替换原则就必然导致违反开放封闭原则。Liskov 替换原则能够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拓展性,同时实现基于多态的抽象机制,能够减少代码冗余,避免运行期的类型判别。 1) Open-Close Pri

12、nciple(OCP),开-闭原则,讲的是设计要对扩展有好的支持,而对修改要严格限制。这是最重要也是最为抽象的原则,基本上我们所说的 Reusable Software 既是基于此原则而开发的。其他的原则也是对它的实现提供了路径。 2) Liskov Substituition Principle(LSP ),里氏代换原则,很严格的原则,规则是“子类必须能够替换基类,否则不应当设计为其子类。”也就是说,子类只能去扩展基类,而不是隐藏或覆盖基类,如有这方面需要的设计就应当参考以下两种方法替换: 3) 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DIP),依赖倒换原则,“设计要依

13、赖于抽象而不是具体化”。换句话说就是设计的时候我们要用抽象来思考,而不是一上来就开始划分我需要哪些哪些类,因为这些是具体。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人的思维本身实际上就是很抽象的,我们分析问题的时候不是一下子就考虑到细节,而是很抽象的将整个问题都构思出来,所以面向抽象设计是符合人的思维的。另外这个原则会很好的支持 OCP,面向抽象的设计使我们能够不必太多依赖于实现,这样扩展就成为了可能,这个原则也是另一篇文章Design by Contract的基石。 4) 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ISP),“ 将大的接口打散成多个小接口” ,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我不知道有没

14、有必要再继续描述了,为了节省篇幅,实际上我对这些原则只是做了一个小总结,如果有需要更深入了解的话推荐看Java 与模式,MS MVP 的一本巨作!_ 5) Composition/Aggregation Reuse Principle(CARP ),设计者首先应当考虑复合/聚合,而不是继承(因为它很直观,第一印象就是“哦,这个就是 OO 啊” )。这个就是所谓的“Favor Composition over Inheritance”,在实践中复合 /聚合会带来比继承更大的利益,所以要优先考虑。 6) Law of Demeter or Least Knowlegde Principle(LoD or LKP),迪米特法则或最少知识原则,这个原则首次在 Demeter 系统中得到正式运用,所以定义为迪米特法则。它讲的是“一个对象应当尽可能少的去了解其他对象 ”。也就是又一个关于如何松耦合(Loosely-Coupled)的法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