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综合下学期—历史同步测试1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966281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年级综合下学期—历史同步测试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年级综合下学期—历史同步测试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年级综合下学期—历史同步测试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年级综合下学期—历史同步测试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年级综合下学期—历史同步测试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年级综合下学期—历史同步测试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年级综合下学期—历史同步测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三年级综合高三年级综合历史同步测试历史同步测试 1 1 12甲骨文有以形表意的特征。图中的“城”字中间的方形小框,表示城四周的城墙,表示城楼,为士 兵守护之意;“邦”字下边的“田”字,代指疆域土地,上半部分的象形符号,是标示疆界范围的界标。 从这两个字的结构和含义可以看出, “城邦”的含义和主要功能是 ( ) A具有对外防御能力的军事基地 B强化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中心 C一定区域范围内统治管理中心 D土地和军队是国家财富的来源 13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辛亥”年,在这两个“辛亥”年,中国各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运动,关于这两次 革命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都未改

2、变中国社会性质 C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的里程碑 14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 ,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 ) A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B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C扰乱了社会的秩序 D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15这是一段学生编写的剧本:阿牛是一个北宋的杭州农民,一向日作夜息。但这两天他想放松一下,于是 他跟地主结算了工钱,跑到街上闲逛。街上错落着很多店铺和会馆,有卖玉米糕点的食品店,有卖印刷书 籍的书店,还有卖布料和瓷器的杂货铺,瓦肆里还有人在咿咿呀呀的唱着京剧。阿牛想:“快过年了,得 给妻儿买块像样的布料做衣服。 ”他走进杂货铺,

3、买了两块棉布,顺便买了一个小巧的粉彩牛型瓷器犒赏 自己。这段剧本中存在的错误有 ( ) A3 处 B4 处 C5 处 D6 处 16王阳明曾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 ”此 话实质上 ( ) A批评了孔子与朱熹的错误观点 B宣扬“心外无物” 、 “心外无理” C与李贽的思想有共通之处 D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主张 17某思想家在 20 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 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 该思想家主张 ( ) 2 A遵循进化

4、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18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 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 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B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D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 19 “我们将忠诚于宪法

5、,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 ”李克强在总理答记者会上以此作为开场白。 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世界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 名 称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临时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时间 1787 年颁布1911 年1954 年颁布 制定机构 国会制定南京临时政府众议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特 点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体现分权制衡原则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评 价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 法 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 阶级共和国性质的 宪法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点 D评价 201958 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时自豪地说:“

6、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 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 ,贬为农村作风 游击习 气 ,这显然是不对的。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大跃进导致了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对 1958 年开始的大跃进,人们有不同的态度 C经济领域出现了严重的右倾错误 D毛泽东认为在工业战线搞群众运动是不对的 212014 年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达成广泛共识,取得重要积极成果。双方支持对世界银行投票权结构 进行定期审议,美方承诺尽快完成对 2010 年国际 3 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执行董事会改革方案的国内审批。材料表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 A为解决二战

7、后世界贸易争端而设立 B是布雷倾森林体系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C有助于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 D长期被欧美垄断的局面将有所改观 22下表为 16881863 年英国的财富结构,反映的本质是 ( ) 英国的财富结构(16881863 年,单位:百万英镑) 年份可再生资本土地储备、金银具、铸币等总计 1688 年 11218028320 1800 年 6658252501740 1832 年 111214382932843 1863 年 374918645006113 注:“可再生资本”包括住房及其他社会设施建筑、工商业设备投资与建筑、运输系统线路与工具等。(资料 引自 C.H.范斯坦大不列颠的资本形成

8、) A逐步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B产业结构的变化 C工业革命使英国财富结构发生变化 D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指能源消费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比值。下图为安 徽省 20002009 年能源消费总量及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完成 23 24 题。 4 36(26 分)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改变着整个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科技与生活 泰坦尼克号,由英国白星航运公司设计、位于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兴建,该船是 奥林匹克级邮轮的第二艘巨大豪华客轮,被称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 。1912 年 4 月 14 日,这艘被称作为 “

9、永不沉没的船”和“梦幻之船”载着 1324 名乘客和 891 名船员在处女之航中与冰山相撞,并于 4 月 15 日 在北大西洋沉没,1523 人葬身海底,该海难也被认为是 20 世纪人间十大灾难之一。 百年来,关于“泰坦尼 克”号沉没的原因,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材料二 科技与扩张 “新帝国主义”一词是颇有道理的,因为这种 19 世纪后期的欧洲扩张就它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 完全是前所未有的。虽然罗马通过掠夺、通过收集主要以粮食为形式的贡物,简单、直接地剥削其殖民地, 但是,它的剥削并不特别地影响殖民地的经济生活和结构。殖民地继续以与过去相同的方式生产几乎同样的

10、 粮食和手工艺品。将这种帝国主义与后来侵扰并改造整块整块大陆的那种帝国主义相比,就像将一把铲子与 一台蒸汽挖掘机相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材料三 科技与全球化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 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 (1)材料一中在“泰坦尼克号”上会可能出现哪些科技成果?(4 分)简述这些成果对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 影响。(4 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两种“帝国主义”的区别。(6 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造整块整块大陆”这一论 断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体现。(

11、6 分) (3)材料三中反映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因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6 分) 37(30 分)一个国家对世界潮流与国际局势的判断,深刻影响其内政外交乃至命运前途。 材料一 “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 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以来已 见端倪了。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日本投降后,苏联曾反对中共同蒋介石打仗。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据毛泽东:历史走向之改写者整理 材料三 二十世纪五

12、、六十年代,毛泽东认为“世界正处于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义走向胜利的时代”。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提出“不扛旗”、 “不树敌”、 “不当头”原则,被概括为“韬光 5 养晦”。 据牛军毛泽东时期外交的教训整理请回答: (1)郑和航海后至鸦片战争前,世界潮流在政治、经济方面呈现怎样的大势?(4 分)中西方“保守的 对策”和“进取的政策”分别指什么?(4 分) (2)针对材料二中苏联政策的调整,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政策?(2 分)从政治、经济、外交分析 其意义有哪些?(6 分) (3)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毛泽东对当时世界形势的判断是否正确。(8 分)从国际、国内形势两个 方面分析邓小平“韬光养晦”外交理念形成的原因。(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