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下学期 高三历史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带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961840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DF 页数:114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下学期 高三历史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2019年下学期 高三历史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2019年下学期 高三历史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2019年下学期 高三历史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2019年下学期 高三历史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下学期 高三历史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下学期 高三历史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带答案)(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绝密启用前 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开学月考压轴题特训 历历 史史 专题一专题一 命题贯通命题贯通 高考热点透析高考热点透析 一、民族主义一、民族主义 专题概述专题概述 民族主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一个高考的热点, 2017 年课标全国卷以非选择题的形 式直接呈现。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既要保护主权又要让渡主权融入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大多 数国家面临的两难选择,民族主义成为高考的长效热点是必然的。 近几年,欧盟进程坎坎坷坷。有两件大事反映了欧洲一体化的道路上出现了分水岭。一是除 英国之外的欧盟 27 国领导人在罗马举行特别峰会,隆重纪念标志欧洲一体化起步的罗马条约 签署 60 周年;二是英国全民

2、公决“脱欧”。罗马特别峰会的关键词是“团结”,而英国“脱欧” 的关键词是“分手”。 美国正式开启了“特朗普时代”。“特朗普主义”的核心是以“美国优先”的全球利益再 分配。因此,无论是就业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能源政策以及外交政策无不与所谓的纠偏 “全球化轨道”为出发点,重构全球秩序与格局。未来无论特朗普的施政纲领还有多少不确定性,但 特朗普是带着对“全球化”的“怨恨”和“愤怒”,以反建制、反主流的角色上台的,这不仅预 示着全球层面由此引发一场经济结构的再造,也意味着全球将不得不面对以强硬的民族保护主 义和资源要素流动壁垒为特征的逆全球化的冲击。 学科链接学科链接 (一)中国传统民族主义 2

3、 1.中国传统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 (1)“华夏中心观”。 (2)“华尊夷卑观”。 (3) “夷夏之辨观”: 种族之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文化之辨“诸侯用夷礼则夷狄之, 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只能“以夏变夷”,不能“以夷变夏”。 2.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民族主义遇到了挑战。 (二)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传入及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 1.梁启超最先引进“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这些概念,而且把这些概念联系在一起,形 成了民族主义的完整框架。 2.孙中山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的积极贡献是提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力避种族 屠杀、国家分裂。 (从民族革命到民族再造) 3.一战后,中国民族主义多元化、群

4、众化。 4.中国的民族主义第三波浪潮是中国共产党自下而上的国家建设。(19491978 年) 5.新民族主义:现在正处于中国民族主义的第四波浪潮中。这一波民族主义与全球化、市场 化和国家的真正崛起相关联。(1978 年至今) (三)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诉求 1.政治层面:维护中华民族国家统一与主权完整。 2.经济层面:维护经济利益以实现民族国家富强。 第一,反对全面开放,主张适度开放。 第二,主张发展中国的战略产业。 第三,积极推进区域化,建立亚洲经济圈。 3.文化层面:抵制西方话语霸权以建构民族新文化。 3 (四)民族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民族主义的形成 (1)文艺复兴时期:相对于当时的神

5、权政治提出强化世俗王权,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主张。 (2)宗教改革:教随国定,民族语言、民族国家等。 (3)早期启蒙思想:思想界出现了以“民族国家”取代“王权国家”的思潮,意味着资产阶级 要夺取传统贵族的政治权利,同时人民主权理论也应运而生。这种思想比纯粹反对教会的王权国 家理论又进了一步。 (4)法国启蒙思想:卢梭和德国思想家赫尔德都被认为是“近代民族主义之父” 。 (5)法国大革命标志着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宗教神权王朝王权人民主权) 2.民族主义扩张时期(1920 世纪)殖民扩张与反扩张 (1)殖民者侵略:民族主义成为列强对外扩张的工具。 (2)被殖民者的反抗:亚非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6、(20 世纪三四十年代) 3.冷战时期的民族主义两大意识形态的对抗 冷战时期,民族主义异化为意识形态的对抗,其地位的变化和嬗变的轨迹又与意识形态紧密 相连。根据其性质和内容,民族主义地位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从“二战”结束到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力量与以苏联为首的东欧、亚洲新兴的社会主义力量之 间,出现了广泛的对抗。民族主义话语被意识形态之争掩盖。冷战政治还导出了“民族分裂”的 一场国际大戏。 (2)第二阶段,从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到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 这一时期为民族主义地位的转化时期, 表

