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突破之真题再练: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965346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65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突破之真题再练: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突破之真题再练: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突破之真题再练: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突破之真题再练: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突破之真题再练: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突破之真题再练: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突破之真题再练: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专题十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传承与创新 20182018 年高考题年高考题 题组一题组一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2018 江苏,2 分)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结合 现代 3D 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瓷都景德 镇焕发了新的生机,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由此可见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大众传媒可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 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 B. C. D. 题组二题组二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2018 全国

2、卷,4 分)2018 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 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 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 的传承 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 B. C. D. 3.(2018 江苏,2 分)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 3 000 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 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 “德” “清” “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

3、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A.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B.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C.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题组三题组三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 4.(2018 全国卷,4 分)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 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 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 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 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

4、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A. B. C. D. 5.(2018 北京文综,4 分)万古奔腾的长江,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全面展示新时代长 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多位艺术家深入长江流域采风,创作了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 。该作 品雄浑磅礴、风光万千,画出了一条中国人心中砥砺奋进的文化长河。 长江万里图的创作 2 体现了自然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说明时代精神是艺术创新的源泉 体现了创作者为祖国 河山立传的文化自信 说明客观真实是评价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 A. B. C. D. 6.(2018 江苏,2 分)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它以 8 首抗战歌 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

5、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材料表明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D.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 20172017 年高考题年高考题 题组一题组一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2017 全国卷,4 分)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 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 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既

6、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 规定着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 B. C. D. 2. (2017 全国卷,4 分)80 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 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 B. C. D. 3.(2017 全国卷,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

7、,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 材料一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 体系。目前,中国建成了营业总里程达 2.2 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加 快高铁“走出去”步伐。2017 年 4 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 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 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 材料二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 3 地培训了 1.5 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 年

8、内将有超过3 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技术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 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 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 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10 分) 题组二题组二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4.(2017 全国卷,4 分)2016 年 9 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 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

9、,在 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极大成功,受到观众热烈 欢迎。这表明 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 B. C. D. 5.(2017 全国卷,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2017 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 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 情结,在赛制和

10、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 、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 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 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 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 “飞花令”等环节, 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 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 11 亿人次,引发新一轮 中国诗词热。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

11、 因。 (10 分) (2)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4 分) 题组三题组三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 6.(2017 江苏,2 分)在一些旅游景区,国内外的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天坛、鸟巢、兵马俑、埃菲 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经常被照搬、模仿或抄袭,山寨景观多次出现。对此类现象认识正确的 是 A.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B.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C.发展了国家倡导的大众文化 D.需要通过文化创新去改变 2012-20162012-2016 年高考题年高考题 题组一题组一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2016 天津文综,4 分)在中国文字博物馆,4D 电

12、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 4 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 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 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2016 江苏,2 分)尽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但美国建筑大师 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 A.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B.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C.文化是民

13、族创造力的源泉 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2015 福建文综,4 分)小王为撰写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的论文,在图书馆查到了下 面四篇文章。从篇名判断,最符合论文主题的是 A.现代社会互联网传播特点探究 B.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研究 C.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形象的塑造 D.2014 年央视收视率的调查分析 4.(2015 重庆文综,4 分)古人削桐为琴,纳天地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 琴乐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 被录入特制唱片,搭乘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 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通过人

14、们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 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 B. C. D. 5.(2015 天津文综,4 分)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 荣。 “点赞” 、 “蛮拼” 、 “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 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 B. C. D. 6.(2015 江苏,2 分)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云南映象

15、 ,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弥漫 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它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这说明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A. B. C. D. 7.(2014 福建文综)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 5 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 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 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 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8.(2014 新课标全国文综,4 分)2014 年 3 月 27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 50 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 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