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综合下学期—历史同步测试2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966615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6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年级综合下学期—历史同步测试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年级综合下学期—历史同步测试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年级综合下学期—历史同步测试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年级综合下学期—历史同步测试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年级综合下学期—历史同步测试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年级综合下学期—历史同步测试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年级综合下学期—历史同步测试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三年级综合高三年级综合历史同步测试历史同步测试 2 2 12孔子倡导“为政以德” ,韩非却主张“唯法为治” 。将二者揉为一体,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基础的是 ( ) A荀况倡导“隆礼至法” B董仲舒创立“新儒学” C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D朱熹宣扬“格物致知” 13对于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梁启超认为“在那个年代有那样的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 高贵产品。 ”蔡元培甚至称其为“中国的卢梭” ,将其明夷待访录说成是“中国的人权宣言 ” 。以上言 论没有意识到黄宗羲的思想 ( ) 与卢梭的民权观本质上并不一致 对于近代民主运动具有重要价值 与他们追求的政治理想不尽相同 有利于探索

2、独立与富强的新出路 A B C D 14 “茶马古道”指汉、藏茶马贸易而形成的交通要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盛。北宋熙宁年间 “以茶治边” ,凡贩私茶者处死或徙边;明太祖命四川承宣布政司设茶仓,听商交易及与西蕃市马;清川督赵 尔丰设雅安边茶公司,支持西藏抵制印茶。材料可佐证( ) 唐宋以后川滇地区商品农业的发展 王安石变法实行了严厉的抑商政策 明朝对四川的行省制度进行了调整 古道曾是捍卫民族利益的重要通道 A B C D 15对图中统计数据变化轨迹的分析,与 18951911 年间中国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的是 ( ) 、 2 2 A甲午战争失败,引发赴日留洋高潮迭起 B列强侵华加剧,

3、商品倾销让位资本输出 C政府放宽政策,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D社会思潮更新,爱国救亡运动此消彼长 16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 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 。 (中国的近代化 )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主 要是由于 ( ) A北伐战争消灭了中东部的北洋军阀 B长征战略转移传播了革命的火种 C日本侵华刺激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D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统一的基础 17以下是建国初中央一份重要文件的部分内容摘录。促成该文件出台的背景是 ( ) 2 、3 3 、 、 、 、 、 、 、 、 、 26% 、 、 2% 、

4、 、 17% 、 、 11% 、 、 44% 、3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 B “向科学进军”口号的提出 C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正式实行 D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发表了“秘密报告” 18右图是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 16 市农村千人问卷调 查的一份结果。问卷结果说明 ( ) A对外开放导致农民的价值

5、取向全盘西化 B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增强 C农村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 D民主法制建设使农村变得更安全和快乐 191980 年 8 月 18 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 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会走向反面。 ”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雅典抽签产生陪审法庭成员 B古罗马以成文法取代习惯法 C克利斯提尼确立行政选区制 D古罗马以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20观察图中法国政治发展进程的特征,从中可知这期间的法国 ( ) 图 4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过程 A大资产阶级力图借助强权人物维护正常的统治秩序 B工业革命进展缓慢,传统势力与民

6、主力量基本相当 C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启蒙运动对民众影响深刻 D受英美代议制改革影响,人民的民主权利意识增强 21苏联史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俄 19211927 年称为“退却年代” ,20 世纪 30 年代是“剥夺年代” 。 1934 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访苏联后写下莫斯科日记:“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 不可避免的。 ”其中, “退却年代” 、 “剥夺年代” “消极的东西不可避免”主要是由于 ( ) A大危机暴露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弊端 B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 C苏联脱胎于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情 D农奴制改革没有废除沙皇专制制度 3 221964 年,约翰逊发表演说宣

7、称:“美国不仅有机会走向一个富裕和强大的社会,而且有机会走向一个伟大的 社会。 ”建设“伟大社会”就成了约翰逊任内的“美国梦” 。由此美国 ( ) A完成了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转变 B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的需求 C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 D把赤字财政作为了经常性政策 读下图,据此回答 2324 题。 36.(30 分)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共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玉米),到鸦片战争前已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 18 世纪中叶到 19

8、 世纪 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 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 500 年 材料二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拓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 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 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 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 210 吨增加到 7 000 吨之多。 伴随新航路开辟而来的是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据统计,从 15211600 年,西班牙从美洲掠走的黄金 为 20 多万千克,白银为 1800 万千克。发

9、了财的西班牙国王和贵族从意大利、法国、荷兰、英国的市场上采 购商品,大量的贵金属像涟漪似的扩散了。 材料三材料三 公元 1492 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 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依据材料一分析玉米传入中国的主要因素,概括玉米的传入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8 分) (2) 依据材料二归纳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 (4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英国产生的影响。(6 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 确

10、,史论结合) (12 分) 37 (26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粱启超在借鉴西方民族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大一统观和夷夏交易观,提出了御外自强 的“大民族主义” 。 “大民族主义”的基本内涵是:联 4 合包括满族在内的中国境内各民族以构建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国家,汉族是民族共同体的中心和主体;保存族 粹以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大民族主义”顺应了中国现代化的需要,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对于革 命派民族观的转变及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的贡献颇大。 高强论粱启超的“大民族主义” 材料二材料二 扔弃传统(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旧道德) 、打碎偶像(孔子) 、全盘西化、民主启蒙,都仍然是为

11、 了使中国富强起来,使中国社会进步起来,使中国不再受欺侮受压迫,使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好一些所有 这些就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力”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 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 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意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在如此严峻、艰苦、 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在所谓你死我活的阶级、民族大搏斗中,它要求的当然不是自由民主等启泉宣传, 也不会鼓励或提倡个人自由人格尊严之类的思想,相反,它突出的是一切服从于反帝的革命斗争,是钢铁的 纪律、统一的意志和集体的力量

12、。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等等,相形之下,都变 得渺小而不切实际。个体的我在这里是渺小的,它消失了。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大民族主义”的主要特点 (6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大民族 主义”观的原因。 (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特征及其原因。 (12 分) 5 文综第二次周考参考答案 历史答案历史答案 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 答案BACDCDBABCD 36.(1)因素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2 分)影响:改变了中国传统的食物结构;缓解了当

13、时中国的粮 食压力;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6 分) (2)内涵的体现: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和扩大;商品贸易种类的增多;丰富了欧洲人民的物质生活;密切了欧洲与亚洲、美 洲之间的经济联系。 (4 分) 影响:刺激了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加速了英国原始资本积累;加快了英国崛起的进程。 (6 分) (3) (12 分)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观点:是偶然的。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 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观点:是必然的。理由:当时已经

14、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 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 ,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 理由,不得分。) 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 见答案一。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 最多得一半分。) 37. (1)特点:将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华夷观相结合;维护民族利益和加强内部凝聚力;突出汉族的主体地 位。 (6 分) 原因:西方近代民族主

15、义思想的冲击;抵御西方列强侵略,挽救民族危机的时代需求;反对革命派“排满”式的狭隘民族 观念的政治需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推进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前提。 (8 分) (2)特征: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人的解放日益让位于民族与国家的解放的特征。 (3 分) 原因: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富“集体主义”的资源,关心国事民生长期以来成为中国传统思维的重要前提;近代以来严 6 重的民族危机使得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最重要的时代主题并一以贯之;这种特殊的历史与现实的条件又导致了在近代化的过程中 不仅保护了传统性而且强化了对国家民族富强的终极追求。这一切都造成了高度注重民族、国家解放而相对弱化了对个体自由 独立的追求。 (9 分)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