7、现为民族独立运动继续发展,两大阵营内出现对美 苏的抗争,不结盟运动成为第三支国际重要力量。在民族主义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上,后者逐渐让 位,前者开始向主流地位转化。 4 (3)第三阶段,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到冷战末期。 民族交往不以意识形态的异同,而以民族利益需要为准则,如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苏三重牵 制关系。 4.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元主题 (1)政治民族主义:促使主权国家分裂的民族分离主义;对世界安全构成威胁的宗教民族主义;具 有扩张野心的“泛民族主义”。 (2)经济民族主义: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的联合与一体化;反对主权让渡;贸易保护主义的盛 行、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增多

8、,强调民族国家的经济利益,说明民族主义在经济领域的兴起。 (3)文化民族主义:继续宣扬本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人文精神高于、优于别的民族的文 化及历史遗产,宣称本民族拥有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和历史。 命题视角命题视角 1.分析中国古代华夷观念发展变化的原因、实质及其产生的影响。 2.综合近代史上不同阶段、不同阶级民族意识观点的形成及其演变。 3.分析西方民族主义思想形成演变的过程及其影响以及民族主义与殖民侵略的关系。 4.分析二战后民族主义与美苏意识形态斗争的关系及其实质。 5.分析经济民族主义与经济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及其影响。 典题例证典题例证 (2017 课标)阅读材料

9、,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 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 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 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 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 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5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10、其在实业界,苟无 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 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 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 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8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 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7 分) 命题立意 本题单刀直入,直接考查民族主义这一热点问题。 答案 (1)启蒙思想的广

11、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 赋人权和公民平等。 (2)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 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 主义。 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帝国主 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 影响。 解析 第(1)问,紧扣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作答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阅读材料一、二的信息,迁移时代背景,提炼二者本质上的相同点;第二小 问,“不同之处”从两国革命的对象角度归纳,其原因从两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等方

12、面分 析归纳。 专题集训专题集训 6 1.据国语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 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 B.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 C.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 D.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 2.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1840 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 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上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越是孤独。但战争大败, “成中国之巨祸”,它促成了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 始。这里的“战争”指的应是(

13、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一次世界大战 3.1930 年,国民政府颁布国家进口关税税则,将进口税的最高税率比 1929 年提高了近一倍; 1933 年,国民政府再次提高进口税率。这说明国民政府( ) A.为实现关税自主做准备B.注重保护国内民族工业 C.旨在改变政府财政困难 D.积极抵制日本侵略战争 4.1651 年 10 月,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 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 进英吉利共和国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

14、口的船 舶亦应一并没收。”此条例( ) A.导致英荷战争的爆发 B.违背了重商主义的思想 C.适应了自由主义的要求 D.标志着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7 专题概述专题概述 自古以来,从中外各国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都体现出地域性与不平衡性,这就使社会发展的 成果不能均衡地分配共享。这与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设想相背离。这一 战略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谋发展的理念,打破了长期以来把做大一个地区经济总量作为出发点和 唯一目标来缩小地区差距的观念,突破了行政区谋发展的理念,改变了完全按行政区制定区域政 策和绩效评价的思想方法。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15、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 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学科链接学科链接 (一)城乡协调发展 1.古代城市发展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如: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与农村市镇兴起、农业种 植专业区域形成的关系。 2.近代通商口岸附近地区,农村自然经济解体较早、较迅速。而自然经济的解体,又为这些 地区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3.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发展与工业化的关系。 4.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与乡镇企业的兴起。 5.西方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与农业的关系,及工业革命后近代城市的兴起。 (二)

16、区域协调发展(涉及西部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问题) 1.明确西部落后、老工业基地形成与衰退、中部相对落后的历史原因。对内:京津冀协同发 展战略,要解决北京发展面临的人口众多、交通拥堵等问题,须将北京的发展纳入京津冀战略空 间考量。 2.世界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相关事实,如美国的西进运动与西部开发。对外:“一带一路” 建设。2016 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类双多边产能合作基金规模超过 1000 亿美元。 (三)都市经济圈的形成 8 本质上,都市经济圈的形成是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我国现有京津唐、长三角和 珠三角等几大经济圈,但京津唐都市经济圈和其他都市经济圈不同,后者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工 商业的发展、现行对外开放所导致的外资进入以及自主型城市化,而京津唐都市经济圈的形成与 发展得益于现有体制下全国资源向首都的集中。 (四)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对外交往,相互促进。清朝时,闭关锁国导致经济发展落后。 2.近代被迫开放,客观上促进了